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十二章

港股实战之制造业篇

制造业是我国的核心产业,制造业的发展在我国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港股制造业的主要上市公司以内地企业为主,也和房地产行业一样处于整体被低估的状况。制造业下属各行各业众多,上市公司数量庞大,港股制造业整体被低估也给了投资者更好的机会。

制造业普遍具有周期特性,因此我们必须了解制造业的周期性,并结合制造业的周期性和估值来做投资。

第一节
制造业中的三种周期

港股中的制造业,绝大部分都来源于内地企业,除了食品、饮料、日用品、医药类别的制造业,整体都处于一个明显被低估的状况。实际上,这和制造业的周期性有很大的关系,不少制造业都属于强周期行业和中周期行业,由于强周期制造业一般都有高经营杠杆和高财务杠杆的特征,从而使得风险和收益都会显著加大。在行业上行周期,营收、利润都会明显增长,由于利润好,负债也就不成为问题。但是行业下行周期,收入、价格下滑再叠加财务费用等,就会造成利润大幅下降甚至亏损。再加上强周期行业通常是将产品销售给企业,产品最终销售对象不是普通消费者,产品品牌效应不强,对价格更为敏感。

制造业的行业周期根据周期强弱也可以分为弱周期、中周期和强周期三种,但是三种周期会随着国家政策和经营环境的变化而改变。比如建材行业中的水泥行业在国家供给侧改革之前属于强周期,但是这几年随着供给侧改革的进行,将其归于中周期也许更为合适。一般来说,可以这样给周期行业分类:

● 强周期:钢铁、建材、化工、汽车、纸业。

● 中周期:家电、服装、建材中的水泥行业、通信设备。

● 弱周期:食品、饮料、日用品、医药。

弱周期的食品、饮料、日用品、医药都是长期投资良好的标的。港股里有我们耳熟能详的企业,平时也常常接触,比如旺旺食品、康师傅、周黑鸭、华润啤酒、百威啤酒、蒙牛、石药集团等。好的弱周期产品在建立品牌后也具有较长的生命周期,而且这些弱周期行业相对强周期行业来说通常属于轻工业,具有强大品牌效应,在投资金额上相对没有重工业企业那么多,由于品牌的强势,对下游的应收账款也比较少甚至没有,不论是投资压力还是财务成本上相比重资产行业都要好得多。

弱周期行业虽然是行业弱周期,但其行业竞争激烈程度并不亚于强周期行业,普通投资者很难分析出企业未来几年是否还能高速增长,是否还能在行业保持领先地位,一般来说给予高估值的企业往往是由于投资者给予高增长的预期,而一旦预期被证伪,往往可能带来戴维斯双杀,股价剧烈下跌。维他奶国际(00345.HK)是香港本土优秀的乳品和饮料制造商,其下属“维他奶”系列产品为香港市民家喻户晓的产品,具有很高的市场占有率,但是随着销售和利润增速下降(销售和利润并未下滑,只是增速下降),股价迅速下滑,短短半年,在港股大盘没有下跌的情况下,从2019年6月10日的最高点45.8港元下跌到2019年11月22日的27.46港元。而且这类高估值的股票如果要再回到原来的高点,需要在营收和利润增速上都有靓丽的表现,这是比较困难的。不是公司不好,是股价太贵了。而曾经红遍大江南北的汇源果汁(01886.HK)更是一蹶不振,2018年3月已经停牌至今并有可能被退市。所以投资这类弱周期行业需要非常仔细,用合理的价格去购买行业里优秀的公司才是好的选择。要选择优秀的企业,而且要在合理的价位,如果暂时没有这样的机会,宁可等待。

而强周期和中周期行业里有一种类型的企业,它们在每个周期里都呈现出周期上升的趋势,也就是它们虽然在行业里也经历产品周期的轮回,但是每个周期它们即使在谷底也有着还不错的盈利,并且每到下个景气周期就明显强于上个周期,制造业比较典型的有化工行业里A股的万华化学(600309),港股A股都上市的海螺水泥(00914),汽车配件行业的福耀玻璃(03606),服装行业的安踏(02020)。这类企业的市值也随着每个周期的成长屡屡创出新高,即使误判时机买在高点也能随着周期的成长而解套。而这类成长型周期公司比较明显的买点是在行业产品价格处于谷底的时候。投资周期公司更需要逆向投资的能力。

