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香港,大家公认的“歌神”有三人:许冠杰、张学友、陈奕迅。他们分别代表着三个时代。相比来说,许冠杰是粤语流行歌的开山鼻祖,是20世纪70年代后香港人本土气质的最佳代言人,同时他也创作了大量反映小人物生态的粤语歌,影响深远。张学友的唱功和偶像持久力,可能是华语乐坛的巅峰,地位无人撼动。陈奕迅则是21世纪维持香港流行音乐门面的不二人选,他太懂得唱歌,情商也高,可以凝聚最优质的音乐资源。
衡量一位明星的当红度和影响力,最直接的方式就是看其代言的广告数和级别。而对于歌手来说,基本的标准是看专辑销量(现在看数字专辑销量),最高的标准则是演唱会。截至2018年4月,张学友个人演唱会一共超过810场!这是一个在华语流行音乐史上无与伦比的数字,哪怕放在世界级歌手范围内,也是凤毛麟角。最近十年,从演唱会票房来衡量,前五位最好的歌手中,一定会有张学友,其他还有周杰伦、陈奕迅、王菲、五月天、刘德华等。
从1984年凭借《大地恩情》获得首届香港十八区业余歌唱大赛冠军,随后签约宝丽金开始,张学友进入了成功的快车道。1985年发行的第一张专辑《Smile》销量就超过30万张,1988年出演王家卫导演的《旺角卡门》获得香港金像奖最佳男配角,1990年因为徐克导演的《笑傲江湖》荣获台湾金马奖最佳男配角……没有第二个歌手能像张学友这般的好运。到此,我们几乎疑惑张学友到底会朝着张国荣的路子下去,唱歌与拍电影并行?还是像谭咏麟那样把重点放在歌坛,影视只是客串玩票?向左还是向右,决定了张学友是如今的张学友还是另一个张学友……还好,是大家今天看到的这个张学友。
当初香港歌坛的“谭张争霸”是一个综合性的效应,双方当事人压力都很大。谭咏麟在1988年初的中文金曲颁奖礼上突然宣布永远退出领奖台,一年后张国荣也宣布退出歌坛(一直到1995年才在千呼万唤后答应重出江湖)。谭张之后的空仓期,留给了其他歌手很大的空间。当时除了张学友,还有同公司的李克勤、黄凯芹等都有当一哥的潜力,而宝丽金全力押宝张学友。又过两年,香港媒体制造了一个“四大天王”的概念,由此从谭张时代自然过渡到了“四大天王”时代。
1995年张学友收获了重要的荣誉“IFPI全年唱片销量冠军大奖”,世界音乐颁奖典礼“全球亚洲最畅销歌手”。这个销量是以1993年专辑《吻别》为主要参考的。这张专辑无论在哪里都取得了极高的销售数字,也是迄今台湾的最高销售记录——136万!《吻别》奠定了张学友如日中天、无与伦比的“歌神”地位。
1995年辉煌的香港宝丽金举办了二十五周年演唱会,在整场演唱会中对歌手的安排也煞费苦心,张学友单独演唱了《离开以后》《等到花儿也谢了》后,又与谭咏麟和黎明作为“至尊三人组”压轴演唱了两首歌《幻影》《哪有一天不想你》。全香港的人都明白了,张学友是谭咏麟的“接班人”。
与很多歌手不同,这么多年来张学友只与宝丽金(即后来的环球唱片)一家唱片公司合作,所以他的版权也比较好捋顺。这是双赢的局面,彼此获得了利益的最大化。而演唱会的经纪工作,他交给了同是张国荣经纪人的陈淑芬,一直到2015年他举办入行三十周年演唱会,才决定从此终止与陈太的合作。
张学友清楚地说过,他是不会参加音乐真人秀节目的,“那样很不公平”,这句话的潜台词你可以自由想象。
他说:“神话是大家给你的,你若只是当作一个称呼,认为大家给你面子,我觉得没关系,你若当真了,那就有问题了。”
最近十年,从演唱会票房来衡量,前五位最好的歌手中一定会有张学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