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 ① 童年 ② 丧父,老母命弃举业 ③ 学医,谓可以养生 ④ ,可以济 ⑤ 人,且习 ⑥ 一艺 ⑦ 以成名,尔 ⑧ 父夙心 ⑨ 也。
注释
①余:我。
②童年:是年纪小的时候。凡是不满二十岁的人,都叫童。
③举业:从前读书人学作八股文章,去考秀才举人,叫作举业。
④养生:此指养活自己及家庭,使生活得以保障。
⑤济:救济。
⑥习:学习。
⑦艺:技艺。
⑧尔:就是“你”,是对不需要客气的人用的,长辈对小辈用的。
⑨夙心:向来有的心愿。夙,向来,一直以来。
译文
我在童年时,父亲便去世了,老母亲命我放弃学业,不要去考功名,改学医,她说:“学医可以赚钱养活家庭,也可以救济别人。并且医术学得精,可以成就名声,这是你父亲一直以来的心愿。”
后余在慈云寺 ① ,遇一老者,修髯 ② 伟貌,飘飘若仙,余敬礼之。语余曰:“子仕路 ③ 中人也,明年即进学 ④ ,何不读书?”
余告以故,并叩老者姓氏里居 ⑤ 。曰:“吾姓孔,云南人也。得邵子 ⑥ 皇极数 ⑦ 正传,数该传汝。”
余引之归,告母。
母曰:“善待之。”
试其数,纤 ⑧ 悉皆验。余遂起读书之念,谋之表兄沈称,言:“郁海谷 ⑨ 先生,在沈友夫 ⑩ 家开馆 ⑪ ,我送汝寄学甚便。”
余遂礼郁为师。
注释
①慈云寺:寺庙名,地址不详。
②修髯:长须。髯,颊毛,泛指胡须。
③仕路:仕途,官路。
④进学:科举制度中,考入府、州、县学,做了生员,叫作“进学”,也叫作“中秀才”。
⑤里居:家乡,故里。
⑥邵子:即邵雍(1011年~1077年),字尧夫,谥号康节,自号安乐先生、伊川翁,后人称百源先生。北宋哲学家,著有《皇极经世书》等书,《宋史》有传。
⑦皇极数:来源于《皇极经世书》一书,严格说是铁板神数组成部分。分观物篇、观物内篇,合共12篇卷。将天地万物归于天数之中,以数为太极点而论事。
⑧纤:细微的地方。
⑨郁海谷:人名,生平不详。
⑩沈友夫:人名,生平不详。
⑪开馆:指过去先生开设学馆授徒。
译文
后来,有一天我在慈云寺碰到了一位老人,相貌非凡,一脸长须,神气清秀,看起来像仙人一样。我便非常恭敬地向他行礼,这位老人就对我说:“你是官场中的人,如果参加考试,明年便可以考中秀才,为什么不去读书呢?”
我便把家中情况,以及母亲叫我放弃读书去学医的缘故告诉了他,并请教老人的姓名与家庭住址。老人回答我说:“我姓孔,是云南人,宋朝邵康节先生所精通的皇极数,我得到他的真传。照注定的数来讲,我应该把这个皇极数传给你。”
因此,我便带着这位老人回了家,并将情形告诉了母亲。
母亲对我说:“好好对待这位老人家。”
这期间,我多次请先生替我推算,试验先生的推算是否灵验。结果孔先生推算的哪怕是很小的事情,都非常灵验。因此我便起了读书的念头,就与表哥沈称商量。表哥说:“郁海谷先生在沈友夫家里开馆授学,我送你去那里寄宿读书,非常方便。”于是我便拜了郁海谷先生为师。
孔为余起数 ① :县考童生 ② ,当十四名;府考 ③ 七十一名,提学 ④ 考第九名。明年赴考,三处名数皆合。复为卜终身休咎 ⑤ ,言:“某年考第几名,某年当补廪 ⑥ ,某年当贡 ⑦ ,贡后某年,当选四川一大尹 ⑧ ,在任三年半,即宜告归 ⑨ 。五十三岁八月十四日丑时,当终于正寝,惜无子。”余备 ⑩ 录而谨记之。
注释
①起数:占卜、推算命运。
②童生:明清的科举制度,凡是通过了县试、府试两场考核的学子,被称为童生。也指未考取生员(秀才)资格之前的读书人,不管年龄大小。
③府考:即府试,明清两朝科举考试程序中,“童试”的其中一关。通过县试后的考生有资格参加府试。府试在管辖本县的府进行,由知府主持。府试通过后就可参加院试。
④提学:即“提督学政”的简称。古代专门负责文化教育的高级地方行政官,即省的最高学官。
⑤休咎:吉凶,善恶。
⑥补廪:明清科举制度,生员经岁、科两试被录取者,补了官缺,食朝廷俸禄,谓之“补廪”。
⑦贡:指贡生。科举时代,挑选府、州、县生员(秀才)中成绩或资格优异者,升入京师的国子监读书的人。有拔贡、副贡、优贡之分。
⑧大尹:过去对府县行政长官的称呼。
⑨告归:旧时官吏告老回乡或请假回家。
⑩备:详细的,完全的。
译文
孔先生有一次替我推算我命中注定的运数。他说:“在你参加县里童生考试时,你应该考得第十四名,府考应该考得第七十一名,提学考应该考得第九名。”到了第二年,果然三处的考试结果,与孔先生所推算的完全相符。
孔先生又为我推算一生的吉凶祸福。他说:“某年你会考取第几名,某年你应当补廪生,哪一年你应当做贡生。等到贡生出贡后,在某年你应当会选为四川省某某县的知县,在知县任上三年半后,你便应当辞职回家。到了五十三岁那年八月十四日丑时,你将会寿终正寝。可惜的是,你命中没有儿子。”我将这些话都一一记录了下来,并且牢记在心中。
