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一心追随孙中山

在广州那边,由于孙中山的不懈努力,国民党人终于重创革命局面:非常国会通过决议,成立中华民国正式政府,选举孙中山为中华民国政府非常大总统。其时百废待兴,国民政府诸人忙得不可开交,甚感人手不足,急需大量干部。孙中山一位部下曾与蒋介石同期留学日本,便想起正在上海混事的蒋介石,致函要他前往广州革命。蒋介石把信抛到一边,气愤地道:“就是孙中山本人请我我也不去,哼!革命?值多少钱一斤?革命有多少进帐?搞不好老命也会丢掉;交易所天天有进帐,吃喝嫖赌全靠它。”

不料,好景不长,交易所出现不景气风潮,蒋介石与张静江等的合伙买卖债台高筑,逼得蒋介石卖出洋房、包车以及除妓女外的一切,尚欠债主3千元,被债主雇来流氓,左右开弓,“啪”、“啪”地打了无数耳光。若非其师杜月笙打了招呼,几乎连命亦搭上。

杜月笙在上海可是叫得响的人物。他以贩卖鸦片起家,后为上海法租界青帮头子之一。在上海依仗着帝国主义势力,广收门徒,横行霸道,欺压人民。1927年参加“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国民党统治时期,任上海地方协会会长、中汇银行董事长、法租界公董局华董和国民党政府行政院参议等职。抗日战争胜利后,任国民党上海参议会副会长,利用他的流氓“恒社”勾结军统特务残害中国人民。

蒋介石摸着被扇得发热的脸颊,愤懑之下,想去自杀,却又怕楼高摔得重;又想回溪口雪窦寺出家,却又丢不开眼前的黄金美女。

忽然,张静江找上门来,送给三千块大洋,千言万语劝他前往广州革命。

蒋介石心灰意懒,哪里还打得起精神谈论革命。张静江正色劝告:“交易所也罢,革命也罢,反正都是赌博。只要其中一项顺利,还不是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吗?”

蒋介石听罢,以为言之有理,遂请张静江向孙中山写封介绍信。

不几天,江浙财团另一人物虞洽卿也劝蒋介石说:“老本没了,张静江这些大阔人也干不了,你将如何在交易所混?别忘记孙中山在广州很得势,走这条路,比交易所更不要本钱。”

虞洽卿是浙江镇海人。1895年起先后任德商鲁麟洋行、华俄道胜银行、荷兰银行买办。1906年组织成立国商团中华队,协助上海租界当局镇压中国人民。曾先后创办“宁绍”和“三北”轮船公司。1925年,在帝国主义指使下分裂上海人民的反帝统一战线,破坏“五卅”运动。1927年积极支持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在国民党反动统治期间,他一贯支持蒋介石的卖国独裁政策。

于是,蒋介石下决心投机革命,拍拍胸脯,发表临别宣言:“如今广东的局势,真是大有可为!孙中山已经同苏联发生了联系,我们的革命眼看就要成功。兄弟此去,一定马到成功。”

孙中山创立的国民党势力较小,而孙中山本人有时也是个不切实际的梦想家。在中国人的眼里,民主的概念是不可思议的,而已有的一些议会民主经验也已误入歧途。

清王朝垮台了,但还没有取而代之的产物,中国面临一个漫长的动荡不安的局面,不断遭到外来干涉。

中国出现了几个相互敌对的政权。一个是北京政府,另一个是孙中山在广州领导的政府。1917年7月,还有人企图重新恢复清王朝的统治,但仅仅维持了11天。事实上,这些政府都无实权,几乎所有省份都为当地军阀所统治。

1916年至1926年这十年间,中国处于动乱之秋,局势混乱不堪。1917年5月3日北京政府非法解散议会。同年10月,在海军第一舰队的护送下,孙中山偕同两位前任部长和130名前国会议员回到广州。

孙中山宣布成立国民军政府,他被选举为大元帅。他严正地指出北京的“总统”是革命的叛徒。此时的孙中山正如以前一样,不知道又一起背叛正引而待发。他的新政府里的一个高级官员正暗中与北洋政府勾结,并派人暗杀了第一舰队司令,这个叛徒就是桂系军阀陆荣廷,他公然无视和违背孙中山的命令。

1918年5月4日,孙中山这位共和国的创始人在绝望之中被迫辞职。

以后的3年是军事混战政治混战的岁月。蒋介石已任粤军要职,这支部队由陈炯明将军领导,在表面上效忠孙中山。由于粤军全是广东人,再加上蒋介石要求纪律严明,作为外乡人的他并不受官兵欢迎。

