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环境传统

对中国的历史进行环境文化传统的考察,就会发现中国丰富的艺术和文学史料中,有大量关于自然的重要性和自然美的描写。中国的绘画和诗歌中不乏描写人尊重自然环境的意象。比如,在中国的绘画中,相对于画中的山川、河流和树木,人往往被画得很“小”,这反映了人对自然的尊敬。 出于反对人是宇宙中心的观念,画家不把人放置于画的中心。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自然乡野成为远离政治斗争的圣地和避难所。 山川在中国主要的哲学流派和宗教中尤其具有象征意义,成为人恢复精力、理解“真、善”的所在。 即便是建筑也要和“当地的宇宙气息”融通和谐。 比如,中国伟大的哲学家孔子就认为:“智者乐水,仁者乐山。” 这深刻说明了中国古代艺术和文学对自然的重视,从而使一些环境历史学家认为中国的环境传统主要是尊重自然。

的确,早在西周时期 ,中国的精英阶层就认识到了保护环境的必要性。根据《周礼·地官司徒》记载,地方官员担负起保护河流、山川、森林、鸟兽的责任。 几个世纪以后,东周春秋时期齐国(?—公元前645年)的上卿管仲提出了尊重人、发展和环境之间关系的理论,并付诸实践。他告诫人们可以砍伐森林,捕捞鱼虾,但要有“度”。 他还提醒人们“荐草虽多,六畜有征;壤地虽肥,桑麻毋数”。

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中国民间故事中更多地描写人是怎样战胜自然、利用自然的。比如,在一个神话传说中,神射手后羿看到10个太阳灼烧大地,威胁地球上的生命,于是他勇敢地射落了9个,从而保护了地球,并从西天王母那里赢得了长生不老药。 另一个故事讲述大禹治水的经历。大禹生活在7000多年前,通过疏通河道,治理了黄河的泛滥。大禹的成功使人相信,只要因势利导,就可以像“大禹治水” 那样征服自然灾害。

中国的环境传统还深受儒家、道家和法家等中国早期主要思想流派的影响。佛教尽管不是源于中国,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艺术、文学和实践中所体现的人与自然的关系,每个流派都有所论述,并以自己的思想影响这些理论和实践。同时,这些哲学思想还影响了中国的统治阶层、社会精英以及普通民众和中国社会的整体秩序,这些影响对保护自然环境都是既明显又重要的。当然,正如美国的中国史专家贺凯(CharlesO.Hucker)所指出的,尽管这些哲学流派“观点不同,侧重点有别……,但并不是相互抵牾的。儒家重视社会和政治关系中的人,道家重视人在更大宇宙空间中的位置,法家则看重国家的行政管理” TtsuKvuZvEFh3cdQUKw9N0z1FUkoRU4NdfSVJ8SE8/VreIuHRK7UtEU3S8j8wZQX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