自此以后,凡遇考校 ① ,其名数先后,皆不出孔公所悬定 ② 者。独算余食廪米 ③ 九十一石五斗当出贡 ④ ,及食米七十余石,屠宗师 ⑤ 即批准补贡,余窃疑之。后果为署印 ⑥ 杨公所驳,直至丁卯年 ⑦ ,殷秋溟宗师见余场中备卷,叹曰:“五策 ⑧ ,即五篇奏议也,岂可使博洽淹贯 ⑨ 之儒,老于窗下乎!”遂依县申文 ⑩ 准贡,连前食米计之,实九十一石五斗也。余因此益信进退有命,迟速有时,澹然 ⑪ 无求矣。
注释
①考校:考试。校,本来为比较的意思。
②悬定:预定,预先推算。
③廪米:廪生应当领取的津贴米粮。但是到了后来,就把米折成了现钱,所以领到的都是现钱。
④出贡:科举考试中屡试不第的贡生,可按资历依次到京,由吏部选任杂职小宦。某年轮着,称为“出贡”。
⑤宗师:学台的称呼,是一种尊称。过去廪生补贡生,都由学台考定。
⑥署印:代理官职。旧时官印最重要,同于官位,故名。这里指代理推举之职的杨姓官员。
⑦丁卯年:公元1567年。
⑧策:古代科举考试的一种文体,由考官列出一条一条的题目,然后考生一条一条地对答。如策论、策问。
⑨博洽淹贯:指学问深通,知识广博。博洽,指学识广博。淹贯,深通广晓。
⑩申文:呈文。
⑪澹然:宁静淡泊的样子。
译文
从此以后,凡是碰到考试,所考名次的先后,都不出孔先生预先所算定的结果。唯独算我做廪生所应领的米粮,应当领九十一石五斗出贡,哪里知道我只领到七十一石米,屠宗师马上就批准我补了贡生。私下里我开始有点怀疑孔先生的推算是否准确。没想到后来果然被另外一位代理的学台杨宗师驳回,不准我补贡生。直到丁卯年,殷秋溟宗师看见我在考场中的“备选试卷”,没有考中,替我可惜,并慨叹道:“这卷中所做的五篇策论,就如同给皇帝的奏折一样呀,怎么能让这样博识广学的读书人埋没终生呢?”于是他就吩咐县官,替我上公事到他那里,准我补了贡生,连同前边领取的米一起计算,恰好九十一石五斗。受到了这番波折,我更加相信,一个人的进退、功名、浮沉,都是命中注定的。而命运到来的迟或早,也都是有一定时间的。所以,我一切都看得很淡了,也不去追求了。
贡入燕都 ① ,留京一年,终日静坐,不阅文字。己巳 ② 归,游南雍 ③ 。未入监,先访云谷会禅师 ④ 于栖霞山 ⑤ 中,对坐一室,凡三昼夜不瞑目 ⑥ 。
注释
①贡入燕都:补贡的人,应该送到京都的国子监去学习,所以叫贡入燕都。燕,是北方的地名,此指北京。都,是皇帝所住的城,俗话叫京城。因为当时皇帝住在北京,所以叫作燕都,也称燕京。
②己巳:此指公元1569年。
③南雍:就是南京的辟雍,简单些说就叫南雍。古时候皇帝所设立的大学堂,叫辟雍,到了明朝,因为国子监就是皇帝所设立的大学堂,所以也可以叫作辟雍。
④云谷会禅师:本名法会,字云谷,嘉善人,生于公元1500年,1575年圆寂。二十五岁时出家,研究禅宗,很精深,被推为中兴禅宗的祖师。
⑤栖霞山:地名,在南京江宁府江宁县,位于现南京市的市郊。
⑥瞑目:闭上眼睛。
译文
我当选“贡生”后,按照规定,要到北京的国子监去读书学习。所以,我在北京住了一年。这段时间,我一天到晚静坐不动,不说话,不想东西,也不看书读字。到了己巳年,我回到南京的国子监读书。在没有进国子监以前,我先到栖霞山去拜见云谷禅师,这是一位得道的高僧。我与云谷禅师两人面对面,坐在一间禅房里,三天三夜也没有合过眼。
云谷问曰:“凡人所以不得作 ① 圣者,只为妄念 ② 相缠耳。汝坐三日,不见起一妄念,何也?”
余曰:“吾为孔先生算定,荣辱 ③ 死生,皆有定数 ④ ,即要妄想,亦无可妄想。”
云谷笑曰:“我待汝是豪杰 ⑤ ,原来只是凡夫。”
注释
①作:成为。
②妄念:虚妄的意念,佛教意为凡夫贪着六尘境界的心。
③荣辱:指荣耀和耻辱。
④定数:一定的命运气数。
⑤豪杰:杰出的人物。
译文
云谷禅师问我:“凡人之所以不能够成为圣人,就是因为胡思乱想的念头太多,被这种胡思乱想把清净的心扰得不清净了,从而只能成为一个庸庸碌碌的凡夫。静坐了三天,我发现你一个乱念头都没有起,这是什么缘故呢?”
我回答他说:“我的命被孔先生算定了。我命中的荣耀和耻辱,生命的长短,都是注定的数,没有办法可以改变。即使妄想得到什么好处,也是白想。所以,干脆就不想了。既然没有了非分之想,心里自然也就没有乱念头了。”
云谷禅师听了,笑道:“我原本还以为你是一个了不得的豪杰呢,没想到,你原来只是一个庸庸碌碌的凡夫而已。”
问其故。
曰:“人未能无心,终为阴阳 ① 所缚,安得无数 ② ?但惟凡人有数;极善之人,数固拘 ③ 他不定;极恶之人,数亦拘他不定。汝二十年来,被他算定,不曾转动一毫,岂非是凡夫?”
