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卷一
一九〇二年至一九二七年

一九〇二年(光绪二十八年壬寅) 一岁

四月二十六日(农历三月十九日),先生出生于江西万载县株潭镇凫塘村(据先生一九五六年三月十二日填写《干部自传》,以下简称《干部自传》)。先生名沐勋,字榆生。堂兄弟中排行第七,故先生后自称龙七。一九四八年后,又名元亮。号忍寒词人、怨红词客等。曾用杏花春雨楼、风雨龙吟室、忍寒庐、荒鸡警梦室、小五柳堂、葵倾室、怀珠室等自榜书斋。生平酷爱修竹,常以此自况,四十岁以后,并用“箨公”一名。

父龙赓言,咸丰三年(一八五三年)生。字赞卿,号蜕庵。光绪十六年(一八九〇年)庚寅恩科三甲一百七十四名进士。曾任安徽望江、宣城、桐城、灵璧及湖北当阳、监利诸县知县,湖北安陆代知府、随州知府等。光绪二十七年(一九〇一年),曾任辛丑科江南同考官,协同主考评阅试卷。 母杨玉兰,万载路下乡人,出身世族(《干部自传》)。为龙赓言继室,生子女四人。参见张尔田《龙母杨恭人家传》,见附录二。

家中谱系略表

(数字表示堂兄弟排行)

长房:龙赓言(进士):沐棠(桐生,京师大学堂毕业,北京晚报主笔,二)

沐勋(榆生,七)

沐□(华生,九)

沐□(乡生,十)

沐□(晚成,十二)

二房:龙□言(务农):沐□(颖生,十一)

三房:龙审言(举人):沐光(柏生,京师大学堂毕业,一)

沐幹(松生,浙江复性书院居士,五)

四房:龙□言(早殇)

五房:龙鹤言(廪生):沐仁(梧生,京师大学堂毕业,三)

□□(早殇,四)

沐沂(杞生,上海艺术大学毕业,六)

□□(早殇,八)

是年,陈三立五十岁,郑文焯、陈衍四十七岁,朱祖谋四十六岁,况周颐四十四岁,赵熙三十六岁,章炳麟三十五岁,陈洵三十二岁,欧阳渐三十一岁,冒广生三十岁,易孺、张尔田二十九岁,夏敬观二十八岁,胡汉民二十四岁,叶恭绰二十一岁,马一浮、吕碧城、汪兆铭二十岁,萧友梅、吴梅十九岁,周作人十八岁,黄侃十七岁,邵瑞彭十四岁,陈寅恪十三岁,吴湖帆九岁,张东荪七岁,任中敏六岁,谢玉岑、李冰若、陆维钊四岁,俞平伯、夏承焘、黄孝纾三岁,唐圭璋、黄君坦二岁,詹安泰、王仲闻一岁。

前一年,谭献卒,年七十。

一九〇三年(光绪二十九年癸卯) 二岁

是年,谢章铤卒,年八十四。

一九〇四年(光绪三十年甲辰) 三岁

是年,潘伯鹰、傅抱石、缪钺生。

是年六月,王鹏运卒于苏州,年五十六。

是年九月二十五日,文廷式卒于萍乡,年四十九。

一九〇五年(光绪三十一年乙巳) 四岁

是年六月二十六日,朱祖谋病免广东学政职。

是年三月,卢前生。

是年十一月,施蛰存生。

是年,陈运彰生。

一九〇六年(光绪三十二年丙午) 五岁

是年,先生离万载赴父亲任上。《番椒颂》一文中回忆说:“我四五岁的时候,因为先父在湖北的当阳、监利做知县,我便在先母提携之下,由家乡坐了两天的山轿,到了浏阳,换上专装夏布的民船,过洞庭,出大江,到沙市上岸。”

是年二月十日,朱祖谋病免礼部右侍郎,归苏州与郑文焯、刘光珊等岁寒唱和。

是年,胡云翼生。

一九〇七年(光绪三十三年丁未) 六岁

是年,弟杏生卒。秋九月,母杨恭人卒,年三十六。父龙赓言有《儿有疾示内》、《杏殇》(四首)、《内病疟》(二首)、《病亟》、《悼亡》(三首)诸诗纪之。《杏殇》(其四)云:“薄宦久无味,愁怀老未堪。百年犹父子,一念总凄酸。骨肉徒增累,衣衾不忍看。将毋多爽德,深悔弗休官。”叹老嗟悲之情可见。

