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如何让孩子改掉“贼”性

刘先生家境不错,儿子的零花钱一直不缺,但最近,他却被叫到了警察局,原来是儿子刘杰偷东西了,为什么会这样呢?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

有一次,刘杰到好朋友小伟家去玩,发现小伟家有一架很逼真的玩具望远镜。刘杰想知道这架望远镜究竟能看多远,就向小伟请求借来玩玩,没想到小伟很小气,不答应。刘杰很生气,就想故意“偷走”这架望远镜,好让小伟着着急。果然,找不到望远镜的小伟像热锅上的蚂蚁,刘杰这下子得意了。

从那次之后,刘杰就产生了一种很奇怪的心理,他觉得偷别人的东西,能获得一种快感,班上很多同学的文具都被他偷过。而这次,他在逛超市时,因控制不住自己,从货架上偷拿一些并不贵重的物品,他正准备把它们放在不易被发现的地方带回家,就被超市老板抓住了。

像刘杰这样的青少年并不多,但却很有代表性。实际上,一些孩子偷别人的东西,并没有什么明显的目的,有时纯粹是为了给别人造成困难而获得快感。如盗窃经济价值不大的物品,有的只是把窃得的东西扔掉、损毁或随便送人,这些行为让很多父母很是头疼。

心理学家对那些有过偷盗行为的孩子进行了调查,他们发现,这些孩子多半都有一些共同的经历:学习压力大、和父母或老师关系处不好、没有可以交心的朋友、喜欢上了一个异性却被拒绝,这些都让他们产生了想偷东西的念头。

其实,每个孩子都想成为同龄人中的佼佼者,成为爸妈、老师的骄傲,可事实上,不是每一个孩子都能做到,于是,他们感到自己被人忽视了,干脆沉沦堕落;也有一些孩子,成绩优秀,但每一次优秀成绩的取得,都是经历了心灵的煎熬,正因为他们备受瞩目,所以他们很累,于是,想放纵的想法就在心里蠢蠢欲动,他们更羡慕那些不用考试、不用面对老师和家长严肃面孔的孩子,很快,他们尝试着抛开一切,放弃学习,放纵自己。

孩子在进入学校学习后,都是聪慧的,但是他们也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的心理发展和生理发育往往不同步,具有半成熟、半幼稚、叛逆等特点。因而,在他们心理素质发展的关键阶段,应当引起父母的重视,对不良行为的孩子既不能生硬批评,引发他们的叛逆情绪,也不能任其发展,让他们走入歧途。如果你的孩子有偷盗行为,在教育过程中,你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孩子有偷窃行为,决不能打骂

孩子偷了东西,并不代表孩子真的是“坏孩子”,更不能给孩子贴标签,但是决不能放任不管。

为此,如果你确定孩子真的偷了东西,那么,首先要帮助孩子将事情的影响化到最小。有的家长认为只有“打”才是改正“偷窃”行为的最好对策。其实错了,打得厉害,疏远了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感情,他会感到更孤独,得不到家庭的温暖,甚至不敢回家,流浪在外,与社会上的浪子交往,被他们所利用,最后走入歧途,甚至会因触犯法律而受到制裁。

2.细心观察,防患于未然

日常生活中,我们一定要随时观察孩子的思想动向,如果孩子的零花钱突然多了,我们一定要引起重视,因为这意味着你的孩子可能偷东西了。然后,我们要仔细排查可能出现的情况,不管运用什么方法,其目的只有一个:动之以情,使他自己露出破绽,承认错误,但不能伤害他的自尊心。如果事态的发展允许对他的错误行为进行保密,那么,一定要坚守诺言,否则就失去了再一次教育他的机会,他再也不会相信你。

3.培养孩子的是非观点,让孩子知道偷东西可耻

也许你曾经教育孩子什么是是非,但孩子毕竟还小,他们极其容易受到影响甚至改变。因此,作为父母,我们一定要经常对孩子进行一些是非观念的培养,要让孩子知道偷东西是可耻的,不容许同样的事再次发生。对这类孩子进行矫治,必须先从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是非观念,增强是非感开始。

总之,如果你发现你的孩子偷了东西,切不可急躁,既要批评,又要耐心说服,使孩子受到教育,感到内疚,才会自觉改正! xMdtpGcBxU/01RYQ+PbIQ0ofOhch1zVHWH9ItkI9lXrsreesNRtxeOGJ4qQumSNa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