注释
①阴阳:古代哲学概念,是古人对宇宙万物两种相反相成的性质的一种抽象。《易经》中说:“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两仪即“阴阳”二种数理性质。
②数:气数,命运。凡是讲起课算命的,不论什么事情,都有阴阳之分。一切推算的方法,都是从阴阳中变化出来的。所以,也可以说阴阳就是气数。
③拘:拘束,约束。
译文
听了云谷禅师的话,我不明白,便请教他这话怎么讲。
云谷禅师道:“一个凡人,不可能一点胡思乱想的心都没有,如果那样就成佛菩萨了。既然有一颗胡思乱想的心,那就会被阴阳所束缚。一个人会被阴阳束缚住,就是被气数束缚住。会被气数束缚住,又怎么能说没有数呢?虽然说数是一定的,但是只有平常的人才会被数所束缚。如果是大善之人,数就拘他不住了。因为极善之人,尽管命中注定要吃苦,但是因他做了极大的善事,这大善事的力量就能让他苦变成乐,贫贱短命变成富贵长寿。而极恶的人,数也是拘束他不住的。因为极恶的人,尽管命中注定他要享福,但由于做了极大的恶事,这大恶事的力量会使他的福变成祸,富贵长寿变成贫贱短命。你这二十年来,被孔先生把命算定了,不能动弹得一丝一毫。这样看来,你如果不是一个凡夫,那又是什么呢?”
余问曰:“然则数可逃乎?”曰:“命由我作,福自己求。诗书所称,的 ① 为明训。我教典 ② 中说:‘求富贵得富贵,求男女得男女,求长寿得长寿。’夫妄语 ③ 乃释迦 ④ 大戒,诸佛菩萨,岂诳语欺人?”
注释
①的:的确,确实。
②典:此指佛经。下边所说的“求富贵得富贵,求男女得男女,求长寿得长寿”等三句,就都是佛经里头的话,《楞严经》《法华经》里曾说到。
③妄语:虚妄不实的话,假话。
④释迦:就是释迦牟尼佛。代指佛教。
译文
我就问云谷禅师:“按你这样说起来,究竟这个数,能不能逃得掉呢?”
云谷禅师道:“命运其实并不是一定的,都是由自己决定的;福分也一样,都要由自己去求才能得到。自己行善,自然会有福;自己行恶,自然也就折福了。过去诗、书里面所说的,的确都是金玉良言。我佛教中的经书里说:‘一个人想要求得富贵,就会得到富贵;想要求得儿女,就会得到儿女;想要求得长寿,就会得到长寿。’这几句经文的意思,是说一个人只要肯做善事,命运就不能束缚他,命里本来没有富贵的也可以得到富贵了,命里本来没有儿女的也可以得到儿女了,命里本来是短命的也可以得到长寿了。假话,是佛家的大戒。难道佛菩萨还会说假话来欺骗人吗?”
余进曰:“孟子言‘求则得之’,是求在我者也。
道德仁义可以力求,功名富贵,如何求得?”
云谷曰:“孟子之言不错,汝自错解耳。汝不见六祖 ① 说:‘一切福田 ② ,不离方寸 ③ ;从心而觅,感无不通。’求在我,不独得道德仁义,亦得功名富贵,内外双得,是求有益于得也。若不返躬内省 ④ ,而徒向外驰求 ⑤ ,则求之有道,而得之有命矣,内外双失,故无益。”
因问:“孔公算汝终身若何?”
余以实告。
注释
①六祖:此指被尊为禅宗第六祖的惠能大师。他得到了五祖弘忍的衣钵,继承了东山法脉并建立了南宗,弘扬“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顿教法门,对中国佛教以及禅宗的弘化具有深刻的意义。
②福田:佛教用语。佛教认为供养布施,行善修德,能受福报,犹如播种田亩,有秋收之利。田,在此不是种五谷菜蔬的田地,而是指心。心里常想着行善,做积功德的事情,功德就会像田里的谷物菜蔬一样渐渐变大。功德越大,福分也就会越多。
③方寸:指心,即心灵之地。
④返躬内省:回过头来检查自己的过失。躬,自身。省,检查,反省。
⑤驰求:指到处奔走,寻求佛法。这与禅家强调的身心是佛,不须外求恰好相反。
译文
听了云谷禅师的话,我心里还是不明白,便又问道:“孟子曾说‘求则得之’,这说的是我可以做主的事情,如果不是我能做主的事,那么又怎么能一定求得到呢?譬如说道德仁义,我立志要做一个有道德仁义的人,自然我就会尽力去成为一个有道德仁义的人,这是我能尽力去做的。像功名富贵,那是在我身外的,要别人肯给我,我才可以得到;如果别人不肯给我,我又怎么能求得到呢?”
云谷禅师说:“孟子的话说得不错,但是你理解错了。你没听见六祖慧能大师曾说:‘所有各人的福田,都决定在各人的心里。福田离不开心,心外没有福田可寻,所以种的是福还是祸,全在于自己的内心。只要从内心里去求福,没有感应不到的!’能向自己的内心去求,那求得的就不只是心内的道德仁义,就是身外的功名富贵,也是可以求到的。心内的仁义道德,身外的功名福贵,这两方面都可以得到。这就是说,求是有益处的,但得向心里头求。一个人命中如果有功名富贵,就是不求也会得到;若是命里没有功名富贵,就算是用尽了方法也求不到的。所以,一个人若不能自我检讨反省,而只是盲目地向外面追求名利福寿,那么就算你有很好的求的办法,能不能得到,却只能听天由命了。如果你一定要求,不但身外的功名富贵可能求不到,而且可能因为过分乱求,过分贪婪而不择手段,导致把心里本有的道德仁义也都失掉了,这就是内外双失了。所以,乱求是毫无益处的。”
因此,云谷禅师又开导我,问我道:“孔先生算你的命,你这一生一世到底怎么样?”
我就把孔先生算我某年考得怎么样,某年有官做,何时会死的话,老实详细地告诉了云谷禅师。
云谷曰:“汝自揣 ① 应得科第否?应生子否?”
