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3章
要多少钱,才能实现财务自由

我们在上一章讲过,人力资产也可以产生现金流,那我们就先来算一算,自己值多少钱。

我们自己值多少钱

人力资产,是每个人最大的一笔资本

我们自己,也是一项可以产生现金流的资产。

古人经常说,养儿防老。在传统社会,没有医疗、养老等保障体系。分散老龄化风险的一个方法,就是多生几个孩子,每个孩子都可以通过劳动获得食品等生活物资,这样自己到年纪大了劳动能力下降的时候,孩子就可以分担自己的养老压力。

孩子在某种意义上,就是一项资产,可以为老年人提供现金流。

到了现代社会,医疗、养老体系已经健全。社会分工明确,绝大部分人都有自己的工作,可以通过劳动来获取工资等现金流收入。这种情况下,我们每个人都是一项可以产生现金流的资产。

比如说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他手里可能没有多少钱,但是并不能说他什么资产都没有,因为他本身就是一项资产。他可以去工作赚取工资收入。

对年轻人来说,人力资产是很重要的,可以说是最大的一笔资本。如何去计算人力资产的价值呢?

这里有一个参考。北京市交通事故赔偿标准提到“死亡赔偿金”:城镇居民死亡赔偿金,按照上一年的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0倍计算。

比如说2016年北京地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57275元。那2017年,死亡赔偿金就是57275×20=1145500元。如果一个北京地区的普通成年人不幸在交通事故中死亡,其本身价值就是按这个数字赔偿。

这里的20这个数字挺有意思,它实际上就是投资领域经常提到的市盈率。假设一个人年收入是5万元,那这个人的“市值”就是5万×20=100万元。国家认为一个人的市盈率平均应该按照20倍计算,这个值挺有参考意义。关于市盈率,在本书后面还会有详细介绍。

大家也可以用这种方法,计算一下自己一份工作的价值。刚开始上班的时候可能工资还不稳定,可以以单位老同事的平均收入为基准。比如说,税后年收入稳定在20万元,如果要一直从事这份工作,那这份工作的价值差不多就是:20万×20=400万元。

稳定工作=优质的“债券类资产”

一份稳定的工作,本身就是一项优质的“债券类资产”。

比如说有两个人,一个有100万元存款,但是没有工作或者其他现金流收入;另外一个有50万元存款,但是有一份年收入10万元的工作。

前者因为没有现金流收入,其人力资本没有体现,是闲置的,而后者实际上是“50万元的股票资产+200万元的人力资产”。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情况下,后者的安全感应该会比前者更强。

这也是家长总是期盼孩子能有一份好工作的原因。好工作可以增强人力资产的价值和现金流。

如何提升人力资产的价值

那有哪些因素,影响了我们这个人力资产的价值呢?

比较神奇的是,我们自身这项人力资产,是可以凭借主观能动性来提升价值的。

在股票市场或者其他投资领域,我们再怎么努力,也很难凭主观意愿改变某只股票的走势,通常都是投资之后耐心等待。但是我们自身这项人力资产的价值,可以凭借我们的努力去提升。

(1)我们之所以寒窗苦读十几年甚至二十几年,原因在于教育是最好的一笔投资,它可以非常明显地提升我们自身这项人力资产的价值。

199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加里·贝克尔(Gary Becker)教授,是首位把人力看作资产的学者。他很重要的一个理论就是“教育的投资回报率是巨大的,投入时间和金钱提高人的受教育程度是非常值得的”。

通过对美国市场的研究,投资到一个本科学历上的钱,年化收益率达到了15%!这是考虑了通货膨胀因素之后的真实收益率,比股票、房产等的长期收益率还要高。中国也是如此。

这也是我们要好好学习的原因。学历越高,平均收入越高;学校越好,平均收入越高。不排除个别名校毕业生发展不好,收入不高,但是从整体上来说,这个逻辑是成立的。

美国大学学费那么高,但很多人不惜贷款也要上大学。他们不是傻瓜,是因为他们知道这笔投资的回报率高得惊人,远比大多数资产的回报率要高,自然抢着去投资。

(2)上班后,努力学习、认真工作也可以显著提升收入。

很多单位,如果员工愿意去考取相关证书,培训费、报名费单位都会报销。有了这些证书后评职称会更容易,同样的工龄,收入也会显著提升,带动个人价值的提升。

当然,我们可能发现自己不喜欢正在从事的工作,或者找到更适合自己的工作,这时可以换工作。换工作在现代社会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

