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导读

亚当·斯密(Adam Smith,1723—1790),苏格兰著名经济学家、哲学家与文学家。他最初进入格拉斯哥大学修习哲学,之后转入牛津大学(不过据说牛津大学的学习经历对他日后的事业并无太大帮助)。毕业后,他先是在爱丁堡大学教授文学与经济学,之后回到母校格拉斯哥大学教授逻辑学与道德哲学。他于1759年出版的第一部著作《道德情操论》便是总结格拉斯哥大学教学内容而成。自1763年底开始,亚当·斯密应邀担任私人教师,并辞去大学正式教职,也因此有机会同弟子一同游览欧洲大陆,并借机结识了许多精英知识分子。1766年,他返回故乡,开始潜心研究、专于创作;十年之后,他的鸿篇巨制《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终于面世,也就是我们日后所熟知的《国富论》。

《国富论》是经济学领域里的不朽名著,被称为是现代经济学的开山之作,奠定了资本主义自由经济的理论基础,而作者亚当·斯密也因此被誉为是“古典经济学”的开山鼻祖,使经济学迈入了现代的维度。《国富论》集大成地将经济理论体系化,不仅第一次总结出“重商主义”这个概念,更深受“重农主义”的影响,重视劳动力与自由市场的作用,这在“凯恩斯主义”产生之前一直是世界的主流经济思想。

“重商主义”是16到18世纪流行于欧洲的经济政策,以商业为本位,强调以贸易顺差进行金银等贵金属的积累,所以通常会施行关税调节、垄断、殖民等措施。亚当·斯密创立“古典经济学”,写作《国富论》一书,并正式对前一个时代的“重商主义”进行理论总结,正是为了宣告“自由经济”时代将要脱胎而至。

《国富论》原作分上下两卷,共五篇,第一篇主要分析劳动分工及国民财富的分配,第二篇主要分析资本的性质、积累和用途,第三篇主要分析当时比较普遍的重视都市工商业却轻视农业的政策的原因,第四篇主要分析不同国家不同阶段的不同经济理论,第五篇主要分析国家收入的使用方式。

“看不见的手”的概念,是贯穿亚当·斯密一生学术思想的绝妙比喻,在其著作中共出现过三次,而在《国富论》中的文字则来自第四篇,也即本书的“对于商品进口实施的限制”一节:

“但是任何社会的年收入总是与其产业的年总产量的可交换价值绝对相等,也就是说,年收入与年总产量的可交换价值完全是同一回事。由此看来,既然所有个人都会尽可能地利用自己的资本支持国内产业,并竭尽全力使该产业产生最大价值,所有个人也必然会尽可能地利用劳动为社会创造最大收入。当然,他既不是在为公众谋福利,也全然不知自己为公众贡献了多少福利。他宁可支持国内产业也不愿支持对外贸易,因而我们说他只关心自己的安全。他全力引导产业,使其产量达到最大价值,我们说他只是为自己赚取利润,在种种情形下,他都是由一只看不见的手引导着,不由自主地去达到并非出于本意希望达到的目的。”

简而言之,个人在经济生活中只考虑自己的利益,受“看不见的手”的驱使,即通过分工和市场的作用,可以达到国家富裕的目的。在此之后,“看不见的手”逐渐成了资本主义自由竞争经济模式的代称,即在市场中采取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任由看不见的市场机制自由调控一切经济活动。此概念自问世以来,便成为世界的共识,无论之后经济学如何演变,如何分帮立派,从未再有人质疑市场机制的作用。“伟大的思想”系列收录《国富论》一书,并以“看不见的手”为标题编选原作的相关章节,包括“劳动分工”“劳动分工的原理”“商业体系的原理”“商品进口的限制”“限制的不合理”“农业体系”等方面,涵盖原作的数个核心要素如“劳动分工”“反对重商主义”“借鉴重农主义”等,使读者也能够一窥原作的思想魅力。

由于历史原因,我国曾长期坚持计划经济体制,一切经济活动完全由国家计划支配,这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限制了经济的活力与持续发展;直到八十年代的改革开放,“看不见的手”终于将我们引领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道,开启了持续至今的飞跃式发展,中国经济得以盛放出耀世光辉。

现如今,走在世界一体化轨道上的我们不会再执着于制度的论辩,而是专注于和平、发展与协作,无论“市场”还是“计划”,都是社会通往幸福终点的不同经济方法而已。亚当·斯密在三百年前创造的伟大思想,不仅为中国乃至世界敲响了现代经济的大门,更在门后埋藏了无限丰厚的财富,静待读者去发掘。

柴尔 T2e1Xhkb0fAtzNU5eSJcRFuJZ0V81SGYyJx1ztwCOTIGhiXL6nG37UGp/dWSdW09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