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三、环太湖区域旅游研究综述

从实践角度而言,1998年底,江苏省政府委托省旅游局组织召开了中外著名专家领导参加的“江苏环太湖旅游带规划研讨会”,就其旅游规划应注意的问题和应遵循的原则作了广泛的论证,旨在为江苏环太湖地区今后的旅游开发指明方向。无锡、苏州、常州等环太湖城市也在积极探索太湖旅游开发的新思路,如苏州和无锡两处国家级太湖旅游度假区的建立;无锡灵山圣境二期、三期工程的展开等等都为环太湖旅游区的发展做出了新贡献。

从旅游资源开发和区域旅游发展的理论层面上,专家学者们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总体而言,已有成果可分为三大类型:其一,从太湖旅游区域整体发展的角度提出理论支持,如黄震方、丁正山等从太湖旅游带联合发展的战略角度提出建议;徐惠蓉等基于生态理论对环太湖旅游活动开展研究。其二,从环太湖区域个体城市的旅游发展角度开展探讨,如高文文等对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中心景区景观资源规划的探讨;韩解林等人对无锡如何利用太湖旅游节打造旅游城市新形象的研究等等。其三,以国外成功案例为借鉴,为太湖区域旅游发展献计献策,如对瑞士日内瓦湖、日本洞爷湖区域旅游发展经验的总结和分析等等。

总体而言,现有的关于环太湖旅游区域发展的实践和理论成果显著的体现出了旅游区域一体化研究、地区旅游特色发掘以及国内外先进经验充分借鉴的研究趋势,本课题的研究将遵循这一趋势,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用宏观的区域发展视野观照整体太湖旅游区,以中微观的具体分析来切入不同城市太湖旅游区一体化特色的打造,同时开阔视野,充分吸收国内外先进经验,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新思维、新角度。

(一)环太湖旅游带研究述评

关于环太湖旅游带概念。我国研究学者根据自身学术背景的不同,主要聚焦于环太湖经济区、环太湖旅游圈等方面。卢炳根、陈国荣(2002) ,认为环太湖地区目前属全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在可持续发展战略指引下,市际间的旅游经济合作亦存在着广泛的可能性,为此提出建立环太湖旅游经济区的构想。喻学才(2007) ,提出环太湖旅游圈,主要指江苏省、浙江省和上海市境内环绕太湖周围的风景名胜区、旅游度假区及太湖水体、岛屿、半岛,具体地说,主要是指江苏省的苏州、无锡和常州以及浙江省的湖州和嘉兴。

关于环太湖旅游带区域划分。国内学者按照地理空间分布、风景资源类型及特色,将环太湖旅游带划分为12个风景旅游区,即明山秀水和吴越史迹区,太湖泛舟及湖岛观赏区,太湖和古运河龙舟赏景区(无锡),古城风貌和古典园林区(苏州),洞天竹海和陶都览胜区(宜兴),《红楼梦》大观园和田园风光区(淀山湖),莫干山景区,天目山景区,湖州“湖中音乐厅”和南待园林区等。

关于环太湖旅游带资源利用。周鸣岐、朱德明(1994) 在太湖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研究中,根据太湖资源利用现状,将环太湖旅游带划分为湖心区、湖西区、东太湖区、湖东及洞庭山湖区、竺梅贡湖区和五里湖区。张三林、何平(1997) 提出,环太湖地区旅游在总体安排上,可采取旅游产业适当超前发展的原则;在发展战略上,要毫不犹豫的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在建设方向上,应采取以吴地文化为主、国内旅游为主的原则;在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体制上,按市场经济的要求进行改革。

关于环太湖游憩带开发研究。符全胜(1998) 探讨城乡交错带旅游开发的若干理论问题,总结无锡市城乡交错带旅游开发模式,分析无锡市沿太湖地区旅游发的前提条件,提出无锡市沿太湖地区旅游开发的战略构思及对策。徐慧蓉(2008) 基于生态位理论,认为环太湖地区应更新观念,制定和落实保护太湖良好生态位的政策,延长生态旅游产业链,建立环太湖生态旅游协调会,从而使环太湖生态旅游走上健康、可持续发展的轨道。李娜(2008) 从环城游憩带角度研究苏州环太湖游憩带,认为它的形成是城市游憩空间拓展、市民游憩消费需求、政府层面产业调整、企业层面投资意愿等共同作用的结果。

(二)苏州太湖旅游发展研究

朱镇、周俊华(2003) 以东山景区为对象,将东山景区旅游形象定位为“太湖的生态古迹长廊”。宋金平等(2006) 就苏州环太湖地区进行休闲度假旅游发展探讨,提出“天堂休闲,太湖度假”的品牌形象。吴文英(2007) 认为,苏州环太湖旅游应以特色农业、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为支撑,打响苏州太湖品牌,以度假区为龙头,加快形成集国际会展、休闲度假、绿色生态、观光旅游于一体的环太湖旅游经济产业带。李娜(2008) 以苏州环太湖游憩带为研宄对象,对游憩带的发展战略目标、旅游产品发原则、旅游产品体系和旅游产品类型进行了详细研究。孟秀红(2008) 就苏州环太湖地区生态旅游资源及区位交通条件,对苏州太湖生态旅游发展进行了探讨。时志明、曹健(2009) 在着重探讨苏州三山岛地理地貌成因的基础上,从历史、宗教、掌故、民俗、自然审美等方面论述三山岛的旅游开发价值。王赵云(2010) 以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为研究对象,分析度假区发展体育旅游的基础条件和市场机遇,通过空间构建和产品设计,对度假区发展休闲体育旅游进行了初步探索。李成明、张宏成(2011) 通过对苏州环太湖地区开展休闲体育旅游活动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提出构建苏州环太湖地区休闲体育旅游的战略构想。

(三)无锡太湖旅游发展研究

符全胜(1998) 以江苏锡山市沿太湖地区为例,进行城乡交错带旅游开发研究,认为锡山市沿太湖地区旅游发展必须解决保护生态环境、与城市旅游开发整体对接等规划设计问题,并根据无锡市城市和旅游规划将这一片区划分为蠡湖会议、水上活动旅游功能区和太湖高级休闲度假区两大功能区。

(四)常州太湖旅游发展研究

常州沿太湖地区的旅游发展研究即以太湖湾旅游度假区为研究对象,提出常州太湖旅游应站在整个太湖的角度,加强与无锡、苏州太湖旅游发、发展的对接。

(五)湖州太湖旅游发展研究

孙娴娴(2008) 利用休闲渔业旅游理论,对湖州太湖旅游度假区发展湖泊型休闲渔业旅游进行了初步探索,并提出了适合当地旅游发展的休闲渔业产品、旅游产品形象以及基础设施配套等内容。周源、陈剑峰(2010) 以湖州中心城市为例,进行南太湖区域旅游开发研究,认为湖州中心城市旅游开发水平低影响了其在环太湖地区的整体竞争力,对南太湖旅游度假区块提出了完善度假区功能和调整度假区定位、丰富旅游活动的空间层次、大力营造休闲度假环境等对策建议。 GXvboQOu++7UH6Yrg5JpauAbrbLS3fZmEQ2PiEitkqv2yFiYrncpxN/5G8sCoiPU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