最后,蒋宣布辞职,并告诫孙中山,陈炯明不可信赖。但是,孙中山没有考虑蒋介石意见。后来的事实证明,蒋介石的这一判断是有根据的。

1919年上半年,蒋介石以看望母亲为借口离开部队。事实上,这一年的大部分时间,蒋介石却停留在上海和东京。

粤军参谋长邓铿是蒋介石最好的朋友,这年夏天,蒋介石曾两次给他写信,谈论对粤军的看法。蒋介石抱怨说,已经无法对第2支队进行改造了,军饷无端被浪费,他也不能自己选拔军官,而他提的任何建议都未被采纳。总之,情况简直令人感到不可救药,所以,蒋介石认为应解散第2支队。

在7月9日的第2封信中,蒋介石抱怨情况越来越糟,他“身心憔悴”,有些地区土匪活动猖獗,但由于部队纪律涣散,内部派系斗争严重,他们根本无力对付土匪。为避免人们指责他迷恋官职,喜欢投机,蒋介石决定辞去第2支队司令一职。

在蒋介石的生涯中,每当形势不能如他所愿时,他就以辞职的方式来以退为进。他多次辞职,试图以此来证明他是不可缺少的,其结果也往往是他一旦复出,职权就会更大。这次孙中山和陈炯明再三挽留,但蒋介石都予以拒绝。直到1920年9月,由于他的一个朋友朱执信被桂系军阀杀害,蒋介石才重返广东。朱执信的棺木被运往香港,蒋介石前往悼念,并拟定了一份以粤军驱逐桂系军阀的作战计划。

但是此时,蒋介石与陈炯明的矛盾已不可调和。1920年11月,孙中山写了一封情真意切而又严肃的信给蒋介石,劝他留下来并努力与陈炯明搞好关系。

孙中山不顾年龄长幼的传统习惯,称蒋介石为“我亲爱的介石兄”。信中写道:

执信忽然殂折,使我如失左右手。计吾党中知兵事而能肝胆照人者,今已不可多得,惟兄之勇敢诚笃,堪与执信比,而知兵则尤过之。兄性刚而嫉欲过甚,故常龃龉难合,然为党负重大之责任,则勉强牺牲所见而降格以求,所以为党,非为个人也。

起初,蒋介石还能听进孙中山的劝告,但他对陈炯明的不满还是有增无减。陈炯明未采纳蒋介石的意见,结果没有全部消灭桂系军阀。蒋介石愤怒之下,拂袖而去,前往上海。

他打电话给孙中山,解释他离职的原因,但此时孙中山已无心思听蒋的抱怨了。在他看来,陈炯明已实现了他的目的,即将桂系军阀赶出广东,桂系军阀尚有残余留存,但却无妨大局。孙中山决定返回广州,重建军政府。孙中山要求蒋回广州,履行自己的职责。蒋一气之下,回到老家溪口探家去了。

即使蒋长期不在职,孙中山仍十分信任他。1920年11月底,蒋闯广州,发现给他的职位是重建的军政府内政部部长,而这并不合他的胃口。

另一方面陈炯明已开始建立自己的势力,他的职务头衔甚至超过了孙中山:陆军部长、广东都督、粤军总司令、两广最高检察长。

1921年1月12日,在广州召开国会议员大会,进行投票选举。尽管代表不足法定人数,孙中山作为“革命之父”已数次成为正义力量的领袖,这一次,孙中山希望通过法律程序成为当然的领袖。

蒋介石再三劝告孙中山不要搞这个选举,因为这种选举未达到法定人数,缺少法律效力;而且一旦南方联合瓦解,不再效忠政府,这种选举便毫无意义。蒋介石争论说,任何不同意见都应被考虑。

蒋介石最后负气离职,时间近3个月。他不断受到各个方面的压力,要求他回广州,为孙中山效劳。他最后竟失去耐心,将国民党的说客给打发走了。1921年1月5日,蒋就他的行为写信表示道歉:“我脾气暴躁,行为鲁莽,……事后反省,深感惭愧,意识到自己太可笑了。”

孙表示原谅他的行为,但也说:

“我兄——你过于固执己见,实为不可救药。任何小事于你不满,你都火冒三丈。”

蒋介石自己回忆说,在读了来访者带来的信后,他感动得几乎流泪,他决定返回广州。

陈炯明在击败他的对手桂系军阀后,手下已有几个师组成的庞大队伍。这时,他准备在中国南方建立自己的封建割据势力。因此,他对孙中山的继续西伐桂系的命令拖延不理,更不用说蒋介石的任何建议了。

