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类广告跟纯文本类广告相比,最大的特点在于文字篇幅短小,语言简洁凝练。从词汇选择来看,汉语广告习惯上偏重使用“四字格”,来达到精练语言的目的,这是汉语语言的传统特征,这样的词组具有结构短小、典雅简洁、内涵深刻的高度概括功能。另外,为加强语气效果并顺应广告受众的文化心理,汉语广告逐步建立起了一套特有的语汇系统。这个系统中包括直接表达“第一”或“极至”意义的“最”、“超”、“大”、“新”、“独”、“全”、“王”、“霸”等词语,还大量收编了诸如“品质超群”、“领袖风范”、“无出其右”、“专家”、“权威”、“冠军”、“精心杰作”、“聚天地精华”、“唯一推荐”、“领先潮流”、“超值享受”、“尽显风流”等在特定文化内极具联想和暗示的词语。这些丰富的词汇材料使得汉语的广告语言显示出独特的夸饰风格。
相较而言,英文广告用词多具有通俗语体色彩,行文构句多使用节奏明快的单音节词,如have,see,buy,come,get,make,give,keep,great,rich,fresh,new,crisp和能形象表现产品特征的合成词,如top-quality,brand-new,fresh-tasting,first-class等。除此之外,在商品名称方面,一些创新词、杜撰词和外来词也颇为常见,如7-up,timex,Nestle,Midea,Sugus,kash,Pizzahut等。另外,为了扩大宣传效果,英文广告中也善用形容词和副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例如perfect,best,smoother,purest,softest等。这些词语简单易识,新奇醒目,构成了英文媒体广告语言的主体。
从句子层面看,媒体广告大量使用省略句和祈使句,忌讳使用结构复杂的长句。为了能够使顾客对商品留下较为深刻的印象,并且有效减少广告费用,广告商总会想出各种各样的方法,用具备节奏感的、简洁有力的短句和极具诱惑力的语言来进行诠释,力求商品的宣传能够达到最佳的效果。
例6:
Spend a dime,Save you time.(电器广告) 押韵
Good to the last drop.(麦氏咖啡) 营造联想
All is well that ends well.(香烟广告)双关
Wing your way with wings waiting for you.(韩亚航空) 头韵
All roads lead to Holiday Inn.(假日酒店) 仿拟
Best in Business—Swiss air(瑞士航空广告) 形容词最高级
Tide’s in,dirt’s out.(汰渍的英文广告) 相同双元音和反义介词
康师傅方便面,好吃看得见。(康师傅) 押韵
喝孔府宴酒,做天下文章。(孔府宴酒) 引发好的联想
坐红旗车,走中国路。(红旗汽车) 引起民族自豪感
修辞是广告中的常见手段,在运用上也极为讲究,目的是产生新颖别致、形象生动、引人注目的效果。一则看似简单的广告,其实是用了许多修辞技巧来润饰,以期引导消费者进入物质化的奇妙世界。因此,修辞是增强语言表达效果的有力武器,它在广告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一般来说,英汉广告词常用的修辞手法有以下几种:
(1)比喻
比喻的结构一般由主体、喻体和比喻连词构成,包括明喻和暗喻。比喻的本体和喻体必须是不同的事物,但两者之间又有相似点。通过喻体,消费者可以更加具体深刻地理解本体,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广告的内容;借助喻体来阐明本体的特征会更加具有感染力,最终达到推销产品的目的。比喻这一修辞的运用可以化平淡为生动,化抽象为形象,化陌生为熟悉,化深奥为浅显。广告人通过丰富的想象和奇妙的联想,用大众熟知或乐于接受的美好事物来作为商品的代表,在切合商品特征的基础上,加强了广告的艺术性和代入感。这种修辞手法的语用含义是诱使受众对商品产生亲切感,帮助建立起一种消费者与商品之间恰如其分的感情交往。因此,利用比喻的手法对商品进行形象生动的描述可以使消费者更容易接受,产生购买欲。
例7:
Fly smooth as silk.(航空公司广告)
分析:该广告词中用“silk”作为喻体,将丝绸柔和顺滑的感官体验与飞行联系在了一起,乘坐该航空公司航班飞行感受犹如丝绸般平顺舒适,这与顾客的诉求一致。这种印象植入使得读者对该航空公司的技术和服务产生了实质的联想,从而充满了期待。
例8:
牛奶香浓,丝般顺滑。(巧克力广告)
分析:作为德芙巧克力广告语中的成功典范,这条广告语同样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格,选取“丝绸”作为喻体。丝绸是中国古老文化的象征,具有高贵、顺滑、舒适等特点,广告将巧克力原料——牛奶的醇厚与丝绸顺滑的质感产生了奇妙的联系,两者的结合产生了情感暗示,让消费者联想到了巧克力入口即化,沐浴在香浓的奶香之中,犹如丝绸拂面般,从而产生购买冲动。
例9:
“新星的土壤,知识的海洋。”(《新知》期刊)
分析:《新知》是一本涵盖内容多元,以展示社会科学的新知为主,自然科学为辅的杂志。该广告语中的本体自然是“新知”,但在句中将主体名词做了拆解,运用前后句相呼应的“新星”和“知识”解释“新知”的内涵。“新星”一词定位该杂志的主要目标读者群——青少年,即青少年的成长离不开知识营养“土壤”——《新知》杂志;“知识的海洋”更是中文中常见的意象表达,暗示《新知》杂志具有内容丰富、充满智慧。
例10:
Light as a feather.