又《悼亡》(其一)记杨恭人逝后家人悲痛之情形,诗云:“妆罢重衾不忍看,愁多恨绝一凭棺。小儿呼叫情如割,阿母喑呜血未干。对影无人收镜匣,沾巾有泪拭杯盘。经秋两鬓霜侵白,江郭西风楚水寒。”(上二诗俱见《蜕庵诗存》卷二)

张尔田《龙母杨恭人家传》中说:“(恭人)归于赞卿先生十八年,孝于姑,宜于夫,睦于妯娌,年三十六。以光绪某年某月,卒于监利官舍。”“(榆生)又曰:吾父任监利时,吾弟殇,吾母忧伤成疾。时外王母就养在堂,吾母呜咽谓吾父曰:母氏苦节,而子又不禄。有女矣,又不能终养,天之于人,一何酷耶。吾年幼小嬉戏,犹以为家人语耳。今日思之,乃始知母言之悲也。”

是年四月,任睦宇生。

是年十一月,吕贞白生。

一九〇八年(光绪三十四年戊申) 七岁

是年新年,父龙赓言赴湖北武昌,顺送母杨恭人灵榇返乡。《蜕庵诗存》卷二有《新年赴省,顺送内子灵榇凄然有作》诗。

是年,王国维《人间词话》开始连载于《国粹学报》;梁令娴编《艺蘅馆词选》成。

是年九月,钱仲联生。

是年十一月,清德宗载湉死,以载沣子溥仪继位,由摄政王载沣监国。次日慈禧死。是日宣布翌年改元宣统。

一九〇九年(宣统元年己酉) 八岁

是年,王国维辑校《后村词》《南唐二主词》等;徐乃昌《闺秀词钞十六卷补遗一卷》刊行。

是年,冒效鲁生。

一九一〇年(宣统二年庚戌) 九岁

是年,朱祖谋笺注《东坡乐府》成。

是年,谢稚柳、钱锺书生。

一九一一年(宣统三年辛亥) 十岁

二月十日,父龙赓言再续弦,赋《二月十七日》诗述平生经历,且有退隐之意。诗有云:

“忆及成童时,鸡窗一灯碧。三十有四春,射策始通籍。一官分入皖,先后补其缺。初试望江令,惭愧曲前哲。中泛句宛波,再踏龙眠雪。击磬远相闻,清声浮灵璧。既且觏鞠凶,三载罹忧戚。又是饥驱去,谒选得湖北。秋风仲宣楼,原野蔽华实。迫使海东行,蹉跎送岁月。蓬莱拟登仙,往还称番舶。大江归破浪,翻腾练一匹。帆转古华容,长堤愁陧杌。徐从郢中来,曲高弦恐绝。一肩双负重,所幸无颠踬。单车今载驰,前途未改辙。山人惯登临,东风生华发。朝来时窥镜,两鬓遂颁白。惆怅平生事,分阴良可惜。从兹年复年,老态将吾逼。岁计已无馀,何日免行役。”(《蜕庵诗存》卷二)

因父亲续弦,童年时代的先生:“温饱学习无人关心,因而身体瘦弱,性情孤僻;十岁前,只在钟祥、随州念过一年多初小,在家乡读过一年蒙馆。”(龙顺宜《我的父亲龙榆生》)

是年,朱祖谋刊《湖州词征》成。

十月十日,武昌起义爆发。

一九一二年(民国元年壬子) 十一岁

清帝逊位。是年春,父龙赓言返乡赋闲。(龙赓言《蜕庵诗存》卷三《田居集》有《归来》诗)

先生侍父返里。《番椒颂》中回忆说:“辛亥革命,先父在随州辞了官,叫我的五叔父护送家眷,从汉口转到九江、南昌,换上民船到万载,那时我才十岁。”另《忍寒居士自述》中亦云:“沐勋十岁侍父返里。”