余追省良久,曰:“不应也。科第中人,类 ② 有福相,余福薄,又不能积功累行 ③ ,以基 ④ 厚福;兼 ⑤ 不耐烦剧 ⑥ ,不能容人;时或以才智盖 ⑦ 人,直心直行,轻言妄谈。凡此皆薄福之相也,岂宜科第哉。
“地之秽者多生物,水之清者常无鱼,余好洁,宜无子者一;和气能育万物,余善 ⑧ 怒,宜无子者二;爱为生生之本,忍为不育之根,余矜惜 ⑨ 名节,常不能舍己救人,宜无子者三;多言耗气,宜无子者四;喜饮铄 ⑩ 精,宜无子者五;好彻夜长坐,而不知葆元毓神 ⑪ ,宜无子者六。其余过恶尚多,不能悉数。”
注释
①揣:揣测,估计。
②类:大多数的意思。
③积功累行:积累功德与善行。
④基:根基。此处做动词,成为……的根基。
⑤兼:并且。
⑥烦剧:烦杂细碎的意思。
⑦盖:遮盖,超越。
⑧善:喜欢,容易。
⑨矜惜:爱惜。
⑩铄:销毁,损耗。
⑪葆元毓神:葆,同“保”。毓,同“育”。保养元气,培育精力的意思。
译文
云谷禅师听了我的话,又问我道:“你自己想想,你觉得自己应该能考到科第吗?应该有儿子吗?”
听了云谷禅师的问话,我回想起过去自己所做过的事情,自我反省了很长的时间,然后回答云谷禅师说:“不应该。我不应该得到科第,也不应该有儿子。因为能考取科第的人,都是有福相的。而我的相很薄,所以福也薄,又不能多积功德和善行,打牢获得厚福的根基;并且我耐心不够,不能承担琐碎重大的事情;别人有过失的时候,我心量狭小,不能够包容别人;有时我还自尊自大,以才智去压制别人,自以为是,自己想怎么做就怎么做,且妄发谬论。如此种种举动,都是薄福的表现,又怎么能够考得科第呢?”
“我们知道,越是污秽的地方,生长的东西会越多;越是清澈干净的河流,反而越少有鱼生存。我正是因为过分喜欢洁净,所以变得不近人情,这是我不应有儿子的原因之一。天地间只有万物和泰,如暖日,如和风,如细雨,才能够催发万物生长。而我却常常容易发怒,没有一点和育之气,又怎么会生育儿子呢?这是我不当有儿子的缘故之二。仁爱,是长养生命的根本;而狠心残忍,是断绝子嗣的根由,就如一颗果子如果没有核仁,又怎么会生长发育呢?我只懂得爱惜自己的名节,常常不肯抛开自己去帮助别人,积些功德,这是我不当有儿子的第三个缘故。话说多了容易伤气,而我喜欢说话,以致伤了气,身体很不健康,这是我不当有子的第四个缘故。我喜欢喝酒,而喝酒又很容易损耗人的精气。一个人的精气不足,又怎么会生儿子呢?这是我不当有儿子的原因之五。我喜欢熬夜,通常彻夜长坐不睡,不知道葆养元气,培育精神。这是我不当有儿子的原因之六。除此之外,我还有很多其他的种种过失与罪恶,说也说不完。”
云谷曰:“岂惟科第哉。世间享千金之产者,定是千金人物 ① ;享百金之产者,定是百金人物;应饿死者,定是饿死人物。天不过因材而笃 ② ,几曾加纤毫 ③ 意思。即如生子,有百世之德 ④ 者,定有百世子孙保之;有十世之德者,定有十世子孙保之;有三世二世之德者,定有三世二世子孙保之;其斩焉 ⑤ 无后者,德至薄也。”
注释
①千金人物:指能够承受拥有千金财富的福报的人物。后面“百金人物”,比照解释。
②笃:加厚的意思。
③纤毫:细微的意思。
④百世之德:指积累百代的善行或功德。
⑤斩焉:斩,断绝的意思。焉,语气词。
译文
听了我的话,云谷禅师说道:“照你这样说来,何止是科第你不应该拥有,恐怕还有很多东西也不是你应该得的吧。能够享有价值千金产业的,一定是一个能够承担千金福报的人;能够享有价值百金产业的,一定是一个能够承担百金福报的人;应该饿死的,一定是应该遭受饿死报应的人。这些都是各人自己造成的,上天不过是根据各人的本质而加厚罢了。何曾另外增加一丝一毫其他的东西呢?就像生养子孙,如果他积累了百代的功德,那么就一定会有一百代的子孙,来保住他的福;积累了十代的功德,就一定会有十代的子孙,来保住他的福;积了三代或是两代的功德,就一定会有三代两代的子孙,来保住他的福。那些只享有一代的福,到了下一代就断绝子孙的,那是因为他功德太薄或是积的罪孽太多的缘故。”
“汝今既知非,将向来 ① 不发科第 ② ,及不生子之相,尽情改刷 ③ 。务要 ④ 积德,务要包荒 ⑤ ,务要和爱,务要惜精神。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从后种种,譬如今日生,此义理再生之身 ⑥ 也。夫血肉之身,尚然有数;义理之身,岂不能格天 ⑦ 。《太甲》 ⑧ 曰:‘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诗》 ⑨ 云:‘永言配命,自求多福。’孔先生算汝不登科第,不生子者,此天作之孽,犹可得而违;汝今扩充 ⑩ 德性,力行善事,多积阴德,此自己所作之福也,安得而不受享乎?《易》为君子谋 ⑪ ,趋吉避凶。若言天命有常 ⑫ ,吉何可趋,凶何可避?开章第一义 ⑬ ,便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⑭ 。’汝信得及否?”
