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明传

【原文】

文王寝疾 (1) ,召太公望,太子发 (2) 在侧。曰:“呜呼!天将弃予,周之社稷 (3) 将以属汝。今予欲师至道之言,以明传之子孙。”

太公曰:“王何所问?”

文王曰:“先圣之道,其所止,其所起,可得闻乎?”

太公曰:“见善而怠,时至而疑,知非而处,此三者道之所止也。柔而静,恭而敬 (4) ,强而弱,忍而刚,此四者,道之所起也。故义胜欲则昌,欲胜义则亡,敬胜怠则吉,怠胜敬则灭。”

alt

【注释】

(1)寝疾:卧病。

(2)太子发:文王之子,名发。文王死,发继位,称武王。武王承父遗志,灭商朝建立了西周王朝。

(3)社稷:古代帝王、诸侯祭祀的土神、谷神。后来用以当作国家的代称。

(4)敬:不怠惰、不苟且。

【译文】

文王卧病在床,召见太公望,太子发也在床边。文王叹息道:“唉!上天将要遗弃我了,周国的社稷,将要由你(指太子发)来治理了。现在我想请我们的老师讲讲至理名言,以便明确地传给后代子孙。”

太公问道:“你想问什么呢?”

文王说:“我想问问先圣治国的大道理,之所以被废弃,之所以能兴起,其原因可以讲给我听听吗?”

太公说:“见到善事却懈怠懒惰不为,时机到来而迟疑不决,明知不对却泰然处之,这三种情况,就是国君治国之道废弃的原因。对己能谦和宁静,待人能恭敬有礼,接物能刚柔得当,行动方面既能忍耐又很果断,具备这四种优点,国君治国之道就能兴旺。所以义理胜于私欲,国家必然昌盛;私欲胜于义理,国家必然衰败;动谨胜于怠惰,国家必然吉祥;怠惰胜于勤谨,国家必然灭亡。”

【心得】

文王病重,知道自己将不久于人世,特地把太公召来,要他讲讲延续国脉的建言,以此传给后代子孙;并要太子发(武王)在旁边聆听。文章从“起”(兴)“止”(亡)正反两个方面来对比立论,阐明义、欲、敬、怠与国家盛衰兴亡的关系,最后归结到:“义胜欲则昌,欲胜义则亡;敬胜怠则吉,怠胜敬则灭。”

太公提倡“义”与“敬”,反对“欲”与“怠”。什么是“义”?韩愈说:“行而宜之,谓‘义’。”以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处事合乎道理,对人民有益。有些人不然,行事单凭自己好恶,只追求个人私利,这种“欲”就是不义。所以“义”这个概念,包含了两个方面的意思,一是“道”,一是“行”,两者合起来就是“义”。空谈“道”,而没有行动,不是“义”;有行动,但不合乎“道”,也不是“义”。《水游传》上的梁山好汉们把“行道”看做“义”,就是这个道理。

什么是“敬”,“敬”就是办事恭谨虔诚,勤恳尽力。这是对“行道”的具体要求。既然“义”就是“道”的所在,那么“行道”就应该有一种敬业的精神,全心全意把事情办好,决不能有任何一点怠惰疏乎。

总之,姜太公把“义”和“敬”看作是国家兴盛的两个基本前提,实际上是从国家和人民的角度提倡一种理性的精神和实践的态度;反对“欲”与“怠”,这些话主要是讲给年轻的太子发听的,但其中无不包含着历史经验的真理。对今天的人们来说,仍然具有深刻的启发意义。年轻人有一个比较普遍的特点,那就是:理性的思想不够成熟,而感性的欲望易于冲动。所以,年轻人要学会克制自我。当然,在人际关系中提倡克制决不是主张“如果有人打你的左脸,那就把你右脸也伸过去”。而在人际关系中关于克制,是为了求得和谐,建立做朋友的友好气氛。古往今来,凡是取得巨大成功的人们,大多是拥有克制力的人。克制,是理性的自控,不是压抑,不是屈服,不是奴颜卑膝,不是献殷勤,不是无原则迁就,也不是不要斗争,不要真理。 9K924w+/6FimPgbe4LlZr4v16bhs5Od2VClacpKZXcd80bmmFuoeZHvcIBqxG+3f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