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将不可骄,骄则失礼,失礼则人离,人离则众叛。将不可吝,吝则赏不行 (1) ,赏不行则士不致命 (2) ,士不致命则军无功,无功则国虚,国虚则寇实 (3) 矣。孔子曰:“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旦吝,其余不足观也已。”
【注释】
(1)赏不行:部属得不到奖赏。
(2)致命:效忠听命。
(3)寇实:使敌人强盛。
【译文】
将领不可骄傲自大,骄傲自大就会失去礼节,失去礼节就会使人心离散,人心离散就会造成众叛亲离。将领也不可吝惜财物,吝惜钱财部属就得不到奖赏,部属得不到奖赏就不愿效命,士卒不愿意效命,那么军队也就不能建功立业,军队不立战功就会导致国家空虚衰弱,国家空虚衰弱就会使敌人的力量强大。孔子说:“即使有圣人周公旦那样的才能和美德,但如果骄傲自大而且吝惜钱财,其余的长处也就不值得一看了。”
【心得】
骄兵必败!诸葛亮在此明确地指出,作为将帅切不可骄傲自大。将领如果过于骄傲,常常会高估自己的才能,自以为是,并难以接纳他人的意见和建议,甚至会造成众叛亲离的局面,使自己处境孤立。特别是在行军打仗中,如果骄傲自大,就容易低估敌方的实力,作出错误的判断,致使军队陷入危险的境地。同时,将领也不能吝惜钱财。因为在战场上,要依靠士兵的英勇作战来打败敌人,如果不愿奖赏有功兵士,兵士将不愿拼死作战,那么战斗力必会下降,而予敌人可乘之机,给国家带来重大损失。
公元前589年,齐国对鲁国发动战争,不仅占领鲁国的大片土地,还击退前来救援鲁国的卫国。在鲁国和卫国的请求下,晋国派出大将率800辆战车与鲁国、卫国会合,欲与齐国决一死战。就在此时,齐国有一员叫高固的猛将,单枪匹马闯入鲁、卫、晋联军的阵地,抢得一辆战车并驱车跑回齐营。齐顷公因连败鲁、卫的军队,现又有高固独闯敌军大营抢得战车,于是不将鲁、卫、晋联军放在眼里。次日,双方列兵对阵,鲁、卫、晋联军严阵以待,而齐军阵势尚未布好,齐顷公的部将劝阻其暂缓发起进攻,但齐顷公却不以为然地说:“他们都是手下败将,只要我的大军拼杀过去,他们立刻就会四散逃命。”并且还对身边的将士说:“等我消灭了这些敌人再回来吃早饭。”
虽然齐军的攻势猛烈,但鲁、卫、晋联军凭借着列好的阵势拼死抵抗。在双方对峙不下之际,准备不足的齐军已经开始显露出信心不足。而鲁、卫、晋联军此时看见晋军大将带伤依然奋力击鼓,顿时士气大振,在联军将领的指挥下,三军奋力冲杀,齐军溃不成军,齐顷公侥幸逃脱。齐顷公骄傲轻敌导致大败,他所说的“灭此朝食”也成为后人的笑柄。
无独有偶,公元219年,关羽镇守荊州,欲远征樊城,但又对来自后方东吴的威胁始终有所忌惮。东吴名将吕蒙故意借治病为由退回建业,而派名不见经传的青年将领陆逊接替自己。文武双全的陆逊到任后,立刻派使者带着自己的亲笔书信和厚礼去拜见关羽,在信中对关羽大加吹捧,对自己却极力贬低,并再三希望关羽多加关照。关羽本来就不把陆逊放在眼里,收到书信和礼物后,就更加认为陆逊不足为虑,于是把防御东吴的兵力全部调往樊城前线。当关羽进攻樊城胜利在望时,东吴突袭公安、江陵,直逼荊州,关羽败走麦城。一代名将关羽因骄傲自大、疏于防范而导致兵败身亡。
同时,作为军队将领,也要处处谦虚谨慎,否则,也终究难逃失败的命运。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革命,进人天京后,也是由于不能谦虚谨慎而遭致失败的。太平天国颁布一套“贵贱宜分上下,制度必判尊卑”的礼制,从天王到普通士兵之间,等级十分森严,君臣上下有天渊之别,甚至连称呼、服饰、仪卫与马等都有明确的规定,不准逾越。诸王出行,官兵必须回避道旁,高呼万岁或千岁,否则就要受到严厉惩处。森严的等级制度,使得太平天国的领袖们“彼此暌隔,猜忌日生。”革命初期那种“寝食必俱,情同骨肉”、“敝衣草履,徒步相从”的思想作风逐渐抛弃,代之以对权利、名位和奢侈生活的追求,“为繁华迷惑,养尊处优,专务于声色货利。”洪秀全“僻处深宫,从不出户”,陶醉于“爷、哥、朕、幼坐朝廷”,宗教迷信思想占统治地位,一切信天不信人,说:“朕天生真命主,不用兵而定太平一统”,“认实天情,自然升平。”杨秀清骄傲专横,“自恃功高,一切专擅”,甚至“逼天王亲到东王府封其万岁”,终导致太平天国的内部分裂,后终于在反动势力联合绞杀之下失败了。
