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回◎

弑平帝王莽摄政

且说王莽为顾全自己权柄,欲把自己女儿选入正宫。因为什么王莽愿把女儿选入宫中呢?只因王莽想到自己弄到这步田地,全是太后之力,总算太后尽了姑侄之情,惟恐太后年高,倘若她一死,不惟自己权位不保,还许有性命之忧。因此王莽想把自己女儿选入正宫,将来太后死去,仍可保持自己的权力。只是不好向太后明言,王莽将心腹事说给徐世英,求他划策。徐世英授计于王莽道:“如此这般,大事可成。”王莽大悦。他便入宫面见太后,说:“臣观国家之事,每逢换帝之时,都是不安,其中的原因都是皇上乏嗣无后所致。如今皇上登基三年,后宫尚未有人,宜在此时,仿照古者天子之制,选十二女子入宫,纳为后妃,以广后嗣。”太后闻奏,心中暗想:王莽所奏甚为有理。遂道:“汝言甚善,可命有司办理。”王莽见太后应允,跟着说道:“为万岁选后妃,必须选择长安公卿所生之女方好。”太后点首允其所奏。

旨意传下之后,有司官员就忙啦,分向各公卿的家中调查,以备入宫充选。有女之家,莫不欢喜,人人都希望女儿选入正宫,作了皇后。只苦了一班无女之家,恨不得凭空生出一个貌似天仙的女儿,好当皇亲国父。有女之家都把女儿装扮得粉雕玉琢似的,以备有司选择。谁想有司官员,却把王家的女儿选择的最多,未免使大家失望。且说有司选择完毕,造成清册,进呈老太后。太后见册上王氏之女居多,恐有别情,把王莽召至宫中,命王莽观看。王莽见有司把自己女儿列入首选,心中暗喜,却又怕落选,心生一计,向太后言道:“臣女才居下等,不堪与众女并选,有司误选臣女,应请太后千岁下诏有司,命其勿选臣女。”太后见奏,以为是片真言哪,心中猜透了王莽的心意,将王姓之女选为正宫,恐怕受人议论,所以不愿将女儿入选。但王莽不愿选其女,我偏要选王莽之女为正宫,将来我要死去,我娘家这一片人好保持住了富贵。太后想罢,立刻降旨:“凡王姓之女,都不准入选。”有司奉到太后之旨,不知太后另有手段。见诏之后,便把王姓之女一律除名,另行改选。不久突然有许多朝臣,为了此事纷纷上言,奏称:“安汉公功劳卓著,应该选立其女为后。”又有些不及上言的官员,都俯伏在省户(禁门也)之下。太后命人问群臣有何本奏,个个都说:“安汉公有功于天下,天下人皆望安汉公之女为天下母,奈何太后不选安汉公之女,臣等惟恐有失于天下人心,故来保奏。”太后尚未决定,又报阙下来了无数吏民有书进呈。太后命人将书取来一看,亦是为了此事。原来众人之书也都说王莽之女当选正宫。太后传旨命大众候旨,王莽却又上言辞谢,太后反倒犹疑不决。王莽又假意遣人向进言之人分头阻止。说也奇怪,王莽劝阻不住,上言之人反更多了,闹得太后无法,只可依了众人所求。

早朝之时,太后垂帘听政,当着群臣,太后降旨,选安汉公之女为正宫。王莽却又作怪,跪奏太后说:“臣女虽蒙选取,但不可为正宫皇后。”群臣见王莽态度,知是假意推辞。大家到了这步,只得捧他到底,齐声说道:“天下人皆欲求安汉公之女为后,请太后千万不准其辞。”于是太后决定娶王莽之女,不准王莽多言。太后又于众女之中选了十一人为随驾之媵(即为妾也)。太后又派少府夏侯潘、宗正卿刘宏、尚书平晏三人,往行纳彩(即人民家过礼之事)之礼。三人奉命到了王莽府中,见过王莽之女,立即回宫。复奏之时,都说安汉公之女,生得仪容窈窕,德性幽娴,堪以正位中宫。

