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田制 (1) |
古之税重乎?今之税重乎?周公之制,园廛二十而税一 (2) ,近郊十一,远郊二十而三,稍甸县都皆无过十二 (3) ,漆林之征二十而五 (4) 。盖周之盛时,其尤重者至四分而取一,其次者乃五而取一,然后以次而轻,始至于十一,而又有轻者也 (5) 。今之税虽不啻十一,然而使县官无急征,无横敛,则亦未至乎四而取一与五而取一之为多也。是今之税与周之税,轻重之相去无几也 (6) 。
虽然,当周之时,天下之民歌舞以乐其上之盛德 (7) ,而吾之民反戚戚不乐,常若擢筋剥肤以供億其上。周之税如此,吾之税亦如此,而其民之哀乐何如此之相远也?其所以然者,盖有由矣。周之时用井田 (8) ,井田废,田非耕者之所有,而有田者不耕也。耕者之田资于富民,富民之家地大业广,阡陌连接 (9) ,募召浮客,分耕其中,鞭笞驱役,视以奴仆,安坐四顾,指麾于其间 (10) ,而役属之民,夏为之耨,秋为之获,无有一人违其节度以嬉。而田之所入,己得其半,耕者得其半。有田者一人,而耕者十人,是以田主日累其半以至于富强,耕者日食其半以至于穷饿而无告 (11) 。夫使耕者至于穷饿,而不耕不获者坐而食富强之利,犹且不可 (12) ;而况富强之民输租于县官,而不免于怨叹嗟愤 (13) 。何则 (14) ?彼以其半而供县官之税,不若周之民以其全力而供其上之税也 (15) 。周之十一,以其全力而供十一之税也,使以其半供十一之税,犹用十二之税然也 (16) 。况今之税,又非特止于十一而已,则宜乎其怨叹嗟愤之不免也 (17) 。噫 (18) !贫民耕而不免于饥,富民坐而饱以嬉,又不免于怨,其弊皆起于废井田。井田复,则贫民有田以耕,谷食粟米不分于富民,可以无饥 (19) 。富民不得多占田以锢贫民,其势不耕则无所得食,以地之全力供县官之税,又可以无怨。是以天下之士争言复井田。
既又有言者曰:夺富民之田以与无田之民,则富民不伏,此必生乱。如乘大乱之后,土旷而人稀,可以一举而就 (20) 。高祖之灭秦,光武之承汉,可为而不为,以是为恨。吾又以为不然,今虽使富民皆奉其田而归诸公,乞为井田,其势亦不可得。何则?井田之制,九夫为井,井间有沟 (21) 。四井为邑,四邑为丘,四丘为甸 (22) 。甸方八里,旁加一里为一成,成间有洫,其地百井而方十里 (23) 。四甸为县,四县为都。四都方八十里,旁加十里为一同,同间有浍,其地万井而方百里 (24) 。百里之间为浍者一,为洫者百,为沟者万。既为井田,又必兼修沟洫。沟洫之制:夫间有遂,遂上有径;十夫有沟,沟上有畛;百夫有洫,洫上有涂;千夫有浍,浍上有道;万夫有川,川上有路 (25) 。万夫之地,盖三十二里有半,而其间为川为路者一,为浍为道者九,为洫为涂者百,为沟为畛者千,为遂为径者万。此二者非塞溪壑,平涧谷,夷丘陵,破坟墓,坏庐舍,徙城郭,易疆垅,不可为也。纵使能尽得平原广野而遂规画于其中,亦当驱天下之人,竭天下之粮,穷数百年专力于此,不治他事,而后可以望天下之地尽为井田,尽为沟洫。已而又为民作屋庐于其中,以安其居,而后可 (26) 。吁!亦已迂矣 (27) 。井田成而民之死,其骨已朽矣。古者井田之兴,其必始于唐虞之世乎 (28) !非唐虞之世,则周之世无以成井田 (29) 。唐虞启之,至于夏、商稍稍葺治,至周而大备 (30) 。周公承之,因遂申定其制度,疏整其疆界,非一日而遽能如此也,其所由来渐矣。
夫井田虽不可为,而其实便于今,今诚有能为近井田者而用之,则亦可以苏民矣乎 (31) !闻之董生曰:井田虽难卒行,宜少近古,限民名田以赡不足。名田之说,盖出于此。而后世未有行者,非以不便民也,惧民不肯损其田以入吾法,而遂因之以为变也。孔光、何武曰:吏民名田无过三十顷,期尽三年,而犯者没入官。夫三十顷之田,周民三十夫之田也。纵不能尽如周制,一人而兼三十夫之田,亦已过矣,而期之三年,是又迫蹙平民,使自坏其业,非人情,难用 (32) 。吾欲少为之限,而不禁其田尝已过吾限者,但使后之人不敢多占田以过吾限耳。要之数世,富者之子孙,或不能保其地以复于贫,而彼尝已过吾限者,散而入于他人矣 (33) 。或者子孙出而分之以无几矣 (34) 。如此,则富民所占者少而余地多,余地多则贫民易取以为业,不为人所役属,各食其地之全利。利不分于人,而乐输于官 (35) 。夫端坐于朝廷,下令于天下,不惊民,不动众,不用井田之制,而获井田之利,虽周之井田,何以远过于此哉 (36) ?
