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言

尽管人们经常评说中国古代历史,但却无法将它上溯到太久远的时代,与远古时期相关的文献的价值也不高。我们只是对某几个时期有些认识,而非连贯的历史,在这中间又间隔着我们几乎一无所知的时期。殷朝末期(约公元前12至11世纪?)中国的状况开始为我们所知是得益于近期的考古发现,它赋予了那个时代些许生机;但这之后的几个世纪,即历史上周朝到达顶峰的时期,对我们来说却是一片空白;直到(公元前)9世纪末,(对历史了解的)阴影才开始逐渐减退;我们对从(公元前)8世纪末开始的两个半世纪,即公元前722年到公元前480年期间的历史是比较了解的,这多亏了覆盖这一时期的编年史;此后直到公元前3世纪结束的这段时间,迷雾重又显现,只是没有像远古时代那般浓重,相关的文献甚少且内容无法确定。欧洲、日本和中国的汉学家们已开始努力地梳理了相当一部分这段时期的历史,但关键性的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这也就是说当我尝试用近期主要的研究思路来写中国远古历史时,我需要摒弃很多假设,这些假设由于长期的存在被视为既成的事实,但同时我又不能用大量的篇幅来讨论我这样做的原因,因为这超出了本书的范围;我只能在注释里指出那些被我摒弃的传统理论,并在其中几个最重要的地方扼要地阐述这些传统理论所引发的主要反对意见。

读者会发现本书不同章节中参考书目的数量和编排有很大的不同。在纯粹讲述历史的章节,参考书目很少,这是因为我们只有一个信息来源,因此无须每时每刻提起这些出处。相反,在涉及社会、宗教和文学的章节就有必要尽可能针对每一个事实给出多样而又分散的文字出处;同时应该至少简明地阐述我们接受或排斥某些本土传统文学的原因,考量哪些作品是真实的原作并给予这些作品一个日期。

本书所涵盖的历史时期的人名较难掌握。每个人都有一个与其部族相关的称谓,即“姓”,姓只与宗教活动有关;有一个家庭的称谓,即“氏”,氏可以是封地或职位的名字或表示亲族关系的级别;有一个属于个人的名字,即“名”,名是出生三个月后所起;还有一个称谓叫“字”,字是男子在成年礼时所选的名字;最后还有一个过世后的谥号。帝王及王侯由他们的谥号来指代,其他人则用属于个人的名,有时名后会跟一个括号,括号里是此人的字。对于来自封地或职位的“氏”,我采用直译,在涉及封地的氏前加上词缀“de”,在涉及职位的氏前加入冠词“des”(中世纪意大利家族的名字也采用同样的写法)。由此,如果一个人名为“盾”(Touen),他的家庭拥有或曾经拥有封地“赵”(Tchao)并因此封地获得了他们特有的名字,此人就会被指代为“赵氏盾”(Touen de【此处法语的“de”表示从属关系。——译注】 Tchao)。如果一人的名是“会”(Houei),他的家庭曾担任过“士”(Che)的职位并因此获得了属于其家庭的氏,此人就被称作“士家的会”(Houei des Che)。这些与封地及职位等相关联的氏在远古世界消失后演变成了真正的姓氏,人们已经忘记了部族的族姓,以至于上述人名以现代的方式通常会被译为“赵盾”、“士会”——我认为这种译法对远古时代来说是不合适的,那个时代这些称谓(指前文提到的姓、氏、名、字、号)有着尽人皆知的特殊含义。【作者在这里讲述的是如何以法语书写远古时期的中国人名,在翻译中我直接使用这些人物的中文名(如赵盾、士会等),因为这是我们习以为常的名字,而没有按照作者的法语描述方式来直译。——译注】

本书没有特别的索引。在这套中国历史丛书的最后会有一个总体的索引。 eIEoJCyFXamSjzcFKNh3zJt72RU+LS/Cm0So/iizXkCe9yzAeIprb86pieYA88+d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