奉承祭祀,太后又命卜官占卜此事。卜官卜罢,奏禀太后说:“金水相生之象,乃是大吉之兆。”太后闻奏大喜,当命按照自家汉朝故事,皇后聘礼黄金按例二万斤。王莽走运,又得了一笔大财。有些个忠正大臣,并不出头露面,见这些小人趋炎附势,献媚权臣,认为是奇耻大辱。这有司官员又上言太后,说古者天子封皇后之父百里,如今请以新野田二万五千六百顷,加封王莽。太后亦降旨依准实行。王莽自思:我今大权在手,富贵已极,何必贪此区区田地?遂上折辞谢不受。太后依了王莽,越显出王莽贤德。当下太后既聘王莽之女为正宫皇后,又命人择定次年仲春二月为平帝大婚之吉期。

不久吉期将至,王莽忙命家中众人预备嫁女,将家中陈设得十分华丽。光阴迅速,不觉已至元始四年二月丁未日,为平帝大婚之期。太后又命大司徒马宫、大司空甄丰、光禄大夫刘歆、左将军孙建、右将军甄邯,捧着皇后玺绶,率领许多迎亲的官员,驾起凤辇,往迎正宫娘娘。此时长安城的五城兵马司派兵扎街,黄土垫道,净水泼街。黎民百姓不敢近前,只能远远地望着凤车由王莽府出来,左有文臣,右有武将,半副銮驾前面排开,前有羽林军,后有宫娥彩女、内侍太监,拥着凤车向延寿门直入未央宫而去。

是时平帝年方十三岁,形如木偶,只由大臣引导。行礼后,群臣称贺,太后又降旨大赦天下,颁赏群臣,又赏王莽长子王安为襄新侯,王莽次子王临为赏都侯,自此王莽在老太后驾前更是说一不二啦。合朝文武,凡是忠臣,皆有私议,都说太后赏罚不明,对于王莽恩赏过分,可是谁亦不敢多言。忠臣都怀着朝谏夕贬之虑,大家不免集议,另想对待之法。

不表忠正臣子怎样设法对待王莽,且说王莽在府中与一班佞臣私自商议,太后虽是女流,却是为国劳心,长年在那深宫内院,纵然宫里华丽,亦是日久生厌,若请太后时时出游,开开眼界,太后必定欢喜。大家决定了主意,王莽进宫见了太后,盛陈出游之策,请太后四时出游。太后正苦深居宫中,烦闷难过,听王莽所请,当然是愿意。于是太后春则游茧馆(育蚕之所,在上林苑中),太后带领正宫及刘侯的夫人每日采桑为乐;夏则游于御宿(御宿系苑名,在今陕西长安县南);秋则游东馆(在昆明池中),或会集于黄山宫中(在今陕西兴平县内);冬则游于飞羽(飞羽系殿名,在未央宫中),或校猎于上兰(在上林苑中),或临泾水观看风景。王莽这边一出主意,国家银钱耗费不轻,可是各处的官吏,时常得着太后的赏赐,谁能说王莽不好?王莽每有随太后出游的时候,见了百姓,他便请太后赏赐钱帛牛酒等物;遇见孤儿寡妇,便请太后抚恤,一班小民,无不欢悦。王莽的手段,使得很好,从此博得里歌巷颂,口碑载道。偏在此时有些忠正的大臣上言太后不该耗费国款。太后焉能纳谏,不是革职不用,便是下狱议罪。又有些个小人,纷纷上言太后,说王莽有周公之德,能辅佐君王,实乃莫大之功,请太后加赐王莽九锡。太后真个准啦,命群臣合议九锡之礼。众大臣按照周朝《礼记》,将九锡之礼缮就了,呈与太后。

是年五月,太后亲临前殿,召王莽听赏,命众人将诏书宣读。王莽跪听诏旨,诏曰:“安汉公王莽有如周公辅佐成王之功,应受九锡之赏:(一)衣服(衮冕之服,乃王者所着的衣服);(二)车马(戎路驷马);(三)弓矢(彤弓矢,卢弓矢);(四)斧钺(金钺赤斧);(五)秬鬯(香酒也,诸侯祭祀用者);(六)命圭(王公所执玉圭也);(七)朱户(用朱砂油漆以为门户者);(八)纳陛(殿基如陛,升殿能受贺也);(九)虎贲(虎贲军,守卫之兵也)。”王莽叩头谢了太后之恩。王莽随后就大兴土木之工,翻盖他的公爷府。到了工程完毕之后,群臣不免又称贺一番。

