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国故论衡》

《国故论衡》是章炳麟的哲学著作吗

章炳麟,字梅叔,号太炎,浙江余杭人,初名学乘,因仰慕顾炎武,改名为绛,顾炎武名绛。章炳麟生活在一个激烈动荡的时代,幼年在家跟随外祖父朱有虔学习儒家经典,接受文化启蒙和思想熏陶。后赴杭州诂经精舍学习,师从朴学大师余荫甫,潜心典籍,精研故训,博考事实,以小学为基础,从校订经书扩大到史籍、诸子,从解释经义扩大到考究、地理、天文历法、音律和典章制度等。

时局的急剧变化促使他开始思考出路,他走出书斋,参加了康有为、梁启超等倡导的维新变法运动,主张变法。变法失败以后,他四处奔走,大力鼓吹民主、自由。章炳麟一生著述颇丰,他的小学根底极为深厚,是清代最后一位杰出的语言学家。他于哲学、史学、音律、历算等方面都很精通。其哲学贯穿于各种著作之中,而于1910年写出了彪炳史册的《国故论衡》。

《国故论衡》反映了章炳麟的国粹精神吗

《国故论衡》反映了章炳麟的哲学和史学思想。章炳麟的哲学思想体系很庞杂,其哲学是他政治思想、学术思想的理论基础,也是其为人处事的最高准则。在前期,他认为原子、自然界是世界的本源,认为只有当感官接触外界才能产生认识;到了后期,他把阿赖耶识、真如当作世界的本源本体,把阿赖耶识中的“种子”当作认识的基础,认为“认识”就是“以自造之境与自识更互缘生”,外界事物并不是客观存在。

在前期,他高唱“竞争”“进化”“公理”;到了后期,他否认进化、公理,把进化、公理称为“惑”,痛斥进化论是“戏论”“进化教”,于是自己发明“俱分进化论”以代之。作为自幼受儒学浸染的思想家,《国故论衡》也反映出章炳麟的国粹精神,他倡导民族主义,褒重国语,褒重民族的历史。

《国故论衡》的哲学思想表现在哪些章节

春秋所以独贵者,自仲尼以上,《尚书》则阔略无年次。百国春秋之志,复散乱不循凡例,又亦藏之故府,不下庶人。国亡则人与事偕绝。太史公云:“史记独藏周室,以故灭。”此其效也。是故本之吉甫史籀,纪岁时月日,以更尚书、传之其人,令与诗书礼乐等治,以异百国春秋,然后东周之事,粲然着明。令仲尼不次《春秋》,今虽欲观定、哀之世,求五伯之迹,尚荒忽如草昧。夫发金匮之藏,被之萌庶,令人人不忘前王,自仲尼、左丘明始。

《国故论衡》是以提倡民族主义为核心吗

这段话比较突出地反映章炳麟的史学思想和哲理见解。章炳麟自幼饱读儒家经典,受儒家思想影响很深,具有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一心发扬国粹,想方设法褒重中国的语言文字及悠久历史。他提倡民族主义,发扬孔氏教育,把历史放在首要位置。这使我们想起一句话:谁若忘记了自己的民族和历史,他就不属于人类。从上面的话也可以看出,章炳麟对孔子的敬重,也足见儒学思想在他心头的份量。

《国故论衡》的经典语录主要有哪些

1.国之有史久远,则亡灭之难。

2.故令国唯不堕,民自知贵于戎狄,非春秋孰纲维是?

3.春和所以独贵者,自仲尼以上,《尚书》则阔略无人。

4.孔子不布春秋,前人往,不能语后人,后人亦无以识前。

5.王弼《易例》,鲁胜《墨序》,裴《崇有》,性与无道,布在文章。

6.夫致命遂志,与金鼓之节相依。

7.文生于名,名生于形,形之所限者分,名之所稽者理。

8.夫忽略名实,则不足以说典礼;浮辞未剪,则不足以穷远致。

9.国亡则人与事偕绝。

10.言能经国,诎于笾豆有司之守;德音孔胶,不达形骸智虑之表。

《国故论衡》的民族精神仍有积极意义吗

章炳麟先生的《国故论衡》所体现出来的民族精神,直到今天仍然让我们肃然起敬;他于文字、音韵之学根底深厚,更是让人高山仰止。章炳麟的书,当精研细读,于潜移默化之中,必将受用无穷。 9nfBpasjzqY/f6vhGsioTBufhkba/HK446E3qYRXvw/Ggde/SAyxGY+NJrSrlvTc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