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八章

何时卖出股票

股市有句谚语:“会买的是徒弟,会卖的才是师傅。”实际上价值投资者是不认可这句话的。会买才是根本,买什么样的公司、在什么样的估值买是价值投资的核心。只要买的是好公司,买的价格远低于其内在价值,何时卖出其实就相对简单得多。买入是投资的基础,是最重要的一步。

卖出当然也很重要,选择适当的时机卖出和换仓,能显著提高收益率,所以这一章就主要来谈谈何时卖出股票。

第一节
价值为尺,衡量价格

关于何时卖出股票,众说纷纭,技术派和价值派的观点更是截然不同,分歧巨大,趋势派也有自己的看法。技术派喜欢盯着K线图,用各种复杂的理论和公式预测短期股价走势,关键是这种预测的准确率很少能超过50%,从长期来看往往是无效的,即使确实有效,也只有极少数的技术派天才能够做到,普通投资者根本无法掌握。

对于价值投资者来说,最重要的是判断股票的内在价值,然后以内在价值这把尺子去衡量价格,当价格明显高于内在价值时卖出股票。内在价值这把尺子还可以用于各股票之间的对比,投资者可以根据内在价值来判断换股的时机。

关于这一点,高毅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邱国鹭曾在《投资中最简单的事》这本书中谈过3种卖出股票的情况:①基本面恶化;②价格达到目标价;③有其他更好的投资。

在探讨卖点的时候首先要明确一下判别股价高低的标准:以价值中枢判断卖点,不以买入成本为判别标准。成本只是投资者自己买入的东西,市场上没有人会关注,也不会对股价有什么影响。忘掉买入股票的成本,是投资成功的必要经历。只有以价值为尺,才能准确地度量股票的价格是否高估。

第二节
当基本面恶化时卖出

基本面的恶化实际上有几种情形,我们要判别出来这一恶化是长期恶化的还是短期的,是影响企业长期经营的问题还是可以短期解决的问题,然后根据分析的结果区别对待。

一、落入价值陷阱

这种情况常见情形之一就是强周期股买在顶部,航空、钢铁、汽车、化工行业的股票常常有较强的周期性,行业顶点的时候大家日子都很好过,包括市盈率也看起来很低。但由于行业顶峰不可持续,顶峰过后往往需求下滑,行业整体过剩,价格战硝烟四起,大部分企业都如履薄冰,亏损连连。如果本身不具备绝对的优势,这时往往业绩下滑明显,股价也随着下跌。

我就曾经落入过汽车股的价值陷阱。2017年年初,我想配置部分汽车股仓位,于是通过综合分析后买入长城汽车港股(02333.HK)。现在来分析当时我是怎么落入陷阱的。表8-1是2017年2月份各汽车行业公司年报出来之前我做的一个数据分析。从表中可以看出,长城汽车2012—2016年的表现十分优秀,净资产收益率5年平均值达到23.43%,而且当时的股价并不太高,已经从高点回落到7港元左右,市净率1.3倍和市盈率不到5.3倍,都不高。

表8-1 2016年三季报后部分上市汽车行业ROE比较表

比较后发现,长城汽车过往的数据十分优秀,董事长魏建军以自己姓氏命名的“WEY”品牌中高端SUV也即将上市冲击中高端15万~20万元区间的SUV,发展前景可观。我参考各方面的资料,接着对长城汽车进行简要分析,具体如下。

董事长魏建军的战略清晰且坚定,制定了适合长城的专注SUV战略,作为民营企业的长城汽车在成本控制方面做得较好,效率高,利益激励充分。企业文化方面,长城汽车有廉洁的企业机制,各级采购员基本没有腐败,没有回扣,既节约了成本又加强了对供应商的管控,供应商产品质量稳定、可靠。由于企业位于保定这样一个三线城市,用工成本和土地成本均较为低廉,成本控制也是长城汽车长期的优势。

长城汽车研发投入比在车企中处于领先地位,其自主开发的直喷涡轮发动机和变速箱技术水平均处于自主车企前列,其中发动机已经不逊于合资车,是个非常重视研发的车企,有着很大的发展空间。财务非常健康,其他车企研发费用资本化率很高,长城汽车2016年前研发费用几乎全部费用化。长城汽车财报透明清晰,各方面财务指标均处于车企领先水平。

长城汽车2017年的市场地位、产品口碑都很不错,也有着中国车企中优秀的经销商和供应商关系,多方协力之下,具备全产业链把控能力,以后提升服务水平、解决供应短缺等方面均有优势。

