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章
优胜劣汰,能者为王

自然界遵循着优胜劣汰、强者生存的自然法则。这个世界也永远属于强者,弱者能得到的只是一些同情和怜悯。而狼,虽不是兽中之王,但是它懂得怎样做强者,它们有极强的战斗力,甚至,它们的战斗力超过了比自己更为强大的老虎、狮子等。它们也知道怎样来保持整个队伍的精干和整体的素质的提高。

1.树立绝对的竞争意识

自然界中时刻都存在着竞争。不同物种之间要竞争,同一物种之间也要竞争。狼的兄弟之间,甚至是父子之间也存在着激烈残酷的竞争。

动物之间的竞争,大部分都是由食物引起的。不同物种之间存在着捕食与被捕食的关系,相同物种之间存在着争夺有限食物的竞争。有时候在一个动物家族中,一些弱小的也会因为不能争夺到足够的食物饥饿而死,它们的死亡不会得到同类的同情,因为在自然界中,没有竞争能力就不能生存。

在辽阔的草原上,每天当第一缕阳光出现,狮子和羚羊就开始进行赛跑,狮子发誓要追上羚羊,因为追上羚羊,它就可以把它们当作自己的食物。羚羊一定要跑得比狮子快,否则它就会成为狮子的美餐。羚羊之间也在进行着残酷的竞争,跑得最慢的羚羊成为了狮子的食物,而其他羚羊就可以暂时幸免于难。这就是动物界之间的残酷竞争。

再回到我们的主角——狼。狼的竞争意识又一次让我感到震惊。狼的竞争意识并不仅仅源于本能,它们可以通过各种途径的学习来强化自己的生存本领,强化自己的竞争意识。

在狼群内部,阿尔法狼(狼族中的头狼)的位置,并不是谁都可以得到的,也不是按照年龄或者辈份去安排的,每个公狼都有竞争这个位置的资格,只有狼群中的最强者才能得到这个位置。

当狼群的后代们逐渐长大,它们就会觊觎首领的位置。虽然狼群的首领是它们的父亲,它们也毫不心虚,因为狼群就是一个能者为王的世界;同时,在狼的兄弟之间也会展开激烈的竞争。

最后,最强大的公狼成为这个狼群的首领,而其他的公狼要么臣服于它,要么带领一部分狼自立门户,要么到处流浪,成为“孤独之狼”,或者加入其他狼群。当狼群确立了新的首领之后,所有的狼都要接受它的领导。作为阿尔法狼,它具有绝对的权威。严格的等级秩序确保了狼群在安定的环境下生存。

在狼群与狼群之间也存在着激烈的竞争,一般在同一区域的所有狼群中,会有一个狼王,它具有统领这个区域所有狼的权力。当需要集体围猎时,狼王就会用嚎叫召集所有的狼。所有的狼都要无条件地接受它的统一部署。当然,这个狼王的位置也是各个狼群的首领们经过竞争决定的。

在狼群之间还存在着另外一种可怕的竞争,那就是对领地的争夺。由于自然界食物的有限和人类的杀害,狼群之间经常会为了争夺领地而大动干戈。每个狼群都有自己的领地,领地在狼心目中占有非常神圣的地位。它们用尿和气味来划分领地,但有的狼群会因为得不到足够的食物而侵犯其他狼群的领地。这种侵犯类似于人类的一个国家入侵另外一个国家。领地被侵犯的狼群当然不能容忍的这种侵犯。

于是,不可避免地要在两个狼群之间展开一场争夺领地的战争。胜利的一方就是这片领地的主人,而失败的狼群则没有在这片领地上捕食的资格。两支狼群绝对不会为了避免牺牲而共享一片领地,战败的一方即使被饿死也不会屈服于其他狼群之下。

狼的竞争意识不仅是它们自身存在的保障,也促进了其他动物的身体机能的进化。同时,这种竞争意识也给了我们人类以鼓舞和信心。

2.敢于战斗的生命哲学

狼时时刻刻都处在“战争状态”。弱肉强食,如同天空一样古老而真实,信奉这个原理的狼就能生存,违背这个原理就会死亡。

狼天生就具有一种战斗性格,可以说战斗是狼生命的本质。在狼群内部,要通过战斗决定自身在狼群中的地位;在自然界,狼要通过战斗获得保障生命存活的食物;狼还要和给它们带来许多灾难的自然环境抗争;它们还要和最可怕的人类交锋。没有一种战斗的性格,狼族就不能在这个地球上生存。战斗就是它们的生命哲学。

