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四 将材

【原文】

夫将材有九:道之以德,齐之以礼,而知其饥寒,察其劳苦,此之谓仁将;事无苟免 (1) ,不为利挠,有死之荣,无生之辱,此之谓义将;贵而不骄,胜而不恃,贤而能下,刚而能忍,此之谓礼将;奇变莫测 (2) ,动应多端 (3) ,转祸为福,临危制胜,此之谓智将;进有厚赏,退有严刑,赏不逾时 (4) ,刑不择贵 (5) ,此之谓信将;足轻戎马,气盖千夫,善固疆场,长于剑戟,此之谓步将;登高履险,驰射如飞,进则先行,退则后殿,此之谓骑将;气凌三军,志轻强虏,怯于小战,勇于大敌,此之谓猛将;见贤若不及,从谏如顺流,宽而能刚,勇而多计,此之谓大将。

【注释】

(1)苟免:以不正当的手段求幸免。

(2)莫测:无法揣测,使人难以了解或理解。

(3)多端:各种变化的情况。

(4)赏不逾时:及时行赏,以收激励之效。

(5)刑不择贵:一律依法用刑,不因地位的尊卑而有所不同。

【译文】

将帅依其才干,大致可分成几种类型:用道德来教导士兵,用法令来整治部队,并能体恤下属的饥饿寒冷、勤劳辛苦,这种将领称为仁将;做事不图眼前避灾自保,不受名利诱惑,能舍生取义,这种将领称作义将;地位显贵而不骄横,取得胜利却不居功自傲,有才能却又谦和地对待下属,性格刚强又能够忍让,这种将领称为礼将;战术变化奇妙莫测,能应付各种情况,将祸事转变为好事,并在危急关头取得胜利,这种将领叫做智将;对勇往直前的人进行丰厚的奖赏,对退缩的人采用严厉的刑罚,且能及时行赏,又不论地位的尊卑,一律依法用刑,这种将领称作信将;脚步轻快胜过战马,气势豪迈压倒众人,善于安定疆场,擅长使用剑戟,这种将领可以叫做步将;身手矫健,能登高涉险,骑马射箭就像飞一般,进攻时一马当先,撤退时勇敢断后,这样的将领是骑将;气概威慑三军,有盖世的豪气,不轻视小战役,又勇于投身大战役,这样的将领是猛将;看见有才能的人就反思自己的不足,接纳建议虚怀若谷,性格宽厚而又刚毅,行动勇敢而又足智多谋,这样的将领乃是大将。

【心得】

因材施教、识别人才,是统帅必备的智慧。诸葛亮根据不同的标准把将才分为以下7种:仁才——以德服人,以身作则,关心下属,与下属同甘共苦;义才——不受诱惑,重义轻生,办事认真严谨,一丝不苟;礼才——身居高位而不盛气凌人,功勋卓著而不恃功自大;智才——奇幻莫测,临危制胜,动应多端;信将——赏罚分明,赏不拖延,罚不畏权;勇将——勇于开拓进取,能承担责任,即使大祸临头也绝不畏惧;大才——求才若渴,广开言路,从谏如流,能文善武,对人对事勇敢果断,拿得起放得下,并兼具丰富的知识与应变之才。这些都是一个善于率兵打仗的良将所需要具备的才能。

汉章帝年间,将领班超奉命西出阳关,凭着于阗国的2.5万名士兵,班超选择莎车国为首先目标。龟茲国王便联合温宿等国,集合5万兵马来解莎车之围。面对敌众我寡的不利形势,班超依然从容不迫。他让于阗王兵分两路,于阗王率部向东,自己则领兵向西,并借着释放的俘虏四处散播“班超要逃走”的遥言。龟茲王闻讯大喜,亲率1万精骑向西截击班超,又叫温宿王率领8000骑兵向东拦击于阗王。班超见龟茲王已经上当,便下令部众掉转马头,直奔莎车而来。此时于阗王也秘密领兵赶到莎车城下,两军会师,直杀得莎车兵尸横遍野,血流成河,从此一蹶不振。班超以于阗国2.5万军,对战两倍于己的敌人,虽处于劣势,但因善用计谋,终能以少胜多,从而战胜敌人,这正是诸葛亮所说的智才。

战国时,邹忌辅佐齐威王,推行“信赏必罚”的原则,重赏将即墨治理得井井有条的大夫,而对于治理不力,又一贯行贿的大夫处以极刑。在采取这些赏罚措施之后,齐威王开始对曾侵犯齐国的诸国进行报复,大胜而归。此举令齐国的大臣们对齐威王信服有加,个个尽忠职守,齐国也因此日渐强盛。各诸侯国在知道齐威王的奖惩原则后,不敢犯齐达20余年。“信赏必罚、赏罚公平”,不正是诸葛亮所说的信将所应具备的素质吗? Ko0RWjEtEWk0esVQbN2C4MUWs4+UHyXDO5tNDLLbSGz1S1NL883CJMVVHf6U412s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