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7月15日18:00,国内最早的音乐调频上海电台FM103.7主打的中文流行音乐节目《上录音乐万花筒》开创了“流行歌曲排行榜”。这是流行音乐传播的大事件,也成为唱片公司了解市场的风向标。当时榜单纯粹由听众投票评选。第一期的榜单如下:1.赵传《我很丑,可是我很温柔》,2.童安格《其实你不懂我的心》,3.张国荣《侧面》,4.周华健《寂寞的眼》,5.王杰/叶欢《你是我心口永远的痛》,6.王杰《是否我真的一无所有》,7.张国荣《由零开始》,8.叶倩文《祝福》,9.张学友《Linda》,10.许冠杰《阿郎恋曲》。
可以说,这几乎是当时与港台地区同步的最“先进”的内地流行榜,收听率极高、影响很大,很多听众都是定期录音、反复温习的。每期榜单被很多电台和报刊(包括港台地区和国外的报刊)转发。只是谁也没想到第十期榜单(1989年9月8日—9月14日)是这样的:
1.谭咏麟《你知我知》,2.钟镇涛《只要你过得比我好》,3.李克勤《深深深》,4.陈百强《一生何求》,5.谭咏麟/早见优《偏爱》,6.李克勤《蓝月亮》,7.谭咏麟《知心当玩偶》,8.姜育恒《再回首》,9.谭咏麟《玩出火》,10.谭咏麟《痴心的废墟》。居然有五首是谭咏麟的歌曲!而且粤语歌占了八首!这个榜单在香港刊发后也一片哗然。
当代香港文化有四张名片:粤语流行歌曲、金庸武侠、港产电影、TVB港剧。这些都是1970年代以后掀起的产业,其中在内地流行的粤语歌曲,起初都是电视剧的主题歌,譬如叶丽仪演唱的《上海滩》同名歌,汪明荃的《万水千山总是情》,罗文的《万里长城永不倒》,等等。1988年5月,笔者通过香港乐评人黄志华拿到了1987年香港十大中文金曲,以听众身份在上海电台《立体声之友》节目中介绍播出,收到了大量以大学生为主体的听众来信,这可能是内地第一次完整地介绍最新的香港流行金曲。那一年谭咏麟有两首歌进入年度十大:《Don't Say Goodbye》和《痴心当玩偶》。那是谭校长最辉煌的时期,1988年他宣布退出领奖,成为无冕之王。当然,香港流行歌在香港和内地的流行有三五年的时间差。
上海与香港是两座具有可比性的东亚商业及娱乐文化中心城市。在20世纪80年代,上海街头到处可以看到广东话补习班,唱粤语流行歌也是青少年的时髦习惯,很多人去“中图”公司购买原版的香港歌星盒带和娱乐杂志,并在朋友之间拷贝流传。所以排行榜上出现五首谭咏麟的歌曲,确实反映出当时粤语流行歌在上海的市场,同时也说明谭咏麟歌迷的集体行动力(当然,不久后张国荣的歌迷集体反击,大量来信投票希望更多歌进榜,这是后话,不过电台编辑们也制定了相应规则避免类似尴尬现象出现)。
1991年“春晚”,谭咏麟唱了国语的《水中花》,他在前两年也曾推出国语专辑《半梦半醒之间》,这说明作为标志性的粤语天王也在转型尝试国语市场。此后,他还在内地做生意、开演唱会甚至参加明星足球队到处比赛。
谭咏麟可能是同时期华语歌坛出版个人专辑数量仅次于邓丽君、凤飞飞的歌星,大约有60多张专辑(指新专辑,不算演唱会和精选)。另外他在温拿乐队期间也有10张左右的专辑。
谭咏麟可能是同时期华语歌坛出版个人专辑数量仅次于邓丽君、凤飞飞的歌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