让我们来看看伟大的塞顿在《动物记》中对狼的战斗的描写吧。

拜德蓝德贝利(狼)已经没有可以逃跑的路了,被15只猎狗纠缠着,它们还有人做强大的后盾。它已经不是在走,而是蹒跚着向上爬。猎狗排成一队追在它的后面,现在也比刚才的情形好了些。它们正在逐渐接近它。

在这个最狭窄的地方,一步失误就意味着死亡。那条伟大的狼转了过来,正对着它们。它的前腿奋力支撑了起来,而那闪着寒光的獠牙则完全暴露着。我们没有听到它发出一点儿声音,它勇敢地面对着这群猎狗。它的腿因为辛苦而很虚弱,但是它的脖子,它的嘴巴,以及它的内心都是强壮的,并且——现在,所有的你们这些爱狗的人最好合上这本书——继续战斗——上上下下——15∶1。

它们上来了,第一个是最敏捷的灰猎狗,它是怎么做的呢,它们几乎都没有看见。但是,当一股血流撞向岩石的时候,“那只巨大的狼转过身来面对着它们”,那一串猎狗也涌上了那条路。

在必然的打斗战役中,黑鬃毛在它们来到的时候接待了它们。一个无力的弹跳,一个反向的进攻,一个猛咬,“凡高倒下了”(凡高是一条狗的名字),它的脚没有了。

猎狗丹德和科利又逼近了,试图扭住它。一个闪冲,一个抬臀,它们就跌倒在那条狭窄的小路上了。然后是蓝点猎狗,紧接着是强壮的奥斯卡和英勇的泰戈——但那只狼在岩石的那边,一眨眼的工夫,它们之间的战斗就结束了,只剩下那只狼在那儿,那些大猎狗都不见了。

剩下的几条狗围了上来,最后面的逼迫着最前面的狗——倒下来——去死。撕、咬、抬臀,从最敏捷的猎狗到个头最大的猎狗,直到最后一条,倒下来——倒下来——它让它们轮流着倒下,从悬在空中的凸出部分到下面的峡谷。那儿的岩石和树干太锋利了,随时都会拿走它们的生命。

短短的50秒钟后,一切都结束了。岩石把这一串猎狗抛向了一边——潘茹富狗群全部被消灭了。拜德蓝德贝利再次独自站在那里,站在它自己的大山上。

它站在那儿等了一会儿,看是不是还有其他的猎狗上来。再也没有了,那群猎狗全部都死掉了。它等了一会儿,平静了自己的呼吸,然后,在这个决定命运的现场,第一次提高了它的声音,虚弱地发出了一声长长的、胜利的大喊,在另外一个较低的岸上渐渐变小,被什么东西挡住了,看不见了。这就是我们在辛梯纳山的一个高坡上看到的一切。

这是一段让人心情激动的文字,我们能从中读到力量,那是战斗的力量。狼的这种战斗精神,是使它们成为兽中强者的一个先决条件。没有了这种不屈不挠,敢于战斗的精神,很难想象,狼能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劣者淘汰的自然规律中,能存活到现在。

3.“狼子野心”的坚定信念

尽管狼族的狩猎成功几率不到10%,但是,狼族中的每一个成员都坚信:成功的那天终将会到来。

野心是狼获取食物的强大武器。狼族的野心是一种梦想,是一处憧憬,是为了下一个更大的目标,不知疲倦地奔跑和追求。

狼不断地为成功构思更大的蓝图,只要头狼选定了目标,所有的成员便会义无反顾地投入到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坚忍不拔地奋斗。狼族中每个成员都憧憬着捕俘更大、更多猎物的喜悦,这种冲动激励着狼族永远在为胜利做准备。

一年冬天,内蒙古额仑草原西北部一片优良的暖坡草场,这里刚刚集结起一个由数百头优良马组成的马群,这是为某骑兵部队精选的上等马,准备调养好后来年开春交给部队。而为了保护这群马,当地调拨了10个有经验的牧民和十几条猛犬来看管马匹。

不知怎么,这个消息被饿了一冬的狼群知道了。虽然狼知道这是个烫手的热山芋,且不说有人和狗守护,骠肥体壮的马本身就有相当的自卫能力。然而生存的本能与大马群的诱惑,30多头狼还是义无反顾地上路了。

力量的对比何等悬殊,这群狼确实野心太大了。让人不可思议的是,狼群竟然最终凭借野心和智慧,几乎全歼马群。狼群获得了成功,并让所有看见和听见这个事实的人目瞪口呆,惊诧不已。