注释
①向来:先前的意思。
②不发科第:从前取得科第,叫作发科发甲,所以不发科第,就是没有取得科第。
③改刷:改正、改过之意。就如碰到不洁净的东西,把它洗刷洁净。
④务要:一定要,务必。
⑤包荒:包容荒秽,后指能够容忍。
⑥义理再生之身:指精神再生的生命。
⑦格天:感动上天。也可以理解为人清净、诚恳的心,可以与天相通的意思。
⑧《太甲》:太甲为商汤的嫡长孙,太丁子,叔仲壬病死后继位,由四朝元老伊尹辅政,后病死,共在位二十三年。此指《尚书》中的一篇文章的标题名,文章写的是伊尹辅佐太甲执政的事。
⑨《诗》云两句:《诗》,指的是《诗经》。“永言配命,自求多福”,永,是恒常之意。言,是“念”。配,是“合”。命,是“天道”。意思是说人要时常反省自己做的事,是否符合上苍的意思。这样做,自然就会有很大的福报了。福是自己求的,一切全靠自己。
⑩扩充:放大的意思。
⑪谋:替人打算的意思。
⑫有常:有定数,有规定。
⑬开章第一义:开章,指书的开头第一章。第一义,指《易经》在开头“坤卦”里就讲到了“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⑭余庆:多余的福报。
译文
云谷禅师接着说:“你现在既然已经明白了你的种种过失,那么你就应该把以前不能够考取科第,以及没有儿子的种种福薄的相,用心尽自己最大努力,一件一件洗刷干净。一定要多行善事,多积些功德;一定要多为别人着想,多包容别人一些;对别人一定要多些和气,常怀慈悲之心;一定要少说话,少喝酒,多爱惜自己的精、气、神。你以前所犯的种种过失,要拔得干干净净的,就有如昨天的你已经死了,从今天起,做个全新的人,以后一切的一切,譬如今天刚刚新生。这样,那你就算是获得精神重生了,你的命运也就可以完全不一样了。
“我们这种血肉之身,尚且有一定的数。哪有这种符合义理之身,反倒不能感动天的道理?《尚书·太甲篇》里说:‘上天降给你的灾祸,或许你还可以避开;但要是一个人自己作了孽,那就一定会受到报应,不可能再舒舒服服活在这世界上了。’《诗经》里头也说:‘一个人应该常常自我反省,自己所做的一切事情,合不合天道。能够这样,那就不会做不合天道的事情了,自然会有很大的福报了。’这是说福是自己求的,祸也是自己求的,一切全在于自己。孔先生算你的命,不能够考取科第,不会有儿子,但这些灾祸是上天替你安排的,是可以改变的。你要把自己本有的道德天性,渐渐放大,尽自己最大的力量,多做善事,多积阴德,这就是自己所造的福。自己造了福,自然会有好报,别人是不能夺走的,自己又怎么会不能享受这种福分呢?
“《易经》这部书,都是讲的天道人道,处处警戒人要小心谨慎,勿做坏事,都是替君子打算的,告诉他要避开凶险的地方,凶险的事情,向着吉祥的地方去。如果说上天给人的命是固定的,不能够改变的,那么又怎么能向着吉祥的地方去呢?又怎么能避开凶险呢?所以《易经》在开头第一章就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意思就是说,一个人只要能专做善事,积累功德,就可以享有长久的福报;不但自己有福,多余下来的还可以传给子孙享有。这个道理,你能确信无疑吗?”
余信其言,拜而受教。因将往日之罪,佛前尽情发露 ① ,为疏 ② 一通 ③ ,先求登科,誓行善事三千条,以报天地祖宗之德。
注释
①发露:抒发,倾诉。此指把过去的罪愆在佛前表白出来。
②疏:即疏表,相当于现在的“报告书”,或“祈祷文”。
③一通:古代以擂鼓三百三十六槌为一通,也指公文一件。此取后者。
译文
我相信了云谷禅师的话,并向他拜谢,接受他的指教。因此我把过去所有的一切罪恶过失,不管轻的重的,大的小的,一股脑地全在佛菩萨面前说了出来,以求改过;我又写了一篇疏文,祈告上苍,先祈求自己能够考取功名,同时还立誓做三千件善事,以报答天地神祇及历代祖宗对我的大恩大德。
云谷出功过格 ① 示余,令所行之事,逐日登记,善则记数,恶则退除,且教持准提咒 ② ,以期必验。
注释
①功过格:过去记录功过的一种表格形式。初指道士逐日登记行为善恶以自勉自省的簿格,及后流行于民间,泛指用分数来表现行为善恶程度,使行善、戒恶得到具体指导的一类善书。
②准提咒:佛教准提佛说的一种咒文,为古印度梵文。
译文
听我立誓要做三千条善事,云谷禅师就拿一种功过格给我看,要我按照功过格所定的方法去做,把我所做的事,不论善恶,每天记录在功过格上。做了善事就记录在功字一格的下面;做了恶事,就记在过字一格的下面。同时,看恶事的等级,还要把“功”扣掉,即小功抵小过,大恶扣大善,一大恶抵十小善,一大善抵十小恶,都通过这张表来加减,体现善恶多少。又教我念“准提咒”来加持,希望我所求的事,可以得到效验。
语余曰:“符箓 ① 家有云:‘不会书符,被鬼神笑。’此有秘传,只是不动念也。执笔书符,先把万缘 ② 放下,一尘 ③ 不起。从此念头不动处,下一点,谓之混沌开基 ④ 。由此而一笔挥成,更无思虑,此符便灵。凡祈天立命,都要从无思无虑处感格 ⑤ 。”
注释
①符箓:符箓是符和箓的合称,为道士通过书写符文用以召神劾鬼的常用之物。
②万缘:指人心中所起的各种各样的众多念头。
③尘:本指灰尘,此指人心中不好的念头。
④开基:开创,开始。
⑤感格:感通,感化。
译文
