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三 荣归故里

辞别恩师后,丁文江坐船从长沙经汉口、苏州、南京,7月底终于回到了泰兴。路过苏州时,他特地去拜访了在日本时结识的好友史久光,告诉他自己因嗅觉不灵、不能报考海军,最后学习了地质专业。史久光的六婶母左太夫人对这位从英国留学归来的青年非常器重,当即把自己的侄女、史久光的堂妹史久元许配给丁文江。回到家乡禀明父母后,丁文江于那一年的秋天去苏州迎娶了史久元。

史久元与丁文江同岁,受过中国传统教育,相貌端庄,但体质较弱。胡适曾称赞史久元性格和蔼可亲,待人接物诚恳周到,持家井井有条,是一位“贤妇人”。西化很深的丁文江,与这位地地道道的中国传统贤妻,在思想和生活习惯等很多方面都迥然相异,但两人却出奇地恩爱和睦。傅斯年评价这对“最西化的中国人”与中国传统女性的结合:

论到在君之对家庭,真实一位理学大儒。他对他的夫人史久元女士是极其恩爱的。他们两个人的习惯与思想并不全在一个世界中,然而他之护持她虽少年的至爱夫妻也不过如此。丁夫人也是一位很可以敬佩的女士,处家,待朋友,都是和蔼可亲,很诚心,很周到的,并且对两方的家庭都是绝对牺牲自己的。她不断的病,在君便伺候了她二十多年的病,不特做她的保护人,并且做她的看护生。他真是一个模范的丈夫,无论按新旧的标准。

丁文江第一次出国留学时,生母刚刚去世一年,最小的四弟丁文渊只有五岁,现在,文渊已长成翩翩少年,而父亲续娶的王氏继母,又给他添了三个弟弟。倾全家之力培养的留洋学生载誉归来,丁家上下的兴奋之情可想而知。不过,对于黄桥这样一个守旧的地方来说,留洋取得学士学位还不够,不如“进士”这个头衔,更能光宗耀祖。于是,在家休整了一个多月后,丁文江启程去北京参加“游学毕业考试”。

据《清实录·宣统政纪》和《泰兴县志续·选举志》记载,丁文江在北京参加的是清政府举行的第七次游学毕业试。10月4日《内阁官报》公布成绩,其中最优等59名,丁文江以及后来他的地质学同事章鸿钊、李四光都名列其中,获“格致科进士”;其余还有优等123名,中等311名。不久,武昌起义爆发,清政府连同帝制一起被推翻,丁文江也就成了科举史上最后一批“进士”之一,就像后来常常有人开玩笑称蔡元培为“蔡翰林”一样,也有人开丁文江的玩笑,称他为“丁进士”,这大概是这位“西化最深的中国人”与封建王朝最深也是最滑稽的一点瓜葛。

在这次游学毕业考试中,丁文江第一次遇到了将来和他一起开创中国近代地质事业的章鸿钊。章鸿钊字演群,浙江湖州人,比丁文江大十岁。他于1904年考取南洋公学,不久后去日本的东京帝国大学学习地质专业,师从当时日本著名的地质学家小藤文次郎。1911年,章鸿钊以《浙江杭属一带地质》论文获东京帝国大学地质系理学学士,这是中国地质学者首次系统研究中国地质。1911年夏回国后,章鸿钊在京师大学堂任地质学讲师,成为在国内高等学府中第一位教地质课程的中国教师。1911年秋,两人第一次见面,章鸿钊对丁文江简直相见恨晚:“只不过24岁的一位少年,一副英英露爽的眉宇,和一种真诚坦率的态度,一见便知道他是一位才德兼优的人。”丁文江在北京还会见了当时的英国《泰晤士报》驻京记者乔·厄·莫理循。

丁文江不仅“才德兼优”,办事能力也相当强,绝非不知世事的文弱书生。他从北京获得“进士”头衔回到江苏时,正值辛亥革命爆发,匪徒乘机作乱,骚扰百姓,到处是“明火执仗的抢劫和秩序混乱的恐惧”。丁文江从苏州新婚归来,发现泰兴也不太平,不法之徒大肆活动。泰兴的乡绅对这位英国留学生奉若神明,认为他既然在外国住过好几年,就应该无所不能。他们要求丁文江组织一支地方保安队,于是,丁文江与叶尔恺赠送给他的、一路跟随自己的陈姓护兵一起,编练了“地方保卫团”,丁文江亲自制定教条并监督训练。让丁文江自己也很惊讶的是,尽管年成不好,泰兴失业的人很多,但这支配备了生锈的旧式刀剑、只训练了一个多月的保安队,居然可以“不费力地维持了良好的秩序”。

他在日本留学期间结交的好友翁之谷,其岳父是当时南京的新军统领徐固卿,翁之谷劝岳父起兵响应武昌起义。翁之谷病故后,丁文江的另一个好友兼妻兄史久光,接替翁之谷担任徐固卿军队的参谋长一职。翁之谷、史久光曾先后邀请丁文江到南京担任新军统领徐固卿的秘书长,但丁文江没有接受。据丁文渊说,丁文江留学回国途中,曾与四川一家矿业公司约定去那里做地质工程师,辛亥革命发生后,国内交通处处受阻,从江苏去四川几无可能,只能就近去上海的南洋中学教书。而丁文江自己在1912年5月给乔·厄·莫理循的信中说:“我前往上海的一所学校里教书,因为我本应在去年11月就前去的云南革命政府,目前没有钱用来作地质调查,而我又不情愿到南京去增加谋求一官半职者的人数。一俟革命政府建成并有比较稳固的基础,我自然希望找到一个适于我所学的适当工作。”可见,丁文江原来的打算是去云南,可能与在昆明时叶浩吾的邀请有关。不巧的是遇上了革命的动荡时期,丁文江便考虑暂时接受南洋中学的教职,作为过渡,以后再找能够真正发挥自己专业所长的工作。 0xA3slUiMDHPqj6yuPWqmdCzhO4EXRV/xolJP7EvXWb481MbdxwWMPO9g5QPJ3UD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