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一| CHAPTER 01

中国经济史之井田制的诞生

在《半小时漫画中国史》中,我们讲了很多历史故事,比如文艺青年宋徽宗、旷工20多年的万历皇帝的故事,但这些都是帝王史。

王侯将相史肯定不能完全反映出历史的整体精神面貌,那么,古代人的真实面貌是怎样的呢?

有很大的一批人,他们撑起了整个历史舞台,哪出剧里都少不了他们,但就是没站过C位。

这些人,史书上没留下啥姓名,通常有个群称,叫老百姓。

没留下姓名并不意味着他们没有精彩的人生,下面给他们一些特写镜头,让我们从经济的角度来看看古代老百姓的生活行为,是怎么影响一个王朝的,也就是——

中国古代的经济史。

对于他们来说,一生中能和经济挂上钩的,有这么几样东西:

经济活动中最主要的当数脚下这块地了,吃喝都从地里来,所以咱们先聊一聊土地。

一、农耕民族的崛起

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人类为了填饱肚子,逮到啥吃啥,可还是经常吃不饱。

后来有一批人手里有了武器,走出了一条狩猎路线,开始“流动作案”。

在没有冰箱来储藏肉的年代,他们慢慢发现,抓住活的猎物,不能一口气全宰了,而是应该把猎物养起来,不然肉很快就会变质。

我们称这批逐水草而居、将养宠物作为日常生活的人为 游牧民族

还有一批人,偶然发现了种子。

种子扔进土里就能长出吃的,守着脚下的地就饿不死,不用出远门。

这批拿锄头种地、造房子定居生活的人,我们叫他们 农耕民族

虽然只是属性点不同,但是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之间的爱恨情仇持续了几千年。

坚持不懈地给对方找碴儿,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双方的经济发展。

游牧不挑地,只要有草地就行;而种地需要水,很多很多的水。

所以咱们中原大地上,早期搞农业的部落都是沿着河建立的。

说到这儿,要提一个地理知识点了,农耕民族的地盘扩展到哪儿就不动了呢?

那就是既没啥河又不怎么下雨的地方。在咱们中国有一条地理分界线,叫作400毫米等降水量线。

一旦往北越过了它,雨水太少不好种庄稼,按古代的条件,也就只能种点花花草草。

这条线的名字听起来可能有点陌生,但沿线的旅游景点你肯定熟悉,它就是由秦始皇代言的国家5A级风景区——

长城。

二、井田制的诞生

农耕的地盘在不断地扩大,种地逐步超越了狩猎,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变了。

这带来了重要的经济变革,它贯穿了夏、商、周三个朝代,经历了漫长的岁月。

而到了周朝,情况发生了变化,我们可以打一个简单的比方来理解它。

如果我们把中原大地比作一家公司:

刚开始,组织架构简单,人不多,实施扁平化管理,直接布置KPI。

等公司变大,人越来越多,管理就容易出问题,特别是到了周朝的时候。

看到没,无论哪个年代的职场,上班时间都会有员工在悄悄摸鱼。

不是老板不想管,实在是鞭长莫及,一家公司如果没有中层管理者,领导注定会被下属累死。周天子一看,是时候提拔干部了。

具体来说,周朝用了这样一个制度:

这么一分,管理起来就方便了很多,中原大地有限公司的组织架构就变成了这样:

这就是周朝的 分封制 ,整个国家的结构就成了这样。

诸侯们既帮着管理土地,又帮着抵御外敌,整个周朝蓬勃向上,请记住它现在的样子——

一朵绽放的向日葵。

怎么分地解决了,但是怎么种地没解决。

领导们忙着喝茶看报开会,真正在地头劳动的,还是平民老百姓。

这可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土地制度——

井田制。

现有土地都成为天子一个人的了,这点毫无疑问,但土地具体怎么种,则被分成两个部分:

私田是平民种的,等收获的时候,收成归他们自己。

大家一块种的地,收成算公家的。

公田的收成层层上交,层层都有。

这叫

既然一整块地的收入都归平民所有,那么领导当然不会轻易放过你,平常不多加几个班,都对不起这块地。于是,苦活脏活累活都归平民干,这叫

所以当时老百姓的主要生活使命,就是为了完成助和赋。

三、井田制的崩溃

和很多制度一样,井田制起初运行得很好,但用着用着就变了味儿。

原则上农民要先种公田,再种私田,但是人嘛,难免会好逸恶劳。

周天子吃喝全靠上供,粮仓变空是分分钟的事。

而且为了保证分封制的有效运行,周天子死要面子活受罪,经常要分点地出去。

周天子自己的地越来越少,诸侯的地倒是越来越多,原先的向日葵——

变成了一朵菊花。

到后来,周王室无地可封,诸侯肆无忌惮,于是周王朝衰败。

历史告诉我们,一朵众目睽睽下的菊花,注定摆脱不了它的宿命——

不过,私田一点儿也没被耽误,不仅如此,平民还被鼓动去开垦新地。

这地当然不能归周天子所有,要算在自己头上。

而且随着铁器和耕牛的广泛使用,开垦新田更方便了,原先八个农民种一块地,

获得新田的农民肯定是不愿再去种公田了。

随着诸侯国的实力越来越强大,中国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春秋战国。

种地和收粮食的方式也跟着有了新变化。

知识小补丁:

由于历史过于久远,史料也比较稀缺,井田制需要考证的地方还有很多。

比如,有观点认为井田制早在商朝就有了;

井田制中“井”的含义,可能是把土地隔成了井字形,也可能代表大家共用一个水井;

甚至还有观点认为井田制并不存在,只是当时一些人想象出来的理想化制度。

所以想知道当时到底是怎么种地的,要么交给历史老师,要么就只有靠穿越了。 wscb0fjXOgBRaR7hHgSSfrtDvG5ficpwbh5Gf8n87L9yoZmjnhw9GlR28rZhQI3z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