一个好的学历、一份好的工作,会大大提升人力资产的长期价值。所以,家长才愿意在孩子的初高中教育上投入重金,考研辅导班、公考国考辅导班才会非常火爆。这真的是有投资价值的。

人力资产的风险

但是人力资产也是有风险的。它主要来自两方面:一种是意外风险,人力资产本身会面对各种复杂的情况,特别是遇到一些疾病、意外等风险;另一种是时间风险,我们的劳动能力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下降。

不过好在,这两种风险在现代社会都有办法规避。

第一种风险,主要是意外、疾病等导致的。比如说不幸遇到车祸、身染重疾。这种情况下我们无法到岗工作,会对我们的劳动能力产生非常大的影响。

对于这些风险,我们可以依靠保险来化解。例如不幸得了癌症重疾,不仅无法上班获得收入,还需要家庭花费大量的钱去治疗,严重拖累家庭的生活质量。但是如果配置了重疾险,确诊重疾险里所包含的重疾,就可以先行得到一大笔赔付,抵抗这种风险。意外、重疾、医疗开销等风险,都可以通过保险来对冲。不过这些风险也不是每个人都会遇到的。

第二种风险,则是所有人都会遇到的,那就是随时间的推移,我们都会衰老,劳动能力会下降。

二十多岁的时候,我们熬通宵易如反掌,第二天照样生龙活虎地学习工作。但四十多岁的时候,熬一夜就得好几天才能缓过来。到了五六十岁,高强度的工作就无法胜任了。

年纪越大,我们劳动能力越低。与之对应的,是我们的人力资产的现金流,也就是工资,也有可能下滑。

特别是退休之后,退休金相比还在上班时的工资收入,是要打一个折扣的。

不过有退休金和养老金,这还算不错的了。如果是个体户或农民,年纪大了之后可能不仅收入下滑,而且没有足够的退休金和养老金来负担老年生活。

如果人力资产是家庭资产的主力,那我们的家庭就必然会面对这样的风险。

如何化解人力资产的时间风险

这是社会和国家的一个大问题。

大多数年轻人需要依靠自己的体力或者努力工作来赚取工资收入,这其实就是把自己这项人力资产运作起来产生现金流。

我们可以利用得到的现金流逐渐配置各种能产生现金流的资产。例如有的人会把工资存入银行,买银行理财产品;有的人会用工资买股票或基金;有的人会多买几套房子,预备养老。不同人的选择不同。

等到积累的资产足够多,这些资产产生的现金流可以覆盖家庭日常生活的开销,我们也就实现财务自由了。

这就是用定投来化解人力资产的时间风险。

这个过程会持续几十年的时间。早期我们的家庭资产中人力资产是主要部分,但随着定投的延续,人力资产产生的现金流就逐步变成其他资产。最终当我们积累了足够多的其他资产,而这些资产产生的现金流足够我们的生活所需时,我们也就可以退休了。如果做好投资的话,这个过程需要的时间会大大缩短。

我们也就明白了为何定投是分批投入的,因为资产产生现金流需要时间。人力资产产生的现金流,也就是工资现金流,通常是定期发放的,所以大部分定投也是定期的。

定投的实质,就是把人力资产定期转化为其他资产。所以只要我们还在工作,还在用人力资产产生现金流,就要面对如何定投的问题。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每一个劳动者都需要考虑定投的问题,只不过定投的品种、定投的操作各有不同。

延迟退休,你准备好了吗

这两年关于延迟退休有不少新闻,有的官员建议延长退休年龄。

当然,这个提议有很多人反对。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想一想,退休年龄的延长,其实是必然的。

