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作者自述

我请求读者们原谅,在本期《作家日记》 中,我没有采取以往的编排形式,而是只刊登了一部中篇小说。虽然这篇小说的写作占用了我将近一个月的时间,但无论如何,我还是希望大家能够谅解我的做法。

现在我们来谈谈小说中的故事。虽然我称这篇小说是“幻想的”,但我认为故事本身是非常现实的。由于小说写作过程中确实有幻想的成分,因此我认为,在这里做一些预先说明还是有必要的。

事实上,这篇小说既不是一个完整的故事,也不是一篇手记。试想一下,有这么一位丈夫,他的妻子几小时前跳楼自杀了,现在尸体就放在他旁边的桌子上。他心烦意乱,无法集中精力思考。他在自己的房间里走来走去,试图将刚才发生的事情解释清楚,他想“把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到一点上”。与此同时,他又是个严重的疑病症患者,还常常自言自语。因此,大家会看到他在自己给自己描述这件事,向自己解释事情的前因后果。尽管他的话看似具有一定的连贯性,但无论在逻辑上还是感受上,都存在一些自相矛盾的地方。他为自己辩护,同时又指责妻子,而且还给出一些与此事毫无关系的解释:其中既有思想和心灵的粗鄙,又有深切的体验。他的确一步步地给自己解释清楚了事情的来龙去脉,也把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到了一点上”。他的一连串回忆最终把他引向了真理,而真理又升华了他的思想和心灵。与杂乱无章的故事开头相比,到最后,他的论调都发生了变化。至少他自己认为,对于他这个不幸的人来说,真理已经非常地清晰与明确了。

这就是故事的主题。当然,整个故事的发展持续了几个小时,中间断断续续,形式上也不连贯:他有时是自言自语,有时又好像是在讲给一位不在场的听众或一位法官听。这种情形在现实中也是存在的。如果有一位速记员能听到他的话,并把它们都记录下来,那么这篇记录读起来可能比我写的还要晦涩和不通顺,但我认为,他的心理发展脉络应该不会有太大变化。类似关于速记员记录他讲话(之后我再对记录进行加工)的假设,就是我称这篇小说具有“幻想”特点的主要原因。其实这种创作手法在文学作品中并不鲜见,例如,维克多·雨果在自己的名著《一个死囚的末日》中就使用过几乎相同的方法,虽然没有采用速记员视角,但他进行了更大胆的假设。他想象一个被判处死刑的囚犯不仅在自己最后一天,甚至在最后一小时、最后一分钟都能(而且有时间)写手记。如果他不进行这种幻想的话,大概也就不会有这部在他创作生涯中最贴近现实的杰作了。 Dl7qofnbV9BUvxRoVroC4be8cWwKTlNGNMQFknhftyxHLibl3VgCxJxn5MpEIX2h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