强周期行业里大部分的企业是比较纯粹的周期型企业,比如钢铁行业的大部分企业,长安汽车、长城汽车等汽车制造业。这类企业把握起来更加困难,很难判断反转的时机,投资做得好的都是对行业和企业有很强分析能力的投资者,普通投资者操作起来难度较大。这种情况下,市盈率的分析很可能会被误用,当行业处于景气周期时,由于盈利很好,市盈率低,这个时候如果贪便宜买入,可能会由于产品利润好,整个行业接着扩大产能,导致供过于求,产品价格进入下行周期,行业进入下行周期,股价开始下跌。本书前面部分已经讲述过,我在汽车行业的投资就曾经落入价值陷阱。

但随着我国供给侧改革的深入进行,有些行业产能得到结构性调整,并且在行业中出现龙头企业,龙头企业在行业里的市场占有率上升,这类行业出现了较好的投资机会。

第二节
被低估的水泥和多种材料之王
——中国建材

水泥行业里有两个王者:一个是利润之王海螺水泥,这些年来利润不断创出新高,股价也屡屡上涨;另一个王者则是水泥行业的龙头老大中国建材。中国建材的主营业务可以分为水泥和材料两个部分,2018年度总营业收入为2189亿元(以下不标注货币单位的均为人民币)。

一、水泥行业背景

首先介绍我国水泥行业的发展背景。2010—2015年间,中国建材通过并购实现了超过3亿吨的水泥熟料产能并超越原来的行业第一海螺水泥成为行业老大,而此期间海螺水泥则主要通过其规模、成本、资金优势自建产能扩张,通过价格战去获取市场份额,并引发新一轮行业扩张,整个水泥行业到2015年处于全行业亏损状态。水泥行业2015年年末经历行业低点后从2016年开始回暖,整体价格开始逐步回升,行业格局初步形成。2015年以中国建材和海螺水泥为首的行业前10名熟料产能集中度提升达到52%。中国建材继续并购之路,于2017年12月开始合并中材股份,并于2018年圆满完成吸收合并,至此进一步巩固了行业霸主地位。

到2019年,据工信部统计,该年国内水泥产业首次突破万亿元营收,实现营业收入1.01万亿元,同比增长12.5%,利润1867亿元,同比增长19.6%,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行业前10家水泥企业(集团)熟料产能约占全国总产能60%,中国建材和海螺水泥分列世界第一和世界第三,中国建材和海螺水泥两家已经占据全国水泥熟料行业总产能40%以上。

二、水泥行业价格上升的因素

1.行业集中度提升有利于水泥价格提升

水泥产品属于相对“短腿”的产品,产品价格相对不高,运输成本占销售价格比重较高,因此有一定的销售半径,基本只能在一定的区域内销售,否则随着距离的拉长,增加的运费将大幅提高成本,当头部企业市场占有率比较高时,在区域内的头部企业有一定的定价权。比如在长三角地区,因海螺水泥和中国建材两家熟料产能合计占比为56%,该区域前五行业集中度接近70%,小企业产能比重小于10%。因此在市场上,中国建材和海螺水泥作为领导者引领市场,中型企业采取跟随策略,而小企业数量少且产能占比小于10%,对市场秩序影响较小。随着中国建材的并购以及海螺水泥的低价占领市场策略,行业集中度得到大幅提升,从而使得头部企业话语权上升,行业竞争格局从原来的无序状态变成合理竞争。

2.供给侧改革

2017年12月31日,工信部发布新的《水泥玻璃行业产能置换实施办法》(2018年1月1日开始施行),《办法》中指出“水泥行业:位于国家规定的环境敏感区的水泥熟料建设项目,每建设1吨产能须关停退出1.5吨产能;位于其他非环境敏感地区的新建项目,每建设1吨产能须关停退出1.25吨产能;西藏地区的水泥熟料建设项目执行等量置换”。这个减量置换办法意味着以后水泥产能总量只能往下走,而且必须有闲置产能来置换新的产能,这方面中国建材占有绝对优势,并购产能中有不少落后产能可以用来置换,而海螺水泥则几乎没有闲置产能。

