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引言:中国古代关于文明与秩序的想象

太史公论六家之要指曰:“《易大传》:‘天下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涂。’夫阴阳、儒、墨、名、法、道德,此务为治者也。”这段评论在指明先秦诸子百虑而一致之所在的同时,不经意地把我们的注意力引向古代政治论说中的一个重要观念——天下。治思想史的学者注意到,中国古代政治思想,无论出于“封建时期”“专制时期”,也无论其内容如何,无不以“天下”为论说对象。 从比较思想史的角度看,“天下”,而非“国家”或其他类似观念,可能是中国古代政治思想中最重要、同时也最具独特性的观念之一了。

古时所谓天下,或指“中国”,或指“世界”。 这两个概念,都与“治”有关,而“治”,在中国古代思想语境中,不只关乎地域、时空、人群,还涉及天人关系、文明秩序,以及植基于天人互动、文明创造和秩序构造过程中的统治的正当性。我们也引一段《易传》:

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作结绳而为罔罟,以佃以渔……包牺氏没,神农氏作,斫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神农氏没,黄帝、尧、舜氏作,通其变,使民不倦,神而化之,使民宜之。……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刳木为舟,剡木为楫,舟楫之利,以济不通,致远以利天下……服牛乘马,引重致远,以利天下……重门击柝,以待暴客……断木为杵,掘地为臼,臼杵之利,万民以济……弦木为弧,剡木为矢,弧矢之利,以威天下……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宇,以待风雨……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葬之中野,不封不树,丧期无数。后世圣人易之以棺椁……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百官以治,万民以察……(《易传·系辞下》)

这段话除了屡屡言及天下,还提到天、地、民、圣人、百官等,呈现的是一段深具道德意味的文明演化史。据此,天下乃是古代圣王施治的对象。古之圣人象天法地,缔造人世间的道德文明与秩序,造福于万民。因此,所谓天下,首先是一种道德文明秩序。其中,存乎天地之间的生民,还有王天下者的权位,是两种最基本的要素,二者相须而不可分,以致“天下”一词可以指前者(如“教天下”“利天下”之“天下”),亦可以指后者(如“天下为公”之“天下”)。照这样理解,“天下”一词,其实包含了一组概念,一组虽不相同,但又相互关联和支持的概念,它们展现了天下观念的不同层面和面向。天下观念的这种丰富性,使之成为中国古代思想世界中最具概括力和表现力的观念之一。它塑造了中国人的世界观,尤其国家、文明诸观念,支配了中国人对于世界与道德文明秩序的想象。 UZq+yydPCpWSNOJhiHUyEYgKfswBxJ20RtavK1GLLC0P0deoqDw9d+FRQ9hclOsu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