2017年年初,长城汽车港股和A股差价巨大,因此我选择港股投资,并且当时还出现了以下这些基本面的积极变化。

(1)新款H6上市,WEY也即将上市。这是长城汽车近几年的重大变化。公司主力车型H6全新换代,新品牌WEY则以15万~20万元的价格参与和抢占合资品牌市场,这个区间合资品牌众多,销量大,市场大,前景广阔,长城汽车用类似手机行业的方法,采用优秀的性价比切入市场。当然将来销售得好不好,需要持续跟踪。

(2)长城汽车将自主开发的涡轮增压发动机和7DCT湿式变速箱用于新品牌WEY和新款车上,会显著降低成本。

(3)长城汽车启动了大面积的广告投放,在央视黄金时间和各个卫视都有广告投放,这在以前是少有的,表明长城汽车更加重视营销环节,希望新品可以大卖。广告宣传短期增加了成本,但对企业长期经营应该是积极的影响。

(4)在新能源汽车方面,长城汽车收购了御捷汽车的股权,为长城汽车新能源领域发展提供了助力。

通过分析,2017年年初我以均价7港元价格配置了8%左右仓位的长城汽车H股,到2017年10月,在长城汽车和宝马公司准备合资生产MINI的消息刺激下其股价最高涨到12港元。我自认为分析准确,各项利好显现出来,于是继续持有长城股票不动,准备做长期投资。但是接下来的情况却朝着反方向发展,2018年汽车行业整体下滑,长城汽车销售出现明显下滑,其中有2017年年初老款H6库存过高,特别是手动挡汽车库存高的影响。新推出的WEY品牌在初期热销一段时间后,在2018年遭遇合资品牌同类型SUV价格下探的影响,销量开始下滑。为了争夺市场,保住市场份额,长城汽车全系产品做了较大幅度的让利促销活动,2017年在营收微增2.59%的情况下归母净利润同比大幅下滑52.35%,2018年营收和净利润和上年持平,叠加大盘整体下跌,长城汽车股价也“跌跌不休”,最低跌到4港元,并长期在4~6港元徘徊。在行业景气相对高点时我进行了这笔投资,是一个明显的错误。这个错误在2018年年初年度业绩出来时可以得到纠正,当时卖出就是比较好的时机,可惜当时我并未摆脱价值陷阱,直到2019年9月左右,由于看到地产股绿城中国被低估兼具高成长,才以5.5港元左右价格卖出换仓到绿城中国,亏损不少。2019年年末,汽车行业开始出现好转迹象,预期2020年开始的未来几年,长城汽车、长安汽车等自主车企将可能迎来新的增长周期,2020年可能将是长安汽车、长城汽车H股较好的买入期,当然还需要继续观察分析。

但有另外一种周期股,比如化工行业翘楚万华化学,它的顶级研发能力能使其在行业低谷时也能获取不错的利润。它虽然也是周期股,但每个周期业绩都是盘旋上升的,这样的股票就值得长期拥有。图8-1是万华化学的前复权季度K线图,从图中可以看出万华化学股价周期上升的情况。

图8-1 万华化学前复权季度K线图

二、其他基本面恶化的情形

除了周期因素之外,还有其他基本面恶化的情形,比如突发“黑天鹅事件”。2019年7月,新城控股董事长王某由于猥亵幼女被刑拘,这种事情没有人能事先预料到,知道消息后需要分析,当然也可以先卖出止损。实际上后期新城控股由于基本面良好,在董事长儿子接过董事长职位后做了一系列的举措保证了新城的继续发展,股价才慢慢回升。

企业如果有财务欺诈行为且被揭露,就没有了投资价值,该止损就得止损,比如港股中的蓝鼎国际(00582.HK)。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企业原来在行业里有一定的竞争优势,但是随着行业竞争格局的改变,自身已经没有成长性了,比如魏桥纺织(02698.HK),即便估值低也没有太大的投资价值。

第三节
价格达到目标价格时可以卖出

价值投资的目的是获取投资收益,所以当市场认识到该公司的价值,开始给它的股票高估值,最后股价上涨很多,已经明显超过股票的内在价值时,价值投资者应该兑现收益,将股票卖出。没有必要和投资的公司绑定在一起,非要一直拥有。