云谷禅师又对我说:“有一种画符箓的专家曾说:‘一个人如果不会画符,是会被鬼神耻笑的。所以,要学会画符。’画符有一种秘密的方法传下来,就是画符时不起一丝的念头。当执笔画符的时候,首先要把所有的念头放下,不能有一丝杂念,因为有了一丝的念头,心就不清净了。当所有念头不起的刹那,用笔在纸上点下一点,因为完整的一道符,都是从这一点开始画起,所以这一点是符的根基所在。从这一点开始,一直到画完整个符,若没起一丝别的念头,那么这道符就会很灵验。不但画符不可以夹杂念头,凡是一个人心有所求,祷告上天保佑,或是想改变命运,都要从没有妄念上去下功夫,这样才能感动上天,使之明白自己的愿望。”
“孟子论立命之学,而曰:‘夭寿不贰 ① 。’夫夭寿,至贰 ② 者也。当其不动念时,孰为夭,孰为寿?细分之,丰歉不贰,然后可立贫富之命;穷通 ③ 不贰,然后可立贵贱之命;夭寿不贰,然后可立生死之命。人生世间,惟死生为重,曰夭寿,则一切顺逆皆该 ④ 之矣。”
注释
①夭寿不贰:见《孟子·尽心上》。指短命与长寿,并没有分别。夭,短命。贰,不一样,有分别。
②至贰:指绝对不一样的意思。
③通:发达。
④该:包括的意思。
译文
云谷禅师又说:“孟子谈到了立命的道理,他说‘生命的长与短,并没有什么分别’。这话看起来是不通的,短命与长寿本是完全不同的相反的概念,那么孟子为什么说它‘不贰’呢?要知道,当一个人完全没有念想时,心里又哪来的‘短命’与‘长寿’之分呢?只有心里有了‘短命’与‘长寿’的念头,才会有‘夭’‘寿’的分别。把‘立命’细细分开来讲,就是要把富足与贫乏看得一样,这样才可以把本来贫困的命转变为富足的命,把本来富足的命变得更加富足长久;要把困窘和发达时也看得一样,这样才可以把本来低贱的命变成富贵的命,把本来富贵的命变成更加发达尊荣的命;对于生命的长与短,也要看得没有两样,不要认为我的命中注定短命,便趁还活着的时候糟蹋自己,随便造恶;而命中注定长寿的人,不要认为自己命还长就胡为乱来。这样才能把命中注定的短命转为长寿,把本来命中注定的长寿变得更加健康长寿。人生在世,只有生与死最是重要,所以‘夭’与‘寿’,也就是人生的最大事件了。说到这个,那么人生中所有的逆境与顺境,像上面说的丰与歉、通与穷,也就都可以包括在这里面了。”
“至‘修身以俟 ① 之’,乃积德祈天之事。曰修,则身有过恶,皆当治而去之;曰俟,则一毫觊觎 ② ,一毫将迎 ③ ,皆当斩绝之矣。到此地位,直造 ④ 先天之境,即此便是实学 ⑤ 。”
注释
①俟:等候,等待。
②觊觎:非分的想法,希望得到不应该得到的东西。
③将迎:违心的趋奉迎合。
④造:达到。
⑤实学:真正的、实在的学问。
译文
“至于孟子所说的‘修身以俟之’,就是说自己要时时刻刻修养德性,不要让自己造恶,而命运能不能够改变,那就是积德的事、求天的事了。既然说到‘修’字,那么身上有的所有过失、罪恶,都应该像医治病症一样,要把它们统统去除掉。而说到‘俟’,就是等到修的功夫深了,命自然会变好,不可以有一丝一毫的非分之想,也不可以让心中的念头乱起乱灭。凡是这种胡思邪念,都要完完全全斩掉它,断绝它,不能存留一丝一毫。能够做到这种地步,那就可说是已经到了先天不动念头的境界了。能做到这种功夫,就已经是实实在在的学问了。”
“汝未能无心,但能持准提咒,无记无数,不令间断,持得纯熟,于持中不持,于不持中持,到得 ① 念头不动,则灵验矣。”
注释
①到得:等到,到了。
译文
云谷禅师接着说:“你所有的行为,还都是有心而为,还不能够做到自然而然、不着痕迹的地步。这种功夫,不是短时期内能够做到的。但只要你能够念准提咒,不管念了多少遍,不要去记,也不要去数,只要不间断地一心念下去;等念到极其熟练的时候,自然会做到口里在念,但自己不觉得自己在念,就是佛经中说的‘持中不持’;在不念的时候,心中也会不知不觉地还在念,就是佛经中说的‘不持中持’。如果念咒能念到这个地步,那么念的咒,自然也就没有不灵验的了。”
余初号学海,是日改号了凡;盖悟立命之说,而不欲落凡夫窠臼 ① 也。从此而后,终日兢兢 ② ,便觉与前不同。前日只是悠悠放任 ③ ,到此自有战兢惕厉 ④ 景象,在暗室屋漏中,常恐得罪天地鬼神;遇人憎我毁我,自能恬然 ⑤ 容受 ⑥ 。
注释
①窠臼:窠,指鸟窠。臼,本指打米的家伙。因此窠臼喻指现成的格式,老套子。
②兢兢:小心谨慎的意思。
③放任:没有拘束,随随便便的意思。
④战兢惕厉:惧怕谨慎。警惕,戒惧。
⑤恬然:安逸舒服的样子。
⑥容受:接受。
译文
我起初的号叫“学海”,从那天起我就改了号,叫“了凡”。因为听了云谷禅师的话,我明白了立命的道理,而不想与凡夫一样落了俗套。从那以后,我就整天小心谨慎,时刻存有一种敬畏之心。我就觉得,与从前相比,自己有了很大不同。以前只是糊糊涂涂,随随便便,无拘无束的。到了现在,自然就有了一种小心谨慎,既惧怕又恭敬,时刻警惕的景象。即使在黑暗的内室无人之处,我也常常恐怕得罪了天地鬼神。碰到讨厌我、诋毁我的人,我也能够坦然地接受了,不再与别人计较和争论。
到明年 ① 礼部 ② 考科举,孔先生算该第三,忽考第一;其言不验,而秋闱 ③ 中式 ④ 矣。然行义 ⑤ 未纯 ⑥ ,检 ⑦ 身多误:或见善而行之不勇,或救人而心常自疑;
或身勉为善,而口有过言;或醒时操持 ⑧ ,而醉后放逸;以过折功,日常虚度。自己巳岁 ⑨ 发愿,直至己卯岁 ⑩ ,历十余年,而三千善行始完。