【注释】
(1)田制:本文是《衡论》的第十篇,评论如何改革田赋制度。
(2)周公之制句:周公定的制度,园圃与廛里二十而税取其一。
(3)稍甸县都:古时四种划分田里、区域的单位。稍去国三百里,甸二百里,县四百里。又说:九夫为井,四井为邑,四邑为丘,四丘为甸,四甸为县,四县为都。
(4)漆:木名。落叶乔木,互生羽状复叶,初夏开小花,果实扁圆,树汁可为涂料。
(5)盖:句首语气词。 周:朝代名。前十一世纪周武王灭商建立周朝,建都于镐(今陕西西安之西南)。
(6)相去:相差;相距。 无几:没有多少;不多。
(7)上:君王;天子。
(8)井田:古代的一种土地制度。以方九百亩为一里,划为九区,形如“井”字。其中央为公田,外八区为私田,八家均私百亩,同养公田。
(9)资:取用。 阡陌:田界。
(10)安坐四顾句:安稳地坐着环视四周,在他们中间指挥安排。
(11)是以:连词。因此;所以。 日累:每天积累。 日食:每天的饮食。无告:无处诉讼。
(12)夫:句首语气词。表示将发议论。 食:享受,受用。 犹且:尚且。
(13)输租:交纳租税。 嗟愤:叹恨;愤恨。
(14)何则:为什么。多用于自问自答。
(15)不若:不如;比不上。
(16)犹:如同,好像。 然:代词。这样;一样。
(17)况:连词。何况,况且,表示更进一层。 特:仅,只。 而已:助词。表示仅止于此,犹罢了。 宜:合宜,合适。
(18)噫:文言叹词。表示悲痛或叹息。
(19)谷食粟米:泛指粮食。
(20)旷:荒凉,荒芜。 一举而就:谓一次行动取得成功。
(21)沟:井田中间的界沟。
(22)邑:古代区域单位。方二里。 丘:古代区划田地、政区的单位名。
(23)一成:古为方十里之地。 洫:田间水道,沟渠。
(24)一同:古为方百里之地。 浍:田间的水沟。
(25)夫:古代井田制,一夫受田百亩,故以百亩为夫。 遂:田间排水的小沟。畛:zhěn,田间分界的小路。
(26)已而:然后,后来。 屋庐:住房。
(27)吁句:唉!也是太迂腐了。
(28)唐虞:唐尧与虞舜的并称。亦指尧与舜的时代,古人以为太平盛世。
(29)无以:古代汉语中的习惯句式。谓没有什么可以用来。
(30)唐虞启之句:唐尧虞舜之时开始,到了夏朝和商朝稍稍整治,到了周朝就完备了。
(31)诚:确实,的确。 近:相近,近似, 苏:拯救;解救。
(32)纵:即使。 迫蹙:逼迫,压迫。
(33)要:矫正;更正。 复:再,又。
(34)这句的意思是:有的子孙出去而分开后所剩没有多少了。
(35)输:缴纳赋税。
(36)何以: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没有或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