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增订版引言

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是全国解放战争中的战略决战,是一个经过精密设计和策划的整体。

古人写应试文章,先要“破题”。这有它的好处:一开始就把题点明,可以使别人明白作者准备讨论的问题是什么以及文章的主旨所在。

什么是战略决战?那是指对战争全局有决定意义的战役。这三大战役规模空前,紧密衔接,直接决定中国的命运。像这样规模的战略决战,在世界军事史上也不多见。

战略决战通常表现为双方的主力会战,因为只有在会战中歼灭对方的主力,才能决定战争的胜负。如果交战一方的主力已被消灭,即便还存在多少军队,但胜负已决。双方如果没有将主力投入作战,就不可能对战争全局有决定性作用。不管是这两种情况中的哪一种,都谈不上战略决战。克劳塞维茨在他的名著《战争论》中特别重视主力会战的问题。他写道:“主力会战是双方主力之间的斗争,所以,必须永远把主力会战看作战争的真正的重心。”

正因为战略决战对战争全局起着决定性作用,是战争的真正重心所在,双方的军事统帅都不能不全力以赴地为争取胜利而投入这场斗争。又因为它是双方主力的会战,所以它在整个战争过程中自然是最激烈、最复杂、最变化多端的阶段,在指挥上也是最不容易驾驭的时刻。

对军事统帅来说,战略决战是检验他的战略眼光、驾驭复杂局势能力以及意志力的最好试金石。这里包括:他能不能总览全局地正确判断客观战争局势的发展进程;能不能敢于在恰当时机下常人难以作出决断的最大决心,排除重重困难,坚决贯彻实行;能不能灵活地应对战场上出现的可以预见或难以预见的复杂变化,随机应变,及时调整部署;能不能巧妙地引导战役从这一阶段向下一阶段发展,如此等等。可以说,战略决战在相当程度上也是对双方军事统帅指挥作战能力的考验。孰优孰劣,空言争辩是没有用的,一切只能靠实践的事实来检验。

当然,战略决战的胜败不能单纯从军事这一个角度来考察,它通常有深刻的社会原因,同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诸多因素交织在一起,特别是由人心向背这个根本因素所支配。但军事统帅的主观指挥是否正确无疑也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毛泽东曾着重指出这一点:“我要优势和主动,敌人也要这个,从这点上看,战争就是两军指挥员以军力财力等项物质基础作地盘,互争优势和主动的主观能力的竞赛。竞赛结果,有胜有败,除了客观物质条件的比较外,胜者必由于主观指挥的正确,败者必由于主观指挥的错误。” 他又写道:“战争是力量的竞赛,但力量在战争过程中变化其原来的形态。在这里,主观的努力,多打胜仗,少犯错误,是决定的因素。客观因素具备着这种变化的可能性,但实现这种可能性,就需要正确的方针和主观的努力。这时候,主观作用是决定的了。”

在战争史中,双方统帅如何统筹全局、作出判断、布局下子,如何处理战争进程中那些异常复杂而有关键意义的问题,他们的领导能力究竟怎样,后果又是如何,常常引起人们的特别兴趣,给予多方面的启发。这是本书准备着重考察的内容,论述的详略就是根据这个要求来选择的。

事实比任何雄辩更有说服力。现在,我们就来看看毛泽东和蒋介石是怎样应对辽沈、淮海、平津这三大战略决战的事实吧! kAUX1Z+PCu3cqQUI0bmg01DzFyTnj8qRKCAKZDSWYcy+F8IoTYq2My6/BInkkn8r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