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法制 (1) |
将战必审知其将之贤愚:与贤将战,则持之 (2) ;与愚将战,则乘之 (3) 。持之则容有所伺而为之谋,乘之则一举而夺其气。虽然,非愚将勿乘。乘之不动,其祸在我。分兵而迭进,所以持之也 (4) ;并力而一战,所以乘之也 (5) 。
古之善军者,以刑使人,以赏使人,以怒使人。而其中必有以义附者焉 (6) 。不以战,不以掠,而以备急难,故越有君子六千人。韩之战 (7) ,秦之斗士倍于晋,而出穆公于淖者,赦食马者也。兵或寡而易危,或众而易叛,莫难于用众,莫危于用寡。治众者法欲繁,繁则士难以动 (8) ;治寡者法欲简,简则士易以察 (9) 。不然,则士不任战矣 (10) 。惟众而繁,虽劳不害为强。
以众入险阻,必分军而疏行 (11) 。夫险阻必有伏,伏必有约,军分则伏不知所击,而其约携矣。险阻惧蹙,疏行以纾士气 (12) 。
兵莫危于攻,莫难于守,客主之势然也。故城有二不可守,兵少不足以实城,城小不足以容兵 (13) 。夫惟贤将能以寡为众,以小为大。当敌之冲,人莫不守,我以疑兵,彼愕不进 (14) ,虽告之曰:此无人,彼不信也。度彼所袭,潜兵以备,彼不我测,谓我有余,夫何患兵少?偃旗仆鼓,寂若无气 (15) ,严戢兵士,敢哗者斩 (16) 。时令老弱,登埤示怯 (17) ,乘懈突击,其众可走,夫何患城小?
背城而战,阵欲方、欲踞、欲密、欲缓。夫方而踞,密而缓,则士心固,固则不慑 (18) 。背城而战,欲其不慑。面城而战,阵欲直、欲锐、欲疏、欲速 (19) 。夫直而锐,疏而速,则士心危,危则致死 (20) 。面城而战,欲其致死。
夫能静而自观者,可以用人矣。吾何为则怒,吾何为则喜,吾何为则勇,吾何为则怯 (21) ?夫人岂异于我 (22) ?天下之人,孰不能自观其一身 (23) ?是以知此理者,涂之人皆可以将 (24) 。平居与人言,一语不循故,犹且欐而忌 (25) 。敌以形形我,恬而不怪,亦已固矣 (26) 。是故智者视敌,有无故之形,必谨察之勿动。疑形二 (27) :可疑于心,则疑而为之谋,心固得其实也;可疑于目,勿疑,彼敌疑我也 (28) 。是故心疑以谋应,目疑以静应 (29) 。彼诚欲有所为耶?不使吾得之目矣 (30) 。
【注释】
(1)法制:法令制度。
(2)持:相持,对立,对抗。
(3)乘:凭借,利用。
(4)迭进:连续进击。
(5)并力:合力,戮力。
(6)这句的意思是:而且其中一定有道义附和着。
(7)韩之战:指鲁僖公十五年(前645),秦穆公与晋惠公在韩原(今山西河津、万泉之间)作战,晋惠公战败被俘。
(8)治众者句:治理众多人的法令须要多,制度多了士兵就难以动摇。
(9)这句的意思是:治理少数人的法令要简明,简明了士兵就容易明察。
(10)任:胜任。
(11)疏行:分开,分散行进。
(12)险阻惧蹙句:险要阻塞之地害怕追逼,分散行进用以纾缓士气。
(13)故城有二句:所以城邑有二种情况不容易坚守,一是兵少不够用来填满城邑,一是城邑狭小不够用来容纳士兵。
(14)当敌之冲句:面对敌人的进攻,人家没有不把守的,我用疑兵之计,他惊愕不敢冒犯。
(15)偃旗仆鼓:放倒军旗,停敲军鼓,指军队隐蔽行动,不暴露目标。
(16)严戢:严格管理。 哗:嘈杂,喧闹。
(17)时令老弱句:时常命令老弱之人,登上城墙以显示怯弱。
(18)夫方而踞句:阵势广大又占踞有利形势,间隔紧密又延缓进军速度以等待之,那么士兵的心里就稳固,稳固就不恐惧。
(19)面城而战句:面对城墙进行战斗,布阵须要直、须要疏、须要速。
(20)危则致死:危险而招致死亡,士兵就会拼死作战,方能置之死地而后生。
(21)吾何为则怒句:我因为什么就发怒,我因为什么就欢喜,我因为什么就勇敢,我因为什么就胆怯。
(22)夫:发语词,表示议论开端。
(23)孰:疑问代词。谁,哪个人。 其:第三人称代词。
(24)涂:通“途”,道路。 将:统率。
(25)平居与人言句:平时闲居与人谈话,一句话不遵循旧典,尚且惊籣而忌讳。
(26)敌以形形我句:敌人以阵形显示给我看,我恬静而不惊异,心已经很稳固了。
(27)疑形二:可疑的形势有两种。
(28)这句的意思是:在眼里看到可疑,不用怀疑,这是敌人在故意迷惑我。
(29)这句的意思是:所以心里怀疑以谋划来应付,眼睛看到怀疑以冷静来应付。
(30)彼诚欲句:他确实想要有所作为吗?不会使我在眼睛中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