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49年美国海军开展“声波监听系统”(SOSUS)项目开始
,至今美国已开展过十余项海底科学观测网项目。20世纪90年代后,美国主要推进两项海洋观测计划,即由国家海洋大气局(NOAA)支持的“整合海洋观测系统”(IOOS),以及国家科学基金委员会(NSF)支持的“海洋观测站计划”(OOI)。
IOOS旨在整合美国各地已经建立的近海观测系统,从而对观测计划、数据管理等进行集中协调和管理。IOOS于2010年11月正式发布计划书
,该计划书中指明该系统的美国国内部分由11个子系统组成,该系统的国际部分属于联合国政府间海洋学委员会(IOC)、世界气象组织等发起的全球海洋观测系统(GOOS)的一部分。
OOI是一项大型科学基础设施建设计划,于2009年获得预算,在2009年9月至2014年进行了建造,该系统包括三大组成部分(区域网、近海网和全球网),建造总成本约为3.86亿美元。2016年6月,NSF宣布在OOI的7个站点的900多个传感器上成功采集实时数据,目前OOI的年度运行预算为5500万美元
。
早期的美国海底科学观测网项目包括美国海军的声波监听系统(SOSUS,1949年);美国海军的海洋监视信息系统(OSIS,20世纪70年代);长期生态系统观测站(LEO-15,1994年);夏威夷海底地质观测台(HUGO,1997年);夏威夷-2观测站(H2O,1998年);东北太平洋时间系列海底网络实验(NEPTUNE,1998年);玛莎葡萄园岛海岸观测系统(MVCO,2001年);持久性近岸水下监测网络(PLUSNet,2006年);Kilo Nalu观测系统(2007年);蒙特利加速研究系统(MARS,2009年)等,这些项目的发展基本情况见表2.1。
表2.1 美国海底科学观测网发展基本情况
续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