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春秋论 (1)

赏罚者,天下之公也 (2) ;是非者,一人之私也。位之所在,则圣人以其权为天下之公,而天下以惩以劝;道之所在,则圣人以其权为一人之私,而天下以荣以辱。

周之衰也,位不在夫子 (3) ,而道在焉,夫子以其权是非天下可也。而《春秋》赏人之功 (4) ,赦人之罪 (5) ,去人之族 (6) ,绝人之国 (7) ,贬人之爵 (8) ,诸侯而或书其名 (9) ,大夫而或书其字 (10) ,不惟其法,惟其意,不徒曰此是此非,而赏罚加焉。则夫子固曰:我可以赏罚人矣 (11) 。赏罚人者,天子、诸侯事也。夫子病天下之诸侯、大夫僭夫子、诸侯之事而作《春秋》 (12) ,而己则为之,其何以责天下 (13) ?位,公也;道,私也。私不胜公,则道不胜位 (14) 。位之权得以赏罚,而道之权不过于是非。道在我矣,而不得为有位者之事,则天下皆曰:位之不可僭也如此。不然,天下其谁不曰道在我 (15) ?则是道者,位之贼也 (16) 。曰:夫子岂诚赏罚之邪,徒曰赏罚之耳,庸何伤?曰:我非君也,非吏也,执涂之人而告之曰:某为善,某为恶,可也。继之曰:某为善,吾赏之;某为恶,吾诛之,则人有不笑我者乎 (17) ?夫子之赏罚何以异此 (18)

然则,何足以为夫子 (19) ?何足以为《春秋》?曰:夫子之作《春秋》也,非曰孔氏之书也,又非曰我作之也,赏罚之权不以自与也。曰:此鲁之书也,鲁作之也。有善而赏之,曰鲁赏之也;有恶而罚之,曰鲁罚之也 (20) 。何以知之 (21) ?曰:夫子系《易》谓之《系辞》 (22) ,言孝谓之《孝经》,皆自名之,则夫子私之也。而《春秋》者,鲁之所以名史,而夫子托焉,则夫子公之也。公之以鲁史之名,则赏罚之权固在鲁矣。

《春秋》之赏罚自鲁而及于天下,天子之权也 (23) 。鲁之赏罚不出境,而以天子之权与之,何也?曰;天子之权在周,夫子不得已而以与鲁也。武王之崩也,天子之位当在成王 (24) ,而成王幼,周公以为天下不可以无赏罚,故不得已而摄天子之位以赏罚天下,以存周室。周之东迁也 (25) ,天子之权当在平王,而平王昏 (26) 。故夫子亦曰:天下不可以无赏罚。而鲁,周公之国也,居鲁之地者,宜如周公不得已而假天子之权以赏罚天下,以尊周室,故以天子之权与之也 (27)

然则,假天子之权宜如何 (28) ?曰:如齐桓、晋文可也 (29) 。夫子欲鲁如齐桓、晋文,而不遂以天子之权与齐、晋者,何也?齐桓、晋文阳为尊周,而实欲富强其国 (30) 。故夫子与其事而不与其心 (31) 。周公心存王室,虽其子孙不能继,而夫子思周公而许其假天子之权以赏罚天下。其意曰:有周公之心,而后可以行桓、文之事,此其所以不与齐、晋而与鲁也。夫子亦知鲁君之才不足以行周公之事矣,顾其心以为今之天下无周公,故至此 (32) 。是故以天子之权与其子孙,所以见思周公之意也 (33)

吾观《春秋》之法,皆周公之法,而又详内而略外,此其意欲鲁法周公之所为,且先自治而后治人也明矣。夫子叹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而田常杀其君,则沐浴而请讨。然则天子之权,夫子固明以与鲁也。子贡之徒不达夫子之意,续经而书孔丘卒 (34) 。夫子既告老矣,大夫告老而卒不书,而夫子独书 (35) 。夫子作《春秋》以公天下,而岂私一孔丘哉?呜呼!夫子以为鲁国之书,而子贡之徒以为孔氏之书也欤 (36)