不仅如此,“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国家狠抓环保政策,一是坚决淘汰关闭不合格企业;二是对水泥行业实行错峰生产,这也客观上降低了水泥产量。该措施并非一时之计,而是长期实施。

3.淘汰32.5标号水泥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GB175-2007《硅酸盐通用水泥》3号修改单,复合硅酸盐水泥32.5强度等级(PC32.5R)将取消,修改后将保留42.5、42.5R、52.5、52.5R四个强度等级,于2019年10月1日起实施。修改单保留了矿渣、火山灰质、粉煤灰硅酸盐水泥32.5等级。由于低标号水泥32.5号水泥只需要使用不到50%的熟料制造,而42.5号水泥需要使用70%的熟料制造,这样32.5号水泥大部分退出市场后,水泥熟料使用量将明显上升。

4.生产成本推动

水泥行业的工厂再也不是以前那些老破小厂,现在的水泥厂大部分都做到花园化,绿化良好,生产线的智能化越来越高,员工工资也在稳步提升。更重要的是这些矿山再也不会被野蛮开采,开采后都需要复原,矿山资源的审批越来越严格,资源成本也越来越高,这些成本都推动价格的刚性上涨。加上水泥价格从改革开放以来几乎没有什么涨价,现在的价格也远低于国际上平均100美元/吨的价格。

三、水泥和建材行业是一条好的赛道

我们在之前的第三章第一节里做过中国和美国城镇化数据和基建数据的对比。数据显示,未来十多年,我国的城镇化还有较大的增长空间,我国的人均水平和美国差距还很大,基建设施也同样有充足的市场空间。水泥行业2019年首次突破万亿元营收,这还不包括巨大的骨料、混凝土市场,整个行业空间巨大,而水泥行业已经基本完成行业格局,叠加供给侧改革,行业整体健康发展。

四、为什么要投资中国建材

1.中国建材是一家优秀的混改企业

说到中国建材,就不得不提到中国建材集团前董事长宋志平。2002年3月,任北新建材董事长的宋志平调任中国建材集团,2009年6月,他被安排出任国药集团董事长,开“一人同时担任两家央企董事长”之先河。中国建材和国药集团在2011年、2013年先后进入世界500强。2019年11月,年满63岁已经超期服役的宋志平,卸任中国建材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宋志平卸任后,还担任两个重要的职务——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会长、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会长。

宋志平是继日本稻盛和夫之后唯一担任两家世界500强企业领袖的企业家,因此被称为“中国的稻盛和夫”。宋志平出版过5本有关企业管理的书籍,《包容的力量》讲的是企业文化;《央企市营》讲的是央企如何进行市场化经营,如何改革自己;《经营方略》则是宋志平二十多年来做大型企业一把手的经验、体会和失败教训。新出版的《改革心路》《问道管理》也都是企业管理方面的巨著。

有人会担心宋志平已经退休了,那么中国建材是不是就失去了掌舵人。在宋志平先生17年呕心沥血的经营下,中国建材具备央企的实力、民企的活力,这种充分结合央企和民企体制机制的优势和特点,已经深入这家企业的肌体,成为强大的基因。中国建材已经成为央企混改的典范,旗下多个下属公司成为某一领域世界第一或中国第一,并且具备良好的盈利能力,能为股东获得回报,是又大又强的企业。

2.低估值,高成长

时间拨回到2020年2月4日,此时的中国建材股价收盘在7.93港元,总市值不到669亿港元,而海螺水泥此时的市值为2747亿港元,中国建材的市值还不到海螺水泥的1/4。作为行业的第一和第二龙头企业,市值差距这么大,那一定是有原因的。我们现在分析一下原因。