龙赓言在乡里创办集义小学,招收学生。 先生即在父亲严厉督诲下读古书。先生回忆云:“我父亲自从辛亥革命那年,退居乡里,除了奉养我的八十多岁的老祖母外,就在离家二三里地的一座龙氏宗祠里,创办了那一所集义小学,所收的学生,大都是族人子弟,而我和我的几个堂兄弟也就做了那所学校里的基本队伍……他教学生相当的严厉。今天叫学生们手钞古文以及《史记》列传、顾氏《方舆纪要总序》、《文选》、杜诗之类,每个学生都整整的钞了几厚本,钞了便读,读了要背,直到颠来倒去,没有不能成诵的,方才罢手。一方面又叫学生们点读《通鉴》,每天下午大家围坐起来,我父亲逐一发问,有点错句子,或解释不对的,立即加以纠正。一个星期之内,定要做两次文章。……单说我个人,经过这一番严格训练,一年之后,便可洋洋洒洒的提起笔来,写上一篇一两千字的很流畅的议论文。到了高小毕业,就学会了做骈文诗赋。我还记得有一次,我父亲叫同学们做一篇《苏武牧羊赋》,以‘海上看羊十九年’为韵,我居然做了一篇仿佛‘六朝唐赋’体格六七百字的东西。现在还记得‘发馀几何,齿落八九’那么两个警句。”(《苜蓿生涯过廿年》)

这所简陋而严格的小学使先生对生活充满了希望,从此他不再哀伤自己孤苦伶仃,同书本和纸笔结下了不解之缘。

是年,赵熙编成《香宋词》。

一九一三年(民国二年癸丑) 十二岁

是年,钱振锽辑《毗陵三少年词》。

一九一四年(民国三年甲寅) 十三岁

是年,钱仁康生。

一九一五年(民国四年乙卯) 十四岁

是年,先生毕业于集义小学。自此以后,一直在家自修,未曾升学。

时堂兄龙沐光肄业北大,先生因得以阅读黄侃、张尔田等人讲义。先生回忆说:

“我在高小毕业之后,便抱着一种雄心,想不经过中学和大学预科的阶段,一直跳到北大本科国文系去。那时我有一个堂兄名叫沐光的,在北大国文系肄业。一个胞兄名叫沐棠的,在北大法科肄业。他们两个,都和北大那时最有权威的教授黄季刚先生很要好。每次暑假回家,总是把黄先生编的讲义,如《文字学》《广韵学》《文心雕龙札记》之类,带给我看。我最初治学的门径间接是从北大国文系得来,这是无庸否认的。我那堂兄还把我的文章带给黄先生看,黄先生加了一些奖诱的好评,寄还给我,并且答应帮忙我直接往入北大本科。后来我在十七岁的那一年,生了一场大病,几乎一命呜呼。”(《苜蓿生涯过廿年》)

先生遂未得入北京大学学习。《干部自传》中说:“那时我有一个堂兄龙沐光,正在北京大学国文系肄业。许多名教授如黄侃、钱玄同、黄节、张尔田等所编的讲义,我都读过了。”

是年,况周颐《漱玉词笺》由中华图书馆发行。

一九一六年(民国五年丙辰) 十五岁

是年,先生由于苦学无人照料,身体开始患病。

是年,张珍怀生。

一九一七年(民国六年丁巳) 十六岁

冬,先生迫于父命,赴九江岳丈陈中孚家成婚。《番椒颂》中回忆说:“我的五叔父带我去九江,就婚于德化陈氏。”妻陈淑兰 ,光绪二十四年(一八九八)农历三月初六生。

陈家谱系略表

(数字表排行)

陈古渔(进士):陈淑兰(读过初中,学过护士。适龙沐勋,二)

陈慧珠(大学毕业,三)

陈漱芳(四)

陈□□(六,适罗氏。罗之姐或妹适吕贞白)

是年,朱祖谋《彊村丛书》初刻行世,影响极大。

一九一八年(民国七年戊午) 十七岁

是年,先生大病几死,在妻子细心体贴的照料下,居然闯过了鬼门关。但入北京大学国文系学习的宿愿则一朝成空。

是年,胞兄龙沐棠任职北京教育部社会教育司。

是年,堂兄龙沐光(柏生)卒。(龙赓言《蜕庵诗存》卷三《田居集》有《哭柏侄》诗)

是年,郑文焯卒,年六十三。

一九一九年(民国八年己未) 十八岁

是年,先生某堂兄卒,年十八。龙赓言因有《哭荷侄》诗。

一九二〇年(民国九年庚申) 十九岁

是年,女芙芬生。

一九二一年(民国十年辛酉) 二十岁

春,先生大病初愈。受新思潮影响,开始不安于封闭落后的小环境。前往武昌从黄季刚学习声韵、文字及词章之学,边在黄季刚家中教黄氏次子念田读《论语》。黄季刚“除声韵文字之学致力最深外,对于做诗填词,也是喜欢的。他替我特地评点过一本梦窗四稿。我后来到上海,得着朱彊村先生的鼓励,专从词的一方面去努力,这动机还是由黄先生触发的。”(《苜蓿生涯过廿年》)