迁、固之史,有是非而无赏罚,彼亦史臣之体宜尔也 (37) 。后之效夫子作《春秋》者,吾惑焉 (38) 。《春秋》有天子之权,天下有君,则《春秋》不当作;天下无君,则天子之权,吾不知其谁与 (39) 。天下之人,乌有如周公之后之可与者 (40) ?与之而不得其人则乱,不与人而自与则僭,不与人、不自与而无所与则散。呜呼!后之春秋,乱邪,僭邪,散邪 (41)

【注释】

(1)春秋论:本文为作者《六经论》之一。

(2)赏罚者句:赏罚,是天下的公事。

(3)周:朝代名。前十一世纪周武王灭商后建立。国都为镐(今陕西西安西南)。夫子:指孔子(前551—前479),春秋末期教育家、政治家、思想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4)赏人之功:赞赏人的功劳。

(5)赦人之罪:赦免人的罪过。

(6)去人之族:去掉人的族称。

(7)绝人之国:断绝人的国家。

(8)贬人之爵:贬低人的爵位。

(9)诸侯而或书其名:对诸侯有时只书写他的名。

(10)大夫而或书其字:对大夫有时只书写他的字。

(11)固:确实,的确。

(12)病:担心,忧虑。 僭:超越,跨过。

(13)而己则为之句:而自己却做僭天子、诸侯的事,他用什么来责备天下呢?

(14)胜:胜过,超过。

(15)不然句:不这样,天下有谁不说道理在我这呢?

(16)则是:那么这样。 贼:伤害,祸害。

(17)笑:讥笑,嘲笑。

(18)夫子之赏罚何以异此:夫子作《春秋》的赏罚,跟这件事有什么区别呢?

(19)然则句:那么这样,怎样够得上作为夫子。然则:那么这样。足:够得上,值得。

(20)有善而赏之句:有了好事就奖赏他,叫做鲁国奖赏他;有了坏事就惩罚他,叫做鲁国惩罚他。

(21)何以知之:凭什么知道这些?

(22)系:涉及,关联。 《易》:书名。亦称《周易》、《易经》。为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系辞》:即《系辞传》,《周易大传》篇名。

(23)及:到,至。 于:介词。引出动作的处所、时间和对象。

(24)武王:即周武王,西周王朝的建立者。姬姓,名发。 成王:姬姓,名诵。周武王子。

(25)周之东迁:前771年申侯联合大戎攻杀周幽王,次年周平王将都城由镐(今陕西西安西南)迁至洛邑(今河南洛阳)。史称东迁。

(26)平王:即周平王(?—前720),东周第一代国王。姬姓,名宜臼。

(27)宜:应该,应当。 假:借。

(28)这句的意思是:然而,借天子的权力应该怎样?

(29)齐桓:即齐桓公(?—前643),春秋时齐国国君。姜姓,名小白。 晋文:即晋文公,(前697—前628),春秋时晋国国君。姬姓,名重耳。

(30)阳:表面上,假装。 其:第三人称代词。

(31)故夫子与其事句:所以孔子赞许他们称霸的事业,却不赞许他们的野心。

(32)顾:看。

(33)是故以天子之权句:因此用天子的权力交给他的子孙,可以显现思念周公的意思。

(34)子贡之徒句:子贡这些门徒不能通晓孔子的意图,续写《春秋》时竟写上“孔丘卒”。

(35)“夫子”三句:按《春秋》记事体例,鲁国大臣现为卿者记其卒事,致仕而卒者不记。孔子既告老矣,不应书其卒,而《春秋》独书其卒,有违体例。

(36)呜呼句:唉!孔子把《春秋》作为鲁国的史书,而子贡这些门徒把《春秋》作为孔子个人的书了呀!

(37)迁固之史句:司马迁、班固的史书,有是非却没有赏罚,那也是史官的体例应该如此。

(38)惑:疑惑。

(39)天下无君句:天下没有君主,那天子的权力,我不知道给谁。

(40)乌:副词。何;哪里。

(41)后之春秋:指后代以“春秋”为书名的书籍,如《吴越春秋》、《吕氏春秋》等书。 9MguyqEcxS5LqMeoIG+ag3AfsxEEFagOnxPLm3mvkOJgDA6xby0Wu8T9/a+tnjWE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