分析:这是一则眼镜广告。该广告语中,眼镜是本体,羽毛是喻体,两者在大众一般认知上没什么共通点,但该广告语以light为切入点,使得两者产生了联系。运用众所周知的羽毛之轻盈这一特征来突出该产品的重量上的“零负担”,将该款眼镜的主打优势表达得恰到好处,令人印象深刻,从而产生购买的欲望。
例11:
Today,Sakura Bank is like a thriving sakura.
分析:该广告的本体非常明确——樱花银行。作为日本第二大商业银行,以日本国花樱花为名,其本身的业界地位就可见一斑。该广告语中的喻体也恰恰选取了樱花本身,简洁大气又切合主题。该广告运用了形容词thriving来修饰樱花,意为“欣欣向荣,兴旺发达的”,将银行欣欣向荣、蓬勃发展的现状比作樱花枝繁叶茂、花团锦簇、充满生命活力,创造出极具画面感的意象。
(2)拟人
广告中的拟人是指把广告宣传的目标商品人格化,赋予其拟人的情感、意志、动作等。通过这样的修辞手法,商品被赋予生命力,形象变得更加生动鲜明,同时还更能表达广告厂商所希望传递的情感信息,使得消费者感觉亲切,拉近彼此距离,从而留下更为深刻的印象。
例12:
Like a good Neighbor,State Farm is there.
分析:这是State Farm保险公司一则广告。广告商希望直接并具体地体现该公司的形象定位,即像“邻居”一样时刻伴随左右,为顾客的安全保驾护航;同时,“远亲不如近邻”,“好邻居”的意象联想传达出了公司服务的全面周到以及人性化的特征。
例13:
一握农行手,永远是朋友。
分析:银行这个商业实体被赋予了“握手”这一极具人类特征的行为,农行被人格化,其商业形象变得和蔼生动;同时“握手”这一行为的社交意义在于和顾客交朋友,表达了农行与顾客拉近距离的意愿,有助企业树立亲民的形象。
例14:
Your closest friend.(内衣广告)
分析:该广告运用拟人的手法赋予内衣密友的定位。作为商品,舒适度是内衣好坏最为关键的衡量标准。“最亲密的朋友”给人的感觉是贴心、舒服,这点完全切合高品质内衣所追求的终极目标。同时,“朋友”本身还有关怀的情谊,体现出商家从顾客体验角度出发,关注顾客感受的情感目标。这样的定位可以更好地获得消费者的认同感。
(3)仿拟
在广告语的创造中,广告人喜欢根据商品的自身特征或者商品的名称特点创造新词,甚至怪词,或者仿拟那些耳熟能详的成语、谚语和名言,取得标新立异的效果,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以增加其广告语的趣味性及传播度。
例15:
Not all cars are created equal.
分析:这是三菱汽车的一则广告,“All men are created equal”是美国《独立宣言》中深入人心的语句。用相似的句型来作为宣传语,使得受众得以迅速接受并且印象深刻。广告将《独立宣言》中肯定的句式变成了否定句,即在人们熟悉的句式中做了反义的改变,一定程度上又制造了陌生感,能够吸引消费者的注意。
例16:
Paint the town Rouge.Cordon Rouge香槟酒的广告
分析:Rouge是法语,含义为“红”,其基本词义的对应英文是red。英语中有句习语paint the town red,在词义的演化过程中,red的褒义从远东经波斯传到了西方,在这个习语中,红色代表喜悦与欢庆,人们用它来表达“大肆狂欢”。作为香槟酒的广告语,仿拟这句话十分恰当,香槟酒惯常被西方人作为胜利和欢庆之时的饮用酒品,与狂欢的氛围十分契合,这则广告可以第一时间唤起消费者对于狂欢场面的联想,激起他们的消费欲望。
例17:
Ugly is only skin-deep.
