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二、修仙理论的建立

葛洪在论证了仙人的存在之后,为了强化道教对信众的吸引力,提出成仙并非可望而不可即,虽然现实中有很多追求长生而失败的例子,比如秦皇汉武,其虽追求长生,但却常常贪权嗜欲,沉溺于酒色财气中,不能保持淡泊宁静、无欲无求的心态,这与仙道要求人们仁爱万物、寂静无为恰恰相悖。因此,葛洪称秦皇汉武“徒有好仙之名,而无修道之实,所知浅事,不能悉行。要妙深秘,又不得闻。又不得有道之士,为合成仙药以与之,不得长生,无所怪也”。可见,能修炼成仙者并不一定拥有现实的权势,而是要有坚定的求道之心,即“夫求长生,修至道,诀在于志,不在于富贵也。苟非其人,则高位厚货,乃所以为重累耳。何者?学仙之法,欲得恬愉澹泊,涤除嗜欲,内视反听,尸居无心”。葛洪本人对权势和富贵就抱有一种轻视的态度,他受到老庄思想影响,强调做人要知足,他隐居乡里、拒绝出仕,还曾多次遁入深山之中修行、炼丹。他的这种理论和实践不仅推动了道教发展,也极大丰富了中国的“隐逸”文化。

葛洪认为:“学道当阶浅以涉深,由易以及难,志诚坚果,无所不济,疑则无功。”立修仙之志只是修仙的第一步,下一步就是如何修炼?在这方面,道教理论家各显神通,提出各种各样的修炼理论。张道陵从《道德经》中悟出“精”、“气”、“神”是修炼的根本,普通人精气饱满方能身体康健、寿命悠长。他针对修炼提出了一套方法,首先要内心平静,学会控制情绪,不要出现大喜大悲的极端情绪,能够清心寡欲、心平气和地面对生活;其次要学会养气、行气,气血要饱满通畅,这就不仅需要行气的方法,还要勤学苦练,坚持不懈;最后,还要注意寻求适宜修炼的时间和地点。可见,张道陵的修炼方法实际上是一种训练,不仅练气养身,还要守一养神,总体上来看是一套有益于人身心的养生之法,包括辟谷、导引、行气等,修炼的成功与否主要靠个人的意志和天分。张道陵提出的这一套修炼方法后来逐渐完善,发展出了所谓的内丹术。但在葛洪那里,修炼的方法却不仅仅是简单的养生、修炼了,他认为张道陵的行气之术只是“小道”,仅能助人延年益寿,“不得仙也”。葛洪所信奉的丹鼎派最重视服食金丹,“道家之所至秘而重者,莫过乎长生之方”。因此,修仙炼丹的方法属于不传之秘,必有名师口耳密授方可习得。葛洪的《抱朴子》一书中将“师道”抬升到极高的地位,他提出,“夫人生先受精神于天地,后禀气血于父母,然不得明师,告之以度世之道,则无由免死,凿石有馀焰,年命已凋颓矣。由此论之,明师之恩,诚为过于天地,重于父母多矣,可不崇之乎?可不求之乎?”这与儒家所倡导的“天地君亲师”的序列不同,神仙道教所关心的是人之长生不老,因此宗教的信仰要高于世俗的伦理关系。葛洪告诫人们仙道坎坷,成仙是一段长期的修行,既需要修习德行,“欲求仙者,要当以忠孝和顺仁信为本。若德行不修,而但务方术,皆不得长生也”;还需要持之以恒,“积其功勤,蒙霜冒险,栉风沐雨,而躬亲洒扫,契阔劳艺,始见之以信行,终被试以危困,性笃行贞,心无怨贰,乃得升堂以入于室”。大多数人“或有怠厌而中止,或有怨恚而造退,或有诱于荣利,而还修流俗之事,或有败于邪说,而失其淡泊之志,或朝为而夕欲其成,或坐修而立望其效”。可见,在葛洪看来,立大志、求名师、修德行和持之以恒是修炼成仙的几个重要前提。

葛洪认为修仙者需要具备一定的前提与品质,他通过《抱朴子》内篇正式构建了一套完整的仙道理论,为成仙提供了可能的方法。葛洪搜集、对比了以往神仙方术的理论、方法,他认为,“夫陶冶造化,莫灵于人。故达其浅者,则能役用万物,得其深者,则能长生久视。知上药之延年,故服其药以求仙。知龟鹤之遐寿,故效其道引以增年。且夫松柏枝叶,与众木则别。龟鹤体貌,与众虫则殊。至于彭老犹是人耳,非异类而寿独长者,由于得道,非自然也”。在此,葛洪告诉人们神仙非天生,可后天修炼而成,他提出最可行的成仙之法——服食金丹,即“若夫仙人,以药物养身,以术数延命,使内疾不生,外患不入,虽久视不死,而旧身不改,苟有其道,无以为难也”。从中,我们可以看到,长生之法关键在于保“内”守“外”,注重保养形体,葛洪也指出,“夫有因无而生焉,形须神而立焉。有者,无之宫也。形者,神之宅也。故譬之于堤,堤坏则水不留矣。方之于烛,烛糜则火不居矣。身劳则神散,气竭则命终”。肉体与精神的保养是能否长生的关键,那么,如何才能保养肉体和精神呢?除服食金丹外,葛洪吸收众家理论之所长,并论述其养生之方,指出行气、房中术、体育运动、饮食等都对肉身的保养具有功效。关于养神,葛洪则从《老子》《庄子》及魏晋玄学中汲取思想资源,强调“无为”、“坐忘”、“守一”等方法来修炼精神。

陶弘景既是一位有创造性思想的道教徒,还是著名的中医学家。他在中医学方面的著作颇丰,如前文提到的《本草经集注》《陶氏效验方》《补阙肘后百一方》《名医别录》《药总诀》《养性延命录》等。其中,《养性延命录》是他在道教养生方面的集大成之作,该书内容丰富,不仅搜集了先秦到魏晋以来所有的养生经验,而且汇集了他自己对养生的种种见解,包括饮食、服气疗病、按摩导引、房中术等。我们可从陶弘景的养生思想中看到其修道理论,陶弘景将修道与养生联系起来,他认为“道与生相守,生与道相保”,强调“为道者慎勿失生”,养生与修道的统一对增强道教的吸引力大有裨益,原因在于:养生是日常生活中人人都可以追求和实现的,具有实在性和操作性,而“问道求仙”则显得虚无缥缈,将养生作为修道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可以使修道落到实处,而且还能满足人们对身体健康、延年益寿的渴求。陶弘景强调养生主要在于个人的努力,而不在于天命。古人敬天顺命,认为人的生老病死是天命所定,陶弘景则认为养生主要靠个人的毅力及正确的养生方法,他提出,“若能游心虚静,息虑无为,服元气于子后,时导引于闲室,摄养无亏,兼饵良药,则百年耆寿,是常分也”。即保持心灵的虚静、平和,再加上正常的生活保养,长生之道就不再是可望而不可即的梦想。陶弘景总结了许多具体的养生方法与原则,如饮食健康、生活起居、呼吸导气、房事养生等。这些养生理论是道教理论中最有价值的一个方面,它们是道教的宝贵财富,也奠定了中国人养生理论的基础,这也是道教之所以可以传承千年、长盛不衰的重要原因之一。 +1L56iCYuw5Z7g/h7mUtv3LdGSoo8p2r5j9nfK+aGoB3MVoCOVj6I4t4acrpkgq1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