一、动态调整目标价格

首先强调一点,目标价格是动态的,并非一成不变,目标价格会随着行业和企业的整体情况而变动,投资者需要长期跟踪企业的情况来修正目标价格,否则会有可能拿不住好企业股票,过早将优秀企业股票卖出。如果不动态调整目标价,同时也可能在股价下跌过程中判断错误。我曾经在2016年年末以每股3.7港元的价格买入碧桂园,但2017年涨到6港元时早早卖出,结果错过后面更大的涨幅(最高达到19港元)。这就是犯了没有持续根据企业情况调整目标价格的错误。碧桂园2017年业绩持续走高,销售节节攀升,显示出良好的盈利能力,6港元对于当时的碧桂园只是起步价而已。

所以目标价格最终在于对企业内在价值的判断和理解,这里用绿城中国举例说明,关于绿城中国的具体分析还可以参考本书第十一章第四节。2019年5月,绿城中国股价到了2016年以来的最低点5港元左右,我原来就持有绿城中国大约10%的仓位,这部分是8港元左右买入的,可谓浮亏惨重。当时的绿城中国股价虽然处于最低点,但由于当时绿城中国的股价根据我的观察仅仅只是低估,上半年销售情况不理想,处于下滑状况,虽然管理层在2018年度业绩发布会上表示由于货源不均衡,导致上半年可售货值很少,而下半年则有充足的货源保证销售指标完成,但由于绿城中国前面几个年度有过销售不达目标的情况,加之新任CEO(首席执行官)张亚东还没有充分地证明自己,有比较大的不确定性,所以我也只是持有绿城中国原有仓位不动,继续跟踪绿城的总体情况,根据绿城中国前几年销售和归母核心净利润做个大致的预估,按照2018年归母核心净利润以及2018年的销售前瞻PE推算出绿城中国2019年内在价值为每股9~12港元,由于当时其他股票也被低估,所以并未换仓买入绿城中国。

2019年9月初,绿城中国在上半年销售负增长的情况下,7月份的销售同比大幅增长49%,8月份的销售同比增长122%,并且从跟踪的项目来看,9月、10月的大幅增长也是比较确定的,于是我重新估值绿城中国,用下面所述的估值方法重新估算绿城中国的内在价值,在9月份将绿城中国内在价值调整为每股13~17港元,而当时绿城中国的股价仅为6港元出头,从而做出加仓决策。

二、简单的估值模型

在估值前要强调一下市值的概念,普通投资者常常用股价来做对比,甚至有些股市投资经验不太丰富的人认为100元的股价就比10元的股价贵,完全没有去看股价后面真正的含义,实际上贵州茅台1000元的股价可能比大多数公司的股价还便宜,老股民更习惯用市值来做企业间的对比。

首先,市值不会因为拆股送股而发生变动,用市值一看,就知道这只是个数字游戏而已。

其次,企业之间用市值对比更直观,不同企业之间的股份数目不一样,股价也不同,用股价不容易比较出彼此差距,如果直接用市值对比,就一目了然,比如同类型企业市值相差一倍以上,那一定有什么原因,如果是被市场错杀,也许是投资的机会。

最后,用市值筛选出行业里市值第一名的企业作为龙头企业(大的行业比如金融、地产行业可以选出3家以上龙头企业)来对比标的企业,这一点非常必要。一般来说,行业市值第一的企业也通常是行业里发展最好的企业,拿目标企业和它对比,只有目标企业发展速度能超过龙头企业或者特别低估才值得买入,否则不如直接购买龙头企业的股票,毕竟龙头企业是已经被市场证明的优秀企业。在对比市值的同时,也可以估算一下目标企业的发展潜力。

还是以绿城中国为例,首先对企业做个定性分析:绿城中国原来的优势在于一流的产品,央企中国交建集团和香港九龙仓集团有限公司分别成为第一第二大股东后带来的融资能力和融资利率水平到达主流房企准一流水平。周转效率和成本控制则是原来绿城中国的弱点,但是现在弱点改良了,周转效率从跟踪项目来看已经提升许多,和同类别企业相比已经毫不逊色。成本控制方面,由于绿城中国以产品品质著称,所以在产品品质上的钱是不能省的,设计、建安成本比其他企业高出15%~20%都是正常的,在保证品质第一的前提下,公司也通过产品标准化来降低成本。绿城中国在主要销售区域江浙沪地区以及北京等地具有良好的产品声誉,绿城中国的楼盘相对其他品牌有一定的溢价能力,从而完全可以覆盖建安成本的增加。

从这些分析可以观察出来,绿城中国有较大机会反转成为优秀的房地产企业。这种情况下,我在2019年9月末重新做了估值测算。为了便于理解绿城中国的估值变化,下面用两种简单易懂的估值模型来做个分析。