分析:大众汽车公司的这则广告语的的灵感来源于“Beauty is only skin-deep”,这一谚语出自1613年Thomas Overbury出版的 AWif 》。原句的含义是美丽只是外表。大众公司一直以务实严谨著称,汽车外型相对规范低调,但这点也经常被业界同行拿来开些无伤大雅的玩笑。这则广告借用消费者熟知的这句谚语来说明公司的生产理念:外貌不重要,都是表象,内涵品质才是产品最深层次的灵魂。另一方面,广告语中选择用ugly这个词,既与原句中的beauty相对应,且对自身产品的宣传敢于使用如此犀利的词语,也体现出大众公司自我解嘲的幽默感,会博得消费者的会心一笑。
例18:
To take BA or not take BA? What a silly question!
分析:这则British Airway(缩写BA)的广告语言主体结构取自沙翁《哈姆雷特》名剧中主人公哈姆雷特的个人独白,To be or not to be,that is a question。英航广告创造性地局部更换了主题词和后半句的回答,赋予这句经典台词以新的意义和内涵:当然要毫不犹豫地选择英国航空公司出行,这根本不需要片刻犹豫。新语句利用了原句在大众中广为流传的优势,使自身极具商业鼓动力。
(4)通感
该修辞格又名“移觉”,即在描述事物时,通过形象的语言使感觉发生转移,不同感官的感觉互相沟通交错,发生挪移转换。通感这一修辞格的运用可以使得意象更加立体丰满,在广告语中加以运用更是可以多方面地表情达意,给商品以新奇活泼的呈现,得到消费者更多的认同。
例19:
Posner lipstick music to your lips.
分析:这是一则唇膏广告,主题词是lipstick。广告文字巧妙地运用了词性的转换,将一般用作名词的lipstick用作了动词,意为“将音符涂抹在唇瓣”。很自然地将触觉、听觉和视觉融合在一起,给人无限的遐想。唇膏丰盈的色彩犹如饱满的音符,如凝脂般在唇瓣荡漾开去。这样的处理提升了消费者对美丽的畅想,自然增加了他们对商品的信心。
例20:
一个心情盛开的地方。(某楼盘广告)
分析:作为一则房地产广告,该文本运用了通感的手法,改变了“盛开”这个词通常的搭配习惯,巧妙地展开了视觉写意,引导消费者见字如见景:似乎看到了春光明媚,遍地鲜花“盛开”,心情因此无比愉悦。如此欢愉的联想用于楼盘销售,展现出了该楼盘高品质的入住环境,迎合了业主的消费心理。
(5)夸张
夸张是为了达到某种表达效果的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等方面进行有意的夸大或缩小。广告语中对于夸张修辞格的运用就是抓准广告商品某一突出的或者希望使之突出的优势,进行夸张的描述,加深消费者对产品这一优势的印象,继而提高商品的影响力。
例21:
We’ve hidden a garden of vegetables where you’d never expect it.In a pie.(馅饼广告)
分析:作为一则馅饼广告,广告商让消费者一眼就看到了他们想突出的商品重点——馅。a garden of vegetables用夸张的手法让人们直观地感受到该款馅饼的特点——品种繁多,数量充足的蔬菜。
例22:
今年八十,明年十八。(白丽香皂)
分析:作为20世纪90年代初人们耳熟能详的广告语,其魅力之处就在于夸张。乍一看,违背常理,但却是香皂的消费主体——女性所喜闻乐见之事,这种夸张因而便又在情理之中了,公众能立刻体会到该广告所传达的信息:白丽香皂,具备清洁功能的同时,更具备了美容的效果,能让使用者显得年轻。
(6)双关
双关是指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下,利用语言文字的同义或者同音(谐音)关系,使一句话拥有表面上和深层次的两层含义,言在此而意在彼。这样的修辞含蓄风趣,简洁又引人联想,诱使消费者体会其中奥秘,也能达到加深印象的作用,起到很好的宣传效果。
例23:
I’m More satisfied! (某香烟广告)
分析:这是一个利用双关修辞的典型例子。More在作为香烟商标的同时,在广告词中又兼作副词使用,修饰satisfied。突出了产品名称,使其深入人心;理解词义,消费者又能获得更多积极的暗示:抽More牌香烟会让你“更加”满足。
例24:
默默无蚊的贡献。(蚊香广告)
分析:该广告语中对成语“默默无闻”进行了替换运用,巧妙地更替了“蚊”和“闻”这组同音词,道出产品本身的功用:灭蚊。使用“默默”二字的修饰给人以产品不仅安静且坚定地为顾客提供保护,阻隔蚊子侵扰的积极联想。
当然,广告中运用的修辞手法还有很多,如头韵、反复、排比等也颇为常见。总的来说,广告文本中的修辞使用灵活,内涵丰富,其寓意耐人寻味,因此,其翻译的难度就会很大,翻译的技巧性也很强。广告标语和广告文本的修辞手段如若在原语和译语中相似,则采用直译法再现原文形式和内容,保留原文的神韵。但如果修辞的使用赋予译文新的含义,则需灵活处理,才能使译文既符合译语习惯又能保留原语的精妙之处。