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译者的话

本书是根据 The River Runs Black:The Environmental Challenge to China's Future 的第二版翻译出来的,与2004年的第一版相比,2010年的第二版补充了最近五年世界环境变化特别是中国环境发展的最新数据和相关事例。

本书的作者易明(ElizabethC.Economy)是美国外交关系协会高级研究员、亚洲研究中心主任,获密歇根大学博士学位、斯坦福大学硕士学位,曾在哥伦比亚大学、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华盛顿大学讲授过国际关系方面的课程。她的著作除了这部《一江黑水:中国未来的环境挑战》以外,还与人合作出版了《中国融入世界:进步与展望》(1999)、《环境保护的国际化》(1997)等,同时经常在《外交》、《国际先驱论坛报》、《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等报刊和新闻媒体上,发表有关中国和中美关系的文章及时事评论。

进入21世纪以来,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进一步成为全球瞩目的焦点,中国经济发展所取得的成就以及面临的环境挑战也引起了国际社会的进一步关注。这部《一江黑水:中国未来的环境挑战》第一版出版以后很快便产生了广泛影响,2005年被国际亚洲研究学者大会评为社科类最佳图书,2008年被剑桥大学评为关于可持续发展的50部最佳著作之一。

该书以淮河流域的生态环境变化为切入点,主要论述了中国为经济高速发展付出的环境代价,介绍了中国环境保护所采取的政策措施和取得的突出成就,分析了中国面临的环境压力以及环境治理的艰巨任务。全书共分八章,第一章介绍了淮河治理取得的成绩和需要解决的问题,第二章从历史的角度追溯了中国当前环境危机的深层根源,认为中国的历代帝王甚至中国的哲学思想都缺乏真正的环保意识。第三章阐释了改革开放后中国的经济发展给环境带来的冲击,从体制机制、法律法规、机构建设等方面分析了环保工作存在的不足。第四章描述了中国政府的环保努力和取得的成效。作者提出,中国自1972年参加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之后,从中央到地方逐步设立和完善环境保护部门,增强环保管理部门的职能,强化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签署一系列国际环境保护协议,并围绕环境法规培训相关的律师和法官。第五章探讨了中国政府在环保方面的进一步举措,对中国组织并利用各方面的力量开展环境保护工作进行了分析。第六章论述了中国在环境保护方面的国际合作,认为中国政府积极开展与国际社会合作,同时制定新政策,采用新技术,越来越重视把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第七章列举了国外环保发展过程中的一些教训,为中国环保事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借鉴。第八章分析了中国环保工作面临的挑战,提出中国政府不同的选择会形成中国未来不同的环境政策,从而对中国的社会、经济和政治产生不同的影响。

淮河是我国的母亲河之一,作为一名外国人,本书作者从她自己的视角探讨了淮河流域的环境保护乃至是中国环境保护面临的挑战。她在书中论述的怎样让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更好地协调起来的问题,也是目前中国政府高度关注和致力于解决的问题。作者在书中引用了大量数据、事例和资料,甚至引用了她与中国环保官员、环保人士的谈话记录。由于角度和立场的不同以及认识的分歧,作者的某些分析和表述在引起我们思考和警醒的同时,也不免显得尖锐和激进,甚至片面和偏颇。

作为译者,我还想就翻译本身做一点说明。本书的翻译花费了我很大精力。接到翻译任务后不久,我了解到作者要对本书进行修改,出版第二版。但考虑到作者的修改可能只是一些数据方面的变动,同时也想抓紧时间尽快把书翻译过来,于是便根据第一版进行了翻译。译稿完成后,作者也基本完成了对原作的修改。看到作者发来的修改稿,我不禁暗暗叫苦,作者改动的何止是数据,她对大量内容进行了重写。于是,我重新打起精神,以加倍的小心和谨慎根据作者新的书稿修改译稿。译稿修改完成后,恰逢原作的第二版出版,我又根据正式出版本对译稿进行了校改,前前后后付出了很多时间和精力。

专有名词的翻译是本书翻译时遇到的一大难题。该书作者的英文名字是ElizabethC.Economy,通过邮件沟通,我得知她有中文名字,并按照她的意见翻译成“易明”。本书翻译时碰到了大量的中国人名、地名、条约名、法规名、古代典籍名等等,这一切都要忠实地翻译过来,重要领导人的讲话也必须准确地还原成原文,有时看似一句简短的引文,翻译时却要在浩瀚的文献典籍中埋头查找很久。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本书涉及的中文人名众多,虽然翻译时尽心尽力地查找,有些仍然没有找到,因此只好采用了音译。同时,书中作者引述的一些中国人说的话,由于直接引自英文,完全忠实地还原根本不可能。这些还请读者宽宏地予以谅解。另外,出版社根据出版要求,对本书的一些地方做了或简或繁的删改。

在本书的翻译过程中,我就一些词句的理解多次和作者易明及她的助手JaeahLee交流,她们耐心、及时地为我解释翻译中碰到的疑难问题,并多次用邮件发来最新修改的电子版,令我非常感动。直到本书的第二版出版,作者一直都在进行着修改,并尽可能地用明显的标记及时告知我新修改的内容,让我深切体会到作者对待学术严谨、认真和负责的态度。正是由于她们的热心帮助和敬业精神,本书的中文版才得以早日与读者见面。在此谨向她们致以诚挚的谢意!在本书的翻译、出版过程中,清华大学国学院的刘东教授、江苏人民出版社都给予了热情的支持、鼓励和帮助,在此一并向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本书也是译者正在进行的研究项目——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文艺手段的科学传播研究”(项目号:Y2008H22)、山东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科学知识传播途径研究”(项目号:2007RKA093)的成果之一。

姜智芹
2010年11月于济南 YeouZ1kV4IMEYBhpTnJ43pV7VdAamJHaNvkuR9rYFGjM8girkdrLciDi+9IR/vw/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