最主要的原因是中国建材巨大的有息负债。按2018年年报,中国建材有息负债(未含永续债)高达2139亿元,融资成本达114.65亿元。海螺水泥虽然也有有息负债,但持有的理财产品和现金利息比负债利息还要高,2018年度海螺水泥的融资成本为-4.83亿元,也就是说海螺水泥的理财产品利息高于负债利息,于是海螺水泥就占着负债了,实际上海螺水泥为净现金公司,财务状况优秀。从净利润来看,海螺水泥2018年归母净利润为298亿元,而中国建材仅为80.67亿元。

中国建材这么庞大的有息负债其实并不让人担心,这些负债实际上主要是由于在2010—2016年期间,以相对于2019年要低得多的价格并购了大量水泥厂及建材工厂。这些资产如果被重估,要比当时收购的价格贵出一倍不止,而且在国家产能置换的供给侧改革政策下,这些产能更显得弥足珍贵,而此时的海螺水泥空有现金,没法大力发展。

接着分析收购的这些资产能否获得良好收益。从表12-1就可以明确看出,中国建材从2016年起经营现金流明显好转,从2016年起它的经营现金流开始超过海螺水泥,2018年已经达到485.31亿元。

表12-1 中国建材与海螺水泥经营净现金流比较表  (单位:亿元)

经过推演,假设中国建材将全部自由现金流拿去归还有息负债,实际上看起来庞大的有息负债也就在2025年就可以全部还清,对于能够产生庞大自由现金流的低息负债是不必担心的。由于中国建材良好的信誉和央企的背景,有息负债平均利率5.3%左右,是一个较低水准的利率水平,并且中国建材2019年后发行的债券和新的银行贷款利率水平明显降低,用于替换到期的旧借贷,未来随着有息负债总量降低,利率水平降低,融资成本将处于下行通道。

真实净利润的增长也十分可观,从表12-2可以看到,中国建材2018年度大幅计提各项费用,平滑净利润的增幅,也就是采用财务手段隐藏利润。扣除掉财务费用,由于每年折旧计提和商誉,在净利润上管理层并没有真正释放利润,但这些计提只是平滑利润,实际上被计提的资产是增值的。由于已经大幅提前计提,随着计提和商誉损失逐步降低,有息负债逐步降低将导致财务费用降低,利润开始释放,到2025年前这几年净利润都将会快速增长,预估年平均增速不低于30%。

表12-2 中国建材计提和拨备表  (单位:千元)

资料来源:中国建材年报。

3.全面布局的中国建材

水泥相关产业中,还有骨料、混凝土市场,都是具有巨大市场空间的行业,而且骨料更是具有很高的毛利,从目前来看,中国建材在水泥、骨料、混凝土、环保一体化的运作上相较于海螺水泥具备更完整的产业链优势。将来骨料和混凝土业务有望在未来5~10年取得和水泥业务并驾齐驱的利润,具有长足的发展空间。

除了水泥全产业链,中国建材还在石膏板、玻璃纤维、风电叶片、新型房屋、太阳能薄膜电池、碳纤维等新业务上早就做好布局,而且这些产业已经占有中国建材利润1/3强的份额,并为公司从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打下了牢固的基础。中国建材旗下有以下重点材料企业。

(1)深市上市公司北新建材(SZ:000786)。截至2019年年底,石膏板产能27亿平方米,居世界第一。

(2)沪市上市公司中国巨石(SH:600176)。玻璃纤维产能265万吨,居世界第一。

(3)深圳上市公司中材科技(SZ:002080)。风电叶片产能16GW,居世界第一。

(4)中国复材。旗下碳纤维龙头中复神鹰碳纤维全国产能第一。

(5)中材高新。先进陶瓷和人工晶体全国领先。

(6)厦门标准砂。公司高度自动化控制的流水生产线设计年产3.5万吨ISO标准砂,是具备全球竞争力的ISO标准砂生产企业。

(7)中建材投资有限公司。2019年5月,旗下南方石墨新材料有限公司建成了我国首条年产20万吨微晶石墨浮选提纯现代化生产线(一期),这是目前世界上产能最大、指标最先进的微晶石墨浮选提纯生产线,填补了国内外产业和技术空白。

