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中西交通史新的一页:张骞出使西域

“西方”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中国人对“西方”的认识是逐渐加深的。西汉时期的西域,狭义上是指玉门关和阳关以西,葱岭以东,包括今天的巴尔喀什湖东、南和新疆的广大地区。广义上的西域则还包括葱岭以西的中亚和西亚、南亚的一部分,以及东欧和北非的某些地区。

公元前2世纪左右,塔里木盆地周围散布着龟兹、疏勒、于阗等大大小小36国。这些国家面积不大,人口从一、二千到七、八万不等,多数是沙漠绿洲,从事农业,少数濒临山谷或盆地,以游牧为生。在张骞通西域之前,这些小国受匈奴贵族役使,成为匈奴进攻西汉的军事据点和经济后盾。

同一时期游牧于伊犁河流域的是拥有40万人口的著名“行国”——大月氏。大月氏原居住在敦煌和祁连山之间,因一再遭受匈奴侵扰被迫迁居此地。匈奴打败大月氏后杀大月氏王,“以其头为饮器”,由此与大月氏结下宿怨。大月氏一心想报仇雪恨。

匈奴自秦汉之际各部归于统一后势力日盛,控制了中国北部、东北部和西北部广大地区。汉初,匈奴不时南下攻扰。囿于国力,汉朝基本上采取“和亲”为主的防御政策,同时辅之以移民实边。汉武帝即位后,中央集权大大加强,国家的经济实力空前雄厚,反击匈奴、消除匈奴对汉朝北方威胁的时机成熟;为截断匈奴右臂,汉武帝乃公开征募使者出使西域,寻找联盟。

公元前138年,张骞以皇帝侍从官身份应募出使大月氏。他在途中被匈奴截留,拘禁10余年,被迫娶妻生子,但始终保持着汉朝的特使符节,没有忘却肩负的使命。后来他伺机率领部属逃离匈奴西行,越过葱岭,经大宛、康居,到达大月氏。但大月氏以武力征服了阿姆河流域的大夏后,逐渐由游牧转向农业定居,那里土壤肥沃,户口殷盛,人民安居乐业,无意东还再与匈奴为敌。张骞在大月氏逗留一年多后扫兴返国,途中又被匈奴拘禁一年多。公元前126年匈奴内乱,张骞乘机脱身回到长安。出使时率领100多人,前后13年,最后只剩下他和奴隶出身的堂邑父二人返回。

张骞回国后向武帝详细汇报了西域情况,建议招伊犁河畔的乌孙国东返敦煌,同汉朝共同抗击匈奴,同时提出应与西域各族加强友好往来。汉武帝非常重视这些意见。公元前119年,张骞第二次奉派出使西域。这次,他率领300多人组成的使团,携带金币丝帛巨万,牛羊刀头。到达乌孙时正值其内乱,劝说乌孙东返未能成功,乃分遣副使持节访问了中亚的大宛、康居、大月氏、大夏等国。公元前115年,张骞顺利返回长安,乌孙派数十名使者携礼同行至长安答谢。此后,汉朝派出的使者还到过安息(波斯)、身毒(印度)、奄蔡(处于咸海与里海间)、条支(安息属国,在今叙利亚一带)和犁轩(附属大秦的埃及亚历山大城)。中国使节到达安息时,受到盛大欢迎,安息等国的使者其后也不断来长安访问和进行贸易。从此,汉与西域的交通正式建立起来。

张骞通西域后,汉族和西域各族间的经济文化关系日趋密切。中国的丝绸经河西走廊、天山南北麓、中亚、西亚,源源不断地运向欧亚非三大洲。希腊人喜欢中国的丝绸,称中国为“赛里斯”(意为“丝绸之国”)。罗马人也偏好中国丝绸,许多执政者都用中国丝绸做长袍。在这条“丝绸之路”上,一群群骆驼商人穿梭行进,他们越过崇山峻岭,将中国的养蚕、缫丝、冶铁、灌溉、造纸等技术带向中亚、西亚和欧洲,将那里的葡萄、胡桃、石榴、蚕豆、黄瓜、芝麻、无花果、菠菜等食品带到中国。中国的音乐、舞蹈、绘画和雕刻也吸收了西域特长,更加丰富多彩。东西文化交融的频繁,增长了人们的知识,扩大了人们的视野,大大丰富了人类的文化生活。 rwAPy/KtpGDsjpn5MFmvlEuJfIROgnloVJnC2rvQvS0xg2M9chgiR2Th3dIRDymG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