千百年来,狼就是在被人们怒斥鞭挞的野心激发下,顽强地活着,繁衍至今。

面对生存的选择,狼族从不缺乏野心和胆量。为了活的权利,狼从不畏惧任何猎物,它们永不满足,总是在突破自我中将威力发挥到极致。虽然有时也会惨败,但不冒险就不会有丰厚的收获,这次输了下次必赢,狼族深知这一点。

4.靠忍耐随时等待机会

原野中,狼在奔跑着,狂傲的长啸时时回荡在旷野上,倾泻着它的野性与傲慢。从来没学会细嚼慢咽的这群野狼似乎永远都处于高度的亢奋状态,它们往往一连几个星期追踪一只猎物,搜寻着猎物留下的蛛丝马迹,狼群轮流协作,接力追捕,在运动中寻找每一个战机。

在自然环境最恶劣的生存条件下,野狼和北美驼鹿常常是生活在同一个地方,随后又一起奔跑。在它们的成长中,存在着一种独特的关系,而并非总是处于敌对状态,因为它们总是混在一起,几乎看不出什么紧张气氛,而且还表现出一种和谐的关系。

但是危机总有一天会到来。驼鹿终究是狼群的食物,而狼面对如此众多而强大的敌人,并不贸然出击。

它们的这种表面现象是因为狼群在耐心地等待时机。草原上有数千只驼鹿,而且它们身材高大,站立时肩高通常达到2米,并能以1.2米的跨幅奔跑,它们的实力远远超过数量极少的狼群。

狼并不畏惧,几只狼在鹿群旁迂回窥视,它们想出了一个很好的策略,那就是先攻其一。当发现有因为饥饿或疾病而孱弱的驼鹿出现时,它们便会一拥而上。

在北美的旷野上经常会出现这样的场景,一群分散的狼突然向一群驼鹿冲去,引起驼鹿群的恐慌,导致驼鹿纷纷逃窜。这时,狼群中的一只“剑手”会斜刺里冲到鹿群中,抓破一头驼鹿的腿。

狼群之所以选中这头驼鹿,也许就是因为它们发现它的某些特点易于攻击,随后这头驼鹿又回归队里。奇怪的是,当狼群攻击鹿群中的一头驼鹿时,周围那些强健的驼鹿并不援救,而是听任狼群攻击它们的同胞。

这样的情况一天天地重演着,受伤的驼鹿渐渐失掉大量的血液、力气和反抗的意志。而狼群在耐心地等待时机,它们定期更换角色,由不同的狼来扮演“剑手”,使这头可怜的驼鹿旧伤未愈又添新创。最后,当这头驯鹿已极为虚弱,再也不会对狼构成严重威胁时,狼群开始集体出击并最终捕获受伤的驯鹿。

实际上,此时的狼也已经饥肠辘辘,在这种数天之后才能见分晓的煎熬中几乎饿死。

有人想问,为什么狼群不直接进攻那头驼鹿呢?因为像驼鹿这类体型较大的动物,如果踢得准,一蹄子就能把比它小得多的狼踢翻在地,非死即伤。

耐心保证了胜利必将属于狼,狼谋求的不是眼前小利,而是长远的胜利。

狼族在生存猎食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忍耐令人叹为观止。忍耐,就是坚持一个过程、等待一段时间,并在这段时间、这个过程中默默地奋斗下去,直到成功;忍耐也是把痛苦的感觉或某种情绪抑制住、不使其表现出来的能力,它是意志顽强的一个前提。所以,忍耐是一种心灵的状态,更是一种命运。狼族因为有一种坚韧的、战斗的心态,所以永远保持旺盛的精力。

5.为实现目标不断变化策略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动物园要淘汰一对25岁的狼。25岁的狼是非常年老的狼了。按照动物园的老规矩,淘汰的方法是这样的:把笼子上的吊门打开一半,等狼探出脑袋时,突然放下吊门,夹住狼头,用铁棍狠击几下狼头,狼就会一命呜呼。

电影厂获得这个信息后,马上派人和动物园联系,签订了一项合同。原来这家电影厂正要拍摄一部名叫《狼的故事》的影片,这两条老狼正好派上用场。当然不再用老办法打死狼,一切得按合同办事。这一对老狼被转移到一只可以移动的铁笼子里,这只笼子又被搬运到一块草地的中央。这块草地被一些灌木丛包围着,灌木丛之外还有一道铁丝网。这儿原本是圈养袋鼠的地方。导演要在这儿拍摄那部电影的结尾部分:老狼之死。到开拍的时候,铁笼子会被撤走。

这一对老狼出现在银屏上时,就和在荒野里一样逼真。这么摆布并没有引起两条老狼的反感。这对狼被囚禁了将近20年,对什么事都不大在乎了。不过,这一次它们不能不在乎,因为按照剧本的规定,这对狼必须活活地饿死。