据统计,中国建材直接下属公司就有7家上市公司,还持有山水水泥、金隅股份以及其他下属公司间接持有上市公司的股份,截至2019年12月31日,仅按中国建材直接和间接持有的上市公司股份比例计算出的合计市值,已经超过当时的中国建材市值,中国建材被低估的程度由此可见一斑。

多种材料的赛道也给了中国建材未来长足的发展空间,这是中国建材优于海螺水泥的地方。

水泥行业格局在2016年初步形成,随着2018年国家置换产能的政策定局,拥有最多矿山和产能资源的中国建材在水泥行业已经占据龙头老大地位,并且和海螺水泥共同形成行业双巨头,经过整个行业激烈的价格战后,形成双雄争霸的格局,此后进入利润释放阶段,给股东带来了满意的回报。

以中国建材婴儿的市值,拥有巨人的能力,又是央企里改革的旗手,2020年2月初670亿港元市值,归母净利润110亿元,PE仅仅只有5倍的中国建材具备较高的投资价值。

第三节
铅酸电池的龙头老大
——天能动力

2018年11月9日,股价持续低迷的动力电池龙头企业天能动力(下文简称“天能”)发布了一则已向联交所提交分拆A股上市的公告。2019年6月24日又发布了详细的分拆报告,分拆的是公司主要从事电池(包括铅酸电池、锂电池及其他新能源电池)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以及相关服务的业务。该业务于2018年营收约人民币332.89亿元。余下集团从事研发资源再生及制造与销售再生资源(包括再生铅、合金及再生塑料)业务,该业务于2018年营收约人民币34.72亿元,实际上就是将天能动力的主营业务分拆A股上市。

如顺利分拆,分拆后公司的股权结构将如图12-1所示。

图12-1 A股上市完成后天能动力股权架构

资料来源:天能动力公告。

分拆公告里披露计划将以30.65元的价格出售117 060 000股给A股公众股东,占比12%,以此推算如果A股上市成功,发行价格为30.65元,公司总市值应该为298.99亿元。而2020年3月18日天能动力港股市值仅仅为49.59亿元,上市的还不是天能公司的全部,市值却可以达到港股的6倍,而且熟悉A股新股的投资者都知道,新股上市一般还会拉出几个涨停板,进一步拉大估值差距。这可以看出港股和A股的估值差距,那么这么大的估值差对于港股的投资者来说意味着如下两点。

(1)估值修复。A股上市后估值差距过大,所以港股估值有望向A股慢慢靠拢,这个估值修复会在上市前,当可以确认上市后慢慢启动,当然具体什么时间无法估计,但港股和A股估值差距不应如此之大,价值回归只是时间问题,但不会缺席。当然我们也不要期望在港股能享受和A股一样的估值。

(2)低廉的股价让投资者享受高股息,按2020年3月18日股价4.84港元计算,2018年度分红0.38港元,股息率7.9%;2017年度分红0.37港元,股息率7.64%。

对于天能动力公司来说,分拆A股上市至少有以下好处。

(1)筹措到发展需要的资金。本次分拆上市获得的资金用于:①绿色智能制造技改项目;②高能动力锂电池电芯及PACK项目;③起动启停电池项目;④新能源综合研发测试中心;⑤全面数字化支撑平台;⑥分拆公司的补足营运资金。

(2)多个融资渠道,提升估值水平。比如港股估值过度低估,配股稀释股本对原有股东来说太不划算,A股的估值对于将来配股就不是问题。

(3)更高的估值能体现股东的价值。股东如果需要质押股票的话,可以获得更多的资金。

(4)合理或者高估的股价能让公司更好地激励员工和吸引策略投资者。本次分拆上市,分属管理、销售、研究、生产、附属公司、人力资源、财务及其他部门的146名核心员工得到了7.69元/股的股权激励。同时也给战略投资者以12.8元/股的价格配售1.72%股权。这些措施对于加强公司内部凝聚力和外部力量都有帮助。

从表12-3可以看出,在A股,不论是销售收入、行业地位、盈利能力都远逊于天能的骆驼股份(601311)、南都电源(300068),市值却都高出天能不少,由此可见港股估值的低迷。但这也正是投资者的机会,借着分拆上市A股的东风,天能动力将走上股价启航之路。