【原文】
将有五强 (1) 八恶 (2) 。高节可以厉俗,孝弟可以扬名,信义可以交友,沉虑可以容众,力行可以建功,此将之五强也。谋不能料是非,礼不能任贤良,政不能正刑法,富不能济穷厄 (3) ,智不能备未形 (4) ,虑不能防微密 (5) ,达 (6) 不能举所知,败不能无怨谤,此谓之八恶也。
【注释】
(1)五强:五种美德。
(2)八恶:八种令人厌恶的行为。
(3)穷厄:穷困潦倒。
(4)备未形:防患于未然。
(5)微密:指很小的事物。
(6)达:显达。
【译文】
将领有5种美德和8种令人厌恶的行为。高尚的志节能够激励世俗,孝顺父母、敬爱兄长能够扬名立世,恪守信用能够广交朋友,深思远虑能容纳他人,身体力行能够建立功业,这是将领的5种美德。谋划却不能判断正确与错误,讲究礼节却不知礼遇贤士,治理政务却不能严明刑法,富裕却不救济贫穷困厄,没有防患于未然的智慧,也缺乏防微杜渐的远虑,而得志显达却不举荐自己所知的人,失败了却怨天尤人,这就是将领令人厌恶的8种行为。
【心得】
一军之将应以德服人、以身作则,军队才能上下一心,众志成城。诸葛亮在此论述将领的品德,他认为将领必须具备5种美德:以身作则,可以激励部下;高风亮节,足以美化风俗;讲求信义,可以广结豪杰之士;深思熟虑,可以得到众人的信服;身体力行,可以屡建战功。具有这5种美德的将领能使上下关系和谐,而得到大家诚心诚意地拥戴,为其在战争中获胜创造有利条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此外,身为将领必须杜绝8种可厌的行为:不能明辨是非、嫉贤妒能、执法不严、不救济贫困、不能预见战争、做事马虎、不举荐贤能、不能承担失败的责任。具有这8种缺陷的将领,无法令部属心悦诚服,更不能上下齐心,自然难以在战争中取胜。
诸葛亮四出祁山时,所带兵马才10余万众,但迎战的魏军却有30余万精兵。战争一触即发,而此时蜀军却有4万人因服役期满须退役回家。4万人一旦离去,蜀军的战斗力势将锐减;但延期服役,老兵们回乡的愿望化为泡影,也将大失军心。正当蜀军将领们左右为难之际,诸葛亮断然决定,下令各部让服役期满的老兵速速返乡,不能因一时的需要而失信于军民,要让老兵们尽快回去和望眼欲穿的父母妻儿团聚。此令一出,老兵们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个个热泪盈眶、激动万分,反而不愿意走了:“丞相待我们恩重如山,如今正是用兵之时,我们要拼死杀敌,以报丞相之恩!”老兵们的激情对在役的士兵更是一种鼓舞,10余万蜀军将士因此士气大振。诸葛亮四出祁山虽未能达到预期的功绩,但设计诱杀魏将张郃以及带军平安归蜀,不能不说是诸葛亮治军有方。
带兵行军打仗固然要具备五德,然而一个领导者要想在激烈的商战中取得成功,又何尝不是如此。美国奇异电器公司的总裁雷振诺德·琼斯在公司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走马上任。琼斯经过深思远虑后,果断地将电脑部门弃让他人,并将发展不大的部门全部关掉,用有限的资金去发展前途远大的生产部门。而奇异公司以前从来都没有任用白领女职员的先例,琼斯上任后,有一名女职员致力于推销公司新产品,使该产品畅销不衰,琼斯立刻将她升为所属部门的副总经理。又有一次,琼斯在和一些职员交谈时,发现有一名女同事对公司的发展趋向见解独到,于是力排众议,任命她为董事会中唯一的女董事。琼斯的任人唯贤,赢得了公司所有员工的绝对信任。琼斯更是以身作则,把自己的工作日程安排得满满的,以昂然的斗志激励公司的员工努力工作,最后终于让公司走出困境,步入了坦途。美国奇异电器公司的复活,正是因为拥有雷振诺德·琼斯这个头脑敏锐、身体力行、赏罚有信、能大胆起用能人的将才,终于使公司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电器制造公司。