延迟退休,是未来的趋势

如果去日本旅游,我们会看到很多年纪非常大的人还在工作,很多海外的航班上也没有年轻的空姐,更多的是一些年纪较大的空姐。

这跟咱们国内的现状很不一样。国内目前很多退休的人都领着退休金去各地旅游,或是享受天伦之乐。像之前螺丝钉去三亚的时候,就看到在海边休闲散步的大部分都是老年人。

但其实,我们人类的寿命是在不断延长的。过去,60岁已经是高寿了,但现在60岁退休之后,一般人还可以继续生活几十年。

几十年后,70岁的人身体素质就像现在60岁的人一样,人类的平均寿命可能会延长到百岁以上。

如果依靠现有的年轻人的工作,其实是负担不起这么多老年人退休后的需求的。所以延迟退休是未来的趋势,甚至会变成日本那样,很多七八十岁的人还在工作。

我们该如何去应对呢?这其实需要我们先回答这个问题:养老靠什么?

农耕时代,养老主要靠儿女

在不同的时期,养老的依靠是不同的。

在农耕时代,养老主要靠子女、靠亲朋。

如果一个人从事的是体力劳动,或者是对身体硬件条件有要求的工作,可能工作到60岁就需要退休了。毕竟年龄不饶人,身体素质下降是每个人都需要面对的。

有句老话叫:养儿防老。

在农耕时代,多一个儿子,就是多一份劳动力。这个劳动力,可以通过劳动来种植作物、收获粮食,也算是一种可以产生现金流的资产。

因此,只要多生几个孩子,自己的晚年生活就基本上有保障了。所以农耕时代的人,就是努力劳动、多生孩子,在老年靠孩子来养活自己。

也有的地方养老采用的是宗族制度,即依靠家族亲戚之间互相帮助。直到今天,还有很多地方延续这种方式。

现代社会,养老靠的是资产

不过在现代社会,纯粹的体力劳动明显减少,很多人从事的是脑力劳动,那其实60岁以上的人还是可以继续工作的。

所以,现代社会养老依靠的是能产生现金流的资产。

比如说“股神”巴菲特,在八九十岁的高龄,仍然每天积极学习投资知识、阅读各种信息,每年股东大会还可以一讲讲一天。

巴菲特的工作并不太依靠体力,更多的是根据投资知识和经验来调配资产,买入低估的、能产生现金流的资产。其绝大多数财富都是60岁之后赚到的。

这是因为投资有很强的复利效应,哪怕是多工作10年,也可以让财富有非常明显的增长。并且后一个10年里积累的财富,可能是上一个10年的很多倍。

不是没有比巴菲特投资收益高的投资者,但是,比巴菲特收益更高,还比巴菲特活得时间更长、工作时间更久的投资者,真是非常稀少。

对巴菲特来说,投资是他的爱好,只要身体条件允许,他会一直工作下去。而且工作对巴菲特来说是一种乐趣,巴菲特说他自己是“跳着踢踏舞来上班”。

不过对大多数人来说,年轻的时候都需要努力工作,依靠自己的体力劳动或者脑力劳动来赚取收入。

这其实是把自己这项人力资产运作起来并产生源源不断的现金流。得到的现金流,我们可以用来配置各种优质的资产,例如社会上优质的股票资产、优质的房地产资产等。

这些资产,可以进一步产生现金流,但这是被动的现金流,不再需要我们辛苦工作就可以获得。等这些能产生被动现金流的资产积累得足够多,且这些被动现金流可以覆盖家庭的支出时,那我们之后的生活就不用太担心了。

持有优质资产,是应对延迟退休最好的办法

其实,这也就是财务自由的意义所在。不需要辛苦工作产生现金流,而是通过资产来获得被动现金流,满足自己和家庭的生活所需。同时,还可以选择去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情。

即使过了60岁,只要身体条件允许,我们可以继续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也有足够的财力来自由选择是不是要一直做下去。

持有优质资产,是应对老龄化和延迟退休的最好方法。

这种情况下,我们变成了时间的朋友,活得越久越有优势。因为资产会以复利的形式增值,时间越长,复利的威力越大。

长期投资,最后往往拼的是谁活得更长。掌握优质资产的投资方法,能让自己有更大的选择空间。

攒多少资产,才能实现财务自由

那具体需要多少资产,才能实现财务自由呢?