表12-3 铅动力电池上市厂家比较表

天能动力和超威动力是铅电池行业的“绝代双骄”,到2019年年末,天能动力市占率继续提高,在电动自行车和三轮车用铅电池领域市占率45%,超威动力市占率达到42%,进一步巩固了双寡头的地位。实际上经过2014年到2016年的价格战,天能动力和超威动力已经瓜分了市场。天能动力2018年提出不以市场份额为主要目标,主要考虑是降成本增效益,实际上2018年天能动力就有过小幅提价,未来几年利润将逐步提升,并且在2018年还从二级市场增持超威动力,持有10.08%股权。

那么估值为何如此之低?主要是大家都认为锂电池将要替代铅电池。我们接下来就分析一下这个情况。

首先,即使将来锂电池逐步替代铅电池,天能动力也不会被替代。天能动力在全国拥有超过3000家独立经销商,并有超过30万个终端销售网点,我们在各城镇的大街小巷基本上都能见到天能动力电池销售网点,目前天能动力的电动自行车和三轮车用锂电池也已经处于领先地位,虽然目前不及星恒锂电,但公司每年投入巨资进行研发,研发费率超过销售额的3%,其中研发费用50%为锂电池研发,而公司已经明确锂电池研发方向就是以电动自行车和三轮车用锂电池为主,加上相当完善的销售渠道,将来有很大机会在这个领域成为行业龙头。

再者,锂电池取代铅电池这一说法本身就是一个伪命题。为什么这么说呢?首先我们要了解,锂电池主要比铅电池优越的地方是:

(1)能量密度高。目前同样的能量锂电池大约重量是铅酸电池的1/3,体积是1/2。

(2)使用寿命长,以正常每日充放一次来看,铅酸电池大约使用寿命是1.5~2年,锂电池是3年多的使用寿命。

(3)充电速度比铅酸电池快。

铅酸电池和锂电池相比的优势则是:

(1)价格低廉。同等储能情况下的三元锂电池价格是铅酸电池的2.5倍,加上加价等因素,那么一辆普通三元锂电池电动自行车(3500~6000元/辆)差不多要比一辆普通铅酸电池电动自行车(1800~3000元/辆)贵出一倍,而更换一组铅酸电池不过几百元的价格。

(2)更环保。铅电池的回收技术成熟,目前铅电池回收利用率可以达到99.99%以上,这样实际上铅电池的环保性要超出锂电,由于锂电池目前还没有成熟的技术回收利用,废弃的锂电池会带来更大的环境压力。同时也由于铅电池的回收利用率高,厂家在更换电池时都采用以旧换新的方式,价格低出不少,比如一个普通的48V12aH(4个一组)的铅酸电池零售价目前不过360元(以旧换新)。铅电池技术也在进步,高端的铅炭电池的成本和寿命都好于锂电池。

(3)更安全。铅酸电池已经有150多年的历史,性能安全可靠,本体不会爆炸。而锂电池特别是三元锂电池的安全性比铅酸电池要低一些。

所以即使锂电池替代铅酸电池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并且需要在解决回收利用并降低成本后才有可能大规模替代,5年内在电动自行车和三轮车领域不太会大规模替代,即使将来逐步替代,天能动力也同样能位于行业龙头。

目前电动自行车保有量超过2.2亿辆,并且还在稳步增长,电动三轮车保有量超过5000万辆,也一直增长。电动自行车铅酸电池一般1.5~2年就需要替换。现在天能动力铅电池的销售80%以上都是替换销售,这一块的销售政策都是款到发货,甚至有预付款,所以现金流很好。也可以说在电动自行车和三轮车用电池领域,由于主要市场为替换市场,是直接面对消费者的,这实际上是消费品行业,属于弱周期行业,行业龙头理应享有更高估值,但事实上却是按照破产价在估值天能动力,这种预期差就给予了投资者机会。