【原文】
古者国有危难,君简 (1) 贤能而任之,斋三日,入太庙,南面而立;将北面,太师进钺 (2) 于君。君持钺柄以授将,曰:“从此至军,将军其裁之。”复命曰:“见其虚则进,见其实则退。勿以身贵而贱人,勿以独见 (3) 而违众,勿恃功能而失忠信。士未坐,勿坐;士未食,勿食;同寒暑,等劳逸,齐甘苦,均危患。如此则士必尽死,敌必可亡。”将受词,凿凶门 (4) ,引军而出。君送之,跪而推毂 (5) ,曰:“进退惟时,军中事不由君命,皆由将出。”若此,则无天于上,无地于下,无敌于前,无主于后。是以智者为之虑,勇者为之斗,故能战胜于外,功成于内,扬名于后世,福流于子孙矣。
【注释】
(1)简:同“拣”,选拔。
(2)钺:斧钺,象征权力。由君王授予将领,使之握有生杀大权。
(3)独见:独断独行。
(4)凶门:北出门也。古代将军出阵时,从北门出发,并以丧礼处之,以示必死的决心。故后称北门谓之“凶门”。
(5)毂:车轮子。
【译文】
古代在国家危难之秋,国君就选拔有品德才干的人担任将领,来保家卫国。并于出师之前,举行受命仪式。君王在斋戒3日后,进入大庙祝祷,其面南而立,将领则面向北方,太师把象征权力的斧钺献于君主。君主将钺柄授予将领,说:“从现在起,军队就由将军全权指挥了。”并训诫将领:“作战时,见敌人薄弱就加紧进攻,见敌人强大就全身撤退。不要因为位高权重而看轻他人,也不要独断独行而违背众人的意愿,更不要自恃战功而失去忠诚信义。士卒没有安顿下来、没有饱食,自己不可先行休息、进食,要与士卒们同受寒冷炎热、同享辛勤安逸、同甘苦、共患难。如此一来,士卒们必定竭力效忠,敌人一定可以灭亡。”将领接受命令后,就开凿“凶门”,率军出发。君主送行,半跪在地上,推着车轮说:“前进或后退只要符合时机,军中的全部事情不由君主决定,全听凭将领指挥。”经此仪式后,军队在外就不受天文、地理和君王的牵制。所以,才智之士能竭尽其谋,勇猛之士能竭尽其力,如此一来,当然对外能决胜千里,对内能建立功勋,从而扬名立万,福荫子孙后代。
【心得】
作战贵在准备,打“无准备之战”乃兵家之大忌。诸葛亮认为,出师之前必须作好3种准备:首先是战前准备,即授予将帅兵权,让士兵知道将帅具有绝对的权威,从而使“智者为之虑,勇者为之斗”,唯有如此,将帅才能指挥自如。其次,制定具体战术指导,诸葛亮在此提出“敌强我退,敌弱我打,进退唯时,不由军命”的作战方针。最后,诸葛亮认为,为将应当不因身居高位而轻慢属下、低估敌人,不恃才傲物而违众悖群,应与将士同甘共苦,并身先士卒、礼贤下士。此外,主将还要树立绝对权威,使大家信服。只有这样才能“战胜于外,功成于内”。
公元227年,魏国的新城太守孟达秘密联络蜀国,准备起兵反魏。他在给诸葛亮的信中说:“司马懿得知我要反魏,肯定会亲率大军来与我作战。但司马懿未经魏主的同意,是不敢贸然调动部队的。从司马懿的宛城到魏主的洛阳,往返1600余里,要走半个多月;从宛城到我所驻扎的上庸城,有1200里,也要走10多天。所以,我有一个月的时间可以做好充分准备。等司马懿的大军来到,这里早已经沟深栅固了!”然而,司马懿却一反惯例。他听说孟达起兵,立即下令:“赶赴上庸,讨伐叛军!”手下将领提醒他说:“未经朝廷允许,就擅自发兵征讨,恐怕不妥吧?”司马懿却说:“事急从权,顾不得这么多了!”于是兵分8路,昼夜兼程赶赴上庸,才8天时间,司马懿大军已经赶抵上庸城下。此时的孟达还以为司马懿的兵马尚未动身呢!直到发现曹魏大军已到城下,才暗自心惊。防御工事未及整备的上庸城,在魏军优势兵力的威胁之下,顿时军心涣散。孟达的外甥邓贤和部将李辅等开门迎魏军入城,孟达被杀,而手下1万人马也都成了俘虏。
行军打仗,必须有绝对的权力才能调动军队。司马懿正是因为拥有绝对的兵权,才能在未经魏王许可的情况下独断出兵,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取得胜利。由此可见“军中事不由君命,命由将出”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