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不要随意给孩子贴标签

细心的父母会发现,人们总是习惯于给孩子的各种“不良行为”贴上各种各样的标签,似乎唯有这样做出总结,才能给孩子和自己一个交代。尤其是当一些不良行为和精神相关的时候,标签的指向性更加明确,甚至常常让人感到懊恼和沮丧。诸如多动症、分离焦虑症、抑郁症等行为,都被作为一些孩子的总结性标签,导致很多孩子只是不那么听话和乖巧而已,就被冠以这样的名称。更加糟糕的是,随着医学的发达,医学专家还根据这些标签研制出特定的药物,从而对实际上健康活泼、精力充沛的孩子辅助以药物治疗。

实际上,很多孩子并没有疾病,也不存在异常,他们只是被父母不正确的教养方式误导,形成了错误的行为习惯。有些孩子很有主见,有些孩子唯唯诺诺;有些孩子性格开朗,有些孩子性格内向……每个孩子都是与众不同的生命个体,每个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都需要父母的爱作为土壤,也要以父母的引导确立方向。因而作为父母,对于孩子一定要有足够的爱与包容,不要轻而易举就否定孩子,更不要打着爱的旗号,总是试图控制和操纵孩子,更不要对孩子颐指气使。要知道,唯有得到父母的尊重和信赖,孩子才能健康快乐地成长,才能产生归属感,才能努力实现自我价值,才能渐渐地提升自己的能力,能够独当一面,应对人生中各种各样的问题。

瑞瑞正在读小学三年级,他在课堂上听讲的时候无法做到专心致志,总是和前后座位的同学说话,有的时候还会给其他同学递小纸条。总而言之,老师对瑞瑞很不满意,特别是当瑞瑞管不住自己的嘴巴,非要和其他同学交头接耳时,老师只得联系妈妈到学校,和妈妈当面沟通瑞瑞的问题。

听完老师的描述,妈妈当即说:“瑞瑞有多动症,人家说剖腹产的孩子都有多动的倾向,瑞瑞就是剖腹产生的,所以肯定有多动症。”听到妈妈这么说,老师很惊讶:“您带着瑞瑞去找专业的医生测评过吗?就说孩子有多动症。”妈妈不以为然:“这哪里还用测评啊,您就看他上课时的表现,就知道他一定是多动症。平时在家里他也是这样,总是不能安生和消停。”听到瑞瑞被妈妈草率地贴上多动症的标签,老师觉得不妥。他耐心地解释给瑞瑞妈妈听:“瑞瑞妈妈,如果没有经过专业医生的测评和判断,最好不要断言孩子有多动症。否则,如果您当着孩子的面说他有多动症,他会真的以为自己有多动症。我倒是建议您可以多多鼓励孩子、夸赞孩子,这样说不定孩子还会有改变呢!”妈妈也很为难:“的确,我都不知道批评他多少次了,总是越来越严重。要不,我夸他试一试吗?”老师点点头:“对,既然批评不管用,不如试一试夸赞的方法,也许会有让你喜出望外的效果呢!”

妈妈认为老师说得很有道理,和老师约定家校一致,开始夸赞瑞瑞。结果,坚持了一个多月后,效果非常明显,为了得到更多的夸赞,为了让自己的言行举止配得上老师和妈妈的夸赞,瑞瑞开始约束自己,努力管理好自己,学习有了巨大的进步。

在这个事例中,妈妈之所以感觉越是批评瑞瑞,瑞瑞的恶劣行为越严重,就是因为贴标签导致瑞瑞产生了破罐子破摔的情绪,所以才会使得恶劣行为变本加厉。幸好老师还是懂得儿童心理学的,因而反其道而行,建议瑞瑞妈妈多多鼓励和夸赞瑞瑞,果然收到良好的效果。

现实生活中,很多父母教养孩子的时候都以批评为主,总觉得要声色俱厉地批评孩子,才能让孩子反思自身,有所进步和成长。殊不知,好孩子都是夸出来的,父母一味地否定和批评只会让孩子自我放弃,使得孩子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都信心全无,根本提不起兴致来。所以明智的父母不会总是批评孩子,而是更多地挖掘孩子的优点,赏识孩子,这样才能给予孩子更多的激励和赞许,也鞭策孩子不断成长,坚持进步。 slPUnGzkZ8z4nKXjgB0ZgusRI5UGRfnmYDcC1Xz00dMC+FuXkd6yGChKjsbGVtFI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