早晨七点光景,老狼看见管理员推着装满食物的小推车在灌木丛那边出现,立刻站了起来。它们灵敏的鼻子已经闻到了生肉的香味。它们每天能从管理员手里得到一小块好吃的生肉和一些不好吃的食物。

这一次,管理员并没有送水和食物来,小推车吱吱嘎嘎远去了,消失了,而且整整一天再也不出现。两条狼在笼子里一声一声地嚎叫。这叫声起先是一种呼号,好像在提醒管理员别把它们忘了。后来的嚎叫是一种怒吼,在向人提出抗议。再后来,这叫声成了一种呻吟,凄厉得要命。它们在笼子里疾走,奔突,最后虚弱地卧倒了。

傍晚时分,电影厂的导演和动物园的一名专家来到了笼子边。导演请这动物学家估计一下这一对老狼在断食又断水的情况下还能活多久,到什么时候能把铁笼子撤走而狼不再对摄制组人员构成危险。动物学家的结论是3天。即使按常规供食,这对老狼的寿命也只有几十天了。

这一对老狼毕竟和人打过20年的交道,虽然听不懂人的话,但能大致猜出人的意图。它们明白人类要处死它们了。狼是不怕死的动物,同时又是最不肯轻易死去的动物。如果这个笼子没有铁皮制成的笼底的话,它们一定会在一夜之间掘洞而逃。这天夜里,这对又饥又渴的老狼趴伏着,拼命把尖嘴从笼缝里挤出去叼食笼边的青草。吃青草至少可以稍稍减轻一点口渴的痛苦。

第三天傍晚,导演又来了。他打算晚上就弄走铁笼子开拍老狼垂死的镜头。两条老狼已经3天没吃喝了,它们趴伏在笼子里,眼皮耷拉,舌头软软地拖在嘴角,全身肌肉松弛,看上去已经气息奄奄了。导演试着用一根小木棒慢慢去接近公狼的头部。当小木棒靠近时,公狼睁开了一只眼睛。导演就在这只眼睛里看到了狼的仇火、狡诈和残存的生命力。导演放弃了当晚开拍的念头。

导演走后,从灌木丛里走来了一只大黄猫。这只从小生活在动物园的黄猫很通人性,猜到这里将会发生有趣的事情,是来凑热闹,看稀奇的。黄猫鬼鬼祟祟地绕铁笼子走了一圈,突然冲着狼大声怪叫了一声。两条狼只微微动了一下耳尖,连眼睛也没睁开。黄猫看出狼快死了,很高兴,很想作弄一下垂死的狼。可它一时又想不出花招,转了几圈之后便走了。虽然是垂死的狼,可散发出的气味还是使黄猫觉得心神不定。

第四天,导演又来了。他还是用小木棒去试探老狼。这一次两条狼已变得很麻木了,除了腹部时不时有一点起伏外,在狼身上再难找出一丝活着的迹象来。导演决定当晚就撤笼开拍。如果狼真的死去,拍摄计划就会落空。

导演刚走,那只幸灾乐祸的黄猫又来到了笼子边。这一次它已想好了作弄狼的办法。它要爬到笼子顶上去向老狼拉屎撒尿。它憋着一大泡尿,有心好好戏弄一下老狼。黄猫开始在笼壁上向上攀援。这是猫的拿手好戏。

就在这时,公狼的眼睛突然露出一条缝,猛然抬起头颅,快捷地向黄猫扑去。这是黄猫万万没料到的。公狼本想咬住猫爪,但极度的衰弱使它的动作不再准确,它只咬住了黄猫的尾巴。

黄猫惨叫着,拼命抓住铁栅,不让狼把它扯进笼子去。其实公狼这一扑几乎用光了所有力量,已经没有把猫扯进笼里的力气了。公狼的牙齿在簌簌发抖。

母狼吃力地睁开眼睛。眼前的场面强烈地刺激了它。它拼力抬起头来,挣扎着想去帮助一下公狼。但是它没能做到这一点,它比公狼更虚弱,连爪子也抬不起来了。

惊慌失措的黄猫已到了屁滚尿流的地步,一泡热尿喷在公狼的头上。正是这尿液救了黄猫的命。干渴万分的公狼,急忙放开了咬着的猫尾巴,舔着不知从哪儿来的水。黄猫狼狈地逃离铁笼子,逃到屋顶上,舔着被狼咬断的尾巴,抖了老半天。从此这只猫见到狼皮也会吓得灵魂出窍的。