先生受黄季刚治学精神影响甚大。曾回忆说:“(黄季刚)归来,即据案研朱墨,读《说文解字》,取千年来有关许叔重之说,择要录入眉端,或作种种符号以资识别。尝语予自幼治许氏书,日夕以此自随,辅以《尔雅》《广韵》,用力至专且久。予每见其夜深兀坐,一灯荧然,时或达旦方休。以此知专业之成,非积年累日,锲而不舍,好之笃而习之勤,莫由倖致也。”(《蕲春黄氏切韵表跋》)

夏,王占元发动武昌兵变。黄季刚遂带先生离武昌,前往苏州、扬州各地游历。之后,先生返万载家居,出任集义小学国文教员。(据先生一九五一年十月十日填写《人民政府工作人员补充登记表》)

是年,子聪彝生于乡。

一九二二年(民国十一年壬戌) 二十一岁

夏,先生代孙世扬(鹰若)呈诗黄侃,黄因有《用韵》诗和孙世扬作。

六月三日,黄侃母逝世,先生致书唁并赙金三十元。

十一月八日,访黄侃。(《黄侃日记》)

是年,胞兄龙沐棠卒,年二十九,卒前任《北京晚报》主笔。合家大恸。龙赓言因有《伤桐儿》诗六首。其六有云:“噫嘻四五载,疾厄扰吾家。汝共祖兄弟,类以聪秀夸。长大者八人,濯濯如春葩。胡然弱其半,飘飘如风沙。”(《蜕庵诗存》卷三《田居集》)先生兄弟数人皆身体羸弱,此番又连续不幸逝世,老人心情极其悲痛。而当时先生身体之差,亦可窥见。沐棠身后留下妻宋氏及子二人,二子之一旭光后由先生抚养成人。

是年夏,吴梅从北京大学到南京东南大学(今南京大学)任教,开设《词学通论》《词选》等课。唐圭璋、卢前等入学从吴梅学习。

是年,陈衍任厦门大学国文系教授。

是年,沈曾植卒,年七十三。

一九二三年(民国十二年癸亥) 二十二岁

春二月,先生偕妻儿往九江丈人陈古渔家中居住。未多久,先生单身跑到上海,从此开始了执教四方的生涯。

因同乡郭一岑介绍,先生在上海北四川路横滨桥神州女学教小学国文。时教务主任是谢六逸,校长是张默君。郭一岑,江西新建人,时主编《时事新报》社《学灯》杂志,后任教上海暨南大学,与先生共事。张默君,为邵翼如妻。邵曾任汪精卫国民政府考试院副院长。先生因普通话不标准,执教一月后被辞退。遂溯江至九江,看望妻儿。

暑,先生至武昌。因黄季刚之介任教私立中华大学附中,时校长陈时。 月薪四十八吊。先生任教三个月后,辞教职率妻儿返乡过年。

是年,富寿荪生。

一九二四年(民国十三年甲子) 二十三岁

是年,先生任教厦门集美中学。

先生返乡后,接黄侃门人张馥哉电报,请赴厦门陈嘉庚创办的集美学校代课,月薪九十五圆。先生欣然应命,于正月初三日告别老父妻儿,冒着大风雪,走了两天,到萍乡搭火车,转到武昌,顺流东下至上海。取得张馥哉的介绍信后,换乘太古公司海船抵厦门。时集美学校校长叶采真,教务主任李致美,同事有蔡斗垣、施可愚、姜子润等,先生皆许为有“真实学问”。尤其是姜子润,叹为“性情之友”。(《天风阁学词日记》一九三六年六月四日)

在厦门,先生染上困扰他一生的胃疾。《苜蓿生涯过廿年》提到集美时说:“只是气候比较差些,我的老胃病就是在那时患起,一直害到现在。”气候不习惯是一个原因。另外先生当时吃大食堂,伙食较差;这个情况直到次年家属来厦门后,方有好转。

时陈衍 石遗 在厦大国文系。“集美”毕业生邱立入厦大为其弟子。先生因邱立之介得以拜谒,石遗老人评先生绝句很近杨诚斋,先生心中折服,遂备下贽仪,磕头拜师。从此,常常渡海自集美到厦大向石遗老人请教诗学。(见《苜蓿生涯过廿年》)

