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十八 习练

【原文】

夫军无习练,百不当一 (1) 。习而用之,一可当百。故仲尼曰:“不教而战,是谓弃之。”又曰:“善人 (2) 教民七年,亦可以即戎矣。”然则即戎 (3) 之不可不教,教之以礼义,诲之以忠信,诫之以典刑 (4) ,威之以赏罚;故人知劝。然后习之,或陈而分之,坐而起之,行而止之,走而却之,别而合之,散而聚之。一人可教十人,十人可教百人,百人可教千人,千人可教万人,万人可教三军,然后教练,而敌可胜矣。

【注释】

(1)百不当一:一百个未经训练的士兵,抵挡不了一个经过训练的兵员。意谓无法作战。

(2)善人:有贤德的人。

(3)即戎:上战场。

(4)典刑:各种法律规章。

【译文】

军队如果不经训练,就无法作战;若能严加训练,则一人可抵百人。所以孔子说:“未经训练就让人们出战,等于让他们去送死。”又说:“有贤德的人教育民众只需7年的时间,就可以使百姓上战场了。”所以在出征之前,必须先以礼义忠信教导他们,以刑法赏罚训诫他们,使其明理守法之后,再实行训练。令他们演练阵势、跪坐站立、行进立定、前进后退、解散集合。如此由一人训练10人,10人训练百人,百人训练千人,千人再训练万人,进而训练全军。训练得法之后,就可以战胜敌人了。

【心得】

所谓“养兵千日,用兵一时”。诸葛亮在此论述如何训练军队,以及加强军队战斗力的问题。军队的威力来自于不断的训练。一支训练有素的军队,其力量远远超过了单纯人数的相加。在作战时,他们能听从指挥、相互配合、进退有度,这样的军队是所向无敌的。而军队的训练是多方面的,既要用仁义道德来教导他们忠诚,用规章制度来规范他们的行为,还要透过操练阵势让他们能协调配合等等。种种训练都是为了增强实力,为求战争中能以一挡十,始终处于不败之地。

公元前1037年2月,周殷在牧野展开大战,周武王亲率戎车300乘,甲士4.5万人及其他各部族的军队,士气旺盛,战力充沛;殷纣王发兵17万(一说70万)仓促应战,这些兵大部分是临时征集的奴隶和战俘,士气低落,战力缺乏。周军以集团方阵的大量战车甲士猛袭,实施中央突破。殷军一触即溃,全军覆没。周军在人数上远不及殷军,但由于训练有素且作战勇敢,所以能使敌方溃不成军。

公元前158年,西汉有一位以训练士兵纪律严明而著称的将领,他就是西汉开国大将周勃的儿子周亚夫。某日,汉文帝刘恒到周亚夫所驻守的细柳军营犒劳保卫都城的将士。当汉文帝在文臣武将的簇拥下,浩浩荡荡地来到军营外时,却见到营门紧闭、刀枪如林,守备的士兵在没有接到周亚夫的命令前,是绝不会打开营门的。直到周亚夫见到汉文帝使者的符节,才传令打开营门,让皇帝进入军营。进入军营后,又因为周亚夫有在军营中不能骑马的军令,汉文帝只得跳下马来,拉着马韁慢慢地向周亚夫所在的中营走去。汉文帝犒赏完细柳军营的将士们后,与随从静静地走出军营大门,刘恒感慨地对随行的人说,只有这样训练过的将士才能在战场上抵御强敌啊!随后,汉文帝将周亚夫提升为中尉,专责京城和皇宫的保卫工作。汉文帝死后,已被汉景帝任命为太尉的周亚夫果然不负重托,力挽狂澜,一举平定“七国之乱”,为巩固汉朝江山立下汗马功劳。

现代战争史中,也有一个既深知对士兵训练的重要性,又做得相当出色的名将,他就是乔治·史密斯·巴顿将军。当时的美国第二军在突尼斯战场刚被有“沙漠之狐”美称的德国将军隆美尔率军重创,部队官兵的士气和信心都相当低落,纪律松弛、军容不整。巴顿到任后的第二天,首先严格规定军队的作息时间,接着颁布强制性的“着装令”以整顿军容,并不断检查各个营地执行命令的情况。巴顿认为,要把这群“乌合之众”锤炼成无坚不摧的战争利器,残酷无情的训练和严格的军纪是必不可少的。虽然刚开始有一部分官兵觉得反感,但收效却相当明显,第二军很快就恢复了纪律、秩序,以及信心、勇气和强大的战斗力。在1943年3月,这支经过巴顿调教训练的部队,在与德军的战争中取得了辉煌的战绩。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如果没有持之以恒的严格训练,兵到用时就会不堪一击。2000年前的周亚夫明白这个道理,2000年后的巴顿也明白这个道理,这正是他们的军队始终能够战无不胜的重要原因。 l1oTAU+bbqxCFolr/DyzFfc3yn6JjJeRBbx6YY7cp72xueaTmeJlPQNt5OW4IKYz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