先按照绿城中国的核心归母净利润做个测算。2019年末,我预测绿城中国2019年度归母核心净利润为45亿元人民币(2018年度为38亿元),然后将2018年度和2019年度的数值采用不等权重的方法计算,2019年度按照65%的权重,2018年度按照35%的权重来计算,再按归母核心净利润6~8倍计算得出市值:

(45×65%+38×35%)×6=255.3(亿元人民币)

(45×65%+38×35%)×8=340.4(亿元人民币)

按2019年9月20日汇率约为人民币兑港元1:1.1来计算,市值在281亿~375亿港元,对应每股价格在13~17.3港元。

第二种是采用前瞻利润估算法。先将2019年的销售额拆解为权益销售额和代建销售额两部分,2019年9月预估权益销售额约为750亿元人民币(2019年实际权益销售额为768亿元人民币),根据综合推算净利润大约为8%,即60亿元净利润,扣除永续债利息大约12亿元后为48亿元,前瞻利润估值必须考虑现金流折现,打个折扣按4~5倍PE计算为192亿~240亿元人民币,加上代建轻资产部分约650亿元销售额(实际为664亿元),代建部分按照净利率1%左右测算约为6.6亿元。由于代建属于轻资产项目,给予相对保守的估值也要10~15倍PE,为66亿~99亿元。其余设计装修和酒店部门不算。这样合计起来市值应为258亿~339亿元人民币,也就是284亿~373亿港元,每股价格为13.1~17.2港元。

通过这两种分析,我们基本确认2019年年末目标价格为13~17港元。截至2019年12月31日绿城中国最高价都未达到13港元的下限目标价格,当然不要卖出。

到2020年1月初,绿城中国2019年度销售数据已经出炉,2019年下半年逆袭成功,完成管理层提出双“两千”目标,即2019年操盘销售额(含代建)、新增土储双双完成两千亿元目标。全年权益销售增速在上半年负增长的情况下达到37.88%,权益销售增速在主流地产排名第三,新增土储2000亿元(不含代建),基本保障了2020年2500亿元人民币的销售目标。2019年提出的2020年2500亿元销售目标(含代建)、2021年3000亿元销售目标(含代建)还有可能提升。这种可以看到未来两年高速成长的企业,用前瞻PE重新估值是比较适合的。

根据2020年2500亿元人民币(新的目标会在公告或年报中披露)这个销售目标来分解,其中权益销售额会在1700亿元自建销售额的55%(保守估算)左右,权益销售额按8%的净利润来测算,代建约在800亿元,净利润按1%来测算,再扣除永续债利息预估为13亿元人民币。其中权益销售部分按照4~5倍PE计算,而代建部分按照10~15倍PE计算。根据上面的方法可以算出2020年目标价格。

下限市值:

(1700×55%×8%-13)×4+800×1%×10=327.2×1.1=359.9(亿港元)

总股本为21.71亿股,推算出每股约16.6港元。

上限市值:

(1700×55%×8%-13)×5+800×1%×15=429×1.1=472(亿港元)

总股本为21.71亿股,推算出每股约21.7港元。

经过修正后的绿城中国2020年股票目标价格就成为16.6~21.7港元,而且这种具有产品优势的企业在得到快速增长的验证后,上升趋势比较明显,通常在原推算的条件达成后,目标价还会随着企业的实际发展做出一定的修正,如果比预估还好,还应及时提升目标价格。及时修正目标价格,就不会轻易地在绿城中国涨1倍但是还远未到达目标值就轻易卖出。当然,如果基本面发生了重大的长期恶化,也应该分析具体情况择机卖出。

还有一种定性分析目标价格的方法,就是以绿城中国未来三年可能到达的行业地位来做估值。这种方法主要是采用毛估的方式,也一样需要跟踪分析并重新定性。根据统计,绿城中国自建销售额增长率、权益销售额增长率这两项关键指标在2019年均可以排在上市房地产企业前五的水平,并且根据对绿城综合资料的判断,未来两到三年绿城中国的自建销售额增长率有较大概率维持前五的水准,这样在2022年有望全口径销售额(不包含代建)重返行业前十。不考虑估值水平的增长,截至2019年12月31日,仅仅按香港市场2019年前10名中市值最低的两家企业世茂地产、新城控股来看,市值都在900亿港元以上,对应2020年1月2日绿城中国210亿港元左右的市值,有3~4倍的增长空间,如果再考虑到估值提升和代建部分轻资产的估值,那可能是一个4~6倍的空间。这样我们就有个3年的大致目标价格——40港元,当然这个目标未必能实现。必须长期跟踪推断这个目标是否能实现,根据实际发展情况调整目标价格,跟踪下来如果发现与我们的预计差距很大,那么卖出是最好的选择。

