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告诉孩子具体该怎么做

在家庭教育中,针对“棍棒”教育还是“民主”教育的问题,很多父母各执己见。一些父母认为,孩子还小不懂事,只有实施“棍棒”教育,才能为孩子树立正确的行为习惯;而一些父母认为,孩子就要“放养”,让孩子自由成长,才能让其发挥天赋,最终成才。其实,真正理想的教育应该是一种混合模式,即父母给孩子提供适度的自由,但在关键问题上,要毫不犹豫地发表自己的观点,明确哪些能做哪些不能做,划定好价值和行为的边界。为此,对于孩子的行为,我们应该告诉他们具体该怎么做,一定要明确,不可模棱两可。

“我的女儿圆圆今年刚满四岁,聪明可爱,因为我和她爸爸工作很忙,长期由爷爷奶奶带,但我们每天都抽时间过去和她玩。因为她小时候没吃过母乳,身体比较弱,所以爷爷奶奶对她照顾得很周到,总是担心她生病。圆圆上幼儿园后,学习接受能力都不错,就是性格上比较任性,有点我行我素。”

“比如,上公开课,教师点她发言,其实她会,但就是不配合,还跟我们说,不想让这么多不认识的人听她念课文,听教师说平时点她发言蛮配合的,学习效果可以的。每个新学期开学,圆圆总要哭个几次,不过我们走后,她上课、做游戏都很积极,她也很喜欢上幼儿园。”

“其实,这些我们都能接受,毕竟只要她逐步适应,是能改正过来的,不过一些安全行为是必须订规矩的,如过马路不能闯红灯。就这个问题,我专门给圆圆上过一课,那个假期,我去老家接她,过马路的时候,她着急走,差点被一辆摩托车撞上,当时是红灯,我吓出一身冷汗,不过我没有呵斥孩子,而是告诉她,如果总是不遵守交通规则,是对自己和他人人身安全的不负责,甚至有可能丧失生命。圆圆好像听懂了我的话,从那以后,每次都等绿灯亮了再走。”

很明显,案例中的家长在引导孩子注意安全的问题上的做法值得效仿,孩子任性、不遵守交通规则,一味地训斥并未真的起作用,而明确告诉孩子闯红灯的恶果,孩子才能意识到规矩的重要性,自然会自觉遵守,可见明确规矩的重要性。

然而,我们发现,有多少父母和祖辈,把孩子当成家中的“小公主”“小皇帝”,原本制订了一些行为准则,但这些行为准则模棱两可,孩子也没有认识到必须按照准则行事。为此,在具体实施时,一让孩子守规矩,孩子就开始哭闹,此时家长就心软“投降”了,就百依百顺了。等到孩子已经“掌握”了任性这个要挟大人的“法宝”,知道任性可以“摆布”大人达到自己的目的,便会无休止地恶性发展下去,当父母想要约束孩子时,发现已经管不住了。为此,我们必须告诉孩子具体该怎么做,比如:

1.明确告诉孩子他应该怎么做

比如,街上的黄灯亮了,那意味着你可以停步,也可以不停。有谁主动停过?我们需要明确地告诉孩子,这样做的后果,我想最好这个后果跟孩子的切身利益有关。

2.说理引导,让孩子清楚自己的行为边界

孩子有些要求是无理的或不能满足的,你应赶紧利用童话、故事等方式,给孩子讲清道理,这常常可以让孩子逐步理解家长的话,进而接纳你制订的行为准则。

3.自我强化,让孩子体会做错事会有说明后果

比如,孩子拿不吃饭要挟大人。那么,你赶快收拾饭桌,让他好好饿一顿。这饿肚子的感觉就是最好的“惩罚”。再如,没到穿裙子的季节孩子非穿不可,如果其他办法不管用了,那么就让孩子去穿,受凉挨冻就是最好的“惩罚”。采用这一方法,一是要确保后果对孩子身心没有伤害,二是大人要狠得下心。

总之,孩子积极、自觉的好习惯并不是天生的,需要家长的长期引导,家长要结合具体的情境,告诉孩子应该怎么做,另外,对于孩子的坏毛病,不能过于迁就,不能让孩子得寸进尺。 xfQugbPs0kufyf5c0+D3ZDz1d1k7XXz+T+9OMQit1wmFS0ocgTfayZNHF/QRrjY6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