暑假中,自厦门返万载探亲。过洞庭湖,赋《渡洞庭》诗,诗曰:“少有江湖兴,归舟此路行。浮天秋水碧,落日片帆明。野性盟鸥鸟,神游接太清。不将愁与恨,并作浪头声。” 此诗为先生现存最早的一首诗。

回家后,惊悉女儿芙芬患麻症已死。子聪彝亦染上麻症。

八月三十日(阴历八月初一),女顺宜生。

秋,先生应聘为集美学校中学部正式教员。

是年,《彊村语业》由托鹃楼雕板印行。

编年诗:

《渡洞庭》

一九二五年(民国十四年乙丑) 二十四岁

是年,仍任集美学校中学部国文教员。

除夕前,陈衍回福州,先生恋恋不舍。故陈衍抵家后有诗《寄慰榆生集美学校并示达安》相赠:“念子辞亲爱,出游江海长。苦吟年尚少,劬学体非强。狂简差吾党(校中学子与君多亲善),烽烟澹故乡。莫嗟余又去,邛距暂相将。”(《石遗室诗续集》卷二)达安,即何达安。

三月十二日,孙中山先生逝世,先生后有一百韵长歌悼之。诗今佚。

先生在校教两班国文,每周授课十二小时之外,则努力自学。“时间是相当充裕的——就是跑到图书馆去借书来看。我这时感觉着我的常识太缺乏了,就是在国学方面,也算不得有了怎样深的造诣。所以我就努力的向各方面去寻求新的知识,把时人的作品,不拘新旧,以及翻译的文学、哲学、社会科学等等,涉猎了许多。又深恨我往年不曾多学外国语,以致不能直接去读西洋书籍。听人家说,读东文比较容易,我就特地买了不少的日本书,请同事黄开绳先生……来教我读了两三个月,因为黄先生吐血,不便打扰他做这义务教师,这事就中途而废了,我至今还引为大憾!”(《苜蓿生涯过廿年》)这是先生除在家乡私塾外,又一段极其重要的系统学习时间。

暑假,先生返乡探亲,始知子聪彝已于去年病故。

暑假居家时,曾与父亲龙赓言、从兄龙松生前往南泉寺访宜春高僧普庵印肃禅师遗迹,得观禅师手写自注《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普庵咒跋》)

秋,偕夫人及女顺宜到集美。以后数年(至一九二八年止),一直在集美居住,“除我个人到过两次福州,去看石遗先生和逛鼓山外,不曾离开厦门一步”(《苜蓿生涯过廿年》)。

是年秋,父龙赓言刊行《蜕庵诗存》一册,前有陈衍《叙》、谢凤孙《序》,末附金蓉镜《跋》。

一九二六年(民国十五年丙寅) 二十五岁

是年,仍任集美学校中学部国文教员。

七月十二日,次女美宜生。

九月四日,鲁迅抵厦门大学任教。先生曾前往拜见。(参《苜蓿生涯过廿年》)

九月,《国学专刊》一卷三期刊有《陈石遗先生答龙榆生问诗学书》,可见先生从陈衍问学之情形。

是年,况周颐卒,年六十八。

一九二七年(民国十六年丁卯) 二十六岁

是年,仍任集美学校中学部国文教员。

先生此时除任课外,常带学生去海边闲游,充分领略自然风景的美妙。曾回忆海边:“有许多大榕树和常绿的相思树。我常是坐在那绿荫之下,欣赏那青山绿水间,风帆叶叶,白浪滔滔的壮美风景。有时独自一个人,跑到鳌头宫的大石上去听潮音,澎湃铿锵,如闻天乐。”(《苜蓿生涯过廿年》)曾赋《九日天马山登高》诗(刊《国学专刊》一卷四期,一九二七年十月二日),有“伤心懒数南飞雁,独立苍茫未觉非”之句。

十一月,萧友梅在上海创办国立音乐院。

十二月二十三日(冬至日),长子厦材生。

是年,王国维卒,年五十一。

是年旧历十一月十四日,李孟符卒(《吴宓日记》一九二八年一月二日)。

编年诗:

《山桃》《苦雨》《月夜望宝珠屿》(上三首约为一九二五年至一九二七年之间所作)《九日天马山登高》 2sWn9KCdJT2yOUA3wea39Jo6HIm5vYnCFZhAAIunSwT6KYQHn/CyzUOwjDTuNlUf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