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是人类认识自然的结果和创造理想的基础。维特鲁威在两千年前所撰写的建筑理论著作《建筑十书》中,明确提出的建筑三原则是:“坚固、实用、美观”。自现代建筑教育模式形成以来,美术教学就已成为了其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中国,建筑教育中设置美术教学课程的历史由来已久,经过了数十年的持续发展构成了完整并具有中国建筑教育特色的课程体系。今天回顾这个过程,我们基本遵循着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则。
建筑学是文理学科知识交汇与集合的学科,建造与审美经历了数千年的发展,在今天两者依然是建筑本质的两个方面。绘画的体验不仅完成了形象的审美认知,更重要的是充实了创造性思维的训练以及许多技术性体验,这是我们坚持绘画基础训练的基本原因。
现代绘画于20世纪初突破了传统的界限,这在设计教育中有充分的体现。从前苏联的福库特马斯到德国的包豪斯,它们的基础课程实践对现代设计教育具有开拓性的意义,其基础课程是艺术性与科学性训练的整合,也是所有学生的必修课程。由此至今,美术教学已然承担了培养学生掌握艺术与技术综合能力的责任,这促使我们把美术从单纯的绘画训练拓展到视觉设计基础的能力训练。
从广义建筑学的观点来看,艺术在建筑领域的作用是多维度的,美术对城市发展的贡献并未结束。20世纪70年代法国巴黎国立高等装饰艺术学院的色彩学教授让·菲利普·朗科罗关于城市色彩的理论,已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取得了广泛的认同,其中著名的“色彩地理学”学说推动了当代城市理论的发展及实践。
艺术发展是从一个可能到又一个新的可能的探索过程,这是我们在美术教学中着力推行实验性教学的根本动力。在撰写这套教材的同时,我们仍然面临着许多问题,其中许多问题至今也没有定论,但由于多年来我们在教学实践中的坚持,使得大家有了一个共同的认识和收获,也逐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教学体系,促成了这套建筑美术实验教学系列教材的出版。
赵思毅
十二年前,我有幸来到东南大学建筑学院任教,在这里结识了众多优秀的老师,在与他们的工作和交流中学到了很多。画建筑,首先也是最重要的就是对自己打算画的对象感兴趣,有理解。好的建筑绘画作品与其他绘画形式一样,有着独立的艺术价值。建筑速写在训练设计师的观察能力、记录设计师的构思灵感、展现设计师的艺术素养方面具有其他绘画形式无法取代的优势。因此建筑速写的教学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的东南大学建筑学院的教学体系中一直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很好的传承。
经过十多年的教学和积累,我也有了一些心得,于是编写了这本关于建筑速写的教材。本书集中了数十幅有代表性的名家作品及我近年来在教学工作中的经验总结,如若能够对建筑或相关专业的学子在学习手绘的过程中有所帮助,我将倍感欣慰。建筑速写既是建筑学科中不可或缺的一种基本功训练,又是建筑设计过程中一种重要的表达手段,正因为如此,坚持建筑速写的训练才尤为有意义。
本书编写完成后,我深深感到建筑速写贵在持之以恒,我所结识的很多名家佳作无数却从不曾止步,我也应不断地提醒自己不可懈怠。最后,感谢支持我的前辈、老师和同事们!由于本人水平有限,书中难免有不当与疏漏之处,恳请大家批评和指正,谢谢!
张蕾
于东南大学建筑学院
2014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