财务自由的4%法则

如果依靠退休金和养老金来养老,我们只需认真工作到退休年龄即可。至于退休金和养老金是怎么投资的、现金流如何发放、如何抵御通货膨胀的侵蚀,这些都不需要我们操心,我们只需要做好本职工作即可。

但如果我们想要实现更高质量的财务自由,就得解决一个问题:我们需要攒多少资产才够呢?

这是可以量化出来的。有一个比较通用的方法:4%法则。

4%法则是麻省理工学院的学者威廉·班根(William Bengen)在1994年提出的理论。通过投资一组资产,每年从退休金中提取不超过4%的金额用来支付生活所需,那直到自己去世,退休金都花不完。因为,资产自己会增值。

换句话说,如果一年需要40万元的开销,那就需要40万元/4%=1000万元。把这1000万元投资到一组资产上,每年提取不超过4%的金额,就可以满足一年40万元的生活开销,实现财务自由。

所以我们可以先计算一下,我们想要实现什么段位的财务自由,要实现这个段位的财务自由,家庭一年需要多少开销,再反过来推算需要多少资产。

但是这项资产,并不是什么资产都可以,这项资产的长期收益率必须超过4%,否则不足以支撑每年提取4%的金额。另外,这项资产得以能够抵御通货膨胀的资产为主。

要赚多少,财富才不会缩水

为什么现代很多中产家庭会缺少安全感呢?原因在于现有的财富可能会受到通货膨胀的侵蚀而缩水。

其实钱的数量本身,不太容易给人带来安全感。因为货币在贬值,并不是说现在一个月赚2万元就安全了。

比如说20世纪90年代的时候,大部分人的月工资不到1000元,如果有一份工作的月工资有3000元,那人们的安全感是十足的。但现在,月收入3000元满足不了大部分人的需求。

同样地,若干年后,人均月工资可能到了20万元甚至更高,2万元又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了。一个静态的收入数字是无法给人带来安全感的,因为现金是没有办法抵抗通货膨胀的。

什么是通货膨胀呢?

一些书里会告诉你,通货膨胀率看的是CPI,也就是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这也是一个指数,只不过跟股票指数不同。这是统计我们普通家庭平时购买的居民食品饮料、能源等消费品或者服务项目的市场零售价格的指数。

最近几年,按照国内的统计,CPI同比增长一年为2%~3%。也就是说,我们日常生活的居民物价,上涨速度是每年2%~3%。

按理说,我们投资的收益率,跑赢CPI的增长速度,就算是跑赢通货膨胀了。

如果按照上面这个标准,跑赢通货膨胀并不难实现,买点理财产品就可以做到。

不过这个数字,肯定跟大家的实际体验有很大差别。

为什么呢?

这是因为CPI可以被看作“必需消费通货膨胀率”。跑赢了CPI,我们就能够活下去。但是如果想要更好的生活质量,其实需要跑赢的是“可选消费通货膨胀率”。

比如说任何一个社会,优质的教育、医疗等资源的价格增长速度一定是大幅高于CPI的。因为整个社会都需要这些资源,大家互相竞争,就会推高这些资源的价格。这些消费的价格增长速度,比3%要高不少。

家里有孩子的朋友一定深有感触,因为给孩子的补课费用一年比一年高。虽然学校的学费可能增长并不快,但实际上,培养出一个985或者211重点学校的本科生,所需要的开销的增长速度是远高于CPI的。这些稀缺资源价格的增长速度,通常跟M2增速有关系。

M2是广义货币的量,比如说我们的存款、证券保证金、公积金等,都算是广义货币。M2的增长速度,代表一个社会广义货币的增长速度。

俗话说,水涨船高,货币供应量增加了,市场上的钱多了,物价也会上涨。涨价很大一部分就是因为货币流入并推高社会稀缺资源的价格上涨。

M2的增长速度,在十几年前长期保持在两位数。最近几年有所下降,最近三年M2的同比增长速度保持在8%~9%。

社会上稀缺资源价格的增长速度,通常跟M2的增长速度有很大关系。

注意,这里是有很大的关系,但并不是说这些稀缺资源价格的增长速度正好等于M2的增长速度。这些稀缺资源,包括优质的学区房、北京或上海等一线城市户口、培养一个重点大学本科生的教育资源等。

