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离=脱离对物欲的执着

一百多年前,一位毕业于哈佛的美国人在湖边搭建了一个小屋。

他抛弃了自己当时所有的东西,独自一人,安静地思考、生活。两年后,他把这种生活写成了一本自然朴素主义的书——《瓦尔登湖》,这个人就是梭罗。

在瓦尔登湖,梭罗悟出了一个道理:“如果一个人,能满足于基本生活所需,便可以更从容、更充实地享受人生。一个人放下得越多,越富有。”

普通人很难做到离群索居,也没有必要这样做。但梭罗传递出的生活观,却是值得深思的。在物欲横流的时代,如果总是试图抓住更多东西,害怕错过和失去,会让自己被物欲包围,与真正的生活渐行渐远。

我们身边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情形:某人很有上进心,希望依靠自己的能力打拼出一番成绩。她严格要求自己,希望每件事都做到最好,在业余时间不断学习,只为精进技能。工作越来越好,职位越来越高,接触的圈层也和过去截然不同。看到这些人的穿衣打扮、举止风范,她内心充满了羡慕。于是,她开始给自己设立新的目标,要买更多的口红、更多的鞋子、更新款的包包。

物质需要金钱来堆砌,她只好更努力地工作。为了让自己更漂亮,她还忍着饥饿节食减肥。由于体能和精力长期处于入不敷出的状态,身体很快就给她拉响了警钟。30岁出头的她,竟然遭遇心梗,幸好发现得及时,才免去生命被剥夺的危险。

欲望是前进的动力,但过分的欲望却是生活的负担。虚荣是无底洞,也是所有欲望中最可怕的,没有终止和尽头。《中国奢侈品报告2019》显示,在中国奢侈品消费者中,80后与90后占据了71%。同时,90后人均负债12.79万元。以透支去追求虚荣,过着不属于自己的生活,只会把人困在痛苦的旋涡里。

康德曾说过:“所谓自由,不是随心所欲,而是自我主宰。”

物欲一旦操纵了生活,人就变成了物质的奴隶。

要自我主宰,就得学会“离”,即放下对物欲的执着,脱离“多就是好”的执念。

物品是一面映照人的镜子,它所照出来的往往是那个我们不愿意承认的自己。那些为了虚荣甘愿负债累累,沦为物质奴隶的年轻人,很大程度上都是想要借助外物去提升自信,获得他人的认同和欣赏。换而言之,炫耀什么,强调什么,往往是缺乏什么。正因为要面对那个自卑的自己太难了,才无法从繁冗昂贵的物品中解脱,那是一件需要勇气的事,且过程充满了痛苦。

当我们把关注的焦点放到自己身上,把自己当成生活的主角,就会慢慢发现,我们真正需要的东西并不多,而多也并不意味着好,更不代表幸福与满足。去某寺院简短修行的人,经常需要穿上僧服,为的不是形式上的统一,而是减少外物对内心的影响,把所有的精力都专注在修心上。

我也曾经思考过:怎样才算得上是生活的主人,物品的主人?很惭愧,总结不出一针见血的答案,结合自己的体验,大致就是:做好“断”与“舍”,把物品减少到自己可以掌控的量,让它们全都在自己的支配下,基本上就可以达到“先有自己,后有物品”的状态。

在避免囤积、精筛细选、敢于舍弃的过程中,我们对物质的欲望也会淡薄。减少了外物的束缚与困扰,内在世界就会日渐丰富,让我们慢慢长成一个从心底生出自信的真实自我,不用依赖大量昂贵的物品来给自己“贴金”。 AXoMziuDD1S1EoMW9soTdxe5VmYSljIyn5N7pRQgWJS6PKw/pcsiiBVRtL7Mou6p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