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3.谈判的动机是需求

有一对夫妻,花了3个月时间找到了一只他们异常喜爱的古董钟,他们商定只要不超过500美元就买回来。但是,当他们看清上面的标价,妻子却犹豫了。

“哎哟!”妻子低声道,“钟上的标价是750美元,我们还是回去吧。我们说好了不超过500美元,还记得吗?”

“我当然记得。”丈夫说,“不过我们可以试一试少付点卖不卖。我们已经寻找了这么久。”

他俩私下商量了一下,由丈夫任谈判代表,尽管他认定能用500美元买到这只钟的希望非常小。

他鼓起勇气,径直去对钟表售货员说:“我看到你们有只小钟要卖,也看了上面的定价,还看到标价上有许多尘土,给它增添了古董的气氛。”顿了顿,他又接着说:“我告诉你我想干什么吧,我想给你的钟出个价,只出一个价,就这个。我肯定这会使你震惊,你准备好了吗?”他停下来看看效果:“哎,我给你250美元。”

钟表售货员连眼睛也没眨一下:“给你,卖啦!”

当然,夫妻俩把钟抱回了家。按理,他们该如愿以偿、欣喜若狂了。可是,事实的结果却是难以想象的。

“我多傻,这钟恐怕值不了几个钱,或者是里面的零件少了,不然为什么这么轻呢?”丈夫喃喃自语着,越想越懊恼。

尽管他还是把钟摆到了客厅里,而且看上去美极了,似乎走得也不错,但是他和妻子总觉得不放心。两人每晚都要起来两三次,为什么?因为他们断定自己没有听到钟声。然而,钟却仍然好好地走着。

日夜不安使他们的身体很快就垮掉了,原因就是那个钟表售货员居然以250美元的价格把那只钟卖给他们了。

夫妻买钟,看来唯一的利益是钱。其实至少还有信任的需要,它是不自觉、隐含着的,却绝对不是仅仅靠低价所能提供的。售货员的错误在于他没有注意到对方这种需要,他答应得太爽快了。他不知道简单的成交虽然使那对夫妇省了不少钱,但由此却带来了更大的精神痛苦。

这是一个简单的谈判。然而即便是在这么一个简单的谈判中,售货员的表现也不尽如人意。也许可以说他做成了这笔买卖,然而他却失去了日后的潜在顾客。夫妻俩没有买到放心,他们能再次光顾吗?可见,把握对手的需要在谈判中有多重要。

谈判的奥妙在于人们的需要!

唇枪舌剑、不折不挠是为了需要,满面春风、携手共庆也是为了需要;故布疑阵、暗渡陈仓是为了需要,开诚布公、坦率直陈也是为了需要;委曲求全、言辞谦恭是为了需要,义无反顾、据理力争也是为了需要。

需要,还是需要。需要是旋转谈判的魔方;需要是谈判运作的答案;需要是人类谈判的目的;需要,同样也是一种谈判的谋略。

让我们再看一个故事:姐妹俩共享一只橘子,一人一半。妹妹吃肉扔了皮,姐姐正相反,她只是要橘皮做蛋糕。如果她们明白各自的需要,最佳的方案可能是妹妹吃整个桔肉,姐姐拿走全部橘皮,两利相衡择其大,争取最大限度地满足需要。

不明对方的需要,也就不能更好地满足自己的需要;探明对方的需要,才能更好地实现自己的需要。这似乎是极其简单的道理。然而,在这个问题上,即便是负有盛名的大谈判家也遇到过挫折。

还是谈判家荷伯·科恩的故事:荷伯曾代表一家大公司到俄亥俄去购买一座煤矿。矿主是个强硬的谈判者,开价要2600万美元,荷伯还价1500万美元。

“你在开玩笑吧?”矿主粗声道。

“不,我们不是开玩笑。但是请把你的实际售价告诉我们,我们好进行考虑。”

矿主坚持2600万美元不变。在随后的几个月里,买方的出价为:1800万、2000万、2100万、2150万。但是卖主拒不退让,谈判形成僵局,情况是2150万与2600万的对峙。

显然,在此情况下,只谈价格就不可能取得创造性结果。如果没有有关需要的信息,就很难重拟谈判内容。

为什么卖主不接受这个显然是公平的还价呢?这真令人费解。荷伯一顿接一顿地请他一块吃饭,每次吃饭时,他都要向矿主解释公司做的最后还价是合理的。卖主总是不说话或说别的。

