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台湾早期抗日文学三杰

丘逢甲(1864—1912年),字仙根,号沧海,台湾彰化县人。13岁中秀才,1899年在福建乡试中举人,同年进京考取进士,与布政使唐景崧交往甚密,既是师徒,又是朋友。丘逢甲毕生以郑成功的爱国主义精神自勉:“我生延平同甲子,坠地心妄怀愚忠。”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丘逢甲就预见到日本人对台湾的野心。于是便投笔从戎,用私家资产招兵买马组织团练,共有10万余人,成为捍卫台湾安全的一支重要力量。1895年2月,甲午战败,唐景崧正式征调丘逢甲负责台北市的防务。丘逢甲的哥哥丘逢先、三弟丘树甲并称为“丘门三杰”,均是丘家抗日义军的领袖。1895年4月18日,《马关条约》签订当天,丘逢甲血书“拒倭守土”四个大字,联络唐景崧、刘永福共同抗战日。同日又写血书:“桑梓之地,义与存亡”,上呈清廷,他们倡议成立“民主国”,丘逢甲任各军统领和“副总统”。他们宣告:“愿人人战死而失台,决不愿拱手而让台。”终因寡不敌众而失败。丘逢甲回到原籍——广东嘉应州。离台时,丘逢甲写下《别台作》诗六首。诗前小序:“将行矣,草此数章聊写积愤。妹倩张君清珍藏之。十年后,有心重若拱壁矣。海东遗民草。”其中第一首写道:“宰相有权能割地,孤臣无力可回天。扁舟去作鸱夷子,回首河山意黯然。卷土重来未可知,江山亦要伟人持。成名竖子知多少,海上谁来建义旗?”这首诗表明丘逢甲不甘心失败,时时心系国土,并抱着聚积力量再与敌人一拼的愿望。在《往事》一诗中写道:“不知成异域,夜夜梦台湾”。在《送颂臣之台湾》一诗中写道:“十年如未死,卷土定重来”,不光复台湾,丘逢甲死不瞑目。丘逢甲返乡后被推为广东教育总会会长,广东资议局副议长。辛亥革命后,出任南京临时政府参议员,广东军政府教育部长等职。丘逢甲去世时年仅48岁,临终遗言:“葬须向南”,“吾不忘台湾也!”丘逢甲是我国晚清时期的重要爱国诗人。他9岁就写出《学堂即景》、《万寿菊》等诗,享有“古诗手”之誉。著有《柏庄诗草》、《岭云海日楼诗抄》。丘逢甲被誉为“丘才子”,唐景崧赠他“海上百年生此奇士,胸中万卷佐我不能。”对联一副。丘逢甲诗作最突出的内容和主题,是强烈的爱祖国、爱民族精神。一方面他对清廷的腐败无能割让台湾的卖国行径极为愤慨,心中无一日不怀复台渴望,“重完破碎山河影,与结光明世界缘。”另一方面对祖国的未来怀着希望:“郁郁钟山紫气腾,中华民族此重兴。江山一统都新定,大纛呜笳谒孝陵。”(《谒明孝陵》)。丘逢甲是新派诗人,主张诗界革命。丘逢甲在《台湾竹枝词》诗中对新派主张有突出表现:“唱罢迎神又送神,港南港北草如茵。谁家马上佳公子,不看神仙只看人。”诗中的平民化和口语化气息相当浓郁。梁启超说:“若以诗人之诗论,丘沧海其亦天下健者矣!”并称他为“诗界革命一钜子”。柳亚子论诗六绝句云:“时流竟说黄公度,英气终输沧海君。血战台彭心未死,寒笳残角海东云。”柳亚子认为丘逢甲诗的气势上超过黄遵宪。