这时候,导演带着他的摄制组来到草地上。导演派人撤掉铁笼子,让两条老狼趴伏在草地上,还叫人给两条狼喂了一点点水,好让狼稍微恢复一点活力。

公狼先睁开了眼睛,眼里闪着绿幽幽的光,充满了仇恨和杀气,盯住了对着它的摄影机。母狼也睁开了眼睛,眼光却投向公狼。公狼发现了母狼的举动,低下头去和母狼对视着,喉咙里还艰难地发出了一点儿嘶哑的声音。母狼挪动了一下身体,把自己的头颅枕到公狼的前爪上。公狼呜咽着,用嘴尖触摩着母狼的脸颊……

导演对这一对老狼的表演非常满意。电影剧本就是这么写的:历经磨难的一对老狼相依为命,在荒野中平静地躺着,渐渐失去活力……导演高兴地说:“太精彩了!太动人了!”

在水银灯下,两只老狼头枕着头慢慢闭上了眼睛,连一点点动静也没有了。大家都以为它们真的死了。拍摄结束时已是深夜时分,导演带着人走了。动物园的管理人员因为困倦也没有及时处理“死狼”,都回去睡了。

导演回到住地,躺在床上,还在想着那一对活生生饿死的老狼,不知怎么处理这对死去的老狼。导演也真是个感情丰富的人,这样想着就怎么也睡不着。按照合同,摄制组也要负责死狼的处理。

第二天一大早,导演就赶到了动物园。当导演走进铁丝网,穿过灌木丛,把目光投向死狼,头发一下子竖了起来。那只公狼奇迹般地复活了,而且很神气地站立着,眼中闪着幽幽的凶光,嘴角沾满了紫色的血块。母狼不见了,只剩下一堆灰白色的毛和啃光了的白骨。随后,公狼奋力一跃,窜出铁丝网,消失在夜幕中。从此,再也没有人见过那只狼。

狼群为实现目标所使用的策略是在不断地变化的。它们有时会使用非常复杂的战术来捕杀猎物。

6.授狼以渔的王者风范

给一个人一条鱼,你只能喂饱他一天;教会一个人钓鱼,你就能喂饱他一辈子。在狼族社会里,这样的智慧同样存在。狼会在小狼有独立能力的时候坚决离开它,给小狼一个独立锻炼的机会,让它们从小就学习生存技巧,因为狼知道,如果不能成为一只真正的狼,就只能当一只软弱的羊了。如果它们的“后辈”成为了一只软弱的狼,将无法在残酷的竞争环境中生存,会被自然界无情地淘汰。

一般情况下,一只成年狼的死亡不会严重危及整个族群。因为狼族从小就培养小狼如何找寻安全的巢穴,抚育小狼,查寻目标猎物或查找可靠的水源等知识。小狼要不了多久的时间就会把成年狼的一些本领全部学会,并且能够根据不同的环境情况,小狼还会在原有的各种捕获技巧的基础上不断地加以改进。所以,狼的这些生存的基本常识不会随着一只老狼的殒命而消逝。

更幸运的是,狼族中的老者不断地教导与提醒年轻的幼狼,创造机会让幼狼去经历失败,从中学习与成长,直到成为领导者。

年轻的狼尊敬年长的狼,是狼族的一个基本特点。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年轻的狼善于虚心地向年长的狼学习,年长的狼也毫不保留地把自己所有的知识和经验传授给年轻的狼,并教导他们必须具备的各种精神。这些精神是狼族战胜自然界的有力法宝。

因此,一只有智慧的狼如果死亡,并不会对狼的族群造成长久的致命伤害。因为,老狼所具备的智慧,早已传授给了年轻的狼,年轻的狼不但能够学习致用,还能创造性地发挥自己从老狼那里尝到的知识和技能。

从幼狼与成年狼嬉戏的经验里,幼狼也能学习到它们未来可能必须承担的领导能力,并且了解到整个狼群的未来发展,届时都将是它们生命的重要职责。

狼就是通过这种不同的方式、不同的环境,不断地把狼族的一些智慧、知识、经验传授给小狼,使小狼从小就具有了狼所必须拥有的一些生存能力、生存智慧和狼族的精神。

7.集团作战,以弱胜强

狼也很想当百兽之王,但它知道自己是狼不是虎,所以很少单独攻击比自己强大的动物,就算不可避免地遭遇这类敌人,狼也不会以个体的力量去硬碰硬,它们总是采取集团作战的方式,以群体的力量来攻击敌人,以增强自己的力量。

