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德国政治家俾斯麦在圣彼得堡参加舞会,他频频赞美身边的舞伴,说她美若天仙。那位女士说什么也不相信他的话,说“外交官的话从来不可信。”俾斯麦问她为什么,他说:“很简单,当外交官说‘是’的时候,意思是‘可能’;说‘可能’时,意思是‘不行’;嘴上若真的说‘不行’,那他就不会是外交官了”。“夫人,您说得完全正确。”俾斯麦说:“这可能是我们职业上的特点,我们不能不这样做;但你们女人却正相反。”女士问他为什么,她说:“很简单,当女人说‘不行’时,意思其实是‘可能’;女人说‘可能’时,意思是‘是’;嘴上若真的说出‘是’,她就不是女人了。”
这位女士很有头脑,她分析外交官的“是”“可能”“不行”这几个用语的意思完全正确,符合外交官职业的特点。俾斯麦也很机敏,他仿照女士的思路和说法,反用这几个词来揭示女性表态的言语特征。两相比照,一庄一谐,相映成趣。
一天,S市市长和他妻子爱莉去视察某建筑工地。一个头戴安全帽的工人冲着他们叫喊起来:“爱莉,还记得我吗?高中时我们常常约会呢!”
回去的路上,市长揶揄地说:“你嫁给我是你的运气,不然你将是建筑工人的老婆,而不是市长夫人。”
爱莉反唇相讥道:“你应该庆幸和我结了婚,否则S市的市长就是他了。”
市长因吃醋而揶揄其妻:爱莉很幸运地嫁给市长而成为市长夫人。爱莉则仿照其思路反唇相讥:若不是和她结婚,则市长便是那位建筑工人,意思是和她结婚的人一定会成为市长。两相比照,谁更幸运?
英国著名物理学家狄拉克访问美国期间,与一位法国著名物理学家住在同一家公寓里。他们一成不变地用英语交谈了几个星期。有一次,这位物理学家感到难以用英语讲清楚一个问题,就向一半英国血统一半法国血统的狄拉克问道:“你会讲法语吗?”“会的,那是我母亲在家中所使用的一种语言。”
法国教授喊道:“天啦,你现在才告诉我,让我几个星期讲蹩脚的英语!你为什么不早点告诉我?”
“你也没有早点问我呀!”
这个故事表明在跨文化交流中,在正式交流之前,必须了解双方擅长的语言。这既是对对方的尊重,同时又有助于有效地表达双方的思想观念。据说,在一次国际会议上,好几个国家的科学家为了讨论一个问题,不得不选择数学语言作为共同语言,因为他们彼此不能很好地理解对方的国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