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保6”分歧与共识

浏览“保6”之争的主要文章,争论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层面的问题。

首先是为什么要“保6”?正方观点强调近年经济增速持续下滑到2019年第三季度的6%,形势演变在企业家中和社会上形成经济增速进一步降低的“危险”预期,对去杠杆、就业、应对贸易战也有重要影响。“因此,采取及时妥当的宏观措施,抑制经济进一步下滑是当前最紧迫、最突出的问题。”反方虽也同意“经济减速过快,逆周期调节政策确实有必要”,但认为没有必要过度夸大经济增速低于特定数值的危险性,而是强调“慎用宽松政策,用好宽松政策,尊重经济规律,注重投资效率”,甚至警示过度刺激是寅吃卯粮,“可能诱致断崖式下跌”。

其次是对中国财政、货币和其他宏观调控政策空间的评估。正方观点也不同程度地肯定了地方政府债务平台、宏观杠杆率方面存在问题,需加以关注,然而总体认为从通胀率、债务率、储蓄率、利率等货币政策工具看,都存在“相当大量的政策空间”。余永定教授演讲强调中国“通货膨胀处于低水平,且有出现通缩危险”,从国际比较的角度看,财政状况也比较好,因而应果断利用以提振经济增长。反方则认为近年政府已经采取多轮扩张性的宏观调控政策“稳增长”,从居民债务提升、投资回报下降、债务质量降低、企业部门外债飙升及国际收支其他制约因素考虑,对进一步扩张总需求的政策空间持比较保留的态度。反方强调“以市场化为核心的城市化发展战略至关重要”,认为与其用刺激性办法保6%增速,还不如用改革的办法稳住5%底线。

另外,值得关注的是,“保6”辩论双方都提及经济潜在增速概念对分析目前宏观形势和政策的相关性和意义,然而对潜在增速的具体评估意见大相径庭,甚至出现依据对潜在增速不同判断支持相反政策建议的情况。目前下行压力是近10年经济增速持续回落的结果,从经济学角度解释这样长时段的趋势性现象很难回避潜在增速概念,最近“保6”辩论对中国潜在增速的具体争议,再次凸显了学界相关研究的认知分歧与困惑。

辩论双方也有某些共识性看法。如双方都认同新时期经济发展仍应重视合理增速,重视经济下行压力问题;也大体认同面对下行压力,宏观调控政策需更加重视稳增长目标,加大逆周期干预力度;还认同在宏观调控政策发力的同时应设计更加积极的结构和体制改革政策。另外,辩论双方涉及对21世纪以来特别是近10余年一些重要经济政策议题的反思,包括2008年大规模刺激政策及退出决策,近年金融加杠杆和去杠杆政策的评价,央行多重政策目标适当性,等等。这些议题具有超出分析短期宏观调控政策的学术内涵,值得另文专题探讨。 Fnj2WXyPKDsM9L1PKIuAOckoNJOdMOdy9HQMmWtevVWfqMNHTFJ6BXOvA9s9YNGO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