注释
①明年:第二年。据查证,此时为公元1570年。
②礼部:中国古代官署,管理全国学校事务及科举考试及藩属和外国之往来事。与吏部、户部、兵部、刑部、工部合称六部。
③秋闱:对科举制度中乡试的借代性叫法。乡试一定在秋天的八月,所以乡试的考场,就叫秋闱。又因为恐怕有人私底下进出作弊,用一种有刺的棘树,插在围墙上面,所以也叫作棘闱。
④中式:考中的意思。
⑤行义:躬行仁义,做应该做的事。
⑥未纯:指勉强,不能自然而然。
⑦检:省察。
⑧操持:把持之意。
⑨己巳岁:此指公元1569年。
⑩己卯岁:此指公元1579年。
译文
我见到云谷禅师的第二年,照考试的规矩,我应该先到礼部去考科举。孔先生算我的命中应该考第三名,哪里知道忽然考了第一名。孔先生的话,已经不灵了。孔先生没有算我会考中举人的,哪知道到了秋天乡试,我竟然中了举人。这不是我命里注定的,云谷禅师所说“命可以改造,一个人不可以被命拘束”的话,我也更加相信了。我虽然像上边所说,把自己的过失改好了许多,但是碰到应该做的事情,还是不能够一心一意地做,还是有些勉强,不能做到自然而然。检点自己的行为,觉得过失还是很多。或是看见善的事情,虽然肯做,但是还不能够大胆放手去做;或是遇到救人的事,心里还是常有疑惑,没有坚定的决心去救人;身体虽然能勉强去做善事,但是嘴里常常说出犯过的话;或是清醒时还能够把持住自己,但是喝酒喝醉后就会放肆了,自己管束不住自己;虽然常常做善事,积了些功德,但是过失也很多,拿功来抵过,恐怕还不够,而时间也就一天一天地虚度过去了。自从己巳年听了云谷禅师的教训,我发愿心要做三千件善事,一直到己卯年,经过了十多年,方才把三千件善事做完了。
时方从李渐庵 ① 入关,未及回向 ② 。庚辰 ③ 南还。始请性空、慧空 ④ 诸上人 ⑤ ,就东塔禅堂回向。遂起求子愿,亦许行三千善事。辛巳 ⑥ ,生汝天启。
注释
①李渐庵:人名,生平不详。
②回向:是佛教的一种修行功夫。指将自己所修的功德,不愿自己独享,而将之转归与法界众生同享,以拓开自己的心胸,并且使功德有明确的方向而不致散失。
③庚辰:此指公元1580年。
④性空、慧空:佛门法师德号,生平不详。
⑤上人:指有道德学问的出家人。
⑥辛巳:此指公元1581年。
译文
当时,我刚刚与李渐庵先生从关外回来,还没有来得及把所做的三千件善事的功德进行回向。到了庚辰这一年,我从北京回到南边,方才请了性空、慧空两位有道的大和尚,就东塔禅堂完成了这个回向的愿心。那时,我起了求得儿子的心愿,也是立愿做三千件善事。到了辛巳年,便生了你,为你起名叫天启。
余行一事,随以笔记;汝母不能书,每行一事,辄用鹅毛管,印一朱圈于历日之上。或施食贫人,或买放生命,一日有多至十余圈者。至癸未 ① 八月,三千之数已满。复请性空辈,就家庭回向。九月十三日,复起求中进士愿,许行善事一万条,丙戌 ② 登第,授 ③ 宝坻 ④ 知县。
注释
①癸未:此指公元1583年。
②丙戌:此指公元1586年。
③授:任用官员的通称。
④宝坻:宝坻县,今天津市宝坻区。经济发达,文化昌盛,民风淳朴,风光秀丽,素有“宝地”之称。
译文
我每做一件善事,便随手用笔记下来。你母亲不会写字,每做一件善事,就用鹅毛管在日历上面印一个红圈,做一个记号。她或是施送给穷人一些吃的东西,或是买些活的东西来放生,最多的时候,一天会有十几个红圈呢。这样,到了癸未年的八月时,我所许下做三千件善事的誓愿才做完。我又请了性空和尚等,在家里上供回向众生法界。到了那年的九月十三日,我又发了求考中进士的誓愿,许愿做一万件善事。到了丙戌年那一年,我参加科举考试竟然考中了,被任命为宝坻知县。
余置空格一册,名曰“治心编”。晨起坐堂 ① ,家人 ② 携付门役 ③ ,置案上,所行善恶,纤悉必记。夜则设桌于庭,效赵阅道 ④ 焚香告帝 ⑤ 。
汝母见所行不多,辄 ⑥ 颦蹙 ⑦ 曰:“我前在家,相助为善,故三千之数得完;今许一万,衙中无事可行,何时得圆满 ⑧ 乎?”
注释
①坐堂:指做官的坐在堂上办公事,或是审问案子。
②家人:此指自己身边的下人。
③门役:看门人。
④赵阅道:即赵抃,宋朝时浙江衢州人(今浙江省衢州区),字阅道,宋仁宗时为谏官,时称“铁面御史”,终以太子少保致仕,有《赵清献公集》传世,生卒不详。《宋史》有传。
⑤帝:指上天。
⑥辄:常常。
⑦颦蹙:指皱紧眉头忧愁的样子。
⑧圆满:佛教语。谓佛事完毕,没有缺陷、漏洞。
译文
在做宝坻县知县的时候,我平时便准备了一本小册子,册中有一格一格的空格子,我称之为“治心编”。早晨起来坐堂或审问案子的时候,我便叫当差的下人拿了这本“治心编”交给看门的人,放在公事案桌上,将一天中所做的善事恶事,哪怕是极细小的,都一一记在这本“治心编”上。每到晚上,我便仿照宋朝的赵阅道,在庭院里摆了香桌,将每天所做一切焚香祷告天帝。
你的母亲见我所做的善事不多,常常皱着眉头对我说:“我以前在家里,帮助你做善事,所以你所许做三千件善事的愿心能够完成。现在你许下了做一万件善事的愿心,在衙门中又没有什么善事可做,这要等到什么时候,才能够圆满完成呢?”
夜间偶梦见一神人,余言善事难完之故。神曰:“只减粮一节,万行俱完矣。”盖宝坻之田,每亩二分三厘七毫。余为区处 ① ,减至一分四厘六毫,委 ② 有此事,心颇惊疑。适 ③ 幻余禅师 ④ 自五台 ⑤ 来,余以梦告之,且问此事宜信否?
