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一 东京神田区的中国留学生

丁文江跟随胡子靖到达日本东京后,住在东京神田区的一个旅馆(下宿屋)里,同屋的是一位比他大五岁的江苏同乡——江苏武进人汤中。神田区是东京的中心地区,距离日本天皇的皇宫很近,日本皇族子弟通常接受教育的“学习院大学”就位于神田区。除了学习院大学,明治维新后,神田区还出现了东京大学等高等学校的前身,此外还有很多为进入高等学府作准备的“预备学校”,形成了学生云集、书店众多的“学习街”。

神田区也是晚清中国留日学生最早、最为集中的居住区。19世纪70年代初,清政府刚开始向国外派遣留学生时,去向都是欧美发达国家,当时日本刚刚开始明治维新,在清廷要员的心目中,仍是僻处海隅的番邦小国。不料,二十余年后,堂堂“天朝”竟在甲午之战中大败于此番邦小国之手,震惊之余,清廷很快向日本派出留学生。1896年3月,中国驻日公使馆官员吕贤笙带领第一批13名留学生来到日本,热心的东京高等师范学校校长嘉纳治五郎,在东京神田区为这13名中国留学生专门办了一所学校,教授日文等课程,这就是后来胡子靖上的弘文学院。既有此先例,以后赴日留学的中国学生也大多居住、学习在神田区。

20世纪初,在中国官方的鼓励下,中国留日学生人数增加迅猛,神田区出现了专门为中国学生开设的印刷所、食品店和当铺,生活十分方便。1902年,在神田区骏河台铃木町十八番地,建起了一座中国留学生会馆(又名清国留学生会馆),会馆常有集会、演讲,次年,孙中山在此发表过多次演说,很多中国留学生就是在这里受到孙中山的感召,从此追随他革命的。

与当时大多数留日中国学生一样,丁文江一到日本就在神田区住下,并开始学习日语。虽然日本与中国是“同文之国”,当时很多日本书籍通篇都是汉字,中国学生能够直接阅读文字,但听、说仍然是很多留学生跨不过的语言关。丁文江出国前没有学过日语,甚至连一句日语都不会说,因此到日本后,一开始也是以学习语言为主。

除了日语,丁文江在这里第一次接触到西方近代自然科学知识。读惯四书五经,曾经以为历史知识就是“实学”的丁文江,发现了一个陌生的、全新的世界。多年后他在《现在中国的中年与青年》一文中说:“我第一次在日本学习几何的时候,只觉得教员讲的一个点,一根线,是一种毫无意识的举动。”他在国内也看过中国古代的一些“算学”书,但那与西方近现代的算术、几何有着很大的不同。受龙璋先生的影响,他读过“新学”,对于物理、化学等也有所耳闻,但那与系统的自然科学课程相去甚远,甚至他到了日本才第一次看到中国地图。

在日本,丁文江不仅开始真正学习近代知识,还开始锻炼体魄,比如练习骑马。在故乡黄桥,这是不可想象的,“千金之子,坐不垂堂”,何况骑马这么危险的事?更重要的是,在日本可以看到国内被禁的书籍、报刊,意气风发的青年们常常聚会畅谈,经常有革命党人在会所演讲,激动人心的新世界就这样在少年丁文江面前豁然敞开。

已过而立之年的胡子靖先生,留学日本有明确的目的,在弘文书院学习不到一年的师范课程后就回国办教育去了。与丁文江在神田同住一屋的汤中(字爱理),当时在读法政专业,这位青年的志向也很明确,他于1908年26岁时毕业回国,此后做过山西法政学堂教授、教育部专门教育司司长、教育部次长(副部长)等,民国时期的很多教育法规就出自汤中之手。而丁文江此时虽有一腔学成报国的热忱,却还不能确定自己将要学什么专业。他此前所受的是中国传统的所谓“通才”教育,对于西方的专业教育知之甚少,很难将自己局限于某一个狭窄的学科门类之中。

丁文江在日本留学两年,所学究竟是何专业,目前尚缺乏确切资料可考。不过,20世纪初去日本的中国留学生,所习专业大多为师范、法政、军事三种,像鲁迅那样学医的尚属少数。据《字林西报》后来在悼念丁文江的文章《一个真正的爱国者》中说,丁文江去日本留学时“研究法律”,但丁文江及亲友的回忆文章中都没有提到他留日时学习过法律专业。丁文江对军事极感兴趣,但当时清政府有规定,自费出国留学的学生不得入军校,因此,他也不可能像蒋百里等人那样学习军事专业。

事实上,在日本的近两年留学生涯,丁文江极有可能一直在读“预备学校”,补习日语和其他一些基础课程,为考高等学校做准备,却没有正式进过高等学堂。这在当时的留日学生中是很常见的,同样于1902年东渡日本留学的鲁迅说,当时的留学生们“一到日本,急于寻求的大抵是新知识,除学习日文,准备进专门的学校之外,就赴会馆,跑书店,往集会,听讲演”,丁文江也不例外,除了这些常规项目,他还将大量的时间花在“谈政治,写文章”上。据汤中说,那时的丁文江“很有革命的情调”,“他谈话的时候,喜欢把两手插在裤袋里,一口宽阔的泰州口音,滔滔不绝。”汤中还说,少年时代的丁文江“神气和晚年差不多”,只是看人时没有后来那种著名的“奇怪的眼光”(胡适后来曾在文章里调侃丁文江“眼里露出白珠多,黑珠少,样子怪可嫌的”),也没有留起后来他那标志性的“虬起的德国威廉皇式的胡子”。 SmORCQBwUlwc35dr51AQmPzIF86I0Bynq8sHFKST3JzhsVBF23ZPEZ55vrD6glHc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