持续跟踪分析企业的经营情况是估值的必经之路。

第四节
有更好的投资机会时卖出换股

有明显更好的机会调仓换股时,股票池就可以发挥它的作用了。

其中一种情况是市场遭遇了系统性的大跌,造成股票普遍性下跌,但是跌幅不一样,这个时候应该将部分股票换入估值明显被低估的股票。但是,前提是投资者必须对换入的股票十分了解,跟踪较长时间,否则很可能换错股。

另一种情况则是股票A大涨,虽然还不到估值上限,但另一只你也很了解的股票B却没有什么涨幅,并且估值水平明显低于股票A,这时可以换仓。我在2019年9月就将手中的宝龙地产和长城汽车H股卖出换成绿城中国,由于年初宝龙地产的销售额高速增长,宝龙地产股价大涨,当时的宝龙地产市值超过220亿港元,而绿城中国的市值还不到150亿港元。因为两家企业都是我长期跟踪的重点股票,从产品品质、销售额、未来发展前景等各方面综合对比来看,宝龙地产不如绿城中国,但是估值水平却明显高出绿城中国,市场给的价格完全不合理,给了我换仓的良机。而且当时已经可以看出绿城中国的销售额在增长,管理和效率在提升,虽然当时的宝龙地产5.2港元左右的价格并不高估,但我仍然陆续将宝龙地产卖出换为绿城中国。这是一次很成功的换仓。当时我在雪球网上也发帖将换仓情况告诉大家,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在雪球网里查看当时的帖子,再结合当时的情况和股价体会这种换仓的逻辑。

这里要特别提醒的是,千万不要轻易换仓到不熟悉的股票去,一定要抵制住诱惑,不追逐热点,不买能力圈之外的股票(除了建立观察仓外)。这种随意换仓的做法无异于夸父追日,终究会渴死在途中,只买自己能力圈之内的股票才是最重要的。

第五节
企业的利润在增长,股价就是不涨怎么办

企业业绩在增长,但股价就是不涨,这种情况港股市场比较多,特别是中小市值股票这种情况比较多,股票分红不错,但是股价就是不涨甚至还下跌。我有不少持仓股票特别是中小盘股票这两年也是如此,比如2017年到2019年利润连续高速增长的宝龙地产也曾长时间股价不涨。这里以几个假设来做个极限推演。假设公司现价为5PE(就是股价1元,每股净利润0.2元),每年企业利润增长5%、10%、20%、前5年增长每年20%后面每年10%这4种情况,分红率35%,但股价扣除分红都始终不涨(实际上等于只涨了分红这部分)来进行推演。表8-2至表8-5是2019年7月4日按公司原始股数为1股,分红比率为净利润的35%,分红按全年度计算(年中加年末合计)再买入正股,并假设正股扣除分红后一直不涨的情况下进行的推演。

表8-2是2019年12月31日A公司原始股数为1股,分红按年度计算(年中加年末)再买入正股,假设正股一直不涨的情况下的收益情况。营收和利润按年度增长5%计算,分红比率按35%净利润计算。

表8-2 A公司分红后净利润每年增长5%的情况  (单位:元)

表8-3是2019年12月31日B公司原始股数为1股,分红按年度计算(年中加年末)再买入正股,假设正股一直不涨的情况下的收益情况。营收和利润按年度增长10%计算,分红比率按35%净利润计算。

表8-3 B公司扣除分红后净利润每年增长10%的情况  (单位:元)

表8-4是2019年12月31日C公司原始股数为1股,分红按年度计算(年中加年末)再买入正股,假设正股一直不涨的情况下的收益情况。营收和利润按年度增长20%计算,分红比率按35%净利润计算,2019年开始都是假设。这里的计算都是按分红再投资复利计算的。

表8-4 C公司净利润每年增长20%的情况  (单位:元)

表8-5是2019月12日31日D公司原始股数为1股,分红按年度计算(年中加年末)再买入正股,假设正股一直不涨的情况下的收益情况。营收和利润按前五年度增长20%计算后面都按10%计算,分红比率按35%净利润计算,2019年开始都是假设。

表8-5 D公司净利润前5年每年增长20%,后面每年增长10%的情况  (单位:元)

