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四节
刘向、刘歆父子思想的影响

刘向、刘歆父子皆是硕学大儒,著述丰富。刘向撰有《洪范五行传》《新序》《说苑》《列女传》《别录》,他同时也整理了先秦时期流传的许多散文,汇编成《战国策》一书;刘歆的著作有《三统历谱》、《七略》等。刘氏父子还共同校勘了《山海经》,这些著作特别是书籍整理的成果,为后世留下了珍贵的文化遗产。刘向、刘歆父子的著作内容涉及面广,涵盖历史学、经学、文献学、天文学、目录学等诸多方面,内容极其丰富,影响深远。班固的《汉书·艺文志》在刘歆《七略》的基础上增删而成,班固的《汉书》撰述也受到刘氏父子的影响,《律历志》《五行志》《礼乐志》《天文志》和《郊祀志》等都或多或少地从父子二人的作品中汲取了养分。由此,班固对刘向、刘歆父子的评价甚高,“自孔子后,缀文之士众矣,唯孟轲、孙况、董仲舒、司马迁、刘向、杨雄,此数公者,皆博物洽闻,通达古今,其言有补于世。传曰‘圣人不出,其间必有命世者焉’,岂近是乎?刘氏《洪范论》发明《大传》,著天人之应;《七略》剖判艺文,总百家之绪;《三统历谱》考步日月五星之度,有意其推本之也”。

应该说,班固对刘氏父子的评价还是较为中肯的,除去刘歆党附王莽的政治污点来看,刘向、刘歆在中国学术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从经学发展史来看,刘歆为古文经学复兴,特别是左传学的兴盛做出了突出贡献。汉武帝时期,最受重视的是董仲舒、公孙弘等人所提倡的春秋公羊学,公羊学的理论被广泛用于指导行政、司法实践,皇帝诏令、官员奏疏、狱吏断案等无不以《公羊传》为宗。而同时期的《左传》则不为时人所重,只在民间传播,然《左传》影响力的扩大与刘歆发起的将《左传》立于学官的运动有很大关系。刘歆前,虽也有很多人研究《左传》,但多是用事实补充《春秋》,于义理阐发上有所不足。如前所述,刘歆开始注重对义理的阐发,对《左传》研究具有划时代意义,此后,《左传》则名物训诂与义理兼备,在后世学术发展史上的地位逐渐超过《公羊》《榖梁》二传。对于打破今文经学对政治和学术资源的垄断,刘歆于此功莫大焉。

刘向、刘歆父子特别值得一提的贡献是在文献整理和目录学编制方面。汉代承平日久,官方汇集了许多先秦时代的文化典籍,这些文化典籍需要进行系统的整理。刘向、刘歆父子利用主持校书的机会,在掌握大量文献的基础上,历经二十余年的努力,对先秦和汉初的各种文献进行了系统的汇集、整理、编辑、分类和总结,对各派学术的发展源流和真伪优劣都进行了系统梳理与考证,此项工作是对先秦学术的一次系统总结。刘向整理古籍十分认真,他把前代流传下来的不同版本的书籍全部加以搜集,然后对不同版本进行比较、甄别,重新编排篇章,并逐字逐句的校对文字讹误。有学者将其校书顺序总结了二十三个方面,即备众本、订脱误、删重复、条篇目、定书名、谨编次、析内外、待刊改、分部类、辨异同、通学术、叙源流、究得失、撮指意、撰序录、述疑似、准经义、征史传、辟旧说、增佚文、考师承、纪图卷、存别义。刘向的图书整理工作取得了极大成就,是对古代典籍一次系统的整理、保护。刘向在校书过程中将所校之书分门别类,并为各书撰写提要,汇集成《别录》一书。正是在刘向的基础上,刘歆才能完成了第一部官修目录著作《七略》,为我国目录学发展指明了方向、奠定了基础。为了更好地完成图书整理工作,刘向、刘歆父子在此次校书过程中创制出一系列古籍整理方法,如校勘、辨伪、考据等,为书目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历史贡献。

在中国传统儒家话语评价体系中,衡量人的标准主要依其德行之高低,若大节有亏,则再大的事功也很难得到肯定性的历史评价。刘向历仕三朝,忠于职守,为维护刘氏江山的正统,一生都在和外戚、宦官作斗争,他受到后世统治者和儒家官僚士大夫的极力褒扬。而其子刘歆在政治上颇为人指摘,特别是其附拟王莽的行为在历史上受到了严厉的批判。刘歆的学术贡献绝不输于其父,在多个领域都取得了突出成就,其《三统历谱》一书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年历的雏形,与唐代的《大衍历》、元代的《授时历》并称为古代三大名历。并且刘歆还以天文历法为基础,通过史书中关于天象的记载来确定历史年代。在数学方面,刘歆发现了圆周率的近似值为3.1547或3.1790247,被后人称为歆率或刘歆率。在诸子学研究领域,刘歆将诸子百家分为十类,并且第一次对诸子学的起源进行追溯,提出了诸子出于王官的论断。此外,刘歆对经学的发展也做出卓越贡献,古文经学正是在他的努力下才受到重视,在政治上获得相应地位。但这些贡献并不能掩盖他政治上的失节,特别宋代以后,鉴于五代十国的动乱,士大夫尤为强调“名节”,因此,刘歆党附王莽的行为遭到士人的猛烈抨击。宋人洪迈痛斥刘歆:“力赞王莽,倡其凶逆,至为之国师公,又改名为秀以应图谶,竟亦不免为莽所诛、子棻、女愔皆以戮死。”在他看来,这一切是天道报应,刘歆死有余辜。清代批评刘歆的言语更为激烈,有学者指出,刘歆等人“祸移汉鼎,毒流下民,所谓罪过于天,不可容贷”。

从历史角度看,我们应秉持客观的态度来评价刘歆的功过是非,应给予其在学术上的贡献以肯定,并将其政治选择放到具体的历史情境中去考察。西汉后期社会危机深重,政治动荡,人心思变,社会上流行所谓汉室当“更受命”的说法,且王莽当时拥有崇高的声望,王莽代汉可谓众望所归,如“吏民以莽不受新野田而上书者前后四十八万七千五百七十二人,及诸侯、王公、列侯、宗室见者皆叩头言,宜亟加赏于安汉公”。因此,不能将西汉的灭亡仅仅归因于少数人的阴谋诡计,要从大的历史背景来思考个体的人生选择。

刘向、刘歆父子是西汉时期江苏思想史上的重要人物,为中国古代学术思想特别是目录学、经学的发展做过重要贡献的思想家,他们在以学术推动社会政治变革、经学以及营造家学传统等方面,对后世江苏思想家都具有典范性的意义。 hJ2N2OwHmsIHhtQeevwd/d/R0J8Fpe7YpAQB1Zf2GPqVEbih2Mu+nz1RfQhgOIqC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