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5.维也纳会议
——一次彻底的大国分赃会议

19世纪初,在拿破仑统治的法兰西第一帝国与欧洲许多君主国之间,进行了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拿破仑代表方兴未艾的新资本主义势力,其他各君主则是旧的封建制度的维护者。战争的结局是拿破仑遭到失败。这说明在当时的力量对比上,封建势力还是占优势的。

1814年4月4日,战败了的拿破仑被迫宣告退位,被欧洲反法同盟囚禁在地中海的厄尔巴岛。法兰西第一帝国灭亡,法国波旁王朝随即复辟,路易十八统治起了法国。5月30日,反法联军与法国签订了巴黎和约,规定法国恢复到1792年战争开始前的边界,放弃全部在战争中占领的土地;同时注明要召开国际会议以处理战后问题。这个会议,就是不久后召开的维也纳会议。

从1814年10月1日到1815年6月9日进行的维也纳会议,历时8个多月。其宗旨是尽可能消除法国大革命的影响,恢复旧的封建统治秩序,并且由各大国瓜分领土,重新安排欧洲的版图。这是一次彻底的分赃会议。

参加维也纳会议的几乎包括了除土耳其以外的欧洲的所有国家。奥地利皇帝弗朗茨一世成为筹备会议的东道主,他的外交大臣梅特涅担任会议的主席。战争中只要参加过作战的国家——不管他参加的是哪一方——也全被邀请来了。除英国、俄国、奥地利、普鲁士、法国以外,还有瑞典、西班牙、葡萄牙、土耳其,还包括德意志和意大利境内的许多邦国,如巴伐利亚、汉诺威等等,代表总数达到了216人。但200多人不可能地位都平等,真正操纵会议的是俄、英、普、奥四国,后来又有法国参加进来。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一世,英国外交大臣卡斯尔瑞勋爵、奥地利首相兼外交大臣梅特涅亲王和普鲁士首相哈登堡公爵成为会议的四巨头,一切问题都由这四国代表组成的“四国委员会”秘密决定。由于四人代表各国不同的利益参加会议,免不了要你争我吵讨价还价,相持不下时他们就干脆宣布会议停开,于是其他国家的代表便只能在无休止的宴会、舞会、看戏、狩猎和各种社交活动中去进行一些非正式的接触。他们从来没有举行过一次商讨事务的会议,实际上在消磨时光,等待几个大国来决定自己的命运。所以当时有人讥讽说,维也纳会议不是议事会,而是跳舞会。看看奥地利皇帝弗朗茨一世的招待会是如何排场吧——宾客中包括一名皇帝、一名皇后、四名国王、一名王后,还有亲王、王公夫人等。为此,每晚要摆宴席四十桌。而身份高贵的宾客和每人带来的成群仆役的马车也挤满了院子,马厩中的马每日不下1400匹。

议事的四大国在瓜分欧洲和瓜分殖民地问题上的矛盾,却比宴会上的宾客和马车还要多也更加复杂。

沙皇亚历山大一世在会议中态度最为强硬,他的这种狂妄毫无保留地表明了俄国的野心。亚历山大一世力图成为欧洲的霸主,左右欧洲事务。他施展各种诡计,使西欧各大国互相竞争,彼此敌对,相互牵制。会议召开之前,俄国的将军们就放风说,一个拥有60万军队的人是用不着为了协商而烦恼的。在会上,亚历山大露骨地表示俄国要占有波兰,而且在任何协商中都不肯让步。

奥地利的梅特涅是个圆滑的外交家,有着随机应变的手段,但在为奥地利谋取更多好处上却非常执着。他竭尽全力要使奥地利取得在中欧和在德意志的霸主地位,恢复对意大利的统治。为了有利局面的出现,他利用会议主席的身份来往穿梭于各大国代表之间。

普鲁士主张严惩法国,扩张自己的领土,确立在德意志的霸权。威廉三世强烈的扩张欲望表现得十分露骨,他对于自己强大的盟友俄国既逢迎又畏惧。由于不敢直接与俄国冲撞,普鲁士对四强达成的协议中有“盟国”字样而提出诘问:盟国是什么意思,是反对谁的同盟?不会是反对拿破仑的,因为他在厄尔巴岛。当然更不是反对路易十八的,因为他是和平的主要保障。他厉声说:“坦率地说吧,先生们,如果这里还有盟国的话,那么这里就不是我呆的地方。”