一天晚上,他终于对荷伯的反复解释搭腔了,他说:“我兄弟的煤矿卖了2550万美元,而且还有一些附加利益。”

“啊哈!”荷伯心里明白了:“这就是他固守那个数字的理由。他有别的需要,我们显然忽略了。”

有了这点信息,荷伯马上跟公司的有关经理人员碰头。他说:“我们首先得搞清他兄弟究竟确切得到多少,然后我们才能商量我们的建议。显然我们应处理个人的重要需要,这跟市场价格并无关系。”

公司的经理们同意了,荷伯按这个路线进行,不久,谈判即达成协议。

最后的价格并未超过公司的预算,但是付款方式和附加条件却使卖主感到自己干得远比他的兄弟强。

把握住对手的真实需要使已陷入僵局的谈判“柳暗花明又一村”,荷伯无愧是谈判桌上的老手。

人的需要多种多样。各种需要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彼此联系的一个统一的完整的需要系统。1954年,美国布朗戴斯大学心理学教授马斯洛在他的《动机和人》一书中,把人的各种需要归纳为五大类。这五类需要互相有关,按照其重要性和发生的先后次序,可排成一个需要等级:

第一级,生理的需要。包括维持生活和繁衍后代所必需的各种物质上的需要,如衣食、饮水、住房、性欲等。这些是人们最基本的,因而也是推动力最强大的需要。在这一级需要没有得到满足以前,下面提到的各级更高的需要不会发挥作用。

第二级,安全的需要。这是有关免除危险和外来伤害的需要。当人的生理上的需求得到基本满足后,就会进一步要求得到生命的安全和保障,以维持自身生命的存在和延续。这是较生理需要更高层次的需要。

第三级,感情和归属上的需要。没有一个正常状态的人在生命不受到任何威胁、能够安全、稳定地生活时,而忽视感情和归属上的需要。人天生是孤独的,却又渴望摆脱孤独、渴望着爱与被爱,渴望相互沟通、相互理解,渴望着感情的归宿,需要成为某个团体中的一员。

第四级,地位或受人尊重的需要。人们对爱和自尊的需求,是借助于不断地确立和扩大自己在同类中的地位和影响来完成的。随着社会生活的一步步深入,人的社会性越来越显示出来,在社会交往中,人们越来越渴望自己为别人、为社会所承认、尊重。此所谓“衣食足,知荣辱”。

第五级,自我实现的需要,也就是自我确认、自我发展的需要。这是人的最高层次的需要。人类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高级动物,不情愿做环境的奴隶,渴望认识和探索世界、改造世界,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挖掘潜能,实现人生价值,体悟宇宙的终级意义,从而使自身得到升华。这种需求的月的在于自我达到目的,使自己的愿望变成现实。

马斯洛认为,每一种需要都是在前一种需要得到满足之后出现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前一种需要应得到百分之百的满足,后一种需要才会出现。通常,只要前一种需要得到基本满足,后一种新的需要就会逐渐产生。在同一时刻,大多数人的各种基本需要,都是部分得到满足、部分未得到满足的。人的各种需要是不可能完全得到满足的,一旦需要得到满足时,新的更高层次的需要又出现了。然而,人们总是力求使自己的各种需要得到满足,一生为了需要和满足需要而奋斗、拼搏。

需要和对需要的满足,也是谈判的共同基础。如果不存在尚未满足的需要,人们就没有必要进行谈判。谈判的前提是:谈判双方都希望通过对方满足某些需要。否则,他们就会彼此对另一方的要求充耳不闻、漠不关心,更不可能浪费口舌进行讨价还价了。究其本质,需要是任何一场谈判的内在驱动力。

在各种谈判场合,人们都可以观察到需要理论的脉络,它犹如一条主线、一个主旋律,贯穿于一切谈判之中。掌握了“需要理论”,可以发现谈判的策略同有关的需要之间的联系。而且,这一理论还能进一步引导我们发现驱动对方进行谈判的各种需要,并加以重视,然后采取不同的策略、方法去适当地满足、抵制或改变对方的动机。

如前所述,这些需要按照各自的需要程度,有其明确的层次。与之相适应,为需要所驱动的谈判也具有不同类型、不同层次。在谈判中,没有一种策略是绝对单纯的,它往往涉及不止一种需要、不止一种方法以及不止一个层次。“需要理论”,适于所有层次的谈判。它使我们能够确定每一种谈判方法的相应效果。而且,“需要理论”能为我们进行论证和辩护提供雄厚的理论基础和广泛的选择余地。

了解每一种需要的相应动力和作用,我们就能够对症下药,选择最佳方法。在任何一个谈判场合,我们采用的方法和策略所针对的需要越是基本,就越能增加获得成功的机会。在谈判这种充满复杂性、竞争性因素的场合中,谁能更全面、更准确、更深刻地了解到谈判对方的需要,谁就可能在竞争和谈判中获胜!

