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2.玄奘取经:中印人民友好交流的象征

明朝吴承恩的著名小说《西游记》,描写孙悟空大闹天宫和唐僧取经的故事,为人们所喜爱。其实,《西游记》是一部小说,只有那个名叫玄奘的和尚,历史上真有其人,其他人物和全部情节都是作者的虚构,同历史毫不相干。

玄奘(公元602~664年),俗姓陈,名棉,洛州缑氏人,13岁出家为僧,玄奘是其法号。唐朝初年,玄奘在四川研究佛教理论。他感到当时的汉文佛经译得不完全、不确切,想亲自到天竺去学佛经。他来到长安,邀结同伴,准备出国。由于当时唐朝初建,突厥贵族经常在边境骚扰,所以朝廷暂时禁止私人出境。同伴们都不愿意去了,但玄奘没有动摇。627年(唐太宗贞观元年)八月,他从长安出发,杂在返回西域的客商中混出玉门关,然后独自西行。他涉过白天“热风如火”、夜晚“寒风如刀”的八百里流沙,即玉门关外的莫贺延碛,由天山南路横穿新疆,又自葱岭北隅翻越终年积雪的凌山,行经西突厥叶护可汗王庭所在地——素叶城(即碎叶),渡过乌浒水,然后转向东南,重登帕米尔高原,通过西突厥的南端要塞——铁门关天险,路过吐火罗,于628年夏末,到达天竺西北部。他首先从这里沿着一条由西向东的路线,游历了一些佛教胜迹。还在至那仆底国调查了有关中国的桃子、梨子传进印度的传说。这样度过了四年。631年(贞观五年)末,玄奘东去摩揭陀国,来到那烂陀寺。

烂陀寺是天竺佛教的最高学府。寺院的主持(当家和尚)戒贤是当时印度的佛学权威。玄奘来到寺院那天,受到僧众的热烈欢迎。有1000多人捧着香、花在路上迎接自中国远道而来的客人。玄奘向大家答礼致意,又恭敬地参见戒贤,并拜他为师。戒贤那时100多岁了,已不再讲学。但是为表示对中国的友好情谊,他特意收玄奘为弟子,用15个月的时间,给玄奘讲了最难懂的佛经《瑜珈论》。寺内对玄奘的日常生活关怀备至,以上宾相待。每天供应玄奘的食品有:担步罗果120枚,槟榔子20颗,豆蔻20颗,龙脑香1两,“大人米”1升。“大人米”是当地特产,专供国王和最优秀的学者食用。玄奘外出,还特许乘坐大象驮载的轿子。全寺1万多人中能享受这个待遇的,连玄奘在内仅有10人。在印度友人提供的良好条件下,整整五个年头,玄奘日夜不辍地精研佛学理论,同时研究了波罗门教经典以及印度方言,取得了优异成绩。在当时的那烂陀寺,除戒贤通晓全部经论外,能通解20部经论的有1000人,通30部的有500人,通50部的只有10人,玄奘是10人之一。玄奘并没有因此而满足。636年,他辞别戒贤,外出游学。循着恒河,他首先来到今孟加拉;再沿印度半岛东岸南下,抵达和今斯里兰卡隔海相望的地方;又沿着半岛西岸北上,访问了著名的艺术宝库阿旃陀石窟,又曾一度进叭半岛腹地,然后西行再到今巴基斯坦,沿信度河北上,到达今克什米尔查谟附近,在这里留居两年,研习学术,声誉传遍整个天竺。