要论王莽应当知足了吧?他不惟不知足,反倒贪而无厌,欲无止境,越闹胆儿越大。他害了哀帝的西宫傅太后,又害了哀帝的爱妃丁姬。这还不算,他最大的问题是害平帝之母卫夫人,并且又害了多少忠臣。这些事在王莽心里,以为无人敢把他怎样。那平帝虽然年幼,却明白他母亲的仇人是王莽。因为这个,平帝心中时刻都有杀王莽之心。平帝理应等自己年长之后,慢慢地撤其权柄,然后治其死罪才是。只是平帝年幼,不免有些小孩子气,不知忍辱负重。心中有了怨忿,见了王莽时常怒形于色,又时常暗中骂王莽。王莽的走狗却把这事报告王莽,王莽自思:我当初曾禁绝过卫夫人不准她进宫,我又害了卫夫人,如今既被平帝知道,平帝怨恨,他大了难免杀害于我,不如我王莽趁他年幼,先杀了他,以免后患。王莽主意既定,遂想出了一个主意来,预备了毒药酒。

到了大寒节后戌日,为行腊日之期。平帝应当在腊日祭祀百神,王莽假托进椒酒为名,药死平帝。除了后患还不算,王莽还可以保一人为君,他仍旧可以专权秉政。不表王莽设计,且说平帝十四岁这年,到了大寒节后的酉日,他身入斋宫,净身沐浴。次日到了腊日,由大臣引导着平帝,文武百官随着皇上祭祀。王莽真个把毒药酒当作椒酒进献平帝。平帝不知,将酒饮下。当时不觉难过,回到宫中便染重病。太医诊治出来,却不敢明言,只用些不关痛痒的药味搪塞差事,如何能成?好可恨的王莽,真是心毒意狠。不顾自己的女儿,身为皇亲国父,却害他姑爷,以臣毒君,胆大已极!王莽听说平帝染病,心中窃喜,又怕机关泄露。思得一法,可以掩饰。王莽作了一道策文,他说:平帝有病,他愿往泰山(祭天之处)祷告,给皇上求寿。他又命人做了一个藏册之柜子,将泰山的祝文存在柜子以内,放在前殿,却又不准给他泄露,戒守者勿言。在王莽心意,以为如此足能掩盖自己的阴谋,并且还能够博得贤名(绝想不到日久必泄)。当时果然被他瞒过,一些忠臣也都拿王莽当作忠臣,不过说他揽权而已。又有说王莽是皇亲国父,跟平帝有翁婿之情,绝无歹意。谁想到平帝一条性命,竟断送在王莽手内。

这日天交正午,王莽在府无事。忽报太后有紧急要事,召集群臣。王莽吩咐摆轿。他心中暗暗欢喜,以为平帝必死无疑(不顾父女之情,害死姑爷,心中反倒喜悦,可杀可杀)。且说王莽到了府外上轿,遘奔朝门。到了之后,王莽下轿进宫,到了朝房,见文武大臣已然来齐啦。钟鸣鼓响,王太后升殿,文武群臣行礼参拜已毕。王太后二目落泪道:“如今国运不幸,平帝驾崩未央宫了,召集众卿家急速议妥,应立何人为君?”当下宗正卿奏禀太后:“孝元皇帝支派下已然无人可立,惟有孝宣皇帝曾孙很多,计有淮阳王刘縯、中山王刘成都、楚王刘纡、信都王刘景、东平王刘开明,五王之外还有列侯刘玄等四十八人,请示太后千岁,择立何人?”当下众臣纷纷请示太后,由五王之中或列侯之中,择立一人。唯独王莽不愿意,他怕这些人都在年长,若立谁为皇帝,谁亦跟自己作对,不惟大权把持不住,自己所作之事,泄露出来还有性命之忧,不如保一年幼之人,受我愚弄,好保住自己的权位。王莽心里有这个意思。当下他在太后驾前力排众议,说:“五王列侯俱是平帝同宗的弟兄,兄弟之辈,于理不合,理应由宣帝玄孙中,择立一人,承继平帝。”众臣见王莽态度强硬,谁敢多言。太后见众文武并无异议,遂降下诏旨,召见宣帝玄孙。