商务谈判中的种种需要按其主体不同可以分为两个层次:个人需要与组织需要。

任何商务谈判的展开,都基于谈判双方企业或公司的某种需要,或为了推销某种商品,或为了引进某种机器设备,或为了合作办厂,或为了贸易索赔。这些需要是从谈判双方企业或公司的利益出发而产生的,是一种组织的需要。但是,任何谈判的进行,都必须落实到谈判小组每一个具体的成员身上,组织的需要必须通过谈判小组每一个成员的努力去实现。而谈判小组的每一个成员,又都有其自身的需要,他们的需要也各不相同,这是个人的需要。

在商务谈判中,必须注意好个人需要与组织需要的平衡问题。

首先,当己方个人需要与组织需要发生冲突时,为了实现组织需要,谈判人员应尽量克制甚至牺牲自己的个人需要。商务谈判不仅是双方组织需要的角逐,也是谈判者个人意志和品德的较量。优秀的谈判家善于以坚忍的意志和高尚的品行来维护组织的利益。

其次,尽量满足谈判对手各种人个需要,以弱化对方的组织需要,更好地实现己方的组织需要。在商务谈判中,常常会出现久谈不下的僵持局面。己方在谈判条款上一而再地让步,仍无济于事。此时,不妨换一个角度,从谈判对手的个人需要入手,找一个其感兴趣的话题或利益诉求点,也许会出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因为,在对方企业或公司授权的范围内,谈判对手个人有一定的自主权,在特定的时候,这种自主权往往会发生很大的作用。而能否使谈判对手尽快拍板以更好地实现己方的组织需要,就要视其个人需要满足程度而定。而且,这种个人需要并非只是物质上的需求,在很多时候,精神和情感上的需求很有分量。

美国著名作家欧·亨利曾写过一个病人与强盗成为朋友的故事,这种精神的感化可以延伸到商务谈判桌上,成为满足谈判对手个人需要的一种好办法。

欧·亨利笔下的这个故事十分精彩:

一天晚上,一个人生病躺在床上。突然,一个蒙面大汉跳进阳台,几步就来到床边。他手中握着一支手枪,对床上的人厉声道:“举起手!起来!把你的钱都拿出来!”

躺在床上的病人哭丧着脸说:“我患了十分严重的风湿病,手臂疼痛难忍,哪里举得起来啊!”

那强盗听了一愣,口气马上变了:“哎,老哥!我也有风湿病,可是比你的病轻多了。你得这种病有多长时间了,都吃什么药?”

躺在床上的病人从水杨酸钠到各类激素药都说了一遍。强盗说:“水杨酸钠不是好药,那是医生骗钱的药,吃了它不见好也不见坏。”

两人热烈讨论起来,尤其对一些骗钱的药物看法颇为一致。两人越谈越热乎,强盗早已在不知不觉中坐在床上,并扶病人坐了起来。

强盗突然发现自己还拿着手枪,面对手无缚鸡之力的病人十分尴尬,赶紧偷偷地放进衣袋之中。为了弥补自己的歉意,强盗问道:“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吗?”

病人说:“咱们有缘分,我那边的酒柜里有酒和酒怀,你拿来,庆祝一下咱俩的相识。”

强盗说:“干脆咱们到外边酒馆喝个痛快,怎样?”

病人苦着脸说:“可是我手臂太疼了,穿不上外衣。”

强盗说:“我能帮忙。”他帮病人穿戴整齐,扶着向酒馆走去。

刚出门,病人忽然大叫:“噢,我还没带钱呢!”

“没关系,我请客。”强盗答道。

短短的时间之内,病人与强盗竟然成了朋友,这是多么富有戏剧性!古语云:“同病相怜,同忧相救”,共同的利益诉求点是这一戏剧性变化的原因。在谈判中,如果你能顺利地找到谈判对手与你在个人需要上的共同点,你就能很快地使令你棘手的难题迎刃而解,达成有利于己方组织需要的条款。 J8K0HxP4//Y3Ahu4jTZiYzqufHhYxgybw3rmEizchL6AbT3tVvWQD2QIJugsG9mS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