例如之前网上流传一个上海地区的“牛娃”培养日记。想要孩子上好大学,就得上好高中;想要上好高中,就得上好小学;想要上好小学,就得上好幼儿园。最后要从孩子出生就开始抓起,甚至有的家长从备孕就开始准备了。

高等教育的成本,远不止学校收取的学费。因为优质教育资源是稀缺的,想要得到它,需要跟社会上其他人竞争。

跟谁竞争呢?

跟社会上更有钱的家庭竞争。这些家庭受益于货币增发,家庭资产增值速度比较快。这样最终会导致稀缺资源价格的增长速度是跟M2增长速度匹配的,甚至可能要高于M2增长速度,而不是跟上面说的与CPI增长速度匹配。

我们家庭实际面临的通货膨胀率介于这两者之间,为3%~9%。因为我们的消费是由必需消费和可选消费组成的。日常衣食住行有,教育、医疗等也有,并不纯粹由某一方面来构成。

并且,不同家庭所处的时间段不同,花销的侧重点也不同。比如说年轻的时候,需要养孩子,那我们需要的投资回报率就要更高一些;当退休之后,孩子也长大自立了,自己又没有特殊需求的话,那所需的投资回报率可以低点儿。

通常来说,我们投资长期债券基金,包括理财产品,是可以跑赢CPI的。债券基金的长期平均收益率在6%上下。也就是说,掌握了债券基金的投资技巧,可以保证我们的基本生活质量。但如果想要过上高质量的生活,那么单靠债券基金就不行了,最好是要有收益率能匹配甚至高于M2增长速度的资产。

哪些资产可以抵抗通货膨胀

什么样的资产可以带来安全感呢?

其实持有优质的可以抵抗通货膨胀的资产,是最容易带来安全感的。例如在一二线城市有很多套没有贷款的房子,有一家盈利不错的公司,或者有一份在大型互联网公司的工作且持有很多股权。我们认真工作,赚取工资现金流然后把这些工资现金流,尽可能多地换成优质的可以抵抗通货膨胀的资产。长此以往,我们手里的优质资产会越来越多,这些资产会帮我们赚钱。最后,我们手里会持有很大比例的资产,即使不靠人力资产赚工资,也可以很好地生活下去,完成从无产者到有产者的过程。

这是让我们的生活过得越来越轻松的好方法:持有优质的可以抵抗通货膨胀的资产。

而可以抗通货膨胀的资产主要有三类:人力资产、房地产、股票资产。

人力资产是可以抗通货膨胀的。比如说2000年的时候,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年收入是6280元,平均到一个月是523元。到2017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年收入是36396元,平均到一个月是3033元。人力资产的价值以10%左右的年均增速上涨。所以未来高校毕业生的薪酬和期望的薪酬,也是会不断上涨的。当然以上数字只是一个平均值,具体到不同专业和能力的毕业生,差别还是很大的,还是要自己去努力。

人力资产以工资的形式体现。所以最后,要实现高质量的财务自由,需要积累的资产主要就是房地产和股票资产了。

房地产是非标准化的资产,各地区的房地产投资价值、政策各有不同,即使同一城市,不同区域的发展也有很大区别。甚至同一条街上不同小区的房价,10年里的涨幅可能也会差2~3倍。一二线城市和三四线城市房地产投资策略也有很大的差别。比如北京很多二手楼盘还是挺受欢迎的,但是在三四线城市,这种楼盘基本无人问津,因为有大量新楼盘可供挑选。再比如北方有的地区一楼很受欢迎,因为可以带个小院子,但在南方,一楼因为太潮湿反而不好,不能一概而论。

这种非标准化的资产,不在本书的探讨范围内。本书主要以标准化的股票资产,包括股票基金等作为定投的研究对象。这是每位普通投资者都可以平等地接触到的可抵抗通货膨胀的资产。