狼就像一个智慧的军事家,每一次在攻击对手之前,总是充分准备,它们尊重每个对手,不会掉以轻心,轻举妄动。即使对手是几只瘦弱的羊,狼也会仔细观察,看看有没有其他情况,比如猎狗的保护,人类的守护,总是小心谨慎行事,做到万无一失才下手。

总之,狼在每次攻击之前,都会去仔细地了解猎物,观察并记住猎物许多细微的个性特征和习惯,它们为了保证自身安全和狩猎成功,每次捕食都要经过漫长的等待。在这漫长的等待中,它们要忍受饥饿的折磨。但狼群却从不莽撞出击,它们一定要等到完全掌握了对手的实力,知已知彼后,在对手最意想不到的时刻才开始攻击。

前面已经说过,狼群最害怕的就是人类,它们攻击的目标一旦有了人类的保护,它们一般不会轻意出击。比如在攻击牧民的羊群时,一般都会选在晚上,等牧民熟睡之后,于不察不觉中出奇不意地去捕猎羊。

狼群在袭击羊群时,还要顾忌到牧羊犬的数量。牧羊犬相当凶猛,如果狼与之进行一对一的较量,虽然能够获胜,自己也会受伤,所以它们一般都会避免与牧羊犬进行正面交锋。

在行动之前,狼群一般通过嚎叫来试探牧羊犬的数量,如果回应的狗吠声庞大,就证明了牧羊犬数量众多。这时,狼群一般都会放弃袭击计划或者将牧羊犬引出去,然后才开始攻击羊群。

狼一般很少攻击比自己强壮的动物,因为和这样的对手战斗时,它们即使能够取胜,也会付出一些代价。狼绝对不希望这样的场景出现,它们总是以最小的损失换取最大的利益为行动准则的。但狼群也时常袭击马群,麝牛群等这些在形体上比自己强大的动物。虽然对手比自己强壮,但狼群确很少受伤,这正是源于它们的小心谨慎,知已知彼的作战风格。

在袭击那些比自己强大的动物时,狼群一般都要跟踪观察好几天,等到这些食草动物们吃了足够多的食物时,它们才开始袭击,因为这时候这些动物根本跑不快,抵抗能力也下降了许多。

狼群一般采取驱赶的策略。一旦狼群出现,这些动物立刻四散奔逃,这时狼群就会各自追赶已经盯上的目标,这些目标都是它们在观察时确定的。

目标都是对手当中老、弱、病、残或者有某种比较明显的缺陷的。狼对这类显而易见的攻击目标极其敏感。

这样,狼族就可以避免捕杀那些强大的对手带来的危险,而且一般都采取几只狼围追一个对手的策略。这就更确保了成功和自身的安全。

下面我们来看一看这样一个故事。

一位富翁在非洲狩猎,经过3个昼夜的周旋,一只狼成了他的猎物。在向导准备剥下狼皮时,富翁上前制止了他,并问:“你认为这只狼还能活吗?”

向导听了富翁的话非常惊讶,不过他什么也没说,只是点了点头。

富翁打开随身携带的通讯设备,让停在营地的直升机立即起飞,原来他想救活这只狼。直升机载着受了重伤的狼飞走了,飞向500公里外的一家医院。

富翁坐在草地上陷入了沉思。这已不是他第一次来这里狩猎,可是从来没像这一次给他如此大的触动。过去,他曾捕获过无数的猎物,山羊、小牛、羚羊、鬣狗甚至豺豹,这些猎物在营地大多被当作美餐,当天分而食之,然而这只狼却让他产生了“让它继续活着”的念头。

狩猎时,这只狼被他追到一个近似于“丁”字形的岔道上,正前方是迎面包抄过来的向导,他手端着一把枪,狼夹在中间。在这种情况下,狼本来可以选择从岔道逃掉,可是它为什么没有那么做呢?难道那条岔道比向导的枪口更危险吗?

面对富翁的迷惑,经验丰富的向导道出了事情的原委:“埃托沙的狼是一种很聪明的动物,它们知道只要夺路成功,就有求生的希望;而选择没有猎枪的岔道,必定死路一条。因为那条看似平坦的路上必有陷阱,这是它们在长期与猎人的周旋中悟出来的道理。”

向导的回答使富翁惊呆了,因为除了人,他从不认为有任何一种动物能如此了解对手的情况,而这一切就刚刚发生在自己的面前。

这就是智慧的狼族!

8.随时策划下一步,为成功做准备

在远古时代,最早的人类发现其他动物都有同伴为伍,惟独自己是孤零零的,于是向造物主问道:“为什么只有我这么孤单呢?”

