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二
|
|
酒水是人们用餐、休闲及交流活动中不可缺少的饮品。酒水可以增加人们的交流,增强气氛。适度地饮用发酵酒对人体健康无害,有利于降低血压,帮助消化。法国科学家做了大量的研究表明,适量饮用葡萄酒可以促进健康和长寿。从生活和文化的角度,就不仅能增强气氛,还可以缓解人们的紧张情绪,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物质,特别是在交往日益扩大的社会,酒作为一种媒介,更是起到了不容忽视的作用。综合而言,酒水的功能和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礼仪交际功能;营养、保健、医疗功能;兴奋、怡神、欣赏功能;开胃、佐餐、消食功能;烹调美食功能;文化功能及享受功能。
(一)酒是一种营养物,如黄酒、葡萄酒、啤酒均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其中黄酒就含有21种氨基酸,所含氨基酸量达5 647 mg/L,是啤酒的5~10倍,是葡萄酒的1.3倍。啤酒含有少量酒精外,其他为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多种氨基酸,维生素,Ca、P、Fe等微量元素,被人们称之为“液体面包”。
(二)酒可以药用,可以行药势。古人谓“酒为诸药之长”。酒可以使药力外达于表而上至于巅,使理气行血药物的作用得到较好的发挥,也能使滋补药物补而不滞。酒有助于药物有效成分的析出,还有良好的通透性,能够较容易地进入药材组织细胞中,酒还有防腐作用。一般药酒都能保存数月甚至数年时间而不变质,这就给饮酒养生者以极大的便利。
(三)适量饮酒有益健康,可助消化,预防心血管疾病,减轻心脏负担。还可增加高密脂蛋白,降低冠心病的发生率。适量饮酒可调节人身体正常的生理代谢,加速内部的血液循环。
(四)酒可以作为美食烹饪中的重要调味品,具有享受功能。
(五)世界各国的酒文化是一种重要的交际媒介,酒在现代人际交往中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在饮用酒水时,主要有以下注意事项:
古今关于饮酒害利之所以有较多的争议,问题的关键在于饮酒量的多少。少饮有益,多饮有害。宋代邵雍曰:“人不善饮酒,唯喜饮之多;人或善饮酒,难喜饮之和。饮多成酩酊,酩酊身遂疴;饮和成醺酣,醺酣颜遂酡。”这里的“和”即是适度。不宜太过,亦无不及。太过伤损身体,不及等于无饮,起不到养生作用。
一般认为,酒不可夜饮。《本草纲目》有载:“人知戒早饮,而不知夜饮更甚。既醉且饱,睡而就枕,热拥伤心伤目。夜气收敛,酒以发之,乱其清明,劳其脾胃,停湿生疮,动火助欲,因而致病者多矣。”此外,在关于饮酒的节令问题上,也存在两种不同看法。一些人从季节温度高低而论,认为冬季严寒,宜于饮酒,以温阳散寒。
在这个问题上,一些人主张冷饮,而也有一些人主张温饮。主张冷饮的人认为,酒性本热,如果热饮,其热更甚,易于损胃。如果冷饮,则以冷制热,无过热之害。比较折中的观点是酒虽可温饮,但不要热饮。至于冷饮温饮何者适宜,这可随个体情况的不同而有所区别对待。
根据中医理论,饮酒养生较适宜于年老者、气血运行迟缓者、阳气不振者,以及体内有寒气、有痹阻、有淤滞者。这是就单纯的酒而言,不是指药酒。体虚者用补酒,血脉不通者则用行气活血通络的药酒;有寒者用酒宜温,而有热者用酒宜清。有意行药酒养生者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做选择。
任何养生方法的实践都要持之以恒,久之乃可受益,饮酒养生亦然。古人认为坚持饮酒才可以使酒气相接。唐代大医学家孙思邈说:“凡服药酒,欲得使酒气相接,无得断绝,绝则不得药力。多少皆以和为度,不可令醉及吐,则大损人也。”当然,孙思邈所说的长年累月、坚持终身地饮用,可能是指在一段时间里要持之以恒。
人的情绪不好,必会影响进餐和饮酒,而且容易生病。古语:“食时,宜与家人或相契之友同案而食,笑语温和,随意谈话,言者发抒其意旨,听者舒畅其胸襟,心中喜悦,消化力自然增加,最合卫生之旨。试思人当谈论快适时,饮者增加,有出于不自觉者。当愤怒或愁苦时,肴馔当前,不食自饱。”并且指出,“凡遇愤怒或忧郁时,皆不宜食,食之不能消化,易于成病,此人人所当切戒者也。”
人在情绪低落时,肌体内各个系统的功能都处于低下状态。长期处于抑郁状态之中的人,其体内下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及自然杀伤细胞的功能都极度低下,容易诱发癌症。其他许多疾病也会因情绪异常而发生或加剧。这个时候再借酒消愁,那对身体的危害就是雪上加霜。因为这时肌体内对酒精的解毒功能已经减弱,尤其是在精神刺激过大,忧愁苦闷难以排遣的时候,还从“一醉解千愁”的心情出发,低着头喝闷酒,等于慢性自杀。我国古代有些名人学士以酒泄愤招致早衰身亡,甚至殃及子女,教训是深刻的。晋代诗人陶渊明嗜酒一生,临终时后悔道,“后代之鲁钝,盖缘于杯中物所贻害”。宋代词人辛弃疾常年贪杯,闹得咽喉焦灼,深感酒害,决计戒酒,所以借酒消愁是不可取的,李白在诗中也深有体会地写道,“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古人尚且觉醒,但愿今人能以此为镜,切莫以酒消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