及至把宣帝支派下的玄孙召到。众文武一看,最大者亦不过七八岁,还有两三岁的。王莽跟太后商议,要立最小者为帝。太后问最小者为谁?宗正卿跪奏:“最小者是广戚侯刘显之子,名叫刘婴(刘显此时镇守宣城,未在长安,故宗正卿代奏),现年两岁。”王莽唯恐众人议其不应舍长立幼,向太后说:“应先卜卦占相。”太后便命司天监兼卜官王丰占卦。王丰系王莽的弟兄,当下卜卦亦吉,占相亦吉。众人被王莽堵塞得并无一言。正在此时,忽报辉光太守谢嚣有事进奏。太后即时召见谢嚣进问。谢嚣奏禀道:“今有武功县令孟通掘井,在井中得巨石一块,上有丹书,是‘吉安汉公莽为皇帝’,臣不敢隐瞒,特奏闻(谢嚣为王莽驱使,用此手段,可杀)。”王太后闻奏,心中暗想:莫非王莽有心为皇帝,造作此石瞒弄于我,要不然井底下哪里来的巨石呢?就是有石,何不早献?我若允奏,名不正言不顺,不惟众文武大臣不服,必惹天下人谈论,我落个不贤之名(你还贤哪?)。王太后如此想着,心中亦未免有气,碍于娘家人的情面,又不便深究,装点糊涂吧。当下太后说道:“哪有这个事呀,分明是欺骗人的事儿,不可凭信。”着无庸议。当下太保王舜跪奏道:“臣观此事与安汉公无关,这事系安汉公忠于大汉朝,感动上苍,才有此事。如今若立刘婴为帝,他年轻太幼,如何办得了天下大事?太后老千岁如今年高,亦应静养。不如仿照周朝的周公辅佐成王的故事(周成王年幼,周公曾经摄政),命王莽监国摄政,候刘婴年长,再撤销王莽摄政之权。”太后是个耳软心活的人,听王舜所奏,只得屈意应从。王莽恐太后反悔,当下请太后下道诏旨。太后亦就下了道旨,立刻写完了,命王舜当众宣读。其诏曰:“朕以孝平皇帝短命而崩,已使有司聘孝宣皇帝玄孙二十三人,差其度宜者以嗣孝平皇帝之后。玄孙刘婴,年在襁褓,不得至德君子,孰能安之。安汉公莽,辅政三世,与周公异代同符,今辉光守嚣,武功令通,上言有丹书之符。朕深思厥意,云为皇帝者,乃摄行皇帝之事也。其令安汉公居摄践祚如周公故事具礼仪奏。”诏旨宣读完毕,王莽磕头遵旨谢恩。

当下群臣奉命将此项礼仪排妥,由一人跪奏太后道:“太后圣德明昭,深知天意,故令安汉公王莽居摄,臣等谨依太后之意,请安汉公践祚,服天子韨冕,负斧依立于户牖之中。南面受朝听政,出入用警跸。群臣称臣,如天子制度。如遇祭祀之时,具辞祝贺,则称安汉公,为假皇帝。百姓群臣对安汉公则称摄皇帝。安汉公自称为予。凡临朝决事,用皇帝之诏称制。至于朝见太皇太后(王太后),对于平帝后(王莽女儿,平帝正宫)称皇太后。则如臣子之节如诸侯礼仪故事,奏毕。”王老太后允奏,又降了一道诏旨,王莽向群臣议刘婴即位之事,史官择定正月望日居摄,三月己丑刘婴即位。当时朝议既罢,次日王莽帮助太后,发丧平帝。

书以简洁为妙。到了正月十五日,王莽登殿临朝,即假皇帝摄政之位(与真皇帝无异),群臣拜贺。王莽受贺之后,还率领众臣排开銮驾,坐方亭辇,到南郊祭祀上帝,然后还宫。有人密报王莽,受贺之时,有几个大臣没来随班朝贺。王莽便把不来朝贺之人尽皆杀死。到了三月己丑日,王莽命人把刘婴抱至金殿即位。众文武大臣如同磕头虫一般,又大磕了一阵子头,称刘婴为“孺子婴皇帝”。王莽命群臣尊其女为“孝平皇太后”。王莽因为王舜撺掇太后,他才得以摄政,其功不可不赏,便封王舜为太傅左辅。其余如徐世英、苏献、王立、王富、王兴、王凯、甄丰、甄邯、谢嚣、吴通、柴文进、桓法卿等俱有封赏。自此王莽便把天下大权弄到手中。 ncudIyI9AqbD2JnVWLQlBpXUu55wTZTHhVze6X+UxNZWd+9ukLlmQn1TaeYgYL5x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