造物主回答:“因为我只赋予了你们智慧,你们是我所创造的最优秀的动物。”

人类感到疑惑,接着问道:“难道就没有其他优秀的动物像人一样拥有智慧吗?”

想了许久,造物主才说:“我想优秀的狼是惟一能与你一同行走、说话和嬉戏的生物吧!”于是,造物主把狼赐给了人类,并对它们说:“你们彼此成为兄弟,应该相互扶持,前往世界各地。”

由于人类和狼之间的冲突不断,他们彼此都不能接受对方作为自己的朋友,于是他们又回到了造物主跟前。造物迫于无奈,只好宣布:“从今天开始,你们将各走各的路,我将永远不再干涉你们的事情。”

于是,人类和狼便各自启程。

造物主虽然知道狼是一种很优秀的动物,但连他也没想到:使狼成为世界上与人类并存并成为最成功、最持久的哺乳类动物之一的主要因素,竟然是狼族应付变化的能力。

狼凭借嗅觉和视觉,并依循足迹等线索寻找猎物,然后尽可能悄悄地接近猎物。狼若发觉对方所处的形势较有利,便会立刻放弃跟前的猎物,转而寻找其他目标。一旦被狼相中的猎物逃跑时,狼会随后紧追,然而若无法立刻追获,便会很快打消念头。当狼很靠近猎物时,会咬住猎物后脚踢不到的部位,像臀部、侧腹、肩部、颈部或耳脸等。在狼群分享猎物之前,狼的首领会先品尝富含养分的心脏、肝脏和肺等部位。

狼时刻都保持着高度的警惕性,非常注意观察自己周围的环境变化,注意任何一个在视线范围内出现的对手和猎物,不放过任何一次可进攻的机会。

狼敏锐的嗅觉,使其更善于捕捉狩猎机会。它从不因富地而留置,因贫地而弃置,在各种恶劣环境和条件下,总是能捕猎到食物,表现出极强的生命力和适应性。

地球上的人口越来越多,而且几乎发展到失去控制的程度。面对这个问题,人类不是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就是找不到很好的解决办法。

反观狼族,它们却会根据族群的繁衍情况,自行作“狼口控制”,在有限的空间下,自行调整族群数目的比例,维持与大自然的平衡关系。比如,当一个狼群因数量减少而需要有新成员加入时,它们将会欢迎“孤独之狼”的加入。

应该说,狼族比我们人类更深切地知道,世界上惟一不变的是“变”的道理。懦弱者为此惶恐,善变者为此欢欣——因为就在这“变”的瞬间,它们掌握了主动权,能够不断地适应变化,在“变”中求生存,世界上最精彩的东西当然属于它们的了。

由于狼族不停地锻炼它们的各种生存技巧和直觉,使其日臻成熟,在自然界中,它们很少受到其他动物的威胁。它们是天生的谋略家,随时都在策划下一步,为成功做准备,等待机会来临,展现自我。

9.注重细节,找准切入,善于隐蔽

狼在狩猎时,很谨慎,一般不会暴露自己,让猎物有所觉察。它们善于从细微处入手,注重细节,善于隐蔽。狼能看到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它们看得很远,而且,狼群还能够先行预测其他动物的下一步行动。

我们都知道“披着羊皮的狼”的故事,虽然这个故事表现的是狼的狡猾和贪婪。但如果换个角度来看,我们也能从“披着羊皮”这个行为上看到狼善于观察、善于隐蔽、注重细节等优点。

在自然界中,到处都可能存在着陷阱,随时都可能有生命的危险,一不小心,就有可能落入陷阱,或者成为敌人的食物。所以,狼会注意它所看到的每一个细节,时刻观察身边的环境,任何一点风吹草动都逃不过狼的眼睛。

我们还是来看看塞顿对狼的耐心观察、注意细节的真实而生动的描写吧。

一个猎狼人用烙铁烙死了一头小牛。两个星期后,猎狼人把死牛放在一片空地上。现在,牛肉的味道正处在最佳状态,非常适合于品尝,是最理想的美味——既不是太新鲜,也不过于成熟。当然,这是从狼的食物观点来说的。风把牛肉的美味带到了很远的地方。

那天晚上,黄狼和小黑鬃毛出来吃晚饭。开始的时候,它们还不知道到什么地方去。后来,牛肉的气息像热浪一样涌了过来,它们闻到了,就迎着风跑去,在月光下看见了这堆牛肉。

如果是一条狗的话,它可能会立即向这个小牛的尸体跑过去;如果是一只旧时代的狼的话,可能也会这样做。但是,这只黄狼绝对不会这样做。持续不断的与人类的战争,使它产生了永久的警惕性,它对什么都不相信,对谁都不信任,除了它自己的鼻子之外。它放慢了速度,走到一个方便的观察点上,停了下来。它使劲地摆动着自己的鼻子,嗅了很长时间。根据吹来的风,它进行最严格的成分分析,判断出附近的和可能的所有因素。它用自己最好的测试方法检验着,再次把所有的鼻膜打扫干净,再次对风进行检查。

