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中国在各个领域中与他国的交往日益密切,实用文体的翻译需求在数量上已经大大超越文学文体。我国近十年来在中小学中加强了英语作为外语的教学,在此基础上学生们进入大学后,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理应能够读懂基本的实用文体并做简单翻译,以满足自身应用需求。着眼于此,本教材编写组致力于编写一本能够适应本科学生需求的、深入浅出地讲解常见实用文体的教材,以此作为国家统编教材的补充进行课堂授课。
统编教材的文本选择以文学文本为主,重在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技能、文学欣赏能力和审美能力,它以全国大学生的普遍需求为编写依据,却也因此难以包含诸如影片台词、告示语、英文报刊文章、摘要文献、商务信函、各类报表等与学生将来生活和工作密切相关的种种实用文体文章。通过我们的教材,我们希望学生们能够了解到有关文本分类的相关知识,学习到常见实用文体的基本格式、语言特征和修辞特点,掌握提取文本主要信息的方法和技巧,并且在此基础上,能够掌握翻译实用文体时在词汇、句子和篇章各个层面的策略。阅读和翻译是英语应用技能的组成部分,也是书面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二者之间体现的是基础与能力、理解与表达的关系。因而,在本书每个章节的编写中,我们都始于分析阅读材料,终于介绍翻译策略,形成一个循序渐进、相互验证的环形结构。为了更好地做到这一点,我们在编写中引入了德国功能主义翻译理论。
实用文本不同于文学作品,它是一种实用性强并遵循一定格式的写作题材,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发挥着其应有的作用。出于不同的交际目的和使用范围,不同类型的实用文本具备各自特点。在不同的语言和文化环境中,这些特点的语言表现形式有同有异。根据德国功能主义翻译理论对文本类型的划分,在实用文本中,“感染型”和“信息型”的功能文本几乎占了实用性翻译体裁的绝大部分。根据非英语专业大学本科生的需求,本书依照文本类型的划分,选取每一种文本类型中最贴近学生日常学习生活和工作需求的典型文类,分章节讲述每一文类的阅读和翻译策略。教材内选用的案例大多来源于生活(如药品说明书、流程说明书、合同、论文摘要,等等),有助于学生浸入真实的应用语境,了解各类文本的不同特征,预演如何处理真实的文本。
作为主编,我参与了每个章节的框架设计、撰写、修改和统稿的工作,并负责后期的校对。此外,编写组的每位老师都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副主编王春燕老师除了参与编写第二、三章节外,还辅助了第四、六章的统稿和后期的核对工作;参编的柳婷老师参与了第五章的编写;刘惠老师参与了第七章的编写;孙莹老师参与了第二章中媒体类广告的·1·案例收集和部分编写工作。值得一提的是,本教材另设第八章中“西翻译简史”,以补充相关常识性知识,并应学生需求,在附录中补充了一些常用表格或文本的翻译。
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这本教材最终成形。教材的主审吕俊教授仔细阅读了我们的教材,并提出了详细的修改意见;学校的领导不断给予我们关心与支持。可以说,这本教材从最初的酝酿到逐渐成书并试用,整个过程凝聚了许多人的汗水、关心和帮助,最终得以在此呈现给大家。但是,由于经验有限,教材中难免会出现不当或错误之处,敬请使用本书的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
2017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