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父母批评过度,孩子容易丧失自信

我们都知道,为人父母,除了给孩子生命,还需要教育他们,孩子犯错了,批评管教少不得,而孩子心灵是脆弱的,我们批评教育孩子,千万不能过度。因此,任何批评都必须讲方法,如果孩子犯错,就采取谩骂、呵斥的方式,那么,不但不能让孩子接受并改正错误,还有可能让孩子产生逆反情绪,严重的会打击孩子的积极性,容易使孩子丧失自信。

然而,生活中,很多父母却经常犯这样的错误:家长三番五次地对孩子说:“跟你说过多少遍,做作业的时候不要玩其他的。”可是孩子还是边学习边玩;妈妈经常提醒孩子不要打架,可孩子还是“恶习”不改;面对孩子网瘾问题,父母强行干涉,结果把孩子逼急了,居然离家出走……

实际上,父母过分的叮嘱、管教不但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反而会使孩子的神经细胞处于抑制状态,从而做出逆反的行为。因此,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都应把握一个度,时间不能过长,内容也不应过多。

到吃饭时间了,小琳做好了饭,准备喊四岁的儿子吃饭,可是叫了几遍,儿子都没反应,还是在玩玩具,小琳生气了,她一天忙里忙外,要工作,还要照顾孩子。她一气之下夺走了儿子手上的玩具,儿子也不高兴了,居然跟妈妈抢起来。小琳这下可火了,把孩子说了一顿。可是,说完之后,看着躲在墙角哭得惨兮兮的儿子,她又心软了,开始后怕,自己这样批评孩子,会不会给他留下心理阴影?

和小琳一样,可能很多妈妈都遇到过这样的困扰:孩子难免会犯错,不批评是不可能的,可批评会不会过火呢?或者说,怎样批评,才能既起到教育作用,又不伤害孩子呢?

心理专家告诉我们,在批评和尊重之间,了解孩子的承受能力,并选择适合的批评方式,会帮助父母找到平衡。具体来说,父母们必须掌握以下几个说话原则:

1.注意时间和场合

批评孩子要避免以下三个时间:清晨、吃饭时、睡觉前。

因为在清晨批评孩子,可能会破坏孩子一天的好心情;吃饭时批评孩子,会影响孩子的食欲,长此以往会对孩子的身体健康不利;睡觉前批评孩子,会影响孩子的睡眠,不利于孩子的身体发育。

2.批评孩子之前先让自己冷静下来

孩子犯了错,家长担心孩子学坏很正常,难免产生一些情绪,但千万不能因为一时情绪而说出不该说的话,做了不该做的事而伤害到孩子。

3.先进行自我批评

父母和孩子每天打交道,也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犯了错,父母或多或少会有责任。在批评孩子之前,如果父母先做一番自我批评,如“这件事也不全怪你,妈妈也有责任”;“只怪爸爸平时工作太忙,对你不够关心”等,会让家长和孩子的心理距离一下子拉得很近,会让孩子更乐意接受父母的批评,还可以培养孩子勇于承担责任、勇于自我批评的良好品质,一举多得,父母又何乐而不为呢?

4.一事归一事

有些父母很喜欢“联想”,一旦孩子犯了什么错,就会联系孩子犯过的所有错误,甚至给孩子贴上“坏孩子”的标签,这样只会给孩子造成心理阴影。事实上,在批评孩子的时候,我们只要明白自己的批评,是为了让他知道,做什么样的事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

5.给孩子申诉的机会

导致孩子犯错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有孩子主观方面的失误,也有不以孩子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原因造成的。从主观方面来说,有可能是有意为之,也可能是无心所致;有可能是态度问题,也可能是能力不足;等等。

所以,孩子犯错后,不要剥夺孩子说话的权利,要给孩子一个申诉的机会,让孩子把自己想说的话和盘托出,这样家长会对孩子所犯的错误有一个更全面、更清楚的认识,对孩子的批评更有针对性,也让孩子能心悦诚服地接受自己的批评。

6.批评孩子之后要给孩子心理上一定的安慰

孩子犯错后,情绪往往会比较低落,心情往往也会受到影响。父母在批评孩子后,应及时给孩子一些心理上的安慰,从语言上来安慰孩子,比如说“没关系,知道错了改正就行”“我知道你是个聪明的孩子,自己会知道怎么做”“爸爸妈妈也有犯错的时候,重新再来”之类的话。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对孩子的说教应注意“度”。如果“过度”,容易使孩子丧失自信;如果“不及”,又达不到教育的目的;掌握好分寸,做到“恰到好处”,才能使你的训导对孩子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msjhloQFrQqAZI4LVCVIG/+fdkJtJ4pnsF10v54+Y0JlUo4tlm8dzfFI2SMZUPK8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