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越的领导力不仅仅表现在领导别人,更在于管理自己。
小区对面有一个公园,我每天下午五六点都会去里面散步,或一人独行,或同朋友一起。在公园中活动的大都是附近的居民,老人孩子居多,渐渐地,对很多人都已经面熟。其中,一个30岁左右的年轻人,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不是由于其独特的长相和怪异的行为,而是他常年如一日地坚持一种行为——每天慢跑半小时,风雨无阻,雷打不动。有一天再次相遇,我忍不住对朋友说:“此人这么自律,有这等毅力,在实际工作中一定是个能手。”几天后的一次短暂交流,证实了我的推断,通过闲谈得知,他是一家外资企业的高级经理,位置重要,收入不菲。
此人颇像我的一个大学同窗好友,在校期间,每天清晨坚持跑步,风雨无阻,遇到周末,大家都在宿舍睡懒觉,窗外仍然会准时传来他边跑边喊口号的声音。这种特质,让他在毕业后仅短短数年,就从一名普通员工一路晋升为一家集团公司的副总裁。
人如果能够长期坚守某些纪律,在某些方面保持自律,就值得尊敬。因为放纵、破坏都很容易,而守纪律、坚持则需要强大的内力,这是自我管理能力的体现。
不要小看自我管理能力,它是帮助人们在工作中实现卓越表现和得以晋升的关键特质。
曾有人问柳传志身边的工作人员:“局外之人总会被柳总的个人魅力吸引、感佩,在你看来,柳总最大的优点是什么?”其回答只有四个字:自律、自持。不得不说,这四个字放在柳传志身上非常贴切,他一直都在用管理自己的方式去感召他人,而不是依靠所谓管理上的命令。
管理者的自律尤其重要,冯仑有一句话叫“伟大就是管理自己”,有些中层经理总以为伟大就是领导别人,其实,当人们不能管理自己的时候,也就隐隐失去了领导别人的资格。相对于放纵自我的领导者,员工更愿意把自己的命运寄托在一个高度自律的领导者身上。
在授课中,我发现有很多管理者一旦在名片上印上管理人员的头衔,他们的眼睛就开始时刻盯住员工了,在他们看来,所谓管理者,就是去管理员工,让他们按自己的意愿做事。只要部门、团队工作出现了问题,那肯定就是别人的错,于是就开始埋怨、批评员工,反正都是别人的错。实际上,我们说管理者的职责不只是管理员工,还有一个很大的板块,就是管理自己。
有人曾问过柳传志这样一个问题:“作为一个CEO,如何让员工信服自己?”柳传志的回答是:“以管理自己的方式感召他人。”这正是我们主张经理人要自律的第一层重要意义所在——要成为一个好的中层管理者,首先要管好自己,以身垂范,言教再多也不如身教有效。
领导力大师麦克斯威尔用以下三点来说明管理自我的重要性:
如果我不能管理自己,别人就不会跟随我。
如果我不能管理自己,别人就不会尊重我。
如果我不能管理自己,别人就不会与我合作。
管理者自我管理能力的提升,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追随力。好的领导者首先是一个好的追随者,追随公司,追随上司。领导力大师沃伦·本尼斯甚至认为:“领导者就是追随者。”
第二,影响力。管理者的一举一动都会对下属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你必须经常修炼并完善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不断提升自身的影响力和职业素养。
第三,自我激励能力。工作的原动力出于自我激励,管理人员想要激励别人,首先要学会自我激励,很难想象一个无精打采的领导能带出一个士气高涨的团队。
高度自律,对于中层经理的另一层意义同样重大,它会让你拥有更多的无压力时间、更多的选择、更高层次的心境和更大的享受。
所有的自律,不论是工作中的某项良好习惯,还是阅读、健身,都会经历如下几个过程:
第一,兴奋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某项坚持往往会保持“三分钟热度”,这个过程通常都是兴奋的。
第二,乏味期。对某件事的坚持,经过一天两天、一周两周乃至更长的时间之后,最初的新鲜感不再,取而代之的是枯燥与乏味,很多人会在这个阶段泄气,甚至放弃。
第三,痛苦期。能够克服乏味期的枯燥,将某项习惯强行推进坚持下去的,当属那些意志坚强之辈。这个坚持的过程,一定是痛苦的、煎熬的,是对当事人生理和心理上的双重考验,很多人会在这个过程中陷入“最后一公里”的困局,心理和生理遭受双重折磨,最后选择乖乖缴械投降。
第四,享受期。当你真正突破了“最后一公里”的“瓶颈”,量变到质变的跨越就会发生,这个坚持的过程会给你带来无穷的正能量和心态、心境的彻底提升,突破之后,你将会跨入享受的自由王国。
自律的最高境界就是实现个人的时间自由、事务自由、心理自由,将精力和时间真正投注在自己感兴趣的事务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