我们会发现,即便股价扣除分红后一直不涨甚至跌下去,只要我们持有的企业有真实的内在增长,并且愿意拿出一部分利润分红,我们拿分红的钱再投资之后收益从长期来看并不差。并且随着时间的增长收益越来越好,到了后期简直是超额的收益。

(1)A公司5年的投资收益增长为1.58倍,10年的为2.59倍,20年的为10.5倍。

(2)B公司5年的投资收益增长为1.68倍,10年的为3.39倍,20年的为52.61倍。

(3)C公司5年的投资收益增长为1.92倍,10年的为7.39倍,20年的为25 172.41倍。

(4)D公司5年的投资收益增长为1.9倍,10年的为5.01倍,20年的为199.99倍。

当然,如果短时间来看,业绩增长但股价在几年内不涨,收益率远远不如涨幅大的企业,的确令人难以接受,这也是港股不少股票目前的状况,但随着弹簧越来越紧,后面反弹的可能性越来越大,随时有可能出现“戴维斯双击”。比如B公司、D公司10年后每年每股净利润已经超过股价的一半和七成,而C公司净利润已经超过股价,这显然是不会真正出现的。之前很可能出现企业获得10倍PE估值的情况,假设第10年这些企业估值为10倍PE,那么B公司第10年的股价应该是5.2元,加上3.39倍的股权,实际收益为10年17.63倍;D公司收益应为10年36.57倍;C公司为10年91.64倍,就是增长最差的A公司也可以做到10年8.55倍。

这里的假设前提是企业内在增长是正常的,实际上这里10年以后的数据分析意义不大,如果企业正常增长,事实上不可能10年后还这么低估,早就会在10年内出现“戴维斯双击”的估值修复。而事实上C公司在现实中也属于凤毛麟角,连续20年增长20%的企业极为罕见。

只要企业真正在增长,不管它增速是5%的低速还是20%的高速,只要时间足够长,加之企业有一定比例的分红,投资收益都不会差。

如果企业除掉分红后每年不增长,每年分红只有35%,留存了65%的净利润,但净利润却只是和上年度一样,也就是说留存的净利润并没有获得收益,那么这种情况保持35%的分红又会如何呢?按E公司来假设。

表8-6是2019年12月31日原始股数为1股,分红按年度计算(年中加年末)再买入正股,假设正股一直不涨的情况下的收益情况。营收和利润按年度增长0计算,分红比率按35%净利润计算。

表8-6 E公司扣除分红不增长分红率35%  (单位:元)

如果企业不增长,把净利润都分红了,这种情况又如何呢?我们假设投资F公司,每年分红率为100%,这种保持100%分红率的情况又会如何呢?我们按F公司来假设。

表8-7是2019年12月31日原始股数为1股,分红按年度计算(年中加年末)再买入正股,假设正股一直不涨的情况下的收益情况。营收和利润(扣除分红后)按年度增长为0计算,分红率按100%净利润计算。

表8-7 F公司扣除分红后零增长利润分红率达到10%  (单位:元)

我们发现,实际上分红率高的低增长企业,买的时候估值足够低的话,长期投资也能获得很好的收益。这种企业在港股有相当数量,典型的有SOHO中国(分红很好)、白花油这样的企业,但白花油的PE不低,SOHO中国则有准备开始重新进军房地产开发的打算。

事实上,上述所列举的A、B、D、E、F这样的公司在港股里有很多,比如现价5PE的宝龙地产2018年销售增长97%,2019年前5个月销售同比增长86%,由于地产企业结算滞后的特点,实际上已经锁定了2019—2021年的收入高速增长并带动利润大幅增长的局面。再比如中国建材2018年业绩增长63%,经营现金流高达485亿元,2019年度净利增长38%以上,经营现金流高达633亿元。天能动力已经在铅酸电池行业和超威动力形成双寡头局面,并将分拆主要业务回归A股。还有像必瘦站(高增长、高分红)、白花油(低增长,高分红)、SOHO中国(增长很少,分红很好)这样分红率很高的企业。有兴趣的读者可以自己在港股寻找上述各种类型的企业。

本节的假设只是做一个极限推演,推演后我们发现只要对企业的判断是对的,价值总是会回归的,只是很难知道它什么时候回来,但是后期一定会回来的!坚守价值,并有耐心等待价值回归的投资者们,才能走上价值投资的正道! f1ji75Fldtift5gF08MF1fnZxkZ9pPafexQqMRErasU96xLe5/BKgEIRJbuvv2Go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