和最大的竞争对手超威动力相比,天能动力各方面相对优秀,管理和成本控制明显高出超威动力,利润率和利润都明显好于超威动力,账上的自由现金流也比超威好很多。根据年报数据统计,过去6年天能动力自由现金流超过40亿元,远超超威动力。天能动力还有铅回收这块,超威动力在这块却没有十分重要的业务,所以选择天能动力更为理想。

注重研发的民营企业我都比较喜欢,从表12-4可以看出天能动力在研发方面很舍得投入,多年来研发投入比例平均超过销售收入的3%。目前天能动力的研发费用50%用于锂电池,主要方向是电动自行车和三轮车用锂电池。30%用于铅电池,比如高端的铅炭电池,铅炭电池的成本和寿命都好于锂电池。还有20%用于铅电池回收技术,目前天能动力的铅回收技术来源于意大利,国产技术的替代能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

表12-4 天能动力研发投入情况表

资料来源:天能动力年报。

截至2020年3月19日,天能动力每股4.61港元的价格相当低估,加上分拆上市A股的“东风”,天能动力这个价格值得投资。

第四节
港股制造业有“黄金坑”

2020年3月,在新冠病毒疫情全球蔓延以及石油暴跌等多重突发事件的综合影响下,美股暴跌。2020年3月4—19日短短15天时间,美股三大指数暴跌25%左右,经历4次熔断(标普500指数下跌超过7%即触及一级熔断),同时也造成美元流动性紧张,港股随之倾泻,恒生指数同期也暴跌20%,最低触及21 139点位,实际上大多数个股跌幅更大,制造业也跌出了“黄金坑”。

我国是制造业大国,是世界上唯一拥有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制造业是立国之本。随着新冠病毒疫情在我国得到有效控制,2020年3月下旬绝大部分地区复产复工,制造业得到复苏,同时由于欧美等其他国家疫情发展迅速,制造业生产受阻,我国制造业有机会制造更多医疗相关产品以及民生产品去支援其他国家共同抵抗疫情,总体而言,需求虽然下降,但不会断崖式下降。随着未来疫情的结束,制造业将进一步复苏,而此时的港股制造业具备较高的投资价值。

这个时间段的港股制造业本就相当被低估,此时更是落入“黄金坑”,3~5倍PE的港股制造业股票到处可见,股息率达到10%以上的制造业也不在少数。港股市场有众多优秀的中国内地企业,有中国芯片龙头企业中芯国际,有氟化工龙头企业东岳集团,有世界排名第二的电视制造商TCL电子,有自主品牌龙头吉利汽车、长城汽车,有医药医疗器械行业的中国生物制药、微创医疗,有纸业龙头玖龙纸业,有通信行业的小米集团,有光学产品制造龙头舜宇光学等,还有本章提到的诸多股票,总之你能想到的大部分制造业行业都有内地优秀的企业在港股上市,而且又好又便宜。

长期来看,恐慌情况下的港股低估值股票都很值得购买。这样的事情在美国股票历史上也常有发生。彼得·林奇曾在《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资》书中描述过:“1987年10月份股市崩盘时,真正发生亏损的是那些在大跌时卖出股票使账面亏损变成了实际亏损的投资者。真正发生亏损的并不是一直持有好股票的长期投资者,而是那些认赔退出市场的保证金买卖的投资者、风险套利者、期权交易者以及那些根据电脑‘卖出’指令抛出股票的投资组合经理人。就像一只猫看见镜子里的自己被吓了一跳一样,这样卖出股票的投资者自己吓坏了自己。”

所以普通投资者不要加杠杆买入股票的原因正在于此,这类事件难以预测,包括持续的时间也难以预测,我们也猜不出什么时候才是底部,如果加杠杆买入后将不得已在底部割肉出局,投资者将很难再挽回损失。安心持有好股票,那么价值回归只是时间的问题。

股价因为市场恐慌性下跌是买入股票池里长期跟踪的好股票的良机,假以时日,这些优秀企业会用良好的业绩来回报投资者逆向进行的投资。我们应该对中国制造业的发展、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对中国整体的发展始终充满信心。 5WGCOMJ2s+0Sv0BdkaNoEjXFNi4G3fl++Bt3CEc8k7VBk8Pf0ocZXP9Hu47908aw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