641年(贞观十五年),玄奘返回那烂陀。戒贤叫他主持寺内讲学。那时候,曷利沙帝国已经统一了天竺北部。国君戒日王崇信佛教,本人又是诗人、剧作家。经由他的提倡,国内务宗教、各学派论辩争鸣十分活跃。有一次,一个反对那烂陀派的人写了一篇论文呈给戒日王,声称无人能驳倒其中一个字。戒日王把论文转给戒贤,并决定在国都曲女城举行学术大会,公开辩论。戒日王特意请玄奘参加。玄奘应邀而至。戒日王非常高兴地同他会见谈话。玄奘向戒日王介绍了中国的经济、政治、文化艺术各方面的情况,引起戒日王很大的兴趣,表示要亲自到中国来访问。642年十二月,辩论大会开始。与会者有天竺18国的国王,有佛教徒3000多人,波罗门等教教徒2000多人,那烂陀寺来了1000多人。玄奘担任大会的论主(主讲人)。他用梵文写了一篇反驳那个人的论文,作为辩论的主题在会上宣读。大会连续举行18天,大家都被玄奘的精辟议论所折服。大会结束那天,戒日王送给玄奘金钱1万、银钱3万、僧衣100领。18位国王也各以厚礼相赠。玄奘全部谢绝了。最后,戒日王恳请玄奘乘坐一头用精美的华幢装饰的大象,游行一周,又特邀他参加历时75天的无遮大会(五年一次的天竺佛教盛会),表示对这位中国大师的尊敬。

643年,深切怀念着祖国的玄奘表示要回国了。印度朋友们都不愿他离开,戒日王一再挽留他。一位国王甚至表示:只要玄奘肯留下,愿为他建造100所寺院。不过玄奘的归志已定,戒日王只好答应。朋友们争相赠礼,玄奘一一谢绝,只接受了鸠摩罗国王送的一件鹿毛披肩,以备途中防雨。动身那天,戒日王、鸠摩罗王等以及当地人民,送他几十里路才洒泪而别。

645年(贞观十九年)正月二十四日,玄奘带着650多部佛教书籍,经由西域,回到了阔别18年的都城长安。唐太宗在洛阳行宫召见了他,极有兴趣地听他介绍了西域及天竺见闻。唐太宗劝玄奘还俗到朝廷任职,玄奘谢绝了。三月初一日,玄奘从洛阳回到长安,随即开始佛经翻译工作。他先后在弘福寺和慈恩寺主持译场(翻译场所)。并在慈恩寺修造大雁塔,做储经之用。译场工作人员中,还有检查译意的,整理译文的,推敲字句的,记录的,抄写的,各任专职,分工细密。玄奘不懈地工作了将近20年,共译成佛经75部,1335卷。由于玄奘有较高的汉文化素养,又精通梵文,所以他的译文流畅优美而且忠于原意。有些专用名词,例如“印度”和表示时间短暂的“刹那”等词,就是玄奘确定下来的。当时,唐太宗亲自为玄奘的译经写了《大唐三藏圣教序》,借以宣扬佛教。

玄奘还回忆旅途见闻,写了一本《大唐西域记》。这部书记载了玄奘亲历的110国和传闻的28国的情况,所涉地域包括今我国新疆,以及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孟加拉、尼泊尔、斯里兰卡等国家和地区。他把当时各国的方位、距离、疆域、城市、人口、风俗人情、名胜古迹、历史人物、传说故事等,一一写下来,内容丰富生动、准确可靠,是研究这些地区历史、地理的重要材料。现在,《大唐西域记》已经译成几国文字,成为一部世界名著。玄奘还向天竺介绍了中国的文化。据说他曾经把中国道教哲学的重要著作《老子》译成梵文,传入印度。这应是第一部中国典籍外文译本,但现在已经散佚了。

玄奘是中印人民友谊的使者,是世界著名的伟大旅行家和杰出的古代翻译家。他所以能在交通条件还极其落后的时代,用了18年时间,跋涉5万余里,源于他的勤奋好学。他西行取经之举,他为中印文化交流而努力的动人事迹,永远留在中印两国人民的心中。 Y3/Rxe5zozNpbeR4hgX+auyX6aIGeAf/Wok235G3bqGuaLRbX0BqfVTgboZYX9K/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