1921年2月在广州,蒋介石已察觉出陈炯明的野心,但孙中山还不相信。

蒋之所以仍然回到广州,一方面是由于孙中山再三催促,另一方面是他一直渴望有机会彻底铲除广西的残余桂军,此时,这位内政部长最愁的是缺乏经费,因此暂时还顾不上向陈炯明挑战。蒋介石认为,征收关税是筹集资金的最佳办法,但问题是在北京的外国使馆和公馆不承认广东军政府,拒绝与之合作,而陈炯明也支持外国使馆的态度。正是这个原因,促使孙中山进行选举,以当选非常大总统。因为这样一来,就使得他和北洋政府的首脑一样,具有平等的法律地位。

1921年5月,蒋介石写信给孙中山,表示完全反对这个选举计划。他认为:广西的军阀还未彻底清除,西南部也还未得到控制,此刻没有时间进行选举。更何况,选举因议员不够法定人数而缺乏法律依据。他写到:“在平息广西的叛乱后,我们可望继续向东北进军,直捣敌人的心脏”。他还充满信心地写道:“统一全中国并非一个非常艰苦的任务”。在信的最后,他再次提醒孙中山不要轻信陈炯明。

孙中山并未重视蒋介石的这封信。蒋介石没有参加广西战役,6月14日他母亲去世,他立即赶了回去,一直呆到11月他母亲安葬完毕。这期间,他除了几次返回广东外,大部分时间都在溪口。孙中山未出席葬礼,但他为蒋太夫人写了一篇感人的悼文,并在葬礼上由人代读。

正如蒋所判断的那样,陈炯明开始背叛革命。1922年3月21日,粤军高级军官蒋介石的朋友邓铿被暗杀。陈炯明涉嫌很深,但没有确凿的证据可以指控他。陈炯明有很大的可能暗杀邓铿,因为邓铿非常忠心于孙中山,陈炯明计划排挤或除掉孙中山周围的高级军官,使其孤立无援;然后他再逼迫孙中山推迟甚至放弃北伐计划。

蒋介石强烈要求孙中山将他的部队秘密开进广州,重建其大元帅的权威,然后清除广西残余桂军,最后出征北伐。

4月,孙中山的部队开到广州。这时,陈炯明拍电报给孙中山,请求辞去他的几个主要职务——这是传统的拉开距离的中国方式。孙中山批准了他的辞呈,但要求他仍留任陆军部长职,陈炯明拒绝孙中山的挽留,将他的部队开回老巢——广州东部的惠州,在那里静观事态的发展,等待时机。

蒋介石强烈要求进攻惠州,然后平定广西,但孙中山又一次拒绝了蒋介石的建议。恼怒之下,蒋介石回到上海。4月22日他写信给陈炯明,呼吁他与孙中山团结合作,参加北伐。陈炯明未予理睬。

陈炯明与北方军阀的暗中勾结公开化了。这些北方军阀都有自己的代表在北京政府内任职。北洋政府致电孙中山,要求他辞职,陈炯明及其手下公开支持这种要求。

6月16日,陈炯明倚仗北洋政府在政治和军事上的支持,公然派他的部队炮击孙中山的官邸,企图谋害孙中山。

这时,蒋介石还在上海,陈炯明曾向他的部下许诺,如果能杀死孙中山,则犒赏20万美金,他还要洗劫广州城三天。

孙中山坚持到最后,只是在他的同志们的劝说下,才离开广州。在广州的大街上,他一度与叛军相遇,但侥幸的是未被认出来。孙中山逃到停泊在黄埔港的“永丰”号军舰上。

尽管孙中山不听蒋介石的劝告,以致于到了今天这样的处境,但蒋介石如果不忠诚于孙中山,他也将一文不值。

蒋介石闻讯立即由沪南下,继续追随孙中山。他们在舰上呆了56天。舰上闷热难熬,又缺乏食物和淡水。一到晚上,蒋介石就上岸寻找食物,天亮则回到舰上睡觉或在甲板上警戒。

他们没有很快乘舰离开,因他们寄希望于蒋的同事许崇智率领讨伐军打败陈炯明。但是他们的希望落空了。8月6日他们得到许战败的坏消息;7日,他们又得知详细情况。两天以后,他们的内线报告有人要阴谋杀害孙中山。终于,这艘英国军舰同意将孙中山及其不多的追随者送往香港,再从那里去上海。

这段处于逆境的日子里,蒋介石一直追随在孙中山左右,忠诚不移,尽管他并不事事服从。孙中山终于认识到,此前曾给予他良好建议并一直坚定不移地支持他的人,不是别人而正是蒋介石。

广州是革命力量同反动力量决斗的中心。广州商团在英帝国主义的支持下,从1924年5月开始酝酿叛乱。英帝国主义分子对商团团长陈廉伯说:“如果你能够运动商团,反对政府,我们英国便帮助你组织商人政府,你陈廉伯就是中国的华盛顿。”