注释
①区处:处理、筹划。
②委:确实。
③适:正好,刚好。
④幻余禅师:生平不详。禅师,和尚的尊称。
⑤五台:即五台山。位于山西省忻州市五台县境内,位列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首。
译文
这以后的一天晚上,我偶然做了个梦,梦见了一位神人。梦中,我把自己担心难以完成这一万件善行的事告诉了他。这位神人回答我说:“仅仅是你为老百姓减收粮税这一件事,你所许的一万件善事,就已经足够圆满了。”原来,宝坻县的田地,老百姓每亩要还二分三厘七毫的田税。我觉得百姓赋税出得太多,所以我把全县的田赋清理了一遍,将老百姓每亩应该完的钱粮减到一分四厘六毫。这件事的确是有的。不过我心里觉得奇怪,怎么一件小事情,就会被神明知道,而且这一件事情怎么就可以抵得上一万件善事?那个时候,正好碰上幻余禅师从五台山到宝坻来,我就把梦中遇到的事告诉了他,并且问他,这一事情是否可以相信。
师曰:“善心真切,即一行可当万善,况合县 ① 减粮,万民受福乎?”
吾即捐俸银,请其就五台山斋僧 ② 一万而回向之。
注释
①合县:全县。合,全部,整个。
②斋僧:就是请出家的比丘来吃斋饭。请僧的斋菜,多为一大碗,里面含有几样素菜,混在一起,习称“罗汉菜”。
译文
幻余禅师回答我说:“做善事只要存心虔诚、恳切,没有一丝做假,那么即使只有一件善事,也可以抵得上一万件善事了。何况是你减轻了全县的田赋,使全县的百姓都因此减轻了苛杂重税的痛苦,获得了恩惠,这怎么不可以抵得上一万件善事呢?”
听了幻余禅师的话,我立刻把自己所得的俸银捐了出来,请幻余禅师在五台山请一万位法师吃斋,并且把供养法师的功德回向给宇宙所有的众生,希望他们都能获得福祉。
孔公算予五十三岁有厄 ① ,余未尝祈寿,是岁 ② 竟无恙,今六十九矣。《书》 ③ 曰:“天难谌 ④ ,命靡常 ⑤ 。”又云:“惟命不于常 ⑥ 。”皆非诳语。吾于是而知,凡称祸福自己求之者,乃圣贤之言。若谓祸福惟天所命,则世俗之论矣。
注释
①厄:灾难。
②是岁:此指了凡先生53岁那一年。
③《书》:指《尚书》。
④谌:相信。
⑤靡常:不是固定的。靡,不,没有。常,恒常,固定。
⑥惟命不于常:惟,发语词,无意义。于,介词,表某方面。全句意思是指“命运不是固定不变的”。
译文
孔先生给我算命,说我命中到五十三岁时会有灾难。我虽然没有向上天祈求长寿,但是到了五十三岁那一年,我竟然没有一点病痛。现在,我已经六十九岁了。《尚书》中说:“天道是难以确信的,而命运也是没有定轨的。”又说:“人的命运不是固定的。”这些话,都不是骗人的假话。我也因此才知道,凡是说一个人的祸福,是要自己去求才能获得的,这实在是圣贤之言。若是说一个人的祸与福,都是上天注定的,那只不过是世间庸俗之人的论调罢了。
汝之命,未知若何?即命当荣显 ① ,常作落寞 ② 想;即时当顺利,常作拂逆 ③ 想;即眼前足食,常作贫窭 ④ 想;即人相爱敬,常作恐惧想;即家世望重 ⑤ ,常作卑下 ⑥ 想;即学问颇优,常作浅陋 ⑦ 想。
注释
①荣显:荣贵显达。
②落寞:寂寞,冷落凄凉。常用于形容人寂寞的心境或者状态。
③拂逆:指违背,违反。
④贫窭( jù ):贫穷。
⑤望重:名望显赫。
⑥卑下:低下,卑屈。
⑦浅陋:指见闻狭隘,见识贫乏。
译文
你的命,不知道究竟怎么样。但即使你命中应该荣贵发达,你也还是要常常有不得意的想法;就算你碰到的境遇很顺利,也还是要常常当作不称心、不如意来对待;就算目前你吃穿丰足,也还是要当作贫穷来对待;就算别人都喜欢你,敬重你,你也还是要常怀着谨慎、戒慎的想法;就算你家里世代名望都很高,你也还是得常常怀着自己地位卑下,一切不如人的想法;就算你学问高深,你也还是要常怀有自己知识还很浅陋的想法。
远思扬 ① 祖宗之德,近思盖 ② 父母之愆 ③ ;上思报国之恩,下思造家之福;外思济 ④ 人之急,内思闲 ⑤ 己之邪。
注释
①扬:宣扬,传播。
②盖:隐藏,遮盖。
③愆:过失。
④济:帮助。
⑤闲:防范。
译文
从远处来看,你要想到如何去传扬祖先的遗德;从近处看,你要想到如何去弥补父母所犯的过失。向上讲,你应该要想着报答国家的恩德,向下讲,你应该要想着为一家造福。对外来讲,你应该要想着救济别人的急难;对内来讲,你应该要想着如何防范自己的邪念。
务要日日知非,日日改过;一日不知非,即一日安于自是 ① ;一日无过可改,即一日无步可进。天下聪明俊秀不少,所以德不加修、业不加广者,只为因循 ② 二字,耽阁 ③ 一生。
注释
①自是:自以为是。
②因循:贪图安逸,得过且过的意思。
③耽阁:同耽搁。耽误的意思。
译文
一个人一定要能够时刻反省自己的行为,知道自己的过失所在,每天一定要将自己的过失一一改正;只要一天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过失,那么自己就会安逸放任,自以为是;如果每天都觉得无过可改,那么也就永远不会有进步的机会了。天底下聪明俊秀的人才实在是不少,但他们却不知道去修养自己的德性,努力增加自己的学识,扩大自己的事业。这只是因为他们受了得过且过思想的影响,只知道贪图安逸,不思进取,所以耽搁了他们一生一世。
云谷禅师所授立命之说,乃至精至邃 ① 、至真至正之理,其熟玩 ② 而勉行之,毋自旷 ③ 也。
注释
①邃:深邃,深奥。
②玩:体会。
③旷:荒废,耽误。
译文
云谷禅师所教立命之说,实在是最精、最深、最真、最正的道理。希望你一定要细细研究体会,并且还要尽心尽力去实行,切不可以把自己的大好光阴荒废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