其实跑赢通货膨胀的方式还有很多种,比如成功创业、提升工资收入的增速。

不过以上方式通常比较难实现,这也不要紧,我们还可以投资低估的指数基金。长期来看,低估指数基金的收益是可以跑赢通货膨胀的。这也是我们做好指数基金定投的一个原因。这本书的目的,也就是帮助大家通过定投来更好地实现高质量的财务自由。

财务自由,不等于什么都不做

钉大,我有一笔资金在打理。按照您的方法,我相信10%的收益率的话,该收益会超过我现在工作的收入。目前我对工作的兴趣不大,但对财务自由是真爱,所以打算彻底专注于理财。但是,一旦没有工作,这些理财收益可能就需要被用于生活各种支出了。我感觉有些矛盾,想听听您的意见。

很多人理解的财务自由,是当被动收入满足生活开支后,就什么事都不干了,开开心心地天天玩儿。但是实际上并不是这样。人是一种社交动物,如果没事干,会很空虚的。这跟是不是财务自由没关系,人需要给自己找事情做。

财务自由,也要给自己找事情做

螺丝钉离职的时候没有在财务自由的状态,不过提前过了一段离职后的自由时光。刚开始是很爽的,感觉像是放了一个长假,但是过了一两个月之后,就很难受了。

没有工作的朋友,极易与社会脱节,而且没有自制力的话,很容易堕落,生活没有规律。

所以即便是财务自由,也要给自己找事情做。

人类需求的5个层次

马斯洛(Maslow)把人类的需求分成5个层次: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爱和归属感、尊重和自我实现,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依次排列。

图3.1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吃喝等是基本的生理需求,这是人要活下去所必需的。

安全需求,包括对人身安全、家庭安全、工作稳定、财产安全等的需求。我们追求稳定的工作和家庭生活,就是为了满足安全需求。例如许多中产家庭经常很焦虑,原因在于他们对家庭财产没有安全感,担心其被通货膨胀等因素侵蚀。如果没有实现财务自由,那他们的安全需求是无法被满足的。

爱和归属感,这跟财务状况关系不大,主要来自家人、亲朋、爱人。再有钱的人,也渴望爱情、亲情和友情。很多有钱人的家庭生活一塌糊涂,爱和归属感都没有被满足。

尊重,人需要被社会认可。一些暴发户会在公开场合炫耀自己的财富,其实就是希望自己能够被社会认可。实现财务自由之后,如果不与社会接触,也很难得到别人的尊重和认可。很多志愿者不计报酬地帮助别人,其实也是为了得到别人的尊重和认可。

最后是自我实现。内心有梦想,跟有多少钱没关系。很多成功的企业家已经有巨额的财富、美满的家庭、社会的尊重了,但是他们内心想要做的事情还没做好,他们还会坚持做下去。

对螺丝钉来说,即便未来实现财务自由,也不会停下来什么都不做。让更多人认识到指数基金投资的好处,普及指数基金投资,甚至最后成立属于自己的基金公司,这些都是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求。

实现了财务自由,只是完成了人生目标的一小半

实现了财务自由,我们仍然需要去经营好家庭和亲朋的关系,满足爱与归属感的需求,需要去帮助别人,或者被别人需要和认可,满足尊重的需求,需要有一个梦想,满足内心自我实现的需求。

实现了财务自由,只是完成了人生目标的一小半。钱是一个好工具,但不应该是我们内心真实的需求,我们还需要继续挖掘我们的内心,找到真实的自我,看看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不过,财务自由可以让我们更好地找到真实的自我。

投资者笔记

•对年轻人来说,人力资产是很重要的,可以说是最大的一笔资产。而一个好的学历、一份好的工作,会大大提升人力资产的长期价值。

•定投的实质,就是把人力资产定期转化为其他资产。

•农耕时代,养老主要靠儿女;现代社会,养老靠的是资产。持有优质资产,是应对老龄化和延迟退休的最好方法。

•优质的可以抵抗通货膨胀的资产,主要是这三类:人力资产、房地产、股票资产。 nxyZ6dzP/xFiApYKhzM5vdjUpkFrKc392GmgAz75UTlk21529aXY6eR4/DkjfLkP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