陈廉伯于5月27日主持召开“商团乡团会议”,宣布要在8月14日推翻大元帅府取而代之。

孙中山得知这一消息,立即采取措施。8月9日晚,孙中山命长洲要塞司令蒋介石扣留商团购买的长短枪9800支,子弹300多万发。广州政府下令通缉陈廉伯。

8月12日,商团1000多人列队到大元帅府请愿,要求发还扣留的枪械,并以罢市相威胁。孙中山揭露了陈廉伯运动商团策划叛乱的阴谋,要求商团自行检举陈廉伯的罪行。商团竟不服从,25日,广州商人总罢市。

孙中山、廖仲恺一面派出湘、滇、桂、豫各军1000多人,进驻佛山市区和铁路沿线,预为防范;一面电告各地商会,晓以大义,明以利害,劝其复业,不要附逆作乱。

不料,那些挂着国民党招牌的军阀头目暗中同商团相互勾结,狼狈为奸。滇军总司令杨希闵、桂军总司令刘震寰、湘军总司令谭延闿、粤军总司令许崇清、豫军总司令樊钟秀、福军总司令李福林等,以调停为名,向商团暗通款曲,给孙中山施加压力。尤其是滇军范石生、廖行超等,竟以“不欲驻地糜烂”为借口,要孙中山缓行军事处分,他们私下同商团密议,提出6项条件,要孙中山接受,即:政府交出所扣枪械;商团交纳军费50万元;陈廉伯、陈恭受发表通电拥护孙中山政府。孙中山几次向范石生、廖行超晓以大义,明以利害,要他们站在政府立场上,一致对付商团。

范、廖本性难移,就是不听。孙中山大怒,他召集商团头目和范、廖等人座谈,范、廖二人分座在孙中山左右两侧。孙中山指着范、廖道:“我不怕商团联合左右两只老虎向我反噬。”

范威胁孙道:“市面危机四伏,险象环生,万一变故发生,全局皆坏,所谓小不忍,则乱大谋。在此两三日内,无论若何,必要解决,否则,我撒手不理,将全军调回。”

孙中山闻言,颜色立变,但身受扼制,也无可奈何。范石生还以撤廖仲恺职为条件,要廖仲恺去职。

在右派的压力下,廖仲恺辞去了广东省长职务,由胡汉民继任,广州市长和公安局长也换成了同情商团的人,并交还了所扣枪械,广东的人事发生了变化,商团的反动气焰重趋高涨。

10月10日,广州各界举行庆祝双十节大会。30多个爱国团体和学生、市民三四万人举行游行示威,高喊“打倒帝国主义”、“推翻反动军阀”、“打倒一切反革命派”、“实行国民革命”、“复活辛亥革命精神”等口号。游行队伍在太平路至西豪口之间,与全副武装的商团军相遇,商团团丁先是不准游行队伍通过,继而开枪,当场打死20多人,受伤10多人,被捕10多人。团丁将打死的,刨肝剖肺、割头断脚,把死尸分成无数部分,拿到沿街示众。次日,商团军封锁市区,迫令商店罢市,张贴“打倒孙政府”、“请孙文下野”的反动标语。

广东政府立即成立革命委员会,孙中山为会长,廖仲恺、许崇清、汪精卫、蒋介石、谭平山、陈友仁为委员,作为平定叛乱的最高指挥机关。

孙中山又任命蒋介石为指挥,廖仲恺、谭平山为正副监察,负责平乱。孙中山限令在24小时内,务必解除商团武装。孙中山下令由黄埔军校、铁甲车队、工团军、飞机队、农民自卫军、陆军讲武学校、滇军干部学校、兵工厂、吴铁城的警察部队参加平叛战斗。

10月14日黄昏时分,政府军向商团军发起进攻,商团军在西关一带架设天桥、炮台、构筑街垒,厚建竹木栅,进行顽抗。政府军采用火攻,由消防队救火车载煤油喷射连接各马路的竹栅,引火燃烧。顿时烈焰冲天,西关一带化为火海,街垒路堡,立成灰烬,有1千多家商店也悉数被焚,商团军不堪火攻,迅即溃散,或缴械投诚,或弃甲而逃。

陈廉伯在沙面租界内指挥,眼看大势已去,窜上了英舰,商团副团长李颂韶纳械请降。另一商团头目陈恭受用巨款收买滇军,逃往香港。至此,商团叛乱被平息。 3Wys87umslmfXYuMWaGjLlcZ+P9lFbcxmMhXnRUXsG2rQxulkBUVr9og8jaWaWGt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