几大国的目的都明确了,赞同与反对的立场也就马上有了。奥地利反对普鲁士的“补偿”原则,英国支持奥地利。法国害怕普鲁士强大,也站在英奥一边。1815年1月3日,英奥法三国签订秘密同盟条约,规定三国如遇他敌进攻,将互相援助。以俄普为一方以英奥法为另一方的明争暗斗愈演愈烈,几乎闹到决裂。但有一点可以明确,各国在恢复旧的统治秩序上的观点是一致的。法国代表塔列兰提出了“正统主义”,他说:“我什么也不要求,可是我给你们带来了重要的东西——神圣的正统原则。”“正统主义”被各大国接受,成为会议奉行的指导原则之一。

正当大国代表为分赃争论不息的同时,拿破仑悄悄离开厄尔巴岛,于3月1日在法国南部登陆,20日抵达巴黎。路易十八仓皇逃跑,拿破仑重登帝位。这一事件使正在维也纳聚会的波拿巴的老对手们万分震惊。英、俄、普、奥、撒丁五国以及被四强控制的荷兰、比利时和德意志一些小国,立即组成第七次反法同盟,以七、八十万的军队向法国扑去。在滑铁卢战役发生的前九天,1815年6月9日大国暂时达成妥协,匆忙签署了《最后决议》,接着,其余各国代表被逐个召去签了字。至此,从未举行过全体会议的维也纳会议,在几个大国搞了8个多月的幕后交易之后,终于收场了。

根据会议总决议,英、俄、普、奥四国攫取了大片别国领土,波兰遭到第四次瓜分。沙俄夺取了拿破仑时期建立的华沙大公国大部分领土,波兹南和格但斯克留给普鲁士,加里西亚仍属奥地利。这样,波兰十分之九的土地被沙俄吞并,只剩下克拉科夫及其毗邻地区组成一个共和国,由俄、奥、普共同“保护”。沙俄继续占有芬兰和罗马尼亚领土上的比萨拉比亚,但由于瑞典失去了芬兰,就把挪威划归瑞典作为“补偿”。

关于德意志的问题,决议基本上采用了梅特涅的计划,将德意志封建割据的状态继续保持了下来。各邦国的争权夺势,尤其是普鲁士、奥地利为主宰德意志而进行的斗争,使德意志仍处于动乱之中。沙俄在普、奥之间尽力挑拨,在它的同意下,普鲁士合并了经济最发达的莱茵区和威斯特伐利亚,还取得了萨克森邦五分之二的领土以及原属瑞典的波美拉尼亚。奥地利恢复了对意大利北部伦巴底和威尼西亚的统治,并占领了萨尔斯堡、提罗尔和达尔马提亚沿岸。

意大利又重新恢复了往日的四分五裂的状态。除上述奥地利获得的领土外,撒丁王国收回了被占领的尼斯和萨瓦的大部分,同时还得到了热那亚;波旁王朝在西西里王国恢复了统治;罗马教皇也恢复了对原辖地的统治。而奥地利的势力还是在意大利占有重要地位。

北欧领土也被重新安排。原属丹麦王国的挪威,被合并于瑞典;丹麦则得到了石勒苏益格和荷尔斯泰因两公国的土地。

按照正统原则,许多旧王朝又重新登上统治的宝座,包括法国、西班牙和西西里的波旁王朝,葡萄牙的布拉冈扎王朝,撒丁王国的萨瓦王朝,荷兰的奥伦治家族以及罗马教皇和意大利一些邦国的旧统治者。

拿破仑“百日”政权被击败后,1815年11月20日反法同盟各国又同法国签订了第二次巴黎和约。据此,法国割让了部分东部边界地区,大体上恢复到1790年时的边界。此外,还要归还拿破仑从各国掠去的艺术品,赔款7亿法郎,交出全部军舰;在清偿赔款前,盟国军队要占领其军事要塞3~5年。

维也纳会议极力消除法国革命的影响,恢复欧洲旧的封建统治秩序,为欧洲重新安排了一幅政治地图。这是一次包含了大国之间矛盾、大国与小国之间矛盾的反动的分赃会议。 tBnBHqyR8D5DxTJl43qRydGMfDANJbXiPzA7Pe1suYJyCUmBmXw5sBJQdN8niMNm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