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序文

印光法师 撰

圣贤之道,唯诚与明。圣狂之分,在乎一念。圣罔念 则作狂,狂克念则作圣。其操纵得失之象,喻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不可不勉力操持,而稍生纵任也。须知诚之一字,乃圣凡同具,一如不二之真心。明之一字,乃存养 省察,从凡至圣之达道 。然在凡夫地,日用之间,万境交集。一不觉察,难免种种违理情想,瞥尔 而生。此想既生,则真心遂受锢蔽。而凡所作为,咸失其中正矣。若不加一番切实工夫,克除净尽,则愈趋愈下,莫知底极。徒具作圣之心,永沦下愚之队。可不哀哉。

然作圣不难,在自明其明德 。欲明其明德,须从格物致知下手。倘人欲之物,不能极力格除,则本有真知,决难彻底显现。欲令真知显现,当于日用云为,常起觉照,不使一切违理情想,暂萌于心。常使其心,虚明洞彻,如镜当台,随境映现。但照前境,不随境转,妍媸自彼,于我何干?来不预计,去不留恋。若或违理情想,稍有萌动,即当严以攻治,剿除令尽。如与贼军对敌,不但不使侵我封疆,尚须斩将搴旗,剿灭余党。其制军之法,必须严以自治,毋怠毋荒。克己复礼,主敬存诚,其器仗须用颜子之四勿 ,曾子之三省,蘧伯玉之寡过知非。加以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与之相对,则军威远振,贼党寒心,惧罹 灭种之极戮,冀沾安抚之洪恩。从兹相率投降,归顺至化。尽革先心,聿修厥德 。将不出户,兵不血刃。举寇仇皆为赤子,即叛逆悉作良民。上行下效,率土清宁,不动干戈,坐致太平矣。

如上所说,则由格物而致知,由致知而克明明德。诚明一致,即凡成圣矣。其或根器陋劣,未能收效。当效赵阅道 日之所为,夜必焚香告帝,不敢告者,即不敢为。袁了凡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命自我立,福自我求,俾造物不能独擅其权。受持功过格,凡举心动念,及所言所行,善恶纤悉皆记,以期善日增而恶日减。初则善恶参杂,久则唯善无恶,故能转无福为有福,转不寿为长寿,转无子孙为多子孙。现生优入圣贤之域,报尽高登极乐之乡。行为世则,言为世法。彼既丈夫我亦尔,何可自轻而退屈。

或问,格物乃穷尽天下事物之理,致知乃推极吾之知识,必使一一晓了也。何得以人欲为物,真知为知,克治显现为格致乎?

答曰,诚与明德,皆约自心之本体而言。名虽有二,体本唯一也。知与意心,兼约自心之体用而言,实则即三而一也。格、致、诚、正、明五者,皆约闲邪存诚、返妄归真而言。其检点省察造诣工夫,明为总纲,格致诚正乃别目耳。修身正心诚意致知,皆所以明明德也。倘自心本有之真知为物欲所蔽,则意不诚而心不正矣。若能格而除之,则是“慧风扫荡障云尽,心月孤圆朗中天”矣。此圣人示人从泛至切,从疏至亲之决定次序也。若穷尽天下事物之理,俾吾心知识悉皆明了,方能诚意者,则唯博览群书遍游天下之人,方能诚意正心以明其明德。未能博览阅历者,纵有纯厚天姿,于诚意正心皆无其分,况其下焉者哉。有是理乎?

然不深穷理之士,与无知无识之人,若闻理性 ,多皆高推圣境,自处凡愚,不肯奋发勉励,遵循从事。若告以过去、现在、未来三世因果,或善或恶,各有其报,则必畏恶果而断恶因,修善因而冀善果。善恶不出身、口、意三。既知因果,自可防护身口,洗心涤虑。虽在暗室屋漏之中,常如面对帝天,不敢稍萌匪鄙之心 ,以自干 罪戾也已。此大觉世尊普令一切上、中、下根,致知、诚意、正心、修身之大法也。然狂者畏其拘束,谓为着相 。愚者防己愧怍 ,谓为渺茫。除此二种人,有谁不信受。故梦东云:“善谈心性者,必不弃离于因果;而深信因果者,终必大明夫心性。”此理势所必然也。须知从凡夫地乃至圆证佛果,悉不出因果之外。有不信因果者,皆自弃其善因善果,而常造恶因,常受恶果,经尘点劫,轮转恶道,末由出离之流也。哀哉!

圣贤千言万语,无非欲人返省克念,俾吾心本具之明德,不致埋没,亲得受用耳。但人由不知因果,每每肆意纵情。纵毕生读之,亦只学其词章,不以希圣希贤为事,因兹当面错过。袁了凡先生训子四篇,文理俱畅,豁人心目,读之自有欣欣向荣、亟欲取法之势,洵 世良谟 也。永嘉周群铮居士,发愿流通,祈予为序。因撮取圣贤克己复礼,闲邪存诚之意,以塞其责云。

注释

①罔念:谓不思为善。

②存养:“存心养性”的省略。保存本心,培养善性。儒家的一种修养方法。

③达道:谓通达的大道。

④瞥尔:突然,迅速地。

⑤明德:美德,光明之德。

⑥颜子之四勿:即颜渊克己四种功夫: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⑦罹:遭受(苦难或不幸)。

⑧聿修厥德:语出《诗经·大雅》:“无念尔祖,聿修厥德。”聿,语气助词。厥,代词。

⑨赵阅道:即赵抃(1008年~1084年),字阅道,宋衢州西安(今浙江衢州市)人。景祐元年(1034年)进士,任殿中侍御史,弹劾不避权势,时称“铁面御史”。平时以一琴一鹤自随,为政简易,长厚清修,日所为事,夜必衣冠露香以告于天。年四十余,究心宗教。初在衢州,常亲近蒋山法泉禅师,禅师未尝容措一词。及在青州,政事之余多晏坐,一日忽闻雷震,大悟。乃作偈云:“默坐公堂虚隐几,心源不动湛如水。一声霹雳顶门开,唤起从前自家底。”累官至参知政事,以太子少保致仕。卒后谥清献,苏轼曾为之作《清献公神道碑》。

⑩理性:本性,道理。

⑪匪鄙之心:不对的、卑鄙的念头。

⑫干:触犯,冒犯。

⑬着相:佛教术语,意思是执着于外相、虚相或个体意识而偏离了本质。

⑭愧怍:因有缺点或错误而感到不安,惭愧。

⑮洵:诚实,实在。

⑯淑:善,好。

⑰谟:计谋,策略,典策。 QQu7IhAjquBzLR1ub6XlzUer96qZoqRm2X0CkVu/MVDymGpgaQMlSf6dIWzH5+m7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