洪弃生(1867—1929),彰化鹿港人,原名攀桂,又名一枝,字月樵。1895年割台之后,痛愤时局,改名 alt ,字弃生。他既是诗人,又是台湾第一位戏剧理论批评家。著有《寄鹤斋诗集》、《诗话体裁示及门》、《古文集》、《骈文集》、《诗话》、《八仙游记》、《中东战记》、《瀛海偕亡记》共百余卷。戏剧理论批评方面的著作有《阅〈钧天乐〉小柬》、《借〈长生殿〉小简》、《还〈长生殿〉传奇又借他本》、《付〈钧天乐〉与陈墨君书》、《论〈钧天乐〉与陈墨君书》等。他的《寄鹤斋诗话》是一部中国诗的总评集,上自诗经下至明清,有关诗以总述和分述的方法进行梳理、批评、论证,《诗话体裁示及门》从乐府到古诗、近体诗的总体流变及流派风格进行评述,并对重要的诗人进行论评,是一部中国诗歌发展史。他的戏剧理论,几乎对中国的一些古典名剧一一加以评判论述,从剧本结构、语言技巧、人物塑造到舞台效果皆加论评。洪弃生是台湾文学史上的大家,他的诗集有:《谑跤集》、《披晞集》、《枯烂集》等。洪弃生仇日爱国、民族意识极强。李渔叔在《三台诗传》中写道:“闻月樵于乙未割台后,不肯剪发,自比殷之顽民,日人屡招不出,旋假他事诬之,被系经年,郁郁卒。”其中愤惋之词随处可见。如《自叙》前五首有句云:“抱有殷周器,饿与沟壑填。薇蕨甘如饴,夫岂饮盗泉。”又“出门无高会,日月常西倾。诧身栖远屿,室有巨鲸鸣。”洪弃生诗中的反日爱国主题异常强烈,他忠于祖国,忠于中华民族的意志,让日本人的软硬阴谋均碰得粉碎。宁死不辱志,宁死不背叛,让敌人胆寒心惊,而又无可奈何。他的《披晞集》、《枯烂集》中的爱国诗可圈可点。他在《洋兵行》中写道:“笼鹅又牵牛,路上掠牺牲。入市索民居,占房拆门闳。”诗中将帝国主义抢劫杀掠的罪行揭露得如临眼前。他在《代友答日儒问清官日官利害》一文中对清朝官员和日本占领者进行对比写道:“清官去日官来,事之大变,民之大害也……今有台湾新破,攻城略地,尸横遍野,所杀皆路途平民,民为寒心……今乃得地经年而兵悍愈甚。占民居,掠民财,淫民妇,戮民命,辱民望,民之含忍而不敢言者多矣……。”洪弃生以他亲眼所见,亲身所历,对日本人的滔天罪行进行了愤怒的揭露和控诉。洪弃生是台湾文学史上的多面手,在文学的许多领域都有不凡建树。他的《台湾游记》也独树一帜,这方面的作品如:《游珠谭记》、《游关岭记》、《游淡水记》、《纪游沪尾》、《纪游鸡笼》等,对台湾的山水风光作了很好描绘。

连雅堂(1878—1936),名横,字天纵、武公,号慕陶、剑花。台南人,早年在上海读圣约翰大学。21岁任《台湾日报》记者。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携眷抵厦门任福建《日日新报》主编,后返台湾与赵云石等共创“南社”,又加入“栎社”。民国之后,他又到大陆工作、旅游。他游历了上海、南京、苏州、杭州、扬州、武汉、九江、沈阳、长春、吉林等十余个城市,足迹印满祖国各地,先后在吉林报社、边声报社、清使馆工作,收集了大量文史资料带回台湾。返台后创作了《大陆游记》、《大陆诗草》。1916年完成《台湾赘谈》,1918年完成《台湾通史》,并著有《台湾诗乘》和《台湾语典》、《雅言》和《剑花室诗集》。连雅堂于1927年为“爱国保种”创办雅堂书局,推广中文图书。连雅堂既是台湾著名的历史学家,也是爱国诗人,他在旧文学中是主张文学改革的,曾提出“台湾诗界革命新论”和“文学革命”,“乡土文学”等口号。在日本占领台湾,妄图割断台湾与中国脐带的情况下,连雅堂出于爱国的考虑,提出“反对同化”,抵制日本的文化占领;提出“整理乡土语言”,与日本话相对抗。建议从民间文化中吸取营养,提出“文学革命”要“注重精神,不在形式”等爱国主张。连雅堂的《台湾诗乘》是一部台湾旧文学史性质的著作。连雅堂谈到此著动机时说:“台湾三百年间,能诗之士先后蔚起,而稿多失传,由以僻处重洋,剞劂来便,采诗者复多遗失,故余不得不急为搜罗,以存文献,”该书共收200余家诗作,按年代编排,间有释议。此外,他的《台湾诗社记》和《台湾通史》的“艺文”部分,为台湾的旧文学积累了大量的资料,供后学者借鉴。连雅堂的诗作《大陆诗草》,《宁南诗草》、《剑花室外集》(一)、(二),共收诗近千首。这些诗作充分表现了作者反抗日本帝国主义和热爱祖国、热爱中华民族的思想。诗中的国仇家恨跃然纸上,如《宁南望春》写道:“宁南春色梦中横,劫后登临气未平。春草白沙乌龟渡,绿天红雨赤嵌城。豹纹暂隐何曾变,龙性难驯一时鸣。凄绝钓游旧时地,夕阳空下兵马营。”诗中对日本人占领家乡、逼得全家迁居,弄得国土破碎,心中愤怒不平。不过豹隐一时,龙性难驯,笑得最好在最后。打败日本入侵者,诗人充满信心。《八卦山行》一诗以饱满激情,将颂歌献给抗日英雄:“万雷澎湃撼孤城,八卦山头云漠漠。霍然一骑突围来,左甄右甄相刺斫。鼻头出火耳生风,五百健儿齐踊跃。”诗人写英雄们在战场与敌人拼杀如火如萘,舍生忘死的情景壮烈无比。“城存与存亡与亡,万民空巷吞声哭。”万众一心,众志成城,诗人将全部激情和豪气都献给了抗日事业。 t7TInfW/blKzsA/agaVmzT3L+bcbQu45JDI8KI/59tHZLMtlbqb7YqGoa7lbu22M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