这一次检查,是用最可信赖的鼻孔进行的,结果和上次一致。首先是丰盛的保持原味的小牛的味道,占70%。其次是草、臭虫、木头、花、树木、沙土以及其他它不喜欢的东西的气味,占15%;它的孩子和它自己的气味,绝对的但也是被忽略的一项,占10%;人类足迹的气味,占2%;烟的气味,占1%;沾了汗水的皮革的气味,占1%;人类的身体气味(在某些测试样本中不可辨认),占0.5%;铁的气味,有一点痕迹。

虽然,狼不能如作者所说的,清晰地分辨出各种气味所占的具体比例。但无疑,它们对各种气味都有着充分的警惕性。一旦狼在动物尸体或者其他地方闻到了人的气味,它们就不会轻易去接触,而是通过其他一些方法试探。

狼的这种从细微处入手,仔细观察,善于隐蔽的特点,也是其狼性的一种表现,是其能生存的一个理由。

10.把个体劣势转为群体优势

狼群在围猎动物时非常讲究策略,狼群从来不会漫无目的的围着猎物胡乱奔跑、尖声狂叫。它们总会制定适宜的战略,通过相互间不断地进行沟通,发挥集体的力量,把个人的劣势转化成集体的优势,才将行动计划付诸实施。

关键时刻到来的时候,每只狼都明白自己的作用,并能准确地领会到集体对它的期望,它们看重的是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它们的这种集体优势,也就是群体效应,是其他动物不能与之相提并论的就连最聪明的人类有时都望尘莫及。

狼从来不靠运气行事,它们对即将实施的行动计划总是具有充分的把握后才行动。狼群的凝聚力、团队精神和训练成为决定它们生死存亡的决定性因素。正因为如此,狼群很少真正受到其他动物的威胁。

但是,一个独狼就不一样了,没有了群体,狼的个体力量应该说是微不足道的,这种狼在自然界中也是最危险的。它们往往要不断地去寻找一个集体,或者说新建一个群体,这样它们才能够存活下来。

羚羊是草原上跑得最快的动物之一,即使是猎豹也很少能抓到羚羊,更不用说狮子、老虎等其他动物了,但是狼却做到了。狼总是能依靠各种策略成功地捕食羚羊。比如,它们会耐心地等待时机,等羚羊吃饱了之后再去追杀它们,这时羚羊根本就跑不快。而其他的动物则是只要看到猎物出现,就直愣愣地冲上去,这种动物的成功机率很小。

组织严密的狼群,会采取连环追击的策略。由于狼群没有羚羊的速度快,它们会预先隔一段距离就埋伏一群狼,最开始由一群狼追逐,把羚羊群赶向预定的方向,追逐一段距离之后,就由第二群狼继续追逐羚羊群。就这样一直追下去,直到羚羊筋疲力尽,再也跑不快时,狼才开始咬杀羚羊。当一只狼咬死一只羚羊后,并不是马上开始进食,而是继续去咬杀其他羚羊,因为它们要为后面的狼群留下足够的食物。狼群的这种作战策略是其他动物根本就不可能学会的。

狼为了在夜晚偷袭羊群而不被牧民发现,先是在离羊群相对较远的位置嚎叫,这样那些牧羊犬就会冲向狼嚎叫的方向。狼群依靠数量的优势,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可以把这些牧羊犬咬杀死。没有了牧羊犬,牧民就不容易发现狼的偷袭行为了。

狼在一般情况下是很少攻击那些比自己强大的动物的。但是一旦这些动物侵犯了它们的利益,它们也会奋起反抗的。有时候,草原上的食物比较稀少,一些抓不到猎物的狮子会从一些小规模的围猎狼群那抢夺食物。

为了自己的生存,狼族也会对狮子进行反击。但即使是一群狼对狮子进行围击,也会给自身带来很大的损失。因为与狮子相比,它们不具有任何优势。狼不会去攻击强壮的雄狮,而是去攻击那些照顾小狮子的母狮和它的孩子以及那些老、弱、病、残者。 081rSel+iNBBcQdEvre1/mW/7NABqPHCL